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写文

师韵天然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时代的洪流里个人是没有办法游离其外,都得被裹挟着,随着时间奔涌向前,但是命运又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可以随波根据自己的情况借势奋力的游动,奔向自己理想的彼岸。</p><p class="ql-block"> 这个《上山下乡欠的债,到现在还没有清》的文章作者,当时也是从上海下放到贵州的知青,凭着自己的奋斗,在当时被上海发函贵州省委,要回上海作协市委宣传部门,现在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p><p class="ql-block"> 当别人消极埋怨,蹉跎岁月的时候,他利用农活间隙在读书、在写作、在奋斗,首先改变的是从挑粪翻土的地里,走到风不打头,雨不打脸的学校当民办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沐浴在知识的海洋里,教学之余可以继续发展提高自己的写作,虽然不是身处现代都市却也可以神游在既是太虚又是现实的所写的小说里,把自己的愤懑,喜乐和感悟与思想付诸到文中的故事里。山村的静与封闭却可以让作者宁静致远更好的思接千载,维达八方,没有人打扰和干涉,却比大都市的喧嚣好的很,山村的穷困和贫乏,知青们远离父母都市的苦的状况却可以让作者有更丰富深厚的感受与深思。耕耘不辍的磨砺使他找到了独特的把思考感受表述出来的方式,成为作家,进而名作家 、著名作家,在这个流淌激荡的时代洪流里他成功而且是光荣上岸的。假如他也是一样的或认命或沉沦,或怨天尤人被动的随波逐流,估计他也是会和绝大多数知情一样的结局,社会和大时代所为,又有什么办法呢。</p><p class="ql-block"> 记得小时候我们老家的村子也有一批知青来插队,他们各自的结局也是不一样的,凡是不沉沦奋斗的都有不凡的成绩和位置,中间有在我们小学代课当老师的,有推荐进工厂的,有推荐考试上大学的,也有高考制度一恢复就在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人群里,成为万人瞩目,杀出的那一匹黑马。</p><p class="ql-block"> 一个小故事分享给大家,当时有一个右派的儿子,因为是右派子女,知青点房子不够,多出一个人,让他一个人住曾经上吊死过人的房子里,他不吭声的搬着行李就去了,一个人独享二间房,外面给搭一个简易棚,下面一个锅腔子,不去知情点搭伙吃饭,自己做饭自己吃,房屋外间放生产队农具,偶尔有人去拿东西,也都是胆大的保管员去,他白天和社员一起干活总是不紧不慢,无精打采蔫蔫的,大家背地里都叫他“老蔫”,老蔫成了他的外号,有时候有人直呼他“老蔫”,他也不反感,不辩驳,好像认了似的。”老蔫”人显得面黄肌瘦,不大和其他知青合群,其他知青晚上打牌什么的娱乐活动也不喊他。有一次晚饭后有人说“老蔫”这个家伙天天晚上都干点什么,咱们去偷看看老蔫,一群人绕过生产队马场子的一个大汪来到他住的房子附近,屋子没有亮灯,大家蹑手蹑脚的朝前走,慢慢地就听到里面传出非常凄厉如泣如诉像哭又不像哭的声音,冬天没有月亮的晚上,加上刮着卷地小风,听的头皮发麻,瘆人的很,一群人转身啦撅子就跑,吓得不轻。</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的一大早又都去瞅瞅,看看是不是被里面的厉鬼给吓死了或吓出病了,冬天早晨太阳射出的光,照在屋山墙上显得温暖而明亮,门开了,却见他蓬着一头乱发,蔫蔫的出来晒被子,被子的一头有两个露出棉花的洞,是不是鬼给撕的,他不害怕吗?去看的人不思其解,也不想搭理他就都走了。</p> <p class="ql-block">  一波波回城上调的没有他,去村里当代课教师的也没有他……,除了看到他在地里和老农民差不多的干活的身影,也只能有的时候晚上,隐约从马场子大汪后面,靠近村后田野的那间“闹鬼”房子里传出听不懂,弄不清的或尖细或粗哑低沉声音,才又想起这里还有一个知青“老蔫”,平时我们这些小孩跟着参加队里劳动的时候才能在近距离看见无精打采的蔫蔫的他,不过他的衣服虽然旧,裤子后腚还有一块补丁,却干净不脏,由于他不合群和有关他住鬼屋的传说闲话,我们在干活和干活歇歇的时候不大敢靠近他,怕粘上阴气邪气。偶有一次我们几个小孩参加队里劳动,干活歇歇打闹玩的时候,我用力太大不小心,抬脚把鞋子踢飞掉到他怀里,我吓的一愣,蹦跳着去他跟前拿鞋,他把鞋递给我,我发现他显得比一般知情苍老的脸上却有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眼神温和善良透着智慧的光,面部表情阳光,态度很和蔼,还告诉我说,踢的时候绷住脚尖就不会掉鞋了,这一下子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p><p class="ql-block"> 后来有一次晚上生产队马场子有小偷偷小牛犊,饲养员和小偷打了起来,那个小偷很强壮,饲养员打不过就高声呼救,这个地方在村子边上,掉哨,基本上没有人能听见,所以也没有村民前来助阵。关键时候,他到了,三下五除二就把小偷干倒并且控制起来了,看他平时面黄肌瘦蔫蔫的,不像有什么功夫,怎么动起手来,这么矫健厉害?第二天,饲养员见人就夸,别看咱们队的小袁瘦不拉几的,剋架有两下子,和一个强壮大汉小偷对打,只一个照面,小偷就被剋倒了,小袁闪电一样,看不清什么动作招式,小偷就被反臂拿住不敢动了。小袁立功,少不了大队的夸奖,社员们和还没有回城的知青对他有了新的看法和评价:这个大胆的小袁不简单。</p> <p class="ql-block"> 很快一九七七年冬,高考制度恢复,右派子女什么的都可以报考,那可是积攒了十年的的高考,能考上不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是万里挑一啊,小袁报考,一下子高分被上海音乐学院录取。</p><p class="ql-block"> 后来大家都知道了,那些个从黑屋子里传出的凄厉如泣如诉的声音是人家为了省钱不点灯,摸黑练习拉二胡,练习名曲发出来的音,天冷为了练习,把被子斜着搞了二个洞,天冷,睡倒躺床上也能练习;有的时候能听屋里骑楼扑通像和鬼打架似的,那是人家在里面打拳练那个形意拳的功法的。</p><p class="ql-block"> 人家看书多、学问深,知道时代是发展的也会改变的,相信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相对那些个整天来牌喝酒的一批人,包括本地青年人,机会来了,当时也都去报考,基本上都败下阵来,这个时候没有不佩服小袁的了(到只能记得叫小袁,至于全名,想不起来了,当时都这样叫他),据说他后来在上海的一个大学工作 现在早已退休了。</p><p class="ql-block"> 说“上山下乡欠的债到现在仍然没有还清”,哪个时代都会有一批为时代付出的人,每个时代都是一个随着时间奔涌的洪流,这洪流就会携带着这个时代的人前行,这洪流或许风平浪静无波澜的静好,或许碰到河岸有转折,这时候这洪流就会翻浪弄波,航行在这里的每个小船不小心就会旋转颠簸不安,也有当这洪流在某个时间节点碰到风雨交加就会动荡甚至浊浪滔天,每个人如何自处,是随波逐流还是有思考地择方向发力,去奋斗拼搏?一代之治必有一代之人任之,一代之人必有一代有任之之人,外因,内因,关键看个人,毛主席的知情上山下乡政策,是从国家大局出发化解了一次中国危机,说良心话,这些知情也是做了贡献的,农村基本建设及文化的传播和对社会底层的认识思考与感受和受教育,吃罪受苦,确实是时代欠了一个大情,其实,时代欠情又何止知青啊,从某种角度,某个人看,有的时候又需要感谢这个时代。</p><p class="ql-block"> 突然又想起,当时大规模回城,最后几个知青都走了,知青点的一排房子成为空屋,一个老农和农村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的的青年又从另一个视角道出了一种情况的无奈和复杂的心情,“你们可以回城,我得守到死,城里总比农村强,俺得吃一辈子土”,“我是高中毕业生,他们考不上大学可以兜底最后回城,我向哪里回?”</p><p class="ql-block"> 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农村农民的贡献在书里、博物馆、纪念馆里也是看的见的,不知道这个情到现在还清了吗?你如果是农村的,或者从农村走出来的,他们说的话,你听想笑吗,估计笑不出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字:师韵天然</p><p class="ql-block">画作:师韵天然</p><p class="ql-block">感谢杨老师,陈校长让我看到《上山下乡欠的债,到现在仍没有还清》这篇文章。</p><p class="ql-block">我的文字和我的美术作品,是希望能给您带来思考和快乐,您的关注阅读和鼓励是我前进的助推剂,谢谢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