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路谈兵法·解三国(126)司马懿不与诸葛亮交战的迷底蠡测

机器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题字:方德存,军旅书法家</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魏明帝青龙二年春,诸葛亮率军出斜谷,驻扎渭南。魏国大将军司马懿率诸军前往拒止。此间,诸葛亮多次挑战魏军,并且送女人的饰物羞辱司马懿,以求司马懿怒而出战。然而,司马懿始终是“坚垒不应”。这年秋天,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军被迫回撤,司马懿不战而胜。</p><p class="ql-block">那么,司马懿不与诸葛亮交战,到底是谁的主意呢?</p><p class="ql-block">裴松子注《三国志·魏书二十五·辛毗杨阜高堂隆传》记载:“青龙二年,诸葛亮率众出渭南。先是,大将军司马宣王数请与亮战,明帝终不听。是岁恐不能禁,乃以毗为大将军军师,使持节;六军皆肃,准毗节度,莫敢犯违。”从这段记载来看,面对诸葛亮的挑战,主张出战的是司马懿,而坚决反对出战的是魏明帝。</p><p class="ql-block">不过,也有不少人认为,足智多谋的司马懿并不是真想出战,而是军中的大将们急于跟蜀军决战。为了稳定军心,安抚属下,制止大将们的冲动,司马懿便与魏明帝上演了一出“双簧戏”:一边向朝廷申请出战,一边又秘密请求魏明帝下诏、派人阻止魏军出战。应该说,这种猜测是基于对司马懿的智慧崇拜,在他们看来,凭司马懿的大智慧,他必定是一个反对出战的人,怎么可能上诸葛亮的当呢?</p><p class="ql-block">但这里的疑问是,如果司马懿真的反对出战,还用得着朝廷派辛毗亲临现场阻止吗?有魏明帝的诏令和司马懿这位主帅的坚决态度就足够了,根本用不着担心“不禁”的问题。而如果司马懿真心要出战,那情况就不一样了。《孙子兵法·九变篇》有曰:“君命有所不受。”现场没有持节监督的重臣,只靠皇帝的诏令,司马懿完全可以借“君命有所不受”的理由,随机选择出战,那样才会出现“不禁”的情况。所以,魏明帝为防止司马懿“君命有所不受”,擅自出战,才使出了硬招--让卫尉辛毗这个重臣持节到前线督军。</p><p class="ql-block">从中可以看出,司马懿不仅不是反对出战的人,而且是出战欲望非常强烈的人。</p><p class="ql-block">既然反对出战的人不是司马懿,那么这个人肯定在朝廷。虽然不让出战的诏令出自魏明帝,但显然主意不是他出的,因为刚刚即位的魏明帝没有这个眼光和魄力干预前方的战事。这个给魏明帝出主意的人,一定是个既有能力,又有担当,还能左右魏明帝的人。这个人大概率就是辛毗。何以见得?</p><p class="ql-block">辛毗一开始随哥哥辛平在袁绍阵营,后来投靠了曹操,以刚直公正、敢于直言劝谏著称,颇得曹家三代掌门人的信任。魏明帝即位,他进封颖乡侯,出任九卿之一的卫尉。魏明帝大修殿舍、准备攻打北芒,辛毗极力劝谏,均被采纳。</p><p class="ql-block">这次诸葛亮北伐来势汹汹,打败他的最好办法就是打“坚壁拒守”的持久战,待其粮食消耗殆尽,必然不战而退。也就是魏明帝诏司马懿所说的:“但坚壁拒守以挫其锋,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尽,虏略无所获,则必走矣。走而追之,以逸待芝,全胜之道也。”这种大主意如果出自辛毗,显然不令人意外;而魏明帝之所以派辛毗而不是派他人去前线督军,则说明不出战的意见很可能就出自辛毗;而《魏氏春秋》关于“宣王将出战,辛毗杖节奉诏,勒宣王及军吏已下,乃止”的记载,也折射了辛毗反对出战的坚定态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曹洪嶺题)</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老路名片:</i></p><p class="ql-block"><i>路秀儒,军封大校,人封作家,自封学人,时封兵学专家。曾任原济南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某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某部部长,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孙子兵学大讲堂讲师团团长,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烟台大学客座教授。先后出版著作17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为文追求:独辟视角,原创深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