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当年上山下乡的地方,是知青生命中永远眷恋的“第二故乡”。每年夏天,一拨又一拨的老知青从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等城市络绎不绝地返回昔日的“北大荒”,就是最好的证明。黑龙江省虎林市云山农场,是我46年前当知青的地方,那会儿是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39团。1968-1978年,我在这里度过了十年的北大荒生活。</p> <p class="ql-block">今年夏天,趁着身板儿还算硬朗,我和老伴一起回访云山农场。哈尔滨的老战友海生和丽云夫妻俩陪伴我们一路同行。</p> <p class="ql-block">海生身材壮硕,为人实在,性格豪爽。他们那拨哈尔滨知青的聚会几乎都是他张罗。他每年都开车从哈尔滨回云山农场。一天开车七八个钟头,对他来说是小菜一碟。近几年,海生一直邀我跟他一起回云山,今年终于如愿。</p> <p class="ql-block">7月23号一早,我们从哈尔滨市驾车出发,目标是虎林。路线是哈同高速一一鹤大高速一一鸡虎高速。高速路路况很好,头顶上蓝天白云一望无垠,道路两旁郁郁葱葱错落有致。只可惜路上车辆稀疏,有时通天大路的尽头望不到一辆车。高速的利用率低到令人扼腕。我觉得可能跟高速路收费有关,更是表明沿线经济的发展水平不够高。</p> <p class="ql-block">近期天气预报几乎天天有雨,但老天爷眷顾我们,一路上既不下雨又不出大太阳,半云半日,不热不凉,开车坐车无比清爽。去云山先经过850农场,看到不断接近的路标指示牌,本来平静的心情泛起了波澜。</p> <p class="ql-block">进入850农场,一阵小雨伴随着阳光扑面而来,不到十分钟戛然而止。这太阳雨是第二故乡为我们接风洗尘!在机场这叫迎接贵客的“彩虹雨”,我倍感吉祥!</p> <p class="ql-block">老战友李秀云和小刘夫妻携女儿媛媛,还有当年连队的卫生员王淑艳,女拖拉机手李明荣从云山开车到850来迎接我们。</p> <p class="ql-block">虽然已近黄昏,但雨后的阳光格外明媚。老战友带着我们先顺路参观850农场的稻田画。</p> <p class="ql-block">这些稻田画不是用颜料在稻田里绘画的,而是专门选择不同的稻种栽培出五颜六色的水稻:稻田画是纯天然的作物。这些彩色稻成熟后也会被收割。来年根据需要再设计播种新一轮稻田画。据说,被选中承包种植稻田画的农场职工,会得到高额的官方补贴。因为稻田画已经成为牡丹江垦区的一块招牌,是旅游观光的重要景点儿。隔日,我们又参观了云山农场和856农场的稻田画。</p> <p class="ql-block">黑龙江省850农场是王震将军1954年亲自建立的第一个铁道兵军垦农场。云山农场由850农场的畜牧场和一分场合并而成。</p> <p class="ql-block">住进云山农场当天晚餐就遇见了几批来自北京和上海的知青战友,互相祝酒,好不热乎。北京的老友全忠、德山和小于也是不期而遇。他们本该今天乘火车离开云山的,但因水患火车停运,人不留天留。这就叫天意,这就是缘分!当年在云山同甘共苦,如今都来这里了,不聚不行!</p> <p class="ql-block">任典章当晚见到我喜出望外。任家三兄弟是云山三杰,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突出业绩。大哥典杰是我多年好友,在北京常聚。他的不幸离世让当年的兵团战友悲痛不已。在北京的追悼会上,我的致词感动了所有人。典章就是那天认识我的。他退休前是水利局领导,曾经担任兴凯湖泄洪区二闸建设总指挥。他说,在云山见到我是天赐良机,邀我第二天去兴凯湖转转,他亲自驾车。他的热情坦诚感动了我。</p> <p class="ql-block">兴凯湖农场是原兵团43团,比云山农场大很多。当年39团篮球队和43团篮球队称霸四师,互有胜负,不分伯仲。兴凯湖浩瀚如海,三分之二属于俄罗斯,盛产大白鱼。如今兴凯湖的大白鱼越来越稀罕。典章为我们安排了全魚宴。</p> <p class="ql-block">来兴凯湖必须吃鲜魚,全魚宴都有啥,标注一下。</p> <p class="ql-block">云山水库曾经是云山农场的门户,也是云山农场的名片。这座水库是按照王震将军的指示于1958年3月建设的。水库位于原来的七连旁边,是当年知青们往返团部和火车站的必经之地。据说水库现在被承包出去了。如今我身处水库岸边,望着平静的水面,感觉冷冷清清,失去了往日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这次回云山农场,我主要想见见当年同甘共苦的老战友,看看艰苦创业亲手打造的十七连那块土地。</p><p class="ql-block">五十年前的1974年6月18日(6.18是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创建的日子),四师三十九团十八连(后改成十七连)在团部正式组建。团党委任命我为连指导员,伊欣欣为连长。团长张锦秀(现役军人)在团部招待所大堂亲自为我们授旗送行。我们一行九人登上爬犁房,在100马力的大型拖拉机(俗称100号)牵引下意气风发地开赴几十里之外的茫茫荒原。</p> <p class="ql-block">十七连最初的营盘就扎在湿地中用推土机推出的草炭卷路面上,两边都是水沟。陆陆续续调入连队的都是拖拉机手。随着垦荒的进展,人员的增加,营区也选定了。大家从爬犁房搬到帐篷,又搬进木板房。</p> <p class="ql-block">我们是一个以知青为主的青年连队。当年开荒一万八千亩,当年产粮。连队建设进展神速。砖瓦房的集体宿舍盖起来了,全部是木制单人床上下铺,取暖用地火龙。这在当年的39团是超前的。营区后面为已婚职工的提供的住宅叫家属房,也是砖瓦结构。尤其是我们自行设计的大礼堂,造型新颖,别具一格。它是集办公室、卫生所、食堂、会议室于一身的多功能建筑。也是到十七连必须打卡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1974年--2024年,从十七连创建至今,恰好五十年了。7月24号下午,我回到了阔别46年的十七连旧址。当年的建设都已拆毁,唯一留存的建筑是大礼堂。凡是回访十七连的战友,都要跟它合影。</p> <p class="ql-block">现在这里是云山农场第二管理区,还有些人经常在这儿工作。我见到了原来十七连的刘开英,像个黑黑胖胖的小姑娘。人家告诉我,开英已经63岁了。她还能认出我是当年的指导员。她说她跟丈夫俩人常年在此为管理区做些服务工作,还开了个小卖店。虽然场部也分给她楼房了,但她喜欢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我和老伴是在十七连结婚的。连里分给我一套家属房。我虽然没有说过“扎根边疆一辈子”那样的豪言壮语,但思想准备是在这里过一辈子的。谁成想后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恢复高考改变了我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李秀云和小刘的住宅跟我家挨在一起,是地道的老邻居。当年小刘头胎难产,折腾得死去活来,我及时派车把团部医院的妇科专家请来化解危机。秀云说,是我救活了小刘母女俩。我说,还是你们的造化,运气在于那个妇科大夫答应来连队。这个妇科专家是原哈尔滨妇产医院的,反右派时下放到北大荒。</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到原来的家属区,成排的家属房已经不见了,只留下了一面山墙叙述着历史的变迁。断壁残垣周围林木杂乱,荒草萋萋。此情此景令我心中黯然,不免惆怅。</p> <p class="ql-block">回到云山农场这些日子里,几位十七连战友自始至终陪着我们活动。李秀云夫妇使出了浑身解数,唯恐接待不周。从我来的前几天开始,秀云就不断的给我打电话,发微信了解行程。他们的女儿媛媛在饭店工作,只要工作允许,她就来当司机,车技娴熟。王淑艳当年是十七连的卫生员,和她丈夫陈大海一起忙前忙后。得知我们习惯早餐吃生菜,她们一早就到菜地采摘新鲜蔬菜,又煮好自家鸡下的蛋送到餐室。王淑艳的儿子是个大帅哥,接人待物十分周到,每天早餐都来关照。李明荣曾经是三八车的女拖拉机手。她已经移居厦门,夏天常回云山避暑。我们在云山相遇也是缘分。</p> <p class="ql-block">由于1976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撤销,云山回归农场建制,当年的很多现役军人老领导都不在了。比我年长的老朋友中,我见到了原来鹿场的副连长徐源泉,他是1951年入伍的,已经91岁了,无冬历夏他都骑着一辆电动小摩托满处跑。当年我担任39团篮球队领队时,大徐是优秀的后卫。他为人耿直,刚正不阿,就是脾气爆。我跟大徐很合得来。有两天很晚了,他来宾馆看我,给我讲他的故事。临走时还送我礼物。我祝他长寿,上不封顶。</p> <p class="ql-block">我老伴当年是云山学校小学部老师。她教过的学生不知道从哪儿得知我们来到云山农场的消息,纷纷来看望她,一起聚会。</p> <p class="ql-block">云山农场场部建在一个山坡上。这里原来是三十九团团部,当时有前后两排房。我在团政治处工作时就住在后排房。</p> <p class="ql-block">在原来团部旧址上,新的云山农场场部焕然一新,颇有新时代新风貌。</p> <p class="ql-block">原来的连队撤销以后,农场设置若干作业站。各连职工集中到场部生活,住进了楼房。场区成为一座小城镇,环境优美,还有水上公园。承包土地的职工大都开车去作业区从事生产活动。</p> <p class="ql-block">黑龙江兵团时期,我们团主要种植三大作物:小麦、玉米、大豆。只有个别连队试种一点儿水稻,因为缺少适应高寒地区的水稻品种。如今云山农场已经不种小麦了。三大作物是水稻、大豆、玉米。其中水稻面积占51%,大豆占30%,玉米占8%,其它是青贮饲料。农业产值大幅度提升了。</p> <p class="ql-block">7月25日,我们去参观了云山农场场史展览馆和英模馆。这些展览很有意义,回顾历史,珍惜今天,承前启后,继往开来。</p> <p class="ql-block">当晚,云山农场孙副场长和场办主任奉隋文成场长之命邀请我们共进晚餐。因为隋场长在外地开会,不能亲自出面。我特别感谢农场领导的心意。我本来不想打扰他们,此行没有跟场部打招呼。可能是我们参观展览馆暴露了信息。作为现代高科技农业企业的掌舵人,农场领导的担子是很重的。接触之后,感觉农场领导充滿活力,年轻有为。</p> <p class="ql-block">7月27日,我们去瞻仰了四一八烈士陵园。1970年4月18日,十连烧荒时不慎跑火,荒火直扑完达山麓。沿途的各连纷纷投入灭火战斗,团部也派人支援。在这场扑灭山火的战斗中,有近三十位知青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还有八九十人被烧伤。这曲“英雄战胜荒火”的凯歌,震惊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甚至惊动了国务院。当晚,兵团司令颜文斌乘直升飞机来视察。国务院从北京上海哈尔滨调来烧伤科专家抢救伤员。为了记奠4.18牺牲的烈士,云山农场建立了烈士陵园。永远缅怀那些把青春献给了这片黑土地的知青战友。</p> <p class="ql-block">夜里下起了小雨,把道路冲洗的干干净净。7月28号早上,我们告别了这几天朝夕相处的老战友,再次告别了我曾经奋斗过十年的云山农场。在继续深化改革的时代里,农场也面临新一轮改革,将要把大部分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职能转交给地方政府,农场将成为纯粹经济职能的高科技大企业。农场领导向我保证说,农场职工的人头还留在农场,职工的福利待遇绝不会下降。这是我这次回访云山农场听到的最好的信息!车子开过850农场,驶入通向哈尔滨市的高速,阳光灿烂起来,蓝天白云让我们心情更加舒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