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老骥的美篇

耀州老骥

<p class="ql-block">知青王爱莲</p><p class="ql-block">文/郭建民</p><p class="ql-block">1974年4月16日,郭家大队迎来了西安的一批下乡知识青年,算是第二批来的知青。他们分住在第一生产队,第二生产队,第三生产队三个小队。二队和三队住的是老地方。一队为知青盖起了4间新瓦房,一个单门独户的知青小院。这个小院和我家是墻靠着背,房连着脊的邻居。小院里住着的是张志勉、王西安、何庆元、付长顺、王爱莲、吴岚6个知青,他们的年龄都是十七八岁的小青年,这些娃们初来乍到,不会做饭,不会生活。我的妻子一有空儿过去给娃娃们手把手地教面咋起,馍咋蒸,面咋擀,菜咋炒,久而久之,他们轮流做饭,个个担负起了“主妇”的角色。</p><p class="ql-block">下乡知青和社员一样,都是同工同酬,按劳取酬,每个人都有劳动手册,年终生产队决算,按每个人的出勤天数,全年挣下的劳动工分分红。劳动工分多的能分到现金,劳动日少的不仅分不到钱,还成了欠账户,三队里几个知青临走时还欠了生产队的一笔债。</p><p class="ql-block">这些孩子们都能自觉的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都能吃苦,和社员一样下田劳动,早出晚归,桃曲坡水库,打坝,修渠,库底铺包工程,他们都去了,农田基本建设工地,也洒下了他们的汗水,他们也很少回家,几乎月月出的都是满勤。</p><p class="ql-block">他们中表现特别优秀,和群众关系最好的要数王爱莲了。她长得标致,人漂亮,人热和,爱说爱笑,开朗活泼,是个人见人爱的女孩。他们几个知青住在一家,一个锅里搅勺把,几年里,难免有磕磕碰碰的事儿,但没见过王爱莲和谁闹过矛盾,红过脸,和一村的社员,与谁都合得来,人缘好,威信好。她和我家的关系自然就不用说了,我是个官身子,忙于公务,很少顾家,缸里没水了,瓮里没面了,案底下没炭了,这些她都操心,和她嫂子一起去井边挑水,去磨坊里磨面,去到邻居家借炭,去涝池洗衣,亲亲热热,好像一家人一样。我的妻子坐月子,小女儿出生后,她服侍了一个月的月婆,烧水做饭,端吃端喝,洗衣服,洗尿布,这些她都揽了。</p><p class="ql-block">1978年,下乡知青陆续招工回城,但上边给的招工指标,一次只分给一名,最多是两名,一两个指标由几十名知青都来争抢,抢来抢去,还是王爱莲第一个先走了。也许大家会说,王爱莲和郭书记家关系好,面子大,当然不会轮到别人。这个你就说错了,当时的情况是,由贫下中农会议提名推荐,社员大会民主讨论,这两道关王爱莲都顺利地过了,贫下中农的意见是一致的,社员大会的意见是一致的,党支部会议研究决定,根据群众的意见,第一个指标就是王爱莲的,让她先走。</p><p class="ql-block">王爱莲1974年4月16日下乡来到郭家村,1978年12月中旬招工回西安,在郭家村整整住了三年零八个月。</p><p class="ql-block">1978年后,西安来的知青全部回城。那时,我们村在外工作人员刘军先生是耀县电力局的采购,长年住在西安南门外的长虹饭店,我去西安为队上办事,不找旅馆,就住长虹饭店,一住就是十天八天,王爱莲知道后,她一吆喝,西安的知青们都齐唰唰地来了,有时房间里还坐不下,长虹饭店成了我和知青们聚会的地点。</p><p class="ql-block">爱莲招工后,被分配到商业系统的红庙坡仓库,主要是搞百货批发,算是个不错的岗位,上班后没几天,她给我写来了一封信,记得信封上的通讯地址是,西安市星火路37号红庙坡仓库。她在信中对我的称呼叫建民哥,嫂子,你们好!我们之间的通信保持了10多年。</p><p class="ql-block">王爱莲走后,没有忘记郭家村,她像女儿回娘家一样常回来看看,村子里的人对她很熟,她在村子里有不少的好朋友。</p><p class="ql-block">王爱莲前些年还带着她们单位的一帮同事,来铜川旅游,来到郭家村,我接待了她们,特意做了一顿有农家味道的家常饭,像接待贵宾一样,把她们吃住安排在新懋大酒店,这个当然是由我买单了。</p><p class="ql-block">我有她的电话,加有她的微信。今年春季,我编写《郭家堡纪事》,给她发去了郭家村下乡知青名单,她看了后回复,把某某人的姓写错了,把谁漏掉了,这个名单最后由她定了。</p><p class="ql-block">我给她还发去了1971年下高埝公社党委副书记袁智民和郭家大队第三生产队社员在一起的照片,让她认里面的人都是谁?她一眼就认出了,这里有妇女主任左玉侠,三队队长刘均民,还有郭正田,顺太妈,有管我们知青的大队主任,名字忘了,还有那个安徽来的老太太。</p><p class="ql-block">昨天晚上,我和她聊天,她说她现在和爱人在珠海,和儿子住在一起,主要是看孙子。还说,回忆起下乡的日子,那时候小也不太懂事,给你们和乡亲们带来许多麻烦。但对下乡还是很留恋的,乡亲们还是对我们知青很包容忍让的,我们有时不想做饭走到谁家都可以混吃混喝到热乎乎的饭菜,太使人留恋过去的点点滴滴。听说举喜(郭正武)妈都100岁了,还健在,老人家真有福气呀。</p><p class="ql-block">我给她发去了我的全家照,她说“我嫂子变化不大,哥你瘦了,要注意身体,别太劳累!”</p><p class="ql-block">王爱莲来的那一年,我才33岁,岁月不饶人,不觉间,我已是83岁的人了,儿孙满堂,四世同堂了。</p><p class="ql-block">那年,王爱莲才18岁,现在已是68岁的老人了,孙子也长大了。</p><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1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