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记忆军营</p><p class="ql-block"> 军营,顾名思义,是军队屯兵之所。军营村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五代十国,闽王王审知因防范吴越国南侵而在这里设立军队营房,故名。在军营村禅关建有禅关寺,据禅关寺慈云塔无极和尚和无著和尚的墓碑记载,禅关庵始建年间早于明弘治乙卯年(公元1495年),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p><p class="ql-block"> 军营村地处禅关隘口,山高路陡,环境恶劣,是闽国东北屏障,在军事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福鼎分水关形势险要,号称“闽东北门户”,为古代福建通往浙江、中原地区少数重要的交通孔道和防御外敌入侵的军事关隘之一。五代十国时,闽王王审知为确保闽地安全置此关,以防北面的吴越。吴越亦在分水关北麓驻兵戌守,与闽相拒。据《方舆纪要》载:“叠石、分水二关,俱闽王时筑,以备吴越。”军营村因地处闽越分水关前线后方,境内有禅关隘口以此屏障北疆,故而在此设立军队营房,屯兵驻守。</p> <p class="ql-block"> 军营村不但历史悠久,而且风景优美。境内有一处天然岩洞,洞穴极象蛤蟆张开的巨口,故名“蛤穴洞”。走进蛤穴洞,只见这里溪山竞秀,峭壁千寻,仰望悬崖照壁,一帘白练从天而降;四周石怪树茂,水清石静,置身其中,顿觉峡风冷然,游目骋怀,山之高,树之荫,无不令人心生涟漪。蛤穴洞前一池春水,清可见底,池中游鱼历历可数。据说,在天晴之时,俯瞰池水,可见透埕妇女临流浣衣,实在令人称奇。传说古时洞里居住着一只修炼千年的蛤蟆精,法力无边,经常化身为人,到贯岭、分水关一带给穷苦人治病,药到病除却分文不取;每年年关将至,地主老财向佃户摧资逼债,这只善良的蛤蟆精总是到穷苦人的房前屋后吐银济困,后来功德圆满,羽化升天。村里人为了报答它的大恩大德,就在它修行的洞穴修建了宫宇,供奉蛤蟆精神位,接受世人顶礼膜拜。</p><p class="ql-block"> 军营村的另一处景观就是土桥水库了,站在盘山的机耕路上,优美的库区景观一览无余,只见在钳形出口处筑坝截流,高峡平湖,烟波浩荡,湖光山色,风景优美,素有“人工小天湖”之称。</p> <p class="ql-block"> 军营村历经千年的文化积淀,地上地下文物众多。立于军营村禅关的“一都班联登公立碑”石碑,刻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碑为倭角方体,青石质地,碑宽0.65米,高1.55米,厚0.07米,面积1平方米,碑后为新建的禅关寺。碑文记载康熙二十六年(1687)有本村村民回乡屯田,有部分乡民冒名顶替原先田户,为了解决纠纷,立合约说明班联登所管田亩联单契及各人田地位置,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立此碑以示说明。2013年被福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p><p class="ql-block"> 存于贯岭镇军营村禅关寺的慈云塔碑,建造于明弘治乙卯年(1495),碑刻呈六角,青石质地,碑宽0.3米,高0.7米。碑石的一面中间上刻:“南无阿弥陀佛慈云塔”,左边落款:“无极和尚源公真位”;右边落款:“无著和尚意公真位”。碑刻正反面落款:“峕弘治乙卯立”。</p><p class="ql-block"> 存于军营村禅关寺的继云塔碑,建造明嘉靖戊子年(1495),碑刻呈六角,青石质地,碑宽0.25米,高0.6米。碑石的一面中间上刻:“南无阿弥陀佛继云塔”,左边落款:“心正和尚贤公性位”;右边落款:“心机和尚智公性位”。碑刻正反面落款:“嘉靖戊子季月吉旦造”。</p> <p class="ql-block"> 存于禅关寺的清代石磨和石臼作为寺院农禅并举传统文明的产物,承载着历代僧人的记忆和情感。据传禅关寺内的老物件石磨和石臼源于清代中后期,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石磨由上下两扇磨盘构成,通过嵌在下面一扇磨盘中心位置的轴心严密地咬合在一起。禅关寺石磨上磨盘的直径约40公分,上凿有进料“磨眼”,并在侧面凿有安装推磨磨杆的口子。下磨盘直径较上盘大大约四分之一,底部边缘凿有一圈深约4公分的磨槽,并留有向下倾斜磨嘴,方便提取加工好的粮食。上下两扇磨盘的平面上都凿有规则的磨齿,阴阳条纹相吻,齿路清晰、交错有致。</p><p class="ql-block">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那伴随着农耕文明广泛使用的石磨,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了文物爱好者们的收藏品。</p><p class="ql-block"> 张家山古民居位于贯岭镇军营村,始建于清末,木质结构,房屋取材优质,雕工精细,柱梁门窗雕刻各种花鸟图案,栩栩如生。古民居呈“一”字形排列,占地面积约1100平方米,建筑面积 600平方米,共10榴双层房屋及长13米,宽六米的大厅组成。民居墙壁上至今保留着“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标语,是军营村保存最为完好的民居建筑。张家山村背枕后山来龙,东眺群山叠翠,视野开阔,是块风水宝地。</p> <p class="ql-block"> 在土地革命时期,军营曾经是著名革命烈士王明扬领导的闽浙边区办事处机关驻地,是福鼎市重点老区基点村之一。在革命战争年代军营村曾经为了革命做出巨大贡献,有10多位革命烈士为了新中国而献身。在缺医少药的战争年代,当地革命群众黄美论还用土办法为受伤的闽浙边省委书记刘英取出身上的弹片,一时在边区传为美谈。</p><p class="ql-block"> 军营村土地肥沃,土质松软,阳光充足,气候湿润,适宜种植黄栀子。据《福宁府志》载:(山栀子)一作枝子,佛书呼为檐花卜。花开六出,其实七棱,亦名越桃”,说明传统公认的福鼎栀子栽培、药用已有二三百年历史了。据传早年贯岭有一位村民,不安于山区穷困现状,弃农从商,跑到外地经营药材。经过多年打拼,他的生意延伸到海外,黄灿灿的栀子,被当地名医称之为“金贵药材”。当时南洋人喜欢福鼎出产的野生栀子,尤其深受新加坡医生的推崇,他每次带去的栀子供不应求。回来后,他就干脆扩大种植,于是衍生了药材产业。军营村是福鼎种植黄栀子的核心产区。每当进入初夏,黄栀子就开始绽放,目之所及山野堆绿,花团锦簇,可赏花闻香,或拍摄打卡。黄栀子食药两用,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是军营村致富的瑰宝。军营村村民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现正迈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正一步步走向辉煌的明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