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习俗—七月十五捏面鱼

华萱

<p class="ql-block">  现在人们说到七月十五时,往往提到最多的就是中元节。但在我小的时候,这个节日确是小朋友们翘首以盼等面鱼的好日子。</p> <p class="ql-block">面鱼:是忻州、定襄、原平一带的一种传统面食,一般用小麦粉捏成鱼的形状,送给家族里的孩子们。因为每家每户的手法不一、所以小朋友们收到的面鱼就会千姿百态、黑白🈶异 ,大小有异,非常受孩子们的喜爱。儿时的我们,每到这个时节,就会非常期盼来自亲人赠送的胖乎乎面鱼。因为不仅可以大饱口福,还可以当成一件玩具来把玩。</p> <p class="ql-block">面鱼也是长辈们送给家里孩子的祝福,每到这个时节前夕,家家户户就会给家里的孩子们每人捏一个面鱼,送给他。既寄托疼爱,也是一种美食。拿到面鱼的小朋友就会去和周围的小朋友们去比对,看谁家的更漂亮、比对谁的更大一些、多一些。而这面鱼也成为家长们面食才艺的大比拼和大展示。</p> <p class="ql-block">  由于我小时候长住姥姥家,又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所以得到亲人们的关注也就多一些,过节时收到的面鱼也会多一些。除了疼爱我的姥姥、奶奶外,偏爱我的老姨姨、大姨、都会给我早早的蒸上一个大面鱼,托人掃到我所在的姥姥家。甚至个别年份,爸爸的表姐翠姑姑也会给我留一个。这时候的我,便在带着这些胖廋不一、长相均异的面鱼,与小朋友们炫耀的同时,还常常当做玩具一般来玩,干粮一样来吃。不像哪些姊妹兄弟多的孩子,困顿在只有一个既想玩又想吃的艰难抉择中。也正因为此,到了现在这般年龄,还对面鱼印象深刻、独有钟情。</p> <p class="ql-block">关于面鱼的来历,很小时候,就从乡亲们口口相传的“七月十五杀达子、八月十五吃月饼”的传说中,知晓一二。鱼,谐音余,寓意年年有余。也是当时的农耕民族的先民们,在这个新麦归仓、刚刚立秋、期待丰收的重要时间节点,用新收的麦粉犒慰孩童、喜庆收获、寄托美好的一种喜悦心情的表达。而这个小小的面鱼,还在晋北这方水土上起到过,传递信息、共同御敌的历史性贡献。</p> <p class="ql-block">由于地里位置的特殊性,地处雁门关南侧的忻定原代繁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缓冲地带和接壤地区。处于中原王朝实力强盛时期,这方百姓就会安居乐业、修养生息。如遇游牧民族实力大增,觊觎中原年代,那么这方百姓就会成为首当其冲的争夺对象,而这种情况在五代十国直至元朝时期犹为严峻。据当地历史传说,在元朝统治时期,不仅每几户农耕民族家庭必须供养一名游牧民族男人,而且当地农耕民族的男子娶亲后,与新娘子共度新婚之夜的并非新郎,而是由共同供养的这个一等人来当担。以一斑窥全貌,在划分四个阶层、极度高压统治的环境下,民族之间的斗争一定是起起伏伏持续进行。所以也就产生了通过七月十五日农耕民族之间相互交换面鱼的机会,在鱼肚子里暗藏定于八月十五统一举行杀敌行动的纸条信息成功运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信息传递作用。</p> <p class="ql-block">千百年来,民族之间的分分合合,随着历史年轮的持续向前载入史册,但通过赠送孩童们面鱼,让孩子们改善伙食的习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面鱼这种民间美食也在一代代的流传中推陈出新,成为当地妇女展示面食才艺的一种习俗传承下来。</p> <p class="ql-block">这么多年来,妈妈也一直传承着前辈们的习俗,在继往开来中为她的后代们持续传递这一份美好和祝福。明天是个周末,看妈妈捏面鱼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