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坐落于宝庆路3号,一座1925年落成的花园洋房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宝庆路3号最初是德国商人私宅,1930年被颜料大王周宗良买下,1948年周宗良去了香港,洋房由周的外孙徐元章居住,文革期间房屋被征用,之后一度作为致公党上海支部委员会办公室,2006年上海地产集团拍卖下来并对其进行了保护修缮,2012年被登录“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2017年被辟为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是国内首个以交响音乐为主题的音乐博物馆,参观免费,但需网上预约,每天仅开放80个名额,是上海几家最难预约的博物馆之一,僧多粥少秒抢啊!</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里展示了从19世纪70年代末,西洋音乐开始进入中国,伴随中国社会的变革与上海城市的现代化转型,交响乐逐渐为国民所接受,在中国几代音乐人的努力下,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元素与西方交响乐融合汇流,从上海走向全中国,走向世界的历程。</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展览以时间为轴,布置三大展区:乐之河、乐之华、乐之传。</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展品有许多珍贵的文献资料以及实物,包括手稿、乐谱、乐器、唱片、书籍、信件、节目单等。</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走进展馆,在了解上海交响音乐发展史的同时,也在一砖一石一花一木间,感受上海花园洋房的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一部分:乐之河</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交响音乐18世纪中叶形成于欧洲,1843年上海开埠后洋人在经商、传教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洋音乐和西方的音乐生活方式。中国交响音乐发端于上海,据介绍,上海工部局乐队的前身为上海公共乐队,成立于1879年,是亚洲最早的交响乐队,开亚洲交响乐队先河。法国人雷慕萨任乐队指挥。</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1879年1月8日和9日的《字林西报》上刊登了两则上海公共乐队广告:1月16日晚在兰心大戏院,将演出上海三幕喜剧《我们的!》,由新组建的“上海公共乐队”首次出场伴奏,指挥雷慕萨。</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1900年上海公共乐队正式加入工部局系统编制,由工部局董事会接管。</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1907年德国人布克就任指挥。布克招募德奥乐师担任各声部首席,并将公共乐队扩充为管弦乐队。</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1919年9月,意大利人梅百器出任上海工部局乐队指挥。</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梅百器在17岁时获国际李斯特钢琴比赛大奖,后去米兰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和配器,担任米兰凡尔梅歌剧院指挥。他利用自己的声望,赴欧洲招聘一流水平的乐师来上海工部局乐队担任各声部首席,在他带领下乐队面目一新,演出水平令人刮目相看,在他任指挥的二十多年中,上海工部局乐队从一支市府级乐队跃升“远东第一”,不逊于当时世界上任何大都会的交响乐团。《德文新报》1942年6月2日记载“回顾百器大师一生的事业,他在1919年的世界大都市上海创建了一支新的大型交响乐队,并将其发展到欧美大爱乐乐团的高水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第一架音乐会演奏用的大三角钢琴,是1921年梅百器购自欧洲的斯坦威钢琴,后在上海交响乐团一直服役至2014年。</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工部局乐队排练用椅子和谱架。</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1936年梅百器指挥工部局乐队在大光明大戏院演出。1939年3月梅百器指挥工部局乐队在兰心大戏院演出。</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随西洋音乐在上海的流行,国人更多地进入社会活动,更广泛和深入地参与“华洋交融”、“东西合流”的互动。音乐在上海城市现代化的过程中起了特殊的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上海除工部局乐队以外,一些教会、商团、贫儿院以及上海的音乐人士都曾建立过自己的乐队。电影业的兴盛也对西乐的传播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20世纪30年代以后,西乐已逐渐成为上海市民娱乐生活的一部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董家渡天主教堂兴建于1847年,教堂赞美歌是教会最早流传进上海的西方音乐。随着诸多教堂的建成,西方音乐的传播也日益广泛。</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上海徐汇中学的前身徐汇公学,是法国传教士1850年在上海最早开办的一所教会学校,也是中国最早实行西洋音乐教育和组建西洋乐队的学校。1864年徐汇公学乐队曾在洋泾浜天主堂演奏《晨曲》。乐队后来也为到校参观的贵宾演奏了海顿的交响曲。1889年开设了合唱及器乐演奏课程。</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西女塾1892年由基督教会美国监理公会创办,教授包括钢琴、声乐和弦乐等西洋音乐课程。1652年中西女中与圣玛利亚女中合并改为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著名女钢琴家顾圣婴早年曾在该校学习钢琴。</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土山湾孤儿院由法国天主教中国江南教区徐家汇耶稣会创办,专门收养6-12岁孩子。这些孩子接受教会学校的正规教育,他们的乐队是土山湾孤儿院举行一些重要活动仪式时演奏的乐队。</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早期的管弦乐器演奏及作曲等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上海工部局乐队。多位外籍音乐家以工部局乐队声部首席的身份在上海国立音乐院(即国立音专,今上海音乐学院)器乐组担任教学要职,同时还进行私人教学,他们培养了中国第一批音乐家,让中国音乐家从上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双簧管首席萨利契夫使用的中音曼陀铃。</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工部局乐队使用的定音鼓。</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1938年工部局乐队已吸纳4名中国演奏员加盟乐队。</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梅百器67岁生日时与学生合影,其中有(著名翻译家、作家、教育家傅雷的儿子)傅聪、巫漪丽、吴乐懿、周广仁、董光光、杨嘉仁、林俊卿等中国音乐史上第一代独奏家、指挥家和音乐教育家。</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1942年日军接管工部局,梅百器辞职,乐队更名为“上海音乐协会交响乐团”。</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1945年11月乐团由国民政府接管并更名为“上海市政府交响乐团”。</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1949年5月上海解放,6月上海市军管会接管“上海市政府交响乐团”,改名为“上海市人民政府交响乐团”。</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进入主楼,拐角处有转角矮凳,是当年房屋主人举行家庭舞会时进门换鞋坐的。</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每个房间和过道都有壁炉。</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二部分:乐之华</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西方音乐传入中国过程中,许多优秀的交响乐人聚集在上海,为中国交响音乐事业奉献出自己的力量。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的交响乐团体群英荟萃,老一代音乐人承前启后,中生代锐意进取,新生代敢于超越,三代音乐人同谱交响新曲,共奏音乐华章,为中国交响音乐的发展与繁荣做出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上海交响乐团与中国音乐界师承关系及脉络,交响音乐为国人广泛接纳,并生根发芽,开枝散叶。</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新时期涌现出来的一批音乐人: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萧友梅、黄自、贺绿汀、作曲家冼星海、王云阶、吴祖强、王西麟、朱践耳,作曲家演奏家马思聪、丁善德、吕其明等等。</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交响乐曲的创作是交响乐发展的基础。1916年萧友梅创作的中国第一首军乐作品和第一首管弦乐曲,标志中国交响乐曲的创作起步。20世纪前期中国交响乐曲的创作已开始西乐民族化的探索。新中国成立后,作曲家在继续探求西乐与中国民族音乐融合的过程中,勇于实践和创新,产生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丰富了世界交响乐曲的成果,推动了中国交响音乐事业的发展和繁荣。</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本美篇伴乐采用的是著名作曲家吕其明先生创作的交响乐《红旗颂》,这首昂扬奋发的作品,百听不厌,在此致敬作曲家!</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1965年,上海市为举行“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征集演出节目,贺绿汀、丁善德、黄贻钧等音乐人,点名将创作任务交给吕其明。吕其明在构思时,联想起被捕入狱英勇就义的父亲、慷慨激昂前赴后继的先烈、开国大典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将之融入音乐,最终完成创作。乐曲跌宕起伏,舒展豪迈的气概,表达了作者对已故至亲的无尽思念,又仿佛能让听众看到在红旗引领下,革命者奋勇前行时沉着刚毅的脸庞,借此2017年吕其明获第10届中国金唱片奖颁奖晚会综合类最佳创作奖。</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1950年10月8日,黄贻钧作为新中国第一位指挥家,首次登台指挥交响乐团,演奏中国作品。</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1956年6月,上海电影制片厂建立管弦乐队,专为电影配乐演奏录音。次年管弦乐队升格为管弦乐团,王云阶、吕其明分任正、副团长。</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1956年10月,黄贻钧作为中国音乐家代表团副团长出访北欧五国,在芬兰指挥赫尔辛基交响乐团演出。</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1957年,上海管乐团举行首演,8月,顾圣婴赴莫斯科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钢琴比赛,获金质奖章。</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1958年顾圣婴获第十四届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女子钢琴比赛最高奖。同年11月黄贻钧应邀到苏联访问,指挥苏联国际交响乐团。</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乐队指挥是统领整个交响乐队的核心。指挥对作品内涵的感悟以及对速度感、节奏感的把控,通过其独特的肢体语言传达给演奏者,激发演奏者的演奏激情,表现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指挥作为乐队“掌门人”,对乐队发挥和提高演出水平至关重要。</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新中国指挥家:曹鹏、陈燮阳、余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三位指挥捐赠的指挥棒</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同时期的新中国海上指挥名家:陆洪恩、陈传熙、韩中杰。</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朱践耳95岁时捐赠的陪伴他六十载的旧钢琴,上面仍盖着那张洗得有些发黄的防尘布。</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三部分,乐之传</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交响音乐这种外来文化,包涵着文化、哲理、以及高深的音乐技法,它需要欣赏者的参与和思考,需要音乐文化方面足够的知识积累。在中国短短一百年间,走出象牙塔迅速普及,丰富了国人的文化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馆内利用多媒体,全息投影等技术,有声有色地介绍交响音乐相关的知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交响乐是世界性的音乐文化,如果说17、18世纪的交响乐属于欧洲,19世纪的交响乐属于欧美,那么在20、21世纪,交响乐也属于中国。</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新时期以来,中国交响音乐发展呈现前所未有的多元、繁荣局面。各种创作理念及形式风格的作品都能得到充分展现。中国交响音乐越来越多地在国际舞台上呈现,让世界听到了中国的声音。</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衷心期待着,中国交响音乐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旋律中,再谱华章。</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