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说:“北有故宫,南有木府”;“不到木府,等于不到丽江”。因此丽江之行,木府是一定要进去看看的。 <h5><font color="#ff8a00">中国古代氐羌族群中的夷系部族,秦汉以来从甘肃、青海河湟地区往南迁移进入丽江,与当地土著融合形成纳西族。</font></h5><h5><font color="#ff8a00">土司又称土官,是元、明、清时期在西北和西南地区设置的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并世袭的官职。</font></h5><h5><font color="#ff8a00">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远在滇西北丽江纳西族土司阿甲阿得审时度势,于公元1382年“率从归顺”,举人臣之礼,此举大获朱元璋赏识,朱将自己的姓去掉一撇和一横,钦赐其“木”姓,从此纳西传统的父子连名制得以改成汉姓名字。</font></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font color="#ff8a00">纳西族“官姓木,民姓和”,丽江的百姓,包括外来民族都姓“和”,意思是“木”字戴斗笠,背箩筐,为奴为仆。</font></span></h5><h5><font color="#ff8a00">纳西族人的首领姓木,所以它的院落自然称为木府。也正是因为首领姓木,所以丽江才成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古城,因为“木”字加上围墙就变成了“困”字。</font></h5><h5><font color="#ff8a00">由此可见明王朝对纳西族的重视,让木氏土司更好地帮其“以夷制夷”。木府在明末达到鼎盛,占地百余亩,建筑气象万千,成为丽江古城中的“紫禁城”。 </font></h5> 木府,全称木氏土司府衙署。<div>纳西族首领木氏,自元(1253) 世袭丽江土知府以来,历经元、明、清三代22世470年,所以木府是丽江地区政治、文化中心。</div> <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font color="#ff8a00">木府未遵循"坐北朝南"的中原风水理论,而是"坐西朝东",东方属木,“迎旭日而得木气”(太阳和木都是纳西东巴教中的崇拜物),左有青龙(玉龙山),右有白虎(虎山),背靠玄武(狮子山),东南方向有龟山、蛇山对峙把守关隘。</font></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font color="#ff8a00">木府怀抱古城,沿全长369米的中轴线依地势建有忠义坊、义门、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光碧楼、玉音楼、三清殿、配殿、阁楼、戏台、过街楼、家院、走廊、宫驿等15幢,大大小小房屋计162间。</font></span></h5> <h1><b>(1)官门口</b></h1> 进入木府需经过三道门关。<br>第一道是官门口,丽江木氏土司所建。<div>丽江古城没有城墙,但有意思的是,官门口却是有垛口的一小段城墙,城墙下方开了个拱券形的门洞。门洞两旁各立有石狮子,门洞上方石刻金字“官门口”,门洞两侧的石刻金字楹联为:<br></div> <h5><font color="#ff8a00">“进府巷,入官门,立几重木石牌坊,当知此境千秋重视读书明理;<br>建金桥,刊圣孝,耸无数琼楼宇殿,乃悟南疆万众常怀报国忠心”。</font><br></h5> 可见木氏土司重视读书明理,常怀忠心报国之情。 大门两侧墙上木板上雕刻着纳西文印章。<br>纳西象形文字为一种图画象形文字,共1300多字,有1000余年历史,是世界上保留完整的象形文字,有“文字活化石”之称。 <h5><font color="#ff8a00">木氏土司是纳西族的封建领主,他们是丽江土地森林河泽的所有者,也是政治上的统治者,通过徭役、代役普通老百姓,来维系自己的利益。<br>官门口就是达官贵人与穷人的分界线,里面富,外面穷。这道门代表了权力、钱力和拳力,是不可侵犯的标志。</font></h5> 官门口里面是蜿蜒幽深的巷子,巷子两旁商铺林立。 据说,木氏土司统治时期,在这条巷子里居住的都是木氏家族的“皇亲国戚”。 <h1><b>(2)“天雨流芳<span style="color: inherit;">”木牌坊</span></b></h1> 过青石古街,就到了第二道门:“天雨流芳”木牌坊。<br>木牌坊上有行云流水般书写的“天雨流芳”四字,原为明朝时的丽江土司木公于公元1536年(明嘉靖十五年)所题,现为云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李群杰补书。 “天雨流芳”为汉语、纳西语一音双意,纳西语意为“读书去吧”,汉语意为“天降润雨,滋生万物”。<div>汉纳两音,一语双意,写下这四个字的读书人,对读书之趣味竟然能够领悟到如此之境界,,,</div> 牌坊下,有一组先生和书童读书吟诗的雕塑,栩栩如生,充分体现了纳西民族崇尚知识的传统。 <h1><b>(3)徐霞客纪念馆</b></h1> 过王府街,路右有“丽江徐霞客纪念馆”。 <h5><font color="#ff8a00">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徐霞客为考证长江之源,远游西南来到丽江,在丽江游览的16天时间里,饱览了丽江风土人情,与木氏土司结下深厚友谊。丽江木氏土司木增以最高礼节迎接了徐霞客,他们以文化为缘,促膝长谈,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br>后来徐霞客患了腿疾,不想客死他乡,土司木增就派人走了三个月将徐霞客送回江苏老家,后徐霞客病死家中,所以云南是徐霞客游玩的最后一站。</font></h5> 徐霞客家乡江阴献给丽江的徐霞客与木增雕塑,如今矗立在丽江古城木府外面。<br> <h1><b>(4)徐霞客照壁</b></h1> <p class="ql-block">木府大门前还建有徐霞客照壁,上书“宫室之丽,拟于王者”八个大字,出自徐霞客的《滇游日记》。</p><p class="ql-block">“宫室之丽,拟于王者”,大意是说木府像皇宫一样华丽,表现出王者一样的气派,这就是他当年看到丽江木府后所发的感慨。</p> <h1><b>(5)马鞍桥</b></h1> <p class="ql-block">仿故宫金水桥。</p><p class="ql-block">虽说是仿金水桥,却与丽江多数桥(宽小于长)不同,是一座宽9米、长仅3米的桥。</p> <h1><b>(6)忠义石牌坊</b></h1> 过马鞍桥,就是第三道门:忠义坊,又叫石牌坊。<div>这座结构宏伟、雕刻精湛的石雕建筑远近闻名,民间有“大理三塔寺,丽江石牌坊”的说法。<br></div> <h5><font color="#ff8a00">忠义坊是明朝的万历皇帝批准建造的,所用的汉白玉采自下虎跳金沙江边。匾额上镌刻着万历皇帝钦赐的“忠义”二字,显示着这座府邸与中央王朝之间的关系。</font></h5><h5><font color="#ff8a00">忠义二字两旁的图案是东巴门神牦牛与老虎。</font></h5><h5><font color="#ff8a00">忠义坊两侧,立着两对石狮,威严神武,神采奕奕,展现出木氏王府的王者之气。</font></h5><h5><font color="#ff8a00">牌坊顶部,立有两对小石犼。与底座的迎宾石狮统一面外不同,两对石犼一对望外,一对朝内。据传,这是为了监督木氏土司勤政爱民而特意设置的。</font></h5><h5><font color="#ff8a00"><span style="font-size: 15px;">如果土司及其后人在外游玩不归或行为不轨,望外的两个石犼便会发出吼声警示;倘若土司及其后人贪图享福,久居府内荒废政务或不理民生,朝内的石犼也会发出吼声提醒他们外出理政、巡视。 </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font></h5> <h1><b>(7)仪门</b></h1> <p class="ql-block">过了忠义坊,就是木府的仪门,可以说是木府正式的大门。</p><p class="ql-block">仪门为单檐歇山顶式建筑,门额上悬黑色木匾,上书金色大字“木府”,尤显庄重肃穆,“木府”两字为原云南省省长和志强所题。</p><p class="ql-block">仪门两旁各立有肃静牌和回避牌。仪门的楹联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font color="#ff8a00">“凤诏每来红日近,鹤书不到白云闲”</font></span></p><p class="ql-block">品读楹联,可以想象当年木氏土司接到朝廷的诏书时,倍感皇恩浩荡的喜悦… </p> <h1><b>(8)风水墙</b></h1> 进入仪门,对面是风水墙,又叫照壁、影壁。<div>影壁的作用:在风水学上,能够升聚院内人气,阻挡院外的鬼邪之气。</div> 回头再看仪门,檐下挂有“辑宁边境”匾额。<div>1529年,木公征服永宁土司辖下的大海、海螺之地;1536年,嘉靖帝封木公为中宪大夫、丽江知府,并赐手书“辑宁边境”四字。</div> 1997年12月,包含木府在内的丽江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h1><b>(9)广场</b></h1> <p class="ql-block">绕过照壁后,来到了空旷的大广场,有点像北京故宫的太和殿广场。</p><p class="ql-block">广场满铺剁斧彩花石板,宽敞、洁净、素雅的阅兵场;木氏土司曾多次带兵出征,为朝廷辑宁边境。</p> 广场南北两侧为钟鼓楼。 <h1><b>(10)议事厅</b></h1> 广场正面的大殿是议事厅。 议事厅是木氏土司的议政之殿,为权力的实施中心。 议事厅为重檐歇山顶式建筑,檐下悬有三块“诚心报国”匾额。 <h5><font color="#ff8a00">中间一块由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十六年(1383年)赐予木得(? ~1391年);</font></h5><h5><font color="#ff8a00">右边一块由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十四年(1416年)赐给木初(1345年~1426年);</font></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font color="#ff8a00">左边一块由明世宗朱厚熜于嘉靖四十年(1561年)赐给木高(1515年~1568年)。</font></span></h5> 木氏制为匾额,悬于殿堂,用以自励。 议事厅内正前方的台座之上安放着虎皮座椅,土司当年就是在此宝座上发号施令。据说,老虎是纳西族的门神,那么虎皮座椅大概寓意守护纳西族安宁,保佑繁荣昌盛。<div>虎皮座椅后的木质浮雕屏风上刻有“励精图治”,可见木府土司们的勤勉努力了。</div> 殿堂正中上方的殿顶藻井,中间是千禧盘龙,不同的是,木府这里为四爪龙,比皇宫里的少一爪。<div>龙是皇权的象征,在那个年代不可随意使用。</div> <h5></h5><h5><font color="#ff8a00">土司之所以把座椅铺上一张虎皮,是在暗示自己无心从政、只想做个占山为王的土司而已。</font></h5><h5><font color="#ff8a00">而上方的金龙,则意味着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在皇上的眼皮地下进行,自己不想也不可能犯上作乱。<br></font></h5><h5><font color="#ff8a00">可以说木氏“开门是诸侯,关门是天子”。</font></h5> 宝座两侧的黄色牌上写的是朝廷赐的官衔,有的是从二品、从三品,可见朝廷对纳西族的重视。 <b>(11)万卷楼</b> <div>议事厅往后是万卷楼,为木府的最高建筑,是一个书藏万卷的地方,取意于“读书破万卷”。</div> 万卷楼一楼上悬明世宗嘉靖皇帝钦赐的匾额“行化边徼”,意为德行影响边疆,可见朝廷对木氏土司的肯定。<div>其楹联:</div> <h5><font color="#ff8a00">“一座土司府,半部民族史”。</font></h5> 走进万卷楼,可见正中供着孔子的牌位,后壁上是“鹿鸣古树”图。<div>“鹿”和“禄”同音,“树”和“书”同音,体现了木氏家族对儒家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也反映了纳西民族与中原文明和中央王朝在文化精神气质上的相联。</div> 木氏土司崇尚汉文化,“知诗书,好礼义”,在西南诸土司中以“知诗书好礼守义”而著称,这万卷楼更是最好的证明。<div>万卷楼收藏十分丰富,凡经、史、子、集,各类要籍,大体备至;皇帝钦赐及从浙江采购而来的佛教经典,完整齐全;木氏土司部分诗文的刻板,亦藏于其中。 </div> <h1><b>(12)家院</b></h1> 万卷楼往北是木府的家院,可算是一个微型的园林景观,有小桥流水、曲径回廊、雕栏玉柱,一派南方园林的小巧别致。 从一个看似纳西族寻常百姓的大门进去,就是木府家院,这是木氏土司的生活区。 走进院内,首先看到的是一棵树干已经干枯的柳树,因为柳树的枝条正如观音净瓶中的柳条,所以此柳叫观音柳。<br> <h5><font color="#ff8a00">观音柳已有600多岁,经过大地震,却奇迹般地活了过来,正所谓枯木逢春。观音柳下的奇石是栓虎石。传说木老爷养虎看家,因此有了这颗栓虎石,用来栓老虎。其实从东巴门神的渊源上讲,老虎是门神,在门口放一块栓虎石大概也是镇宅之故。 </font></h5> 家院的门匾是"割股奉亲"。<div>"割股奉亲"故事的出处:当时木高土司的父亲病了,他就割肉熬汤给父亲喝,明世宗皇帝知道后予以表彰,钦赐题匾。</div> 土司家院是宽阔的一进三院式的住宅,有的房间还保持着原貌,比如木家小姐少爷和仆人的房间,还有土司夫妇的房间等。有的房间已辟为陈列室或展室。 院内有两株茂盛的珙桐,形成的天然凉棚。 <br> <h5><font color="#ff8a00">珙桐是距今6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种,有“植物活化石”之称,是国家8种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中的珍品,因其花形酷似展翅飞翔的白鸽,而被西方植物学家命名为“中国鸽子树”。</font></h5> 新婚房。 闺房。 最后一个小院是土司的住所,其实就宛如一户汉族大户人家老爷的住处。 院子的地面图案也很有讲究。 房间摆设布置有很浓的汉族文化氛围。<div>挂在墙上的书画墨宝、装饰的瓷器瓶罐、卧室的木箱床和床品、以及堂屋里的会客桌椅等,都不似传统纳西族的家居装备,这也是木土司推崇汉文化的表现。</div> 土司的卧室。 从木司家院可以感受到,其实木氏土司并非为权霸一方、生活奢侈靡华,反而是处处透出朴素节俭的生活作风,这才是真正的贵族! 夫人的卧室。 还有一个小佛堂。 夫人房对面的房屋,现辟为“徐木友谊厅”。 主要展示徐霞客与木氏土司友谊的史实。 <h1><b>(13)护法殿</b></h1> 穿过徐木友谊厅回到中轴线,来到护法殿。<div>殿前高悬明代文学家、明朝三大才子之首杨升庵亲笔题写的“为国干城”匾额,意为“为国效力做国家的捍卫者”。</div> 护法殿别称后议事厅,是土司议家事之殿,也是土司用来祭祀的地方。<div>护法殿还是土司运用家规家法,管教子女的地方。</div> 大堂正中壁龛中摆放的是历代木氏土司的牌位。 两边墙上悬挂有历代木氏土司的画像。 <h1><b>(14)过街楼</b></h1> 过街楼连系着木府的前院与后院玉花园。 <p class="ql-block">过街楼下是一条宽畅的通道。</p> <p class="ql-block">这条通道本来并没有,是木氏土司看到人民无论是上街去集市贸易还是下田去劳作,都得环木府绕一个大圈子,十分的不方便,便主动让出来的。</p> 这条通道让出来后,人们可以直接“穿府”而过,非常便捷。同时,木氏土司还可以站在过街楼二层上体察民情。 <h1><b>(15)光碧楼</b></h1> <p class="ql-block">从过街楼上看,右边是护法殿,左边就是光碧楼。</p> 光碧楼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乾隆年间重修,是木府后花园的门楼,当年是木氏土司宴请宾客的宴会厅,楼内有中国武圣-关公像、长江第一湾图片展,《丽江府志》载其:“巍峨壮观,称甲滇西”。<br> <h1><b>(16)玉花园</b></h1> 下了过街楼,就走进玉花园。玉花园果然是一个名木古树、奇花异草汇聚一体的园林,楼台亭阁、风格别致。 “玉花园”的名字起得真是别有蕴意,听名字总是联想到“御花园”。 <h1><b>(17)玉音楼</b></h1> 玉音楼,是木府中轴线上结构最精巧、造型最独特的一座建筑,似五只凤凰翩翩欲飞。相对福国寺的五凤楼,玉音楼又称小五凤楼。 <p class="ql-block">玉音楼为明永乐之初土司木初所建。</p> <h5><font color="#ff8a00">玉音,为“御音”之谐音,即“圣旨”“皇帝的声音”。据《木氏宦谱》载,“玉音”二字,为明嘉靖皇帝所赐。嘉靖十五年(1536年),明世宗朱厚熜“诰命一道,授(木公)中宪大夫,世袭知府,钦赐玉音,辑宁边境”。</font></h5> 在玉音楼二楼檐下高悬木增土司题的“天威咫尺”匾额,以表示对朝廷威权的臣服。其实,天高皇帝远,中央政权管不到那么远。 <p class="ql-block">玉音楼是木氏自明初至清初供奉皇帝圣位及珍藏皇帝颁发给木氏的诰命、题词的地方。 </p> 玉音楼的一楼内有巨大的白沙壁画复制品《如来会佛图》。 <h5><font color="#ff8a00">《如来会佛图》壁画将佛教、道教的神像绘于一起,人物生动形象,毫无违和;融合了汉地佛教、藏传佛教和道教三教,体现了纳西民族在文化上兼容并蓄、广采博纳、开放的多元文化精神。 </font></h5> <h1><b>(18)大戏台</b></h1> 玉音楼后面是木府的大戏台,雕梁画栋,依狮子山而建。 <h1><b>(19)狮子山</b></h1> 狮子山古称黄山,因山体宛如一头睡卧的狮子而得名。 丽江古城建筑群就依山随势环绕在狮子山脚,这里是观赏丽江古城全景的最佳去处。 <h1><b>(20)三清殿</b></h1> <p class="ql-block">狮子山上的三清殿,是木府中轴线上最后一座建筑,三重檐攒尖顶楼阁式木构建筑,是木氏土司推崇道家思想的产物。</p> 也是丽江古城内唯一的道观。 三清殿里供奉的是道教的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 驻足殿前,木府和丽江古城的全貌尽收眼底。 木府楼阁和古城栉次鳞比的民居瓦房,呈现出一片与天地混融的黛青色,苍苍莽莽宛如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bxb5kf5"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百一夫美篇 · 总目录(链接)</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