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深处那一抹旧绿(第三期)】 幺爸的故事

西岭放歌

<p class="ql-block">作 者:西岭放歌</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333090</p> <p class="ql-block">  我的幺爸在家中排行老六,是上世纪的1952年出生的人,整整年长我13周岁。比作为他的大哥,我的父亲小17岁。而我的祖母一生共养育了8个子女,最终活下来并长大成人的,只有我父亲,幺爸和小姑三兄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18年6月拍摄于桂林石林景区)</span></p> <p class="ql-block">  在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公社化时期,因为家里祖父年迈体弱,基本做不了农活,而祖母又多病,重体力活又干不了,而我父亲很早就参加工作,在离家乡30里外的双河教书,还是一校之长,平时工作很忙,无法照顾家里的父母和弟弟妹妹,所以,家中严重缺乏能在生产队集体劳动中挣工分的壮劳力。面对如此严峻的家庭困境,幺爸很懂事,高小毕业时,刚满12岁,本已拿到初中入学通知书,但考虑到家里太缺劳动力,为减轻家中的经济压力,尽早挣工分养家,便不听我父亲以及家人的百般劝阻,自己一横下心,便辍学,回村里干起了农活。幺爸小小的年纪,靠着自己顽强的毅力,用他那单薄瘦弱的小身板,在生产队做最重的农活,却只能挣成人一半的工分。不仅如此,做完队里的活路,他还每天还要到山上去寻柴砍柴并背回家中以供家用,生活非常的清苦。</p><p class="ql-block"> 幺爸从小就心灵手巧,听祖母讲,他刚7、8岁的时候,常常在一傍看几次邻居用竹篾编筐编背兜后,回到家中,就能到家里的竹林中砍竹划篾,像模像样将竹筐,背兜编出来。曾经在我5、6岁回老家时,幺爸就专门为我编了一个非常精致的小花蓝背兜儿,祖母还带我背着它,到后山上自留地里,背过几次能用作家中土灶引火柴的油菜的残桩。这些都是留在我脑海中最美好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幺爸非常能干,刚过18岁,就被大家推选为生产队长,我的家乡自然条件很差,地处阴山,缺少日照,山上遍地乱石,只有薄薄的一层黄土,非常的贫瘠。仅靠种地的粮食收成,只能忍饥挨饿度日。为了增加队上的收入,我幺爸便召集十几个青壮劳力,组成副业队,去附近的煤矿背二三百重的璇石,扛用于支撑矿洞枕木,为生产队积累资金,工作条件异常的危险和艰苦,可他从没有喊过累,叫过苦!后来,幺爸还组织队上的社员将老家河坝荒地开拓出来种上甘蔗,用甘蔗到大邑糖厂换取红糖,并组织队上的人,到附近的几个乡镇的市场售卖,以换取资金。有一回,他和我的一个叔伯的堂哥在双河场卖红糖时,被我的一个同学认出,我和几个一同上小学的同学到了小摊上,我幺爸自己掏钱招待大家,给每个在场的同学们,每人一小块红糖,那入口甜到心里的感觉让我到现在依然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 随着幺爸年龄越来越大,他的婚事也成了祖母祖父的一块心病。祖母一直担心家庭负担重,经济条件差,怕幺爸娶不上媳妇,续不上香火。于是,到处托人帮幺爸找相亲对象,而每每问到幺爸是否愿意时,幺爸总是找这样那样的理由进行推托,总是把祖母气得说不出话来。后来,我父母多次跟幺爸沟通,才知道,他喜欢上了临队谢家的一个女高中生,经常有事没事到她家里帮忙干农活,这段说不明道不白的隐秘恋情维持了好几年,后来,因女方父母嫌弃我家经济负担太重,家庭条件太差,最终没有同意这门婚事,而将女儿最终嫁到了外地。这件事对幺爸的打击太大,以至于,他从20多岁就一直以各种理由拒绝相亲,好不容易在父母不厌其烦的规劝下,到了30多岁才相亲成婚,总算了却了我的祖母的一桩心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片选自网络。谨向原作者致谢!)</span></p> <p class="ql-block">  幺爸与幺婶婚后,次年,便有了女儿,过了二年,再添一个儿子,迎来了儿女双全的美好时光。后来,在幺爸和幺婶的齐心努力下,在镇上盖上了新房,日子越过越红火。如今,儿女成家,有了孙辈,幺爸也70多岁,在家中,终于过上了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的美好生活…</p><p class="ql-block">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幺爸作为一直留守老家中,我依然健在的唯一亲人,关于他的故事仍在这如歌的岁月中悄然继续。而他的成长经历,真实地反映了共和国那一个特殊时代,在农村经济变革浪潮中,为追求幸福,不畏艰辛,砥砺奋进的中国普通农民的一个缩影!在此,我衷心祝愿我们正在开展的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圆满成功!祝愿普天之下的中国农民都能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