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北欧行(六)塔林-里加

崇灿

<p class="ql-block">搭乘这个游轮,2小时跨越芬兰湾</p> <p class="ql-block">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到爱沙尼亚首都塔林</p> <p class="ql-block">8.16,开始波罗的海小三国之旅,其实是小三国首都之旅。第一站,爱沙尼亚首都塔林老城。老城1997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有图有真相有标识。</p> <p class="ql-block">清晨,在酒店周边散个步</p> <p class="ql-block">老房子上画了不少自行车,算文创基地不?</p> <p class="ql-block">冷兵器时代的老城,自然有城堡</p> <p class="ql-block">城堡的正面,国会使用</p> <p class="ql-block">旅游业内人士称,到北欧,就是看“宫堡基丁”:宫殿、城堡、教堂(基督教)、市政厅(厅与丁读音相近)。确实如此,尤其是到老城。到了波罗的海沿岸小三国,也是如此。</p> <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座堂,位于塔林上城,是一座建于19世纪的俄罗斯东正教教堂,以13世纪抗击条顿骑士团入侵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而得名。</p><p class="ql-block">教堂内部的彩玻明显比西欧简单,也许受北欧简约风影响。</p> <p class="ql-block">可能有什么活动,唱诗班正在神职人员带领下歌唱。</p> <p class="ql-block">侧翼前方有黄色袍子神职人员背影</p> <p class="ql-block">这个看笑了,东西方没有差异,差异是货币的品种。到芬兰以后,就不再是克朗,而是通用欧元了。</p> <p class="ql-block">在小三国,看到好几处乞丐。教堂门口的乞讨老太,很不高兴我拍照,伊哩哇啦,还背过脸去。唉,既要脸,何必乞讨?不是福利国家吗?不是GDP比我们高很多吗?怎么还是有乞丐?</p> <p class="ql-block">一对瞭望塔。右边那个,又被戏称为偷窥厨房,因为士兵在瞭望警戒的同时,还能看到塔林下城人家厨房里的美食。</p> <p class="ql-block">观景平台,有三个中世纪的黑袍传教士塑像。一个弹唱歌手正在营业,貌似其中一个传教士正在聆听。</p> <p class="ql-block">曲径通幽,拐个弯,就是通途。</p> <p class="ql-block">小巷深深</p> <p class="ql-block">爱沙尼亚科学院</p> <p class="ql-block">科学院大门外的爱沙尼亚国保标识。</p> <p class="ql-block">一眼千年,左边是现代</p> <p class="ql-block">一转身,右边回到中世纪。</p> <p class="ql-block">到下城,街道宽一些,商业气息浓一些,从中世纪一直沿袭到今天。</p> <p class="ql-block">飘着各国国旗的,不是大使馆,就是酒店</p> <p class="ql-block">有十字架的,通常都是教堂,“宫堡基丁”的“基”,基督教堂。</p> <p class="ql-block">作为历史上曾一度连接中东欧和南北欧的交通要冲,被誉为“欧洲的十字路口”的塔林老城,商贸物流当然很重要。要保证商会物流的安全,镖局是必须滴,聘请黑人保镖就是最好的选择。彼时,没那么多黑人来欧洲,怎么办?有实力的商会于是把黑人头像镌刻在商会大门上,意即:咱是有黑哥罩着的哟,莫来惹。哈哈,俺这解读,巴适吧?</p> <p class="ql-block">商会大门上的黑人头像特写</p> <p class="ql-block">俄罗斯大使馆门口抗议的宣传品。不晓得乌克兰大使馆门口,会不会也有这么一堆?</p> <p class="ql-block">圣灵教堂</p> <p class="ql-block">领队说,圣灵教堂上这口机械钟很多年了,还走得挺准时的。具体哪一年的?不知道。大概导游群里口口相传吧。不过,看上去,是挺古朴老旧的。</p> <p class="ql-block">圣灵教堂不远处, 就是圣彼得圣保罗教堂</p> <p class="ql-block">圣父圣子圣灵……齐活儿</p> <p class="ql-block">老城生活节奏挺慢的,我们都逛了两个多小时了,上午11点过了,外摆摊位还没打开遮阳伞。不过花花儿可不管那么多,兀自盛开着,漂亮。</p> <p class="ql-block">穿过这个隧道,是保留下来的一段中世纪小巷。那还等什么?冲丫!</p> <p class="ql-block">哇塞,语言贫瘠的我,没有词汇来形容此刻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出来,就是另一个世界。</p><p class="ql-block">一入小巷成古人,隧道出来还阳来。</p> <p class="ql-block">塔林始建于1248年丹麦王国统治时期,1991年恢复独立后成为爱沙尼亚共和国首都。塔林三面环水,风景秀丽古朴,是北欧唯一一座保持着中世纪外貌和格调的城市。城区分为老城和新城两部分。13世纪中叶,塔林老城区又分为上城和下城,上城是上流社会、宗教阶层和封建权贵的聚集地,著名城堡托姆比亚就坐落在上城(堡垒山Toompea hill)。下城是商人和手工业者的居住地,这里有拉科雅广场,广场上矗立着一座八面棱体的塔楼──市政大楼,楼顶端威然屹立着老托马斯守护神的雕像,它是塔林城的象征。</p><p class="ql-block">市政大楼(市政厅),建于14世纪早期,是一座哥特式建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尖塔顶端的托马斯守护神,他从1530年起就屹立在市政厅的楼顶了</p> <p class="ql-block">被誉为中世纪的城堡大门,走出大门,结束在中世纪的晃悠。</p> <p class="ql-block">派尔努海滩,波罗的海,里加湾</p> <p class="ql-block">看看欧洲人晒太阳</p> <p class="ql-block">顺便湿个脚,沾沾波罗的海一点也不湛蓝的海水</p> <p class="ql-block">再顺便耍个酷</p> <p class="ql-block">坐了两个多小时大巴了,再顺便做个拉伸,闪人</p> <p class="ql-block">爱沙尼亚与拉脱维亚边境线</p> <p class="ql-block">一头是爱沙尼亚共和国</p> <p class="ql-block">一头是拉脱维亚(LV)</p> <p class="ql-block">假装跳跨国境线</p> <p class="ql-block">里加岛酒店,终于不再是只有2-3层的土豪金占地面积大的酒店了,这家酒店有10层,游客众多,我们是为数不多的“老外”。领队说,中国人到小三国旅游的不多,然也。</p> <p class="ql-block">房间终于不再逼仄,虽然床依然不宽,不过估计有1米宽了。</p> <p class="ql-block">拉脱维亚首都里加被称为波罗的海跳动的心脏。和塔林一样,里加也分为老城和新城两个部分,老城具有中古时代城市的特征,房屋低矮,街道狭窄,屋顶多用红瓦,屋顶上有一只闪光的金属制的公鸡-风信鸡。</p> <p class="ql-block">这座桥看上去很眼熟,貌似天津有同样?</p> <p class="ql-block">很喜欢这个图书馆的造型,似火焰,似山峰,很有寓意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进入老城的起点:士兵广场。</p> <p class="ql-block">旁边有一座,小小的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里加商会黑头宫。</p><p class="ql-block">黑头宫始建于1344年,当时里加受益于地理位置和汉萨同盟,商贸极为发达。城中海外单身商人(主要是日耳曼人)组成行会,名为黑头兄弟会。他们所信奉的“黑头”,是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军人莫里茨。因为拒绝罗马帝国皇帝下达的屠杀基督徒命令,莫里茨于公元287年被处决,后被封为基督教圣徒,在汉萨同盟时代成为日耳曼商人行会的主保圣人。因为这位守护神是黑人,所以行会便起名黑头兄弟会。</p><p class="ql-block">黑头宫最初形貌已不可考,如今精美外墙的原版,最早出现在16至17世纪,主打文艺复兴风格,立面的山墙上有精美石雕和金属装饰,1622年安装了镶金外饰的天文钟。</p><p class="ql-block">旧时行会组织与市政厅分庭抗礼,在当年的商业城市中可算常态。在德国北部(如不莱梅等城市)常可见到的罗兰雕像,在里加市政厅广场上同样存在,面向市政厅,背朝黑头宫。作为公正与自由的象征,它也被视为商业保护神。</p><p class="ql-block">黑头宫被视为里加第一象征。毁于二战,1941年6月28日在德军空袭中沦为废墟,目前的建筑于1995年到1999年间按旧时图纸重建。黑头宫大门上方刻着一句“如果有一天我倒塌了,必会浴火重生”,里加人实现了这句誓言。</p> <p class="ql-block">这个角度,不逆光了,有RIGA标识,打个卡,证明来了里加哈</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在黑头宫的对面。这是2002年依照旧时形貌仿建而成。1334年,里加在这里建起第一座市政厅。18世纪时,新市政厅在原址上建起,但二战期间与黑头宫一样被毁。</p><p class="ql-block">对于里加人来说,市政厅象征的行政权力,从来都不及悠久商业传统,这多少拜汉萨同盟时期的辉煌所赐。所以,市政厅原不及黑头宫豪华大气。</p> <p class="ql-block">注意这棵小小的圣诞树</p> <p class="ql-block">1510年,世界上最早的圣诞树,诞生于拉脱维亚。</p> <p class="ql-block">里加古城和塔林一样,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必须打个卡</p> <p class="ql-block">在以建筑闻名的里加老城,知名中世纪建筑多半都与商业有关。但堪称忘年交的“三兄弟”是仅有的例外。这是三栋不同年代的建筑,相邻而建。最右侧的白色建筑年代最久远,建于15世纪,也是目前拉脱维亚最古老的民居。它的山墙立面层层向上,窗户极小,这是因为当年征收“窗户税”,窗户越大,收税越高。中间的黄色建筑在17世纪时得到整修,带有浓厚的文艺复兴风格,并于1746年再次修整立面。最左侧的蓝色建筑则诞生于18世纪。当年的里加,人们在狭窄街道中竭力利用空间,于是便有了这般狭窄的小楼。</p><p class="ql-block">这个18世纪的蓝色建筑,莫名其妙就让我想起了越南,门面小,进深宽,嘿嘿</p> <p class="ql-block">三兄弟屋前,拉脱维亚乐手伴奏,张导消费欧元,为我们点了国歌。在异国他乡,在中世纪里加老城,来自万里之外黄皮肤的我们,骄傲且自豪地唱响义勇军进行曲,那一刻,自信的光辉闪耀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脸上。同时也引来周边游客的驻足。</p> <p class="ql-block">看看,彩玻好简略,一点不像西欧的繁复</p> <p class="ql-block">里加唯一保留的一座老城门,瑞典门。门洞里,有乐手正在弹奏《雪绒花》,假装指挥,乐手和俺友好互动。</p> <p class="ql-block">有城门,自然得有城墙,修复的一段瑞典门城墙</p> <p class="ql-block">古城有不少大大小小的广场,里维广场就是其中之一,这里有中世纪的火药塔,也即军火库 ,外形如同一个炮楼,军火库的墙面上千疮百孔,战争时所留下的弹孔印记让人触目惊心。火药塔是里加古城墙上惟一保留下来的塔楼,现在内部是拉脱维亚战争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领队说这是当年的商会旧址</p> <p class="ql-block">网上找的文字和图片,我严重怀疑领队给我们指错了地方:</p><p class="ql-block">以新哥特式风格矗立的大基尔特之屋,是里维广场四周最宏大的一幢建筑。1330年,由日耳曼富商组成的大基尔特行会组织成立。19世纪,行会在哥特式旧建筑基础上,改建成这栋新哥特式风格的大基尔特之屋,如今是拉脱维亚国家爱乐管弦乐团的演奏大厅。</p> <p class="ql-block">这座被称为猫之屋的建筑,同样属于商人,但这位商人却不属于行会。话说这位德国富商因为生活不检点而被大基尔特行会组织拒绝,他因此大怒,自建了一栋豪宅跟大基尔特之屋打对台戏。不但房子建得漂亮,还在顶端弄了两只怒猫雕像,屁股和竖起的尾巴冲着大基尔特之屋。</p><p class="ql-block">面对这种羞辱,大基尔特自然不能忍,双方还为此闹上公堂,一直闹到一战爆发。如今看来,应该是这位一个人挑战一个组织的德国富商作出了让步,他楼上的两只猫都变了方向,改成头朝向大基尔特之屋。</p> <p class="ql-block">朝向上看,大基尔特屋估计是右边那座颜色深一些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在欧洲许多国家,自中世纪起,黑猫便成了魔鬼的象征,厄运的凶兆。这只堂而皇之地立在屋顶上的黑猫,今天看来,还多灵动的,猫背拱起,跃跃欲试,一触即发。</p> <p class="ql-block">契诃夫剧院后面的圣彼得教堂,是波罗的海地区最古老的教堂之一,始建于13世纪,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竣工于1690年,在当时一度成为全世界最高的建筑。不过教堂多灾多难,数次被毁,1721年,教堂失火,彼得大帝曾亲自指挥救火。二战期间教堂又毁于德军之手,1973年再次修复后改为金属结构,修复后的教堂高123.5米。</p> <p class="ql-block">里加建筑屋顶的风信鸡,金属制的大公鸡。有木有晨起打鸣的即视感?</p><p class="ql-block">相传自13世纪起,老屋顶上的风信鸡就被当地居民视为辟邪之物,因为公鸡被认为是吉祥的标志,能驱鬼避邪。鸡叫三遍,天亮之时,魔鬼就得返回地狱,后来人们把鸡身涂为金色和黑色,以此来辨别风向。时光绵延到现在,风信鸡早已不用来辨别方向,而成为这座城市特有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里加自由纪念碑。</p><p class="ql-block">自由广场是里加新、老城的交界处,自由纪念碑是里加的新地标,是拉脱维亚自由、独立和主权的象征。在碑顶端,Milda自由女神手举三颗金星,分别代表拉脱维亚的三个历史与文化区:维德泽姆、拉特加列和库尔泽姆,上面还铭刻着“为了祖国和自由”的铭文。</p><p class="ql-block">拉脱维亚1940年被迫加入前苏联,1991年8月22日,拉脱维亚最高苏维埃宣布拉脱维亚共和国恢复独立。同年9月6日,苏联国务委员会承认拉脱维亚独立。9月17日,拉脱维亚加入联合国。2004年3月成为北约成员国,2004年5月加入欧盟。2007年12月成为申根公约成员国。2014年1月,正式成为欧元区第18个成员国。</p> <p class="ql-block">巧逢换岗仪式</p> <p class="ql-block">歌剧院上精美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旁边是拉脱维亚大学</p> <p class="ql-block">导游告诉我们,全世界都知道的“麦当劳叔叔”,就是拉脱维亚人,经常扮演马戏团小丑,1966年代言麦当劳。在这里的麦当劳吃个甜筒,是不是很有意义?当然,更实际的意义是,麦当劳里的卫生间,不消费,收费0.5欧,买支甜筒0.99欧,既解决必须,也应个景。</p> <p class="ql-block">午餐,饭店门口的乞讨者。唉。</p> <p class="ql-block">午饭后,里加最后一个行程景点:阿尔伯特新艺术街。得名于阿尔伯特主教,这条街长不过200米,以其新艺术运动风格(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公寓建筑著称,其中多数建筑都是由俄国建筑师米哈伊尔·艾森斯坦设计。这些新艺术运动风格的建筑构成世界遗产里加历史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俄国建筑师米哈伊尔·艾森斯坦。</p> <p class="ql-block">北欧和小三国,很多街头商铺都下沉了半层楼,原来还以为是业主向地下要空间呢,听导游介绍,才知道,上百年的建筑,地质沉降所致。涨姿势。</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离开里加,前往立陶宛。边境线处,大巴停下,为我们留下打卡国境线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呼应一下昨天跳跨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国境线,今天跳跨拉脱维亚、立陶宛国境线。这条国境线比较明显,两国深浅不一的沥青公路,形成明显的一条线。</p> <p class="ql-block">立陶宛共和国(LV)界碑</p> <p class="ql-block">拉脱维亚(LV)界碑</p> <p class="ql-block">进入立陶宛一个服务区的木雕群像,挺有意思的,咱自由解读一下?左侧戴着王冠的美人鱼女王,正在指挥她的一众臣民,右侧有个笑呵呵的士兵,守卫着城堡。</p><p class="ql-block">哈哈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