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之旅八: 比萨奇迹广场

四海为家

<p class="ql-block">早上我们搭乘reginal 火车去五渔村,中途在比萨停留参观比萨斜塔。第一次搭乘这种只有日期没有规定时间,没有座位的火车还是有些忐忑。还好手机是有意铁的app可以查找时间。后来发现这种车票特别方便给我们极大的灵活性。建议欧洲出行短途的可以尽量买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前比萨斜塔已经深深印在脑海。本不打算参观的,但由于顺路还是决定亲眼目睹吧。</p><p class="ql-block">在路上查到比萨斜塔处于奇迹广场(意大利语:Piazza dei Miracoli),正式名称为主教座堂广场之中,是里面的四大建筑之一,即比萨主教座堂、比萨斜塔(钟楼)、圣若望洗礼堂、比萨墓园,它们的外墙面均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对独立但又形成统一的罗马式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洗礼堂,教堂和斜塔。</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正门与斜塔。</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与洗礼堂。</p> <p class="ql-block">比萨斜塔就是通常与教堂配套的钟楼。</p><p class="ql-block">钟楼是广场最著名的地标,同时也是比萨大教堂附属之独立式塔楼,位于比萨大教堂的后面,始建于1173年,设计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1372年完工,塔身倾斜向东南。比萨斜塔毫无疑问是建筑史上的一座重要建筑。在发生严重的倾斜之前,它大胆的圆形建筑设计已经向世人展现了它的独创性。虽然在更早年代的意大利钟楼中,采用圆形地基的设计并不少见,类似的例子可以在拉文纳、托斯卡纳和翁布里亚找到,但是,比萨钟楼被认为是独立于这些原型,更大程度上,它是在借鉴前人建筑经验的基础上,独立设计并对圆形建筑加以了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比萨风格。</p><p class="ql-block">上钟楼要购票,我们只在塔周围看看,和其他游客一样打卡拍照。</p> <p class="ql-block">圣若望洗礼堂 </p><p class="ql-block">洗礼堂位于比萨大教堂前方,始建于1152年,然而该建筑直到 14 世纪才完工,洗礼堂高54.86米,周长107.24米,是意大利目前最大的洗礼堂。外观也是从罗曼式建筑到哥特式建筑风格过渡的例子之一。其中建筑下层使用罗曼式的圆形拱门,而上层采用哥特式风格的尖拱,内部的祭坛则是由乔瓦尼的父亲尼古拉·皮萨诺(Nicola Pisano)于 1255 年至 1260 年间雕刻而成。</p> 洗礼堂的讲道坛 <p class="ql-block">彩绘的窗子。</p> <p class="ql-block">二楼往外看的墓园外观</p> <p class="ql-block">比萨主教座堂正面</p><p class="ql-block">大教堂位于奇迹广场正中央,正式名称为圣母升天主教座堂(Cattedrale di Santa Maria Assunta),除了是天主教比萨总教区的主教座堂,更是中世纪的罗曼式建筑杰作,代表比萨海上共和国的威望和财富。该教堂目前的外观,是在不同时代进行的修复工程而呈现的结果。</p><p class="ql-block">大教堂始建于1064年,是由意大利建筑师布舍托(Buscheto)开始建造,其内部的马赛克以及尖拱装饰则带有强烈的拜占庭风格,其精心雕刻的讲道坛(1302-1310年间制作)是中世纪雕塑家乔瓦尼·皮萨诺( Giovanni Pisano )的作品,曾在1595年的教堂火灾遭受严重的破坏。不过这些碎块被妥善保存200年后,直到1926年才再度发现并复原。大教堂在这场火灾后进行了修复,除此之外,大教堂还埋葬著比萨的主保圣人圣拉涅利(Rainerius)的骸骨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七世的坟墓。由此可见意大利保护文物的恒心和用心。</p> <p class="ql-block">教堂大门</p> <p class="ql-block">左右两个萌萌的石狮也是充当排水口。</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部</p> <p class="ql-block">拱顶</p> <p class="ql-block">坎波桑托公墓</p><p class="ql-block">位于比萨奇迹广场的坎波桑托公墓经常被奇迹广场的游客所忽视。 它以其哥特式的风格,为他带来了很多的象征意义。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他的历史:坎波桑托是在这个著名的地方建造的第一座纪念碑,有着长的大理石墙壁壁。它是在1277年建立的,目的是为了移去大教堂周围的众多坟墓。从十六世纪开始,这座教堂为比萨神学院最著名的教授和这座城市的统治者美第奇家族的成员修建了坟墓。1944年6月27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一枚手榴弹击中了山脚。焚烧的声音响起,墓碑上的墓碑被烧得面目全非。</p><p class="ql-block">公墓里有十四世纪的壁画,大部分是由当时的两位大艺术家Francesco Traini和Bonamico Buffalmacco制作的,在阿马纳蒂小教堂里,有几幅保存得特别好的《死亡三部曲》的壁画,这些壁画是在十四世纪由一位无名氏创作的,它给李斯特带来了创作《托坦茨》的灵感,此外,在大厅的基础上,还有贝诺佐-戈佐里(1420-1497)的《 圣约》 周期。但是壁画大多已经脱落几乎看不到一整幅完整的画,现场我们看到考古学家在手脚架上做修复工作。</p> <p class="ql-block">公墓入口上的装饰。</p> <p class="ql-block">门外草地上的雕塑品,倒下的天使。</p> <p class="ql-block">公墓里的雕像。</p> 地面上的石棺.其实整个公墓地下都是石棺,参观一圈不知从多少历史名人身上踏过. <p class="ql-block">网上说里面有伽利略的墓,我们找了半天没看到于是问工作人员,他带领我们来到这个小门洞说挂着的那盏灯是伽利略做实验用过的,门外没说明,不知真伪。</p> <p class="ql-block">公墓里有三幅布奥纳米科·布法尔马科著名的壁画:</p><p class="ql-block">从左到右:“三个死者和三个活人”)和“死亡的胜利”)</p><p class="ql-block">1336 - 绘画 -</p><p class="ql-block">在《死亡的胜利》中,一群悠闲的年轻贵族和他们的动物占据了壁画的中央部分。这些富有的年轻男女骑着马,身边环绕着装饰精美的猎犬,踏上了一段愉快的旅程。但突然间,在树林深处的某个地方,三口敞开的棺材挡住了他们的去路,棺材里有不同程度腐烂的尸体。场景中的每个人,包括男人、女人,甚至动物,都被这种可怕而明显的死亡所吓倒。难以忍受的恶臭扑鼻而来,残酷现实的令人憎恶的场景让他们感到沮丧。站在他们上方的年长僧侣通过阅读卷轴给年轻人上了一堂关于生死的课</p><p class="ql-block">最右边是“最后的审判”Buonamico 描绘了《最终审判》和《地狱》的壁画是三幅大型画作系列中的两个相互关联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br></p> 宇宙起源论 : 源自宾根的圣希尔德加德的伊洛世界的启示录。 <p class="ql-block">公墓确是一个艺术之宝,可惜几百年的风化,战争的摧毁,宗教的纷争已让壁画模糊不清,大片脱落,即使我拍了很多的绘画说明想回来整理,也不容易拍全和辨认. 期望意大利的考古学家能尽快修复让它们可以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眼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