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文/清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是8月15日,是日本投降79周年纪念日。在这个重要历史纪念日,给大家介绍著名油画《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的创作者陈坚。</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4年8月15日</span></p> <p class="ql-block">著名军事画家陈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陈坚,汉族,1951 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70年入伍,197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74届进修班,师从候一民、靳尚谊、潘世勋、林岗。原南京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木师,专业技术三级,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曾任中国文联全国委员,全军文艺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文化部“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江苏省油画学会副主席。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复评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荣获“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金奖、铜奖,“全军美术作品展览”一等奖,“首届解放军文艺大奖”,“全军美术新作一等奖”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作品以军事历史题材为主,多次在国际、全国、全军美展中展出,并由国家美术馆、纪念馆、博物馆陈列收藏出版。代表作油画作品《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 •南京》获 “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金奖。并荣获“南京军区先进青年标兵”、“南京市十大文化精品”、“南京市文化名人”荣誉称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陈坚油画作品:《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原名为《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04年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时,调整为《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由中国美术馆收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鸣谢:感谢杨娌娅大姐的宝贵建议及提供的美篇、图片、画作的背景、规格、获奖、评价等资料!)</span></p> <p class="ql-block">陈坚油画作品:《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高清版)↑</p><p class="ql-block">画面规格:220cmX600cm</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1987年—2003年</p><p class="ql-block">荣获2004年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金奖</p><p class="ql-block">荣获2005年第九届全军文艺新作品奖一等奖</p><p class="ql-block">荣获2006年首届南京市十大文化精品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荣获2007年南京军区第七届前线文艺奖特别荣誉奖</p> <p class="ql-block">陈坚油画作品:《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局部)↑</p> <p class="ql-block">陈坚油画作品:《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局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油画家靳尚谊先生,作为陈坚1974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时的任课教授,对这幅油画的评价:“陈坚这幅作品是一个重大历史题材,人物很多,要画好是很不容易的。在整个构图的处理上也是比较好的,场面宏大,人物众多,但塑造得都很严谨、生动,符合当时的史实,所以获得金奖是各方面条件都具备的,得了全国美展最高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陈坚是原第12军第35师后代杨娌娅大姐的爱人(两人均是著名油画家),向两位艺术家致敬!感谢陈坚老师历时十年,可谓“十年磨一剑”,创作出如此重大历史题材、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现实意义、气势磅礴的不朽鸿篇巨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拜读了娌娅大姐的美篇,了解了陈坚老师对艺术的孜孜追寻与不懈求索、对油画的真诚热爱与严谨求实,令人赞叹!油画《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在社会上传播很广,我多次在不同媒体上欣赏过,但也只见画作不知创作。画作对人们学习近代史,了解抗日战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红色革命历史教育等都有着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通过美篇对其孜孜以求、精益求精、不懈追索的创作心路历程增长了见识。画作独具匠心,细致入微,既有娴熟绘画技法的精妙与细腻,也有真实历史与现实的彰显与积淀,画作让观者不由自主地驻足停留,既有吸睛抓眼的强大吸引,也有直击心灵勿忘国耻的强烈震撼,还有一种意犹未尽的压抑与愤懑和强国雪耻的砥砺与奋发!这幅画作无疑是非常优秀很成功的!感谢娌娅大姐让我们了解了画作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缅怀先烈,警钟长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陈坚笔下的油画作品,传达着强烈的军人风格,兵味十足。体现着他作为一名军人的价值观、情操与胸怀,积淀着他作为一名军事画家长期驻扎在部队生活的深厚积累、丰富经验和滋养收获。他的油画作品以源于生活的凝练、思寻历史的探求、写实达意的表达、栩栩如生的形象,再现一个个珍贵的历史瞬间、战争场景和一幕幕军营生活、战士风采,让人过目难忘。也映衬出他根植军营、热爱军营、颂扬军营的坚持与执着,对人民军队精神与军魂的讴歌与崇尚,对人民子弟兵忠诚于党、护国卫民的使命与担当的展示与表达,实令人感佩!因此,陈坚不愧为人民艺术家!也常被业内同行誉为抓型快、天赋高、悟性好的画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以下是著名军事画家陈坚的部分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陈坚油画作品:《毛泽东》</p><p class="ql-block">画面规格:80cmX100cm</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2015年12月</p><p class="ql-block">参加2016年中国文化部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p><p class="ql-block">参加2018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办的“不忘初心 砥砺奋进美术作品展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陈坚讲述油画《毛泽东》的创作过程时说,该画的历史背景为1945年4月至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章,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七大的一个重大历史功绩是确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画面构图为毛主席坐在黄河岸边,采用了毛主席吸烟的习惯动作,烟头火光闪亮,身后的天空已经是东方欲晓,朝霞初现。</span></p> <p class="ql-block">↑陈坚油画作品:《李大钊与陈独秀》</p><p class="ql-block">画面规格:120cmX200cm</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2010年</p><p class="ql-block">第一稿为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收藏陈列</p><p class="ql-block">入选2016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该画创作的历史背景为,1920年初,李大钊在北京护送陈独秀脱险,在赴天津的途中,二人策划组建中国共产党之事,史称“南陈北李,相约建党”。这是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画面为隆冬时节的北京,厚重的积雪覆盖着故宫的角楼和城墙,李大钊送别陈独秀途中,俩人筹备建立中国共产党。</span></p> <p class="ql-block">↑陈坚油画作品《红地毯述》:(十大元帅十大将)从左至右:肖劲光、许光达、叶剑英、徐向前、贺龙、谭政、罗瑞卿、邓小平、刘伯承、陈赓、彭德怀、朱德、毛泽东、徐海东、林彪、罗荣桓、刘少奇、粟裕、陈毅、张云逸、王树声、周恩来、黄克诚、聂荣臻</p><p class="ql-block">画面规格:200cmX500cm</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2009年</p><p class="ql-block">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p><p class="ql-block">入选庆祝建军八十五周年全军美术作品展览</p><p class="ql-block">荣获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p><p class="ql-block">参加2012年“锦绣中华—行进中的新世纪中国美术作品选”</p><p class="ql-block">参加2019年“与共和国同步—江苏油画70年巡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陈坚油画《红地毯述》描绘了开国领袖、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在授衔授勋之后,戎装齐整、济济一堂的场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金色的大厅里灯光辉煌,24位历经战火硝烟、风雨同舟的开国领袖和元勋们,并排站立在一条长长的大红色地毯上,这是一条象征着历史荣耀的红地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油画《红地毯述》人物排列从左至右分别为:</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萧劲光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许光达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叶剑英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徐向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贺龙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谭政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罗瑞卿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邓小平 军委委员中共中央书记处总书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刘伯承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陈赓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彭德怀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朱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徐海东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林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罗荣桓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刘少奇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粟裕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陈毅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张云逸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王树声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周恩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黄克诚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聂荣臻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油画《红地毯述》人物排列组合的思考,主要源于在中国革命各时期的战争中,元帅和大将们率部参与指挥的各重要战役,而形成的组合方式。为了重塑这一永恒的历史瞬间,应该以历史的真实性为参照,用艺术的真实性显示历史的认知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陈坚油画《红地毯述》创作的历史背景,为我军第一次授衔授勋仪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5年9月27日下午5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及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有功人员勋章典礼,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彭真,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命令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授予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10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授予元帅军衔礼成以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彭真,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有功人员勋章的命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的历史背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正规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实行军衔制被提上日程。1950年9月,朱德总司令提出:“部队三等九级的等级制必须建立,尽量争取在明年的服装上把阶级标明出来。”1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部向党中央提交报告,拟定1951年的首要任务是评定军衔。然而,由于朝鲜战争爆发,评定军衔工作被搁置。朝鲜战争交战各方,美军及联合国军各国军队有军衔,苏军有军衔,朝鲜人民军也有军衔,彭德怀说:“与美军谈判,人家有军衔,我们没有,不便于平起平坐。”1952年冬,中央军委要求有关部门组织策划军衔制具体实行方案。11月26日,解放军总干部部将实行军衔制方案报毛主席及中央军委。这个方案基本上是苏联军衔制的翻版,但多了一个“准将”,这遭到苏联顾问卡苏林反对,因为按照这个方案,同为副师长,我军军衔将高于苏军,不利于两军交往。莫斯科发来电报支持卡苏林的意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3年1月9日,中央军委正式发布《关于实施军衔制度准备工作的指示》,要求全军有组织有计划地完成各项准备工作。2月17日,中央军委成立军衔实施委员会,由代总参谋长聂荣臻为主任,并拟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解放军军衔条例(草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3年12月至1954年初,中央军委召开高级干部会议,研究实施军衔制。1955年1月,中央军委发布《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对军衔评定工作做出具体规定。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规定我军采用世界通用的军衔体制,设6等19级:大元帅、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同时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将于1955年10月1日实行军衔制度。授衔的主要依据是资历、战功、德才和威望等综合考虑。后来,因毛主席执意不要大元帅衔及其它因素,决定不设大元帅衔,授元帅衔10人、大将衔10人。在上将衔名单中,除少数情况特殊者外,已转到地方工作的领导干部都不授军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5年9月第一批授衔人员名单已经确定。10位元帅、10位大将、55位上将、175位中将、802位少将。校级军官34643人:1266位大校、4439位上校、8139位中校、20799位少校。尉级军官807973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此庞大的授衔规模绝对是世界空前的,其人数比许多大国军队员额总数还要高的军官团成员们,都是烽火硝烟、枪林弹雨、九死一生闯过来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和宝贵财富,理应受到人民的尊重和国家的表彰。经过数年努力,军衔评定工作告一段落,勋章的授予评定也同时在全军展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5年9月2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2次会议决定,授予朱德等10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并决定授予朱德等131人一级八一勋章,授予朱德等117人一级独立自由勋章,授予朱德等570人一级解放勋章。这其中全部荣获三枚一级勋章的人员不超过百人,当日参加首批授勋人员名单,荣获三枚一级勋章的51人。名单中十位元帅是按照军内职务排序。余下41位,按照姓氏笔画(繁体)排序。包括十位大将、22位上将、7位中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典礼仪式上,毛主席将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分别授予在中国工农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战争有功人员,在解放战争时期直接领导原国民党军队起义的有功人员,对人民解放战争有功人员,以及对和平解放西藏地区有功人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5年9月第一批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的实际名单为73人。</span></p> <p class="ql-block">↑陈坚油画作品:《共和国的将帅们》</p><p class="ql-block">画面规格:220cmX400cm</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2009年</p><p class="ql-block">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p><p class="ql-block">中国美术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幅油画作品,是陈坚为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创作的,共和国元帅将军授衔授勋的主题油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作品延伸了典礼的时间段,将情景安排在授衔授勋仪式之后。使人物置于中南海皇家园林特有的,具备一定寓意的千年古柏树林之中。光线在树林中忽隐忽现,使得画面色彩变化生动、气氛热烈。人物也从十大元帅、三大领袖扩大到大将在内的将帅们,共计二、三十人。通过人物个性特有的微妙动作,选取了多种角度来展示共和国将帅们的戎装风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油画中的人物从右至左分别为:许光达、粟裕、刘少奇、张云逸、陈毅、刘伯承、彭德怀、罗荣桓、叶剑英、罗瑞卿、朱德、毛泽东、谭政、贺龙、黄克诚、周恩来、刘亚楼、陈赓、徐向前、林彪、聂荣臻、王树声、肖劲光。</span></p> <p class="ql-block">↑陈坚油画作品:《听涛》</p> <p class="ql-block">↑陈坚油画作品:《一九四九年春,进驻南京总统府》</p><p class="ql-block">面规格:210cm×170cm</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2001年</p><p class="ql-block">荣获2002年第十届全军美术作品展览一等奖</p><p class="ql-block">荣获2002年第七届全军文艺新作品奖一等奖</p><p class="ql-block">荣获2003年南京军区“前线文艺奖”创作一等奖</p><p class="ql-block">入选携手新世纪—第三届中国油画展</p><p class="ql-block">参加2019年“与共和国同步—江苏油画70年巡礼”</p><p class="ql-block">第一稿由南京总统府近代史遗址博物馆收藏陈列</p><p class="ql-block">画面人物排列介绍:</p><p class="ql-block">一排左二:刘伯承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首任南京市市长。 </p><p class="ql-block">一排左三:邓小平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 </p><p class="ql-block">二排右一:陈毅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p><p class="ql-block">一排左一:粟裕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p> <p class="ql-block">↑陈坚油画作品:《罢工前夜——陈云同志在商务印书馆》</p> <p class="ql-block">↑陈坚油画作品:《陈毅与粟裕》</p><p class="ql-block">画面规格:150cmx150cm</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2009年</p><p class="ql-block">特邀参加2015年“长城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美术作品展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陈毅和粟裕相识于南昌起义余部转战途中,陈毅时任团指导员,粟裕为五连指导员。二人一道参加了湘南起义,又一起随朱德走上井冈山。毛泽东和朱德两军合编为红四军后,陈毅担任的职务较高,粟裕依然属于基层干部,两人已很难直接见面。此后十年,二人罕有来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国共和谈成功,南方红军游击队被改编为新四军,陈毅担任1支队司令,粟裕是2支队副司令(不久即代司令)。一年后,项英报请毛泽东同意,将两个支队合编为江南指挥部,北渡长江后又改称苏北指挥部,陈毅为指挥,粟裕为副指挥兼参谋长,两人一个锅里吃饭的搭档生涯真正开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陈毅长于政治,主要负责统战工作,粟裕则主管作战、训练等工作,两人优势互补,“陈不离粟,粟不离陈”的说法由此而来。因粟裕能者多劳,事情繁杂,陈毅还写了一副对联“轻裘缓带羊叔子,食少事繁诸葛公”送给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多年以后,陈毅和粟裕结为儿女亲家。</span></p> <p class="ql-block">↑陈坚油画作品:《银箭》</p><p class="ql-block">画面规格:150cmX260cm</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2012年入选2012年</p><p class="ql-block">第十二届全军美术作品展览</p><p class="ql-block">参加2014年“绿色时空—著名军旅美术家上海邀请展”</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陈坚讲述油画《银箭》创作的历史背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12月至1947年4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东北民主联军为保卫南满根据地,在安东省(今吉林省南部、辽宁省东部地区)临江、通化地区,和松花江以南长春、吉林以北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防御和进攻相结合的作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历时3个半月。东北民主联军南满、北满部队密切配合,东北民主联军东满、西满部队主动出击。共歼灭国民党军4万余人,收复城镇11座,粉碎了国民党军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保卫了南满根据地,迫使其在东北战场由攻势转为守势。通过这一阶段作战,北满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南满的局面获得显著改善,这就为东北我军转入战略反攻和进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span></p> <p class="ql-block">↑陈坚油画作品:《冬雪》画面规格:170cmx300cm</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1998年</p><p class="ql-block">荣获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铜奖</p><p class="ql-block">荣获1999年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全军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p><p class="ql-block">荣获1999年第四届全军文艺新作品奖二等奖</p><p class="ql-block">荣获1998年“首届江苏省美术节”金奖</p><p class="ql-block">特邀参加2015年“长城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美术作品展览”</p><p class="ql-block">参加2019年“与共和国同步—江苏油画70年巡礼”</p><p class="ql-block">第一稿由军委办公厅八一大楼收藏陈列</p><p class="ql-block">陈坚油画《冬雪》反映了淮海战役前,五位总前委及指挥员们,在视察前线时的情景。 成立淮海战役总前委,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军委的作战方针、指令和命令,是统筹整个战役及作战有关一切事宜的关键。 </p><p class="ql-block"> 油画《冬雪》画面上的人物后排从左至右分别为: </p><p class="ql-block"> 李达(中原野战军参谋长)。 </p><p class="ql-block"> 刘伯承(1892—1986)中原军区及中原野战军司令员、总前委常委。</p><p class="ql-block"> 邓小平(1904—1997)中原局第一书记、中原军区及中原野战军政治委员、总前委书记。 </p><p class="ql-block"> 粟裕(1907—1984)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总前委委员。 </p><p class="ql-block"> 陈毅(1901—1972)中原局笫二书记、中原军区及中原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政治委员、总前委常委。 </p><p class="ql-block"> 谭震林(1902—1983)华东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兼山东兵团政治委员、总前委委员。 </p><p class="ql-block"> 陈士榘(华东野战军参谍长)。右前:张震(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油画《冬雪》创作的历史背景为淮海战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此役分三个阶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一阶段,主要歼灭黄伯韬兵团。1948年11月8日,国民党军何基沣、张克侠率部2万余人战场起义。10日,华东野战军把黄伯韬兵团分割包围于徐州以东的碾庄地区,经10天逐村恶战,至22日全歼敌军10万余人,敌兵团司令黄百韬自杀。同时,中原野战军为配合作战,11月16日,攻克宿县,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阶段,全歼黄维、孙元良兵团,对杜聿明集团围而不歼。11月23日,中原野战军在宿县双堆集包围了赶来增援的黄维兵团12个师。28日,蒋介石被迫决定杜聿明率第2、第13、第16兵团放弃徐州。12月4日,华东野战军将徐州逃敌孙元良第16兵团包围歼灭。同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集中9个纵队的优势兵力,全歼黄维兵团12万余人,生俘黄维。此后,为配合平津战役,按中共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对杜聿明集团围而不歼,部队休整20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三阶段,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1月6日至10日,华东野战军全歼杜聿明集团,包括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共30万人,俘获杜聿明,击毙邱清泉,李弥逃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历时65天。我军参战部队60万人,敌军80万人,共歼敌55.5万余人,使蒋介石南线战场精锐尽歼,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毛泽东在战役结束第四天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人民解放军无论在数量上士气上和装备上均优于国民党反动派政府的残余军事力量。只要解放军向残余的国民党军再作若干次重大攻击,国民党统治即将土崩瓦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著名军旅画家,原南京军区文艺创作室副主任陈其,在陈坚画册的前言中写道: “《冬雪》无论从历史观和艺术观,都是作者精心构思的精品,他准确地反映了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淮海战役总前委站在历史的高峰,力挽狂澜,气韵生动,神采各异,气度不凡,犹如一座震天撼地的群雕,屹立于冰天雪地,似乎在宁静中看到千军万马在奔腾呼啸。大地在颤抖,冬雪在脚下融化,曙光将从身边冉冉升起。其中成功之笔,莫过于总前委中的栗裕,是一位最年轻的委员、身经百战的将领。从人物关系、动作设计、色彩处理上,都赋予了主题的深刻内涵,恰如其分,各得其所,惟妙惟肖。军事生活的多样性.又是陈坚探求的新思维”。</span></p> <p class="ql-block">↑陈坚油画作品:《被捕》</p> <p class="ql-block">↑陈坚油画作品:《跨向大上海》</p><p class="ql-block">画面规格:220cmX650cm</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1997年</p><p class="ql-block">荣获1998年第三届全军文艺新作品奖一等奖</p><p class="ql-block">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纪念馆收藏陈列</p> <p class="ql-block">↑陈坚油画作品:《邱少云》</p><p class="ql-block">画面规格:150×100cm </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2021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幅油画作品《邱少云》,描绘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邱少云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英勇牺牲的瞬间。生动还原了邱少云烈士为集体利益而壮烈牺牲的感人场景。画作从纵向看大致等分为三部分。画面的前三分之一描绘了匍匐在地的邱少云,后三分之二则展现出因火势蔓延而焦黑的枯草。这种布局设计巧妙地表现了火势之旺和吞噬一切生命的力量。画家通过采用明暗对比的手法引导观众将视线聚焦在邱少云的脸部。在滚滚浓烟中、火光映照下,他年轻的面孔上血迹斑斑,眼中却流露出坚毅无畏的神情。特别是手指深深插进泥土的细节也更加鲜活地传递出邱少云忍耐被烈火焚烧的坚忍顽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正如陈坚所说,邱少云很清楚战场纪律,很有大局观念,这份军人的素养造就了他坚韧的意志。所谓的“英雄”就是团队中的脊梁,而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其造就的英雄。这些“英雄”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意志,和共产党领导国家前进的具象载体。</span></p> <p class="ql-block">↑陈坚油画作品:《兵·上将许世友》</p><p class="ql-block">画面规格:150cmX176cm</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2007年</p><p class="ql-block">入选2007年“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p><p class="ql-block">荣获2007年《吴韵汉风—第六届江苏省油画展》学术贡献奖</p><p class="ql-block">入选200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全军美术作品展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陈坚讲述油画《兵·上将许世友》创作的时代背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5年我军实行军衔制度后,由于一些干部误把正规化理解为等级差别,出现了脱离战士、粗暴管理等不良现象,部队内部产生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问题,导致了官兵关系紧张,也引起了党和军队领导的关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8年在北戴河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主席发出“军队干部下连当兵”的号召。9月,解放军总政治部发出指示,把军队各级干部每年下连当兵1个月定为制度。解放军高级将领纷纷响应,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上将就是其中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8年10月17日一大早,驻浙江宁波海防前线某部六连官兵,喜气洋洋地迎来了一位新战友--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上将“上等兵”许世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许世友上将是我军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高级将领,也是从战士成长起来的优秀军事指挥员。他驰骋沙场,出生入死,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革命建设奋斗了60余年。有关他的革命经历,人们已经有不少的了解,而他在1950年代末下连当兵的故事,却鲜为人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陈坚所创作的画面,采取了上将许世友佩戴着上等兵军衔,站在士兵训练的队列中,他的右边是一位佩戴着列兵军衔和共青团徽的新兵,画面截取了许世友将军听口令向右看齐 — 向士兵看齐的瞬间。</span></p> <p class="ql-block">↑陈坚作画作品:《那边,似乎很遥远》</p><p class="ql-block">画面规格:136cm×161cm</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1991年</p><p class="ql-block">荣获1992年南京军区文艺创作美术二等奖</p><p class="ql-block">荣获1994年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军旅画家曹增明对这幅画的评价:战争总是沉重的,作于1991年的《那边,似乎还很遥远》抒的是沉重的情,第一次上前线都有过的那种感情。阴沉沉的天空,沉重的起伏的大地,沉重的坦克炮塔,沉思着的人。整个色调是沉重的。</span></p> <p class="ql-block">↑陈坚油画作品:《你,我,她》</p><p class="ql-block">画面规格:112cm×281cm</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1997年</p><p class="ql-block">入选1999年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全军美术作品展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油画《你·我·她》反映的是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女卫生兵们,她们由不同的部队抽调而来,可能互相连名字都不熟悉,就一同走上了战场。</span></p> <p class="ql-block">陈坚与杨娌娅合作油画作品:《边陲之晨》</p><p class="ql-block">画面规格:125cm×55cm</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1980年</p><p class="ql-block">入选1981年第二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p><p class="ql-block">荣获1981年庆祝建党60周年浙江省美术作品展览创作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油画《边陲之晨》入选第二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于1981年元旦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一届全国青年美展是在1957年,与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的1981年,间隔了整整24年,是文革后重新恢复的国家级重要展览。由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务院文化部、共青团中央的代表共55人组成了评选委员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油画《边陲之晨》表现的仍然是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题材,泥泞的战场,清晨的薄雾,在用绿色伪装网遮盖着的通信指挥车旁边,将车上的后视镜作为化妆镜,一个年轻的通信兵女战士在梳理发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作品中的这个细节,来自于杨娌娅的军队生活。但是,战争期间与和平时期的女兵生活,是有着巨大反差的。为了绘制的更为真实,我们在打着绑腿的军裤上涂抹红泥写生,并喷水防止干燥。从而使画面呈现出,西南边陲特有的潮湿泥泞的氛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油画《边陲之晨》获得1982年浙江省美术作品展览创作奖,展出时,浙江美术学院的一位老教授眼睛湿润了。他说,这是人性之美,女孩子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中,既便下一刻就牺牲了,也仍然要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时我军对越自卫反击战还在边境进行,人们在观看画展时还有较强的代入感。现在再看已经没有当初的那种心情了,因为我们的和平环境已经持续几十年了。</span></p> <p class="ql-block">↑陈坚油画作品:《碑》(与张正刚合作)</p><p class="ql-block">画面规格:154cmX86cm</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1979年</p><p class="ql-block">荣获1981年第二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二等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幅油画是陈坚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直接表现我军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重要作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著名军旅画家曹增明在1994年《美术》期刊上,发表《大潮中屹立的磐石—记军事画家陈坚》一文中,对油画《碑》的评论: 陈坚说,在中越边境广西前线,住在老乡家里,看见满屋子堆的全是烈士遗物,感受很深。“一下就把我的气质改变了,以前虽然也画战争,但是感性上是从1979年开始。我和创作军事文学的作家们在战场上跑,想得很多,联想也很多。没有战争,要军人做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年创作的油画《碑》,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二等奖,碑上刻着“大清国界碑”,上有法文CNINE。战士中弹,怒目前视,左手握住枪梭,右手按着界碑,人与碑连成一体。鲜血沿着身躯,沿着界碑流淌在泥土里,身后是盛开的红色木棉花。此画初展时,反响强烈,有些人认为是渲染了战争的残酷,其实不然。陈坚认为要直面生活,画面应和现实一样质朴,不应该回避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以后,陈坚参加总政治部组织赴广西前线采访组,在前沿阵地画战地速写,到野战医院采访伤员收集素材。创作了一批反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油画作品,在全国全军美展中展出并获奖。授予“南京军区先进青年标兵”并荣立三等功。</span></p> <p class="ql-block">↑陈坚油画作品:《搏》</p><p class="ql-block">画面规格:139cm×153cm</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1993年</p><p class="ql-block">入选1994年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p><p class="ql-block">荣获1996年“全军文艺新作品奖”二等奖</p><p class="ql-block">荣获1996年南京军区“前线文艺奖”三等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油画《博》也是反映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题材,在战场上向后方转运重伤员的士兵们,集体抬着担架手举着输液瓶,向上攀登。色彩为西南边陲浓厚的红土丘陵,人物塑造形成向上的锥型,与红土地混合着。画面表达了一群不屈不饶的军人,象征着血与火的青春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陈坚油画作品:《春雨》</p><p class="ql-block">画面规格:115cm×98cm</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1981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油画《春雨》表现的仍然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题材,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在烈士陵园里缅怀牺牲的战友,春雨绵绵无绝期,以寄托自己的哀思。</span></p> <p class="ql-block">↑陈坚油画作品:《凯旋》</p><p class="ql-block">画面规格:153cm×91cm</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1979年</p><p class="ql-block">荣获1980年南京军区文艺作品美术一等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幅油画是陈坚参加1979年总政治部组织的,赴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前线釆访组后创作完成的。当年由《解放军画报》等多种报刊出版发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油画《凯旋》表现了从对越自卫反击战场上凯旋归来的战士,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脸上充满了刚毅与自豪,虽然经历了战斗的残酷和征程的崎岖,但是却完成了一个新兵的战争洗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历史背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9年2月17日,遵照中央军委命令,中国边防部队对侵犯中国领土的越南军队进行自卫还击作战。3月16日全部撤回国内,完成作战任务。20世纪80年代,两国继续军事对抗,在罗家坪大山、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阴山等地区又相继爆发了边界冲突,时间持续达十年。20世纪90年代初,两国关系逐步恢复正常,陆地边界也最终划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通过十年中越边境战争,维护了中国西南边疆的稳定。对越南方面来说战争的影响是持久的,国力遭到了长期消耗和破坏,最终不得不改弦更张。1979年,中国军队在撤退回国的过程中,回收了此前中国援助越南的大量物资,并沿途摧毁了越北地区的军事设施。</span></p> <p class="ql-block">↑陈坚油画作品:《铁流》</p> <p class="ql-block">↑陈坚油画作品:《大路旁》</p><p class="ql-block">画面规格:107cm×156cm</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1984年</p><p class="ql-block">入选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油画《大路旁》里面的坦克,是国产62式轻型坦克。实际上就是缩小版的59式主战坦克,减薄装甲、缩小炮管、降低发动机功率,主要用于南方丘陵山地的装甲师团,进行侦察、迂回、同敌方轻型装甲车辆作战等主要任务。具有良好的机动性能,和一定的火力和防护能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2年—1981年间,仅小批量生产装备于中国陆军。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就使用了62式轻型坦克进行作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军旅画家曹增明在文章中对油画《大路旁》的评价:陈坚喜欢画坦克,这是种集攻防于一身的兵器。他多次到坦克的训练场去体验生活,收集素材。全国第六届美术作品展览展出的《大路旁》,画一群小学生放学回家,指手划脚地议论路边停着的大坦克,这当然是他童年生活的再现。</span></p> <p class="ql-block">↑陈坚油画作品:《士兵日记系列·五号公路》</p><p class="ql-block">画面规格:50cm×78cm</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2013年</p><p class="ql-block">入选2014年中国油画学会主办的“可见之诗·中国油画风景作品展览”</p><p class="ql-block">参加2014年“绿色时空—著名军旅美术家上海邀请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士兵日记系列·五号公路》这幅油画里,出现了陈坚作品中少有的动物形象。陈坚说,这是为了突出钢铁的武器和温顺的绵羊之间的矛盾。可谓在小题材中,表现强大与弱小、坚硬与柔软、战争与和平的主题。</span></p> <p class="ql-block">↑陈坚油画作品:《士兵日记系列·X日》</p><p class="ql-block">画面规格:121cm×163cm</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2002年</p><p class="ql-block">入选2002年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5周年第十届全军美术作品展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陈坚油画作品《士兵日记·X日》表现了军事演习中的军人形象,X日指的是战争爆发之日。养兵千日 ,用兵一时。该作品反映部队在进行两栖登陆演练,士兵们正乘坐在两栖攻击舰上的瞬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画面中多数人物脸部都处于钢盔遮盖的阴影中,而钢盔在烈日顶光照耀下,显露着钢铁的锐利蓝光,与桔红色的水面救生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这是一次两栖登陆作战演练。该画的军人形象塑造不是靠脸部,而是看形体。画面中有沉稳的老兵和稚气的新兵,就看你如何辨别了。</span></p> <p class="ql-block">↑陈坚油画作品:《堤》</p><p class="ql-block">画面规格:54cm×81cm</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1991年</p><p class="ql-block">入选1994年第二届中国油画展</p><p class="ql-block">入选首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p><p class="ql-block">荣获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六十五周年全军美术作品展览二等奖。</p><p class="ql-block">荣获江苏省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美术作品大展创作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抗洪抢险救灾一直都是军队支援地方建设的任务,灾情就是命令,防汛刻不容缓。只是1991年在堤坝上的打桩固坝作业,已经由现在的机械化施工代替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著名军旅画家曹增明在1994年《美术》期刊上发表《大潮中屹立的磐石—记军事画家陈坚》一文中,对油画《堤》有着详细的评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作于1991年的《堤》,体现了他对这种追求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1991年全国许多地方发大水,陈坚随军区创作组到灾区体验生活,在江宁县ー个港口见到一群武警战士正在筑堤抗洪,浑身都是泥浆,深有所感,归来就起草了这幅《堤》,从夏天一直画到秋天。“堤”,在这里是“长城”的同意词,长城用于御寇,堤用于防洪。当祖国受到侵犯,人民受到灾难的时候,军人就要挺身而出。灾情就是命令,防汛刻不容缓,军人是长城,也是堤。这就是油画《堤》的立意所在。</span></p> <p class="ql-block">↑陈坚油画作品:《我是一个兵系列·持汤姆逊枪的战士》</p><p class="ql-block">画面规格:145cm×88cm</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1997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油画作品刻画了一位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战士形像,脚穿草鞋踏在大城市的马路水门汀上,手持缴获的美式汤姆逊冲锋枪。象征着人民解放军穿着草鞋走过长征路,现在已经穿着草鞋站立在大城市的马路上,正在解放全中国。</span></p> <p class="ql-block">↑陈坚油画作品:《我是一个兵系列·静静的山口》</p><p class="ql-block">画面规格:146cm×97cm</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2013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油画作品表现了当代军人的日常值勤,但是在画风上有所改变,笔触刻画从细致转向粗犷,画面色彩搭配趋向同色系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油画《我是一个兵系列·静静的山口》画面中,值勤的战士前面是99式主战坦克。1999年12月,中国陆军99A主战坦克入列,火力射程为2千米外击毁M1A2。</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战士身后是90式装甲指挥车, 90式装甲车是我国采用最新技术自行研制的改进车型,已在我军服役多年。它是由匀质钢装甲板焊接而成,侧面形状低矮,易于隐蔽。正面为尖锐的楔形,具有良好的防弹性能。与国外较为优秀的履带式装甲输送车相比,90式载员多、速度快、行程远,机动性能优异,同时其装甲防护力和火力也不逊于对手,因此从整体性能来讲它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该型输送车还具备两栖作战能力,车辆在浮渡时只需展开车体前部的挡水板,即可下水,车辆通过履带划水前进。车身后部有7个射击孔,车载步兵可通过射击孔对外射击,7个射击孔处均配有顶置式潜望镜。输送车还配备烟幕弹发射器,采用集体式核生化防护系统,具有较为优异的防护性。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前部装甲板厚度达20毫米,具有良好的防弹性能。动力装置位于车体右前侧,完全由装甲覆盖,动力装置与车体内部其他部分之间由隔音阻热的隔板相隔离。强劲的动力系统和有效、可靠的行走装置,使90式装甲输送车可以在各种恶劣的地形条件下行动自如。</span></p> <p class="ql-block">↑陈坚油画作品:《我是一个兵系列·出击之前》</p><p class="ql-block">画面规格:146cm×97cm</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2001年</p><p class="ql-block">特邀参加2019年第六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该油画反映了歼击机飞行员踏在飞行阶梯上,准备开始新的飞行任务之前的瞬间。</span></p> <p class="ql-block">↑陈坚油画作品:《我是一个兵系列·铁甲勇士》</p><p class="ql-block">画面规格:160cm×88cm</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1984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油画《我是一个兵系列·铁甲勇士》驾驶的是国产62式轻型坦克,是在59式坦克的基础上设计研制的。由车体和炮塔两部分组成,车体由轧制钢板焊接而成,驾驶舱在车体前方左侧,车体中段是战斗舱,其上有炮塔,车体后部为动力-传动舱,发动机横向布置。炮塔为铸造炮塔,共有4名乘员,携带炮弹最大基数为34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军旅画家曹增明,评价陈坚这一组军人肖像画时,写道:“《凯歌还》《震撼的大地》《铁甲勇士》都是正面表现装甲兵威风凛凜的壮美英姿。陈坚所要表现的是脱了军装还像是个兵的那种兵,他追求的是军人的本质,而不是表面。”</span></p> <p class="ql-block">↑陈坚油画作品:《射击预习》</p><p class="ql-block">画面规格:19cm×27cm</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2010年</p><p class="ql-block">特邀参加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全国知名画家美术作品邀请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陈坚的写生作品,陈坚画室附近的操场上,经常有军区警卫部队在训练。但是写生时选择了阴天,雾气弥漫中的射击预习是具有相当难度的。</span></p> <p class="ql-block">↑杨娌娅、陈坚油画作品:《我是一个兵·憩》</p><p class="ql-block">画面规格:146cm×97cm</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1996年</p><p class="ql-block">入选1997年“中国油画肖像艺术百年展”</p><p class="ql-block">江苏省美术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该油画描绘了一位军队基层女军官的形象,她既是率领连队指挥训练的带兵人,又是父母的女儿丈夫的妻子孩子的母亲。脸上的表情既有坚毅勇敢和执着,又有挑战极限和疲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果仔细观察这位基层女军官,会发现因为长期戴着军帽,额头皮肤被阳光遮盖显得发白。而双手皮肤因为被阳光过度曝晒,显露出青筋和粗糙。</span></p> <p class="ql-block">↑陈坚油画作品:《士兵日记系列·我的生日》</p><p class="ql-block">画面规格:150cm×132cm</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2012年</p><p class="ql-block">入选2013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p><p class="ql-block">入选2014年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主办的“中国梦—塑造中国新形象美术作品展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油画《士兵日记系列·我的生日》也是表现了当代军人的形象,涂抹着迷彩的脸庞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地方青年的生日有礼物和蛋糕,但是特种兵的生日就是汗水和疲惫,以及冲刺生命的极限。</span></p> <p class="ql-block">↑杨娌娅、陈坚油画作品:《霞》</p><p class="ql-block">画面规格:130cmX170cm</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1981年</p><p class="ql-block">荣获1982年庆祝建军五十五周年全军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p><p class="ql-block">中国美术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著名军旅画家曹增明在1994年《美术》期刊上,发表《大潮中屹立的磐石—记军事画家陈坚》一文中,对油画《霞》的评论:“《霞》是陈坚与妻子杨娌娅合作。一片晚霞中,一株横向水面的老树干上坐着两个女兵,绑腿、水壶、挎包、手榴弹。这件战争抒情画,调子是明亮轻快的,使人透一口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但是这幅油画的题材不是战争而是通信兵演习,晚霞映红的水面是杭州西湖。画面近处是放置在岸边的野战电话线轴,和肩负式磁石电话单机。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白天的西湖游人如织,深夜是通信兵的训练场。我们在黄龙洞、紫霞洞开设通信枢纽,在龙井村的炒茶农舍作为前线指挥部,在南山公墓训练夜间单兵找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周恩来总理陪同游览杭州。为了保障周总理与北京联络的专线不被窃听,我们通信站不上夜班的战友们全体出动。深夜在长桥与花港观鱼公园之间,挖掘埋设专线电缆。隆冬时节滴水成冰,铁锹木把都冻成冰棍。我们光着脚踩在泥水沟里完成作业后,到西湖里洗脚时,竟然觉得西湖的水好温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年周恩来总理在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后,为我们完成任务的保障单位做总结报告,其中有一句话:在通信技术上,我们落后美国一百年。周总理要求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我们观看了第一部介绍日本海底通信电缆的科技电影,此后每个月都会观看两部。在文革期间,竟然由此引发了全国观看“内部参考片”的热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年我们所付出的努力植根到现在,五十年后,再看现在中国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量子卫星上天,光纤网络入海。可以告慰周恩来总理的在天之灵:我们已经赶上来了!</span></p> <p class="ql-block">↑军事油画家陈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陈坚、杨娌娅夫妇手捧战友们庆贺展览开幕的鲜花,在江苏省优秀美术家系列展开幕式巨幅宣传展板前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著名军事画家陈坚的油画作品,彰显了对英雄的军队、火热的军营、英勇的军人的热爱与讴歌,更蕴涵着对我党、我军光荣历史、峥嵘岁月的追索与述说,画作既有细腻、柔情的描绘,也有宏阔、刚坚的表达,既有现实的意境,也有历史的底蕴。他的画作放在一起浏览、欣赏,更有一种视觉的张力和直击心灵的震撼!</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