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徵明,名壁,字徵明,更字徵仲,号衡山,人称“文待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祖籍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诗人。</p><p class="ql-block">文徵明出生仕宦之家,早年功诗文书画,师事吴宽、李应祯、沈周等人。少时即负盛名。正德末年(1511年),被巡抚李充嗣向朝廷举荐,便任命其为翰林院待诏。世宗即位,文徵明参与纂修《武宗实录》,并担任经筵讲官。嘉靖元年(1522年),得苏州巡抚李充嗣推荐,次年赴京,经吏部考试后授翰林待诏。4年后辞官南归,筑玉磬山房,家居以翰墨自娱,潜心书画30余年。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文徵明去世,时年九十岁。</p> <p class="ql-block">《木径幽居图》作于明嘉靖16年(1537年),时徵明67岁。此图一反寻常作品中上天下地,主峰居中的传统图式而以平远之法结景,物象造型质直简拙,房屋工细一如界画。人物生动,栩栩有生。舟船飞驰,具有动感。树干轻廓少皴,似不着色晕染。树叶则夹点勾皴诸法并用,山石用浓墨劲线空勾,青绿淡彩平涂,略加苔草矾头,色墨互不相碍。景色近浓远淡,物象层次分明。通览整幅画卷,其于起笔、收峰、点划之间,毫无草率之意。工谨细致中寓质朴率真,沉着厚雅中见灵动活脱。运董巨元人之秀逸简淡,蕴三赵山水之精工雅丽。属“细文”小青绿题材一路,比早年谨慎距度的风格稍显率意,而在七十以后的放笔之作又别具闲适书卷气。</p> <p class="ql-block">《兰亭修禊图》是细笔小青绿画法,表现了树林蓊郁,修竹傍水的春日美景。近处临水小亭中,三人坐桌谈诗;远处山腰间瀑泉涌出,山脚下溪流蜿蜒曲折,士人八名分坐溪边,注目水上中酒觞。所谓流觞曲水,即将酒觞浮于水上,漂至某人面前时,须作诗一首,作不出则罚酒。它与西晋石的“金谷园会”同属文人雅集乐事。所谓“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即三觞(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画中环境清新优美,人物闲雅古淡,当为文氏细笔代表作。</p><p class="ql-block">此图表现的是广为流传的文坛佳话“兰亭修禊”。文徵明的这幅画反映了东晋王羲之《兰亭序》中的景象。图绘崇山峻岭,溪流蜿蜒,溪畔众多文士或坐或卧,观赏着山光水色间淙淙溪水送来的酒觞,潜心构思。水榭上相对而坐的王羲之等3人正在评点已写毕的诗文。林木荫翳,丛竹泛翠,春色浓的醉人。</p> <p class="ql-block">东园位于南京钟山东凤凰台下,原是开国重臣中山王徐达的赐园,名归“大府园”,后来其五世孙徐泰时加以修葺扩建,辟作别野,更名“东园”。园内叠有峰嶂,川泽相通,灵岩怪石环列前后,奇花异草郁郁葱葱,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与徐氏友善的时贤名士常雅集于东园之中,或谈诗论文,或品茗抚琴,或宴乐奕棋,或赏玩书画,其乐融融,快意畅然。《东园图》是明四家之一文徵明于61岁时绘制的,表现了东园雅集时情景。图中板桥横于潺潺涟漪。甬路上二文士边走边谈,携琴童子相随其后;堂内四人凝神赏画,另有手捧数轴书画少童立侍桌旁,水榭之中对弈的两人神态悠闲安逸。</p><p class="ql-block">绘画有两种风格:一是宗法沈周、吴镇,呈水墨粗笔面貌,世称粗文;一是师从赵孟頫、王蒙,多青绿重染,工细缜密,世称细文。文氏早年以工细为主,中年之后粗细兼能,愈晚愈工。《东园图》便是他晚年细笔的精品。画上景物多用空勾填色,墨线细劲连绵,笔意古拙,赋色清丽秀逸,晕染精细,正如王原祁所言: “色不碍墨,又须色中有墨,墨中有色。”全图虽以青绿设色法为之,却丝毫不见工匠之气,充盈于画面的是闲适雅致的文人气息,画中人物颇有魏晋之际名士的风神格调,这是文氏此类雅集题材绘画超乎常人之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文徵明与唐寅同岁,也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p><p class="ql-block">文徵明实际天赋不高,7一8岁求学年龄居然不会说话,是很大的家庭负担,虽有传说成分,但说明其少年时期比较愚钝,只有做为文徵明的父亲看好儿子,慢慢有出息,称其儿必定大器晚成。</p><p class="ql-block">唐寅天资聪颖,一表人才,诗书画很有天赋,二人关系一直不错,唐寅仅考一次就榜上有名,文徵明考取功名多次,最后都石沉大海,文微明的父母及家人们看到唐寅的才智风度过人,免不得很是羡慕。此外文微明让父母亲为之各方面支持而鼓励,而倍加努力,笨鸟先飞,勤而补拙而赶上。</p><p class="ql-block">文徵明是一个行事很端正的人,老实而本分,他的性格与风流放浪的唐寅有着很大不同,不花天酒地与近女色,看到唐寅给自已安排名妓后,宁愿跳河也不愿接近半分,别人看来文微明太过老实,有些傻气了,今后还找什么女人。可文徵明心里清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很有原则底线。</p><p class="ql-block">文微明在自己的小小职位上兢兢业业,就这样一年后,在社会上,唐寅那轻浮而骄傲的性格难免不惹人记恨,最后被陷害入狱。之后,唐寅出狱,很是落魄,他写一封书信给文徵明,自己想要外出散心,希望文徵明可以照顾下自己弟弟,此时文徵明自已的日子过得没有多好,看到唐寅求助,立马就答应了下来,可见文徵明的善良而重情义。甚至后来唐寅推荐文徵明投靠宁王的门下,文微明也一口否决,表示自已不愿攀附权贵,只想守着自己的这片天地,坚守自己的立场,而最后证明,文徵明这一决定是对的。而文微明后来受够了官场之间的争斗,发现远离官场世俗才是心中所想,在退休回到家乡后,文徵明依旧不赖散,开始磨练自已的书画,他的努力沒白费。在文微明晚年的时候,他的书画在当时十分有名,多少身居高位的官员和富贵之人去求得一幅,最后都沒什么结果,只因文徵明不想结交权势,宁愿一直清贫,还不后悔,一些真的有急用的穷人和邻居朋友们想要,文徵明都是一囗答应的。</p><p class="ql-block">文微明的一生没有什么大起大落,他一直都在老实地坚守自己的立场和原则,做人低调,这不是傻,而是真正的智慧,自己天赋不足,那就后天来补上,文徵明比一般人都要有上进心,耄耋之年,思路清晰,能书写蝇头小楷,(眼镜还没发明)甚至死前,都在帮别人写墓志铭,坐在书桌前无疾而终,享年九十岁,这是在明朝,距唐寅离世已过去36年。唐寅是一个话题性很高的人,多才多艺,风流倜傥,有封建的门当户对,腔调噱头,情感丰富,有领先的恋情之婚,却受命运捉弄,人生坎轲,几房得一子而夭折……。文徵明却子孙滿堂,成为苏州文氏的名望一族,文徵明的性格,努力和坚持都是他成功的必要因素,这也同样说明一个道理,不是好的天资就可以拥有一切的。在当时那个追求功名和财富时代,文徵明的这份坚守,实属难能可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