编者按:<br> 2008年,哈军工毕业学员王克曼、吴新明、陈玉平在广州策划大型文献纪录片《哈军工》。历时三年广东电视台精心制作了10集纪录片《哈军工》。该片先后荣获“红旗飘飘九十年”中国红色纪录片经典作品、第26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第九届广东省“鲁迅文艺奖”等重要奖项,并被国家档案馆收藏。<br> 2022年,广东广播电视台触电新闻将大型纪录片《哈军工》重新梳理,制作成35集微纪录片。35集微纪录片《哈军工》U盘已赠给母校国防科大图书馆和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哈军工纪念馆永久收藏。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防护工程专家 钱七虎院士</b></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第29集</b></h1> 院士风采:哈军工走出39名两院院士 【画外音】<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有人说,哈军工是院士的摇篮,从哈军工走出来的两院院士已经有39名,他们的研究领域从基础科学到100亿次的巨型计算机,从现代海陆空的国防装备到人类对太空未来的探索,他们的成就不仅仅是哈军工的辉煌,更是中国的辉煌。他们的一生,注定要打下哈军工的烙印,而这个深深的烙印永远也不会抹掉。<br data-filtered="filtered">【画外音】<br data-filtered="filtered"> 1956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周恩来做了专题报告,号召全国向现代科学进军。2月,哈军工举行了第一届科学技术研究会议,教育长徐立行代表院党委作报告,提出哈军工的培养目标是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输送所需要的各类型专家,并且响应中央提出的号召,12年内使我国最急需的科学技术部门接近世界先进水平。<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为了发展国防科技强国的梦想,哈军工人在教学上作出了各种努力与探索。1958年之后,走过“大跃进”特殊时期的军工,办学思路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此时的陈赓已到北京任职。1959年11月16日上午,哈军工突然接到了陈赓秘书的电话,传达了陈赓的几条意见,即后来称之为“尖端集中 常规分散”的办学新思路。<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根据陈赓的意见,两天后哈军工拿出了一个具体的方案,方案设想把常规的炮兵、装甲兵、工程兵三个系以及防化兵专业分建出去,新建导弹、原子和电子3个工程系,一进一出,还是保持建校初期5个系的建制,培养目标也从培养维护和使用的工程师改为培养设计和制造的工程师,学制从6年增加到8年,其中5年本科3年研究生,陈赓以自己个人的名义签署了这份方案,上报中央军委。<br data-filtered="filtered"><b>【采访】陈启智 中将(国防科大原校长 哈军工503教研室主任)</b><br data-filtered="filtered"> 陈赓院长他虽然不是科技干部出身,但是他这个战略眼光能看出来。这个建院方案跟后来哈军工的发展,一步一步这么过来,它是符合学校建设和符合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我觉得很不简单,就是一个科学家也不一定能做到的,他有战略的全局观点。<br data-filtered="filtered">【画外音】<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尖端集中 常规分散”的新思路,把哈军工带入了一片新天地。由于这个缘故,一切为了打赢战争的专业研究课题,也有了纵深的发展和横向的开拓。一句话:那是上天入地下海,全都有了。哈军工虽然创办的时间较短,但是在这十七个春秋里,一批批两院院士的成才之路,治学之道,既给我们留下了一笔物质的财富,还为后人树立了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时代典范。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美篇制作 王克曼 孟庆泉 宋纯进</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