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4号9:40落地银川河东机场,地面温度23度,迎面吹来一阵凉风,果然是和湖北完全不一样的天地。此次西北行的第一站前往水洞沟景区,公共交通不发达,叫了网约车前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宁夏水洞沟旅游区位于宁夏灵武市临河镇,西距银川市19公里,南距灵武市30公里,距河东机场11公里,地处银川河东旅游带的核心部位,北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相接,是连接宁蒙旅游的纽带,占地面积7.8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 水洞沟遗址记录了远古人类繁衍生息,同大自然搏斗的历史见证,蕴藏着丰富而珍贵的史前资料。它向人们展示了距今三万年前古人类的生存画卷,是迄今为止我国在黄河地区唯一经过正式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p><p class="ql-block"> 90多年来,经过六次考古发掘,在水洞沟出土了三万多件石器和67件古动物化石。其中构成水洞沟文化基础的一些石制品、工具及石器制作修理技术,可以和欧洲、西亚、北非的莫斯特、奥瑞纳时期人类栖居地的石器相媲美。尤其出土的大量勒瓦娄哇石核,与欧洲相当古老的奥瑞纳文化的形状接近。对这种地区相隔遥远,文化雷同的现象,外国著名考古专家认为是人类"大距离迁徙的同化影响"。</p><p class="ql-block"> 水洞沟遗址所代表的文化,在阐述区域性石器技术传统的成因、远古文化的发掘和变异,以及晚更新人类在东北亚的迁移,扩散和交流具有重要地位,对三万多年前东西文化的比较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大名鼎鼎的张三小店,上世纪二十年代考古学家的落脚点,院内陈列着四尊雕像,分别是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桑志华,中国考古学家裴文中和贾兰坡先生,他们都是对水洞沟的考古发掘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杰出人士。</p> <p class="ql-block">景区很有特色的拖拉机交通车,有着蒙古特色的顶棚</p> <p class="ql-block">古长城静默横在远处,与苍茫的大地融为一体,天空中一群大雁正飞过。宁夏明长城就地取材,用黄土加上砂砾、草木就地夯实而成,朴实无华,十分坚固,轻易穿越五百多年时空呈现在我们眼前。</p> <p class="ql-block"> 棚里的水洞沟一号遗址坑被誉为“最具中华文明意义的百项考古发现”之一,坑里发掘出四万年前人类活动的大量遗存。从上世纪20年代起,这个地方在考古学界就已赫赫有名了,裴文中、贾兰坡、刘东生等大考古学家,都曾是这儿的常客。</p><p class="ql-block"> 它是迄今为止我国唯一经过大规模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在长达九十年的漫漫岁月中,从这儿出土了三万多件古人打制并使用过的石器,还有不少古动物化石。有关考古人员至今忆起当年的发掘过程,仍然眉飞色舞:那些文物开始不用挖,地面随处都是,只用捡。一层层揭开这部厚重的"历史书",史前人类遗留的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雕刻器等一个挨着一个,最密集的地方,一平方米排列着三百多个标本。考古人员曾用这类石制工具,模仿先民的样子,剥皮切肉砸骨并在石板上烹煮,结果体验到了与先民同样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 “不到长城非好汉”——毛泽东主席在1935年长征途中路过宁夏时写下的诗句。踏马古长城,诗人豪情万丈,写下著名的</p><p class="ql-block"> 《清平乐·六盘山》 </p><p class="ql-block">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p><p class="ql-block">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p><p class="ql-block">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p><p class="ql-block">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p> <p class="ql-block"> 明代在修筑长城时,于长城内侧每五里筑有一座烽火台,红山堡属下即有四座:安边墩、大莺墩(此墩处的长城上有"暗门"),镇罗边墩、窑儿边墩。烽火台为黄土夯筑,也称烟墩、烽台、烽燧、烽堠、狼烟台,俗称"烟火墩"。</p><p class="ql-block"> 每座墩台一般设三个戍卒看守,日夜轮流值班。烽火燃放的法令严明,明成化二年(1466年)的法令中规定:“合设烟墩,并看守堠夫,务必时加提调整点,须要广积杆草,昼夜轮流看望,遇有警急,昼则举烟,夜则举火,接递通报,毋致损坏,有误军情声息……传报得宜寇敌者,准其功,违者处以军法”。</p><p class="ql-block"> 传递军情也有章可循,法令规定:"令边堠举放烽炮,若见敌一、二人至百余人,举放一烽一炮;五百人二烽二炮、千人以上三烽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烽四炮;万人以上五烽五炮"。每座烽火台通常都配备有旗帜、鼓、弩、软梯、炮石、火药、火箭、狼粪、牛粪、柴草等器材专用以军事报警,白天燃烟,夜间举火,依次递相燃放,军情很快就可传报到镇或州所。这种古老的报警方式,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 </p> <p class="ql-block"> 古老的烽火台曾经燃起多少狼烟,唐代大诗人王维路过宁夏沙坡头时写下著名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我们可以遥想古代,茫茫大漠中的烽火台上,一缕狼烟燃起,久久不会消散。 </p> <p class="ql-block"> 水洞沟长城观景台,翻过这段城墙就可以沿步道进入蒙古地界,当年这条道路可是重兵布防的国境线,戒备森严,很难逾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一脚踏两省,当年就是两国,右边茫茫大漠上的蒙古铁骑时刻觊觎着左边水草丰美的塞上江南,长城就是阻挡他们唯一的屏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蒙古野性草原雕像,让人想到当年神出鬼没、无比强大的蒙古铁骑</p> <p class="ql-block"> 站在蒙古人的角度仰望长城,高不可攀,墙下还有许多壕沟,这道立体防御体系肯定会让侵略者付出惨烈代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沙漠枯树只剩下树根依然矗立着,大漠中的生物都拥有顽强的生命力,看似无法生存的地方孕育出强大的战斗民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水洞沟景区分为两部分,越过长城就是鄂托克前旗的景区,有着蒙古族特色的设施</p> <p class="ql-block"> 沿着明长城北面行进,感受古长城的荒凉,能完整看到长城防御系统。明代长城上每隔一两百米,就有一个凸出墙外的台体。这是古代军事建筑上的一大特点,当敌人兵临城下发动攻城时,守城将士一方面可以从台上突出的垛口,居高临下进行侧翼射击,控制架梯攻城的敌人;另一方面又可指挥城头上的守军迎击攻城之敌。这是一种"两台相应,左右相救"兵法,在军事工程上的运用,农耕民族应用智慧对抗草原上强大的武力。</p><p class="ql-block"> 这种台体突出墙体部分一般在五米左右,基宽约十米,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墙台,它的顶部和墙体顶部同高,称之为墙台,或叫"跨墙墩台"。墙台在平时,可供士卒巡逻放哨,台顶上设有能够遮风挡雨的简单房屋。"每墩盖铺房一座,以为守军栖止",所以称之为"墩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另一种是敌台,其不仅凸出长城墙体之外,而且顶部要高出长城墙体顶部约五米。敌台顶部也建有房屋,平时也可供人居住,又可供储存粮草、兵器之用,类似于近代的碉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此处的古长城显得残破不堪,但近处的输电线路、远处的石化工厂展示着现代化工业的生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从这个遗址碑再次进入长城内,便是世外桃源般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在两段长城之间有着三公里长的芦花谷,芦花谷内芦苇摇曳生姿,穿过芦花谷就到了水洞沟遗址旅游区面积最大的一个天然湖泊——红山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水洞沟遗址旅游区内保留着一段水岸长城,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在这一片独特的雅丹地貌、土林景观里,出现水域面积近两平方公里的湖泊实属世上罕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我国的长城唯有此处在八平方公里内综合天然的湖泊、险峻的大峡谷和独特的藏兵洞、坚固的城堡构成立体军事防御体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红山湖芦苇旁的大白鹅,在一片荒漠中显得生机盎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崖壁上的大字:你已进入中国唯一保存完整的长城立体军事防御体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此处是我国北方明代古长城、烽燧、城堡、沟堑、墩台等军事防御建筑大观园。保护区内,蜿蜒东去的长城、高台耸立的墩堠、古朴神秘的城堡、曲折幽深的沟堑令人目不暇接,令人遥想当年"甲士拥矛驰战垒,将军拔剑逐胡兵"的壮烈场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从水洞沟到红山堡之间有长达四公里的峡谷,本是大自然的"杰作",但明代时成了长城"深沟高垒"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曲折险要、诡谲多变、令人畏惧的大峡谷,直通红山堡核心要塞,是防御体系中最关键之处,当年蒙古铁骑通过这段路是多么提心吊胆、胆战心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峡谷两岸经常年的风雨剥蚀,谷内怪壁峭立,沟壑纵横,深厚的黄土经长期的雨水冲刷,土柱突兀壁立,造型奇特,形成了"土林",琳琳总总,各具形态,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经大自然鬼斧神工雕琢般地形成千奇百怪的形像,有的像僧人登高远眺,似在期待来者;有的宛如一对恋人,相亲相依;有的如夫妻相敬,双方对拜;也有的如怪狮猛兽,雄踞怒吼。</p> <p class="ql-block"> 悬崖上的一个个黑洞就是著名的"藏兵洞",所谓藏兵洞,是红山堡守军由地上转入地下,隐蔽军队,保护自己,待机出击,或在空旷处设伏兵的地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这在全国是唯一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立体军事防御体系。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藏兵洞是我国最早的地道战遗址和原型。如果说抗战时期八路军和游击队的地道战让敌人胆战心惊,闻风丧胆,那么我们可以想象五百多年前明代的边塞守军也是以同样的智慧和勇敢将侵略者挡在了长城之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过去,由于没有开发,根本没有进洞游览的条件。人们只知道"藏兵洞"道路曲折,像迷宫一般,再加上洞顶坍塌,多处被土掩盖,洞内设有陷阱,可能还有蛇蝎盘距,所以人们轻易不敢进洞走远。所以藏兵洞内到底是何情景,无人能说得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现在经过考古发掘和建设,人们终于可以跟着导览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藏兵洞蜿蜒曲折于悬壁之中,上下相通,左右相连,洞中分叉颇多,左盘右旋,久久不见尽头,确如迷宫,一般对洞内情况不熟的,很难走出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洞中除洞道外,左右辟有土屋,可以住人,大约是专供领兵长官住的。洞内还设有粮食储藏室,有水井、灶房等,只要储藏够一定的食物,在相应的一段时间内,洞内所藏将士不出洞,照样可以生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因藏兵洞出入口高出沟底十多米,多年来既便发山洪,藏兵洞都不曾为水淹过。对于古人的智慧,我们真是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藏兵洞的修建既独具匠心,那么到底起什么作用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明代鞑靼、瓦剌入居河套,灵州长城一线为明王朝在最北面的防守线,红山堡一带地势平坦,便于敌骑大面积地展开,此地就成为鞑靼等贵族率军南下的首攻之地。蒙古各部贵族串骑南下的目的,主要是掳掠人口、财物,得手后就会迅速退走。因此,他们什么时候入攻,什么时候退走,全由他们视情况而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但明中叶以后,鞑靼、瓦剌贵族数次由灵州至盐州间拆墙南下,寇掠灵州宁夏等地等,掳掠后退回北方,在这几次军事行动中都不曾从此入攻,有藏兵洞在内的红山堡立体防御工事发挥了很大作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一是红山堡一旦被围,守军进入藏兵洞,使军事斗争转入地下,有生力量得以保存,敌人的骑兵很难全面占领。守军进入藏兵洞坚守,等待援军的到来,这对闪击攻进,想要掳掠后迅速退走的敌骑显然不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二是敌骑入攻时,一般把长城上打开的缺口作为自己的退路。而红山堡守军一旦进入藏兵洞,就可以在敌骑退却时出奇兵袭击。敌骑掳掠得手后必带着大批生获的人口、牲畜、牛羊等物资撤退,绝不似来攻时那样轻便,想要在洞内守军阻击下顺利北撤,绝非易事。更有可能洞内守军和到达援军已在此地布下口袋阵,此时敌骑能否全身而退都不可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诸如此类吧,鞑靼、瓦剌贵族数次南下侵略内地都不从红山堡攻入,跟藏兵洞在军事上的作用是分不开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复原的明代红山堡驻守长官(相当于现在的营长)府,现在是古长城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户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制三边(陕西、宁夏、固原)的秦纮,委派宁夏都指使史镛扩建红山堡,南北长约380米,东西长约320米;瓮城长30米,宽20米。堡内住军251名,设守堡官员一名,操守官一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城堡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原有的房屋基址。如按明代兵制,每5人分住一间营房,红山堡应有50多间房屋。在城堡西北台地处,我们能见到大量残破砖瓦和建筑构件残片堆积。这里可能是守堡官员的住所,在没遭到破坏前,可能是一座档次较高的恢宏建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红山堡因位于红山地区而得名,据史书记载,古时在夕阳的照射下这里山峦一片鲜红,因命为"红山",后讹传为"横山",故又名"横山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它是明代长城防御体系中的一个城障,始建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由总制陕西军务户部尚书秦纮秦筑,距今已有500多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红山堡"本属灵州千户所辖,其为正方形,边长均为300米,设东门一道,有瓮城,门向南开。墙高8米,底宽7米,顶厚4米,是按照明代长城沿线70里一城,30里一堡的防御体制设置的。它东至清水营50里,西至横城20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红山堡城门,此地曾经拍摄过大量的影片,破败的古城在凌冽西风下尽显苍凉雄劲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设置红山堡等城障主要为了边防,保护长城内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全:一是直接加强长城线上的防守;二是为"防秋"提供保障设施。所谓"防秋"古已有之。明代鞑靼、瓦剌遵循突厥等游牧民族的古例,往往于秋天马肥草盛之际大举兴兵南侵,这时农耕正值秋收季节,因此,从隋唐至明每到秋收时就要调集大军戍边,以保护百姓秋收,故称之为"防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客观上,红山堡是也是长城内外各族人民交往的重要通道之一,和平时期两地人民纷纷出入清水营"马市"及"牛羊小市",在“榷场”里进行商品交易和商贸往来,交换商品互通有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嘉靖十年(1531年),王琼筑"头道边",实施"深沟高垒"后,使长城内的"宁盐大道"和陕北有屏障保护的交通大道相衔接,从而宁夏镇成为商运往来的"黄金商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同时期又在横山至清水营各城障设立驿站,其中红山驿设驿马18匹,原有驿站3名,新添至7名,往灵州南下关中的驿道,比过去延长了120里,是宁夏镇军事供应及军机文书传递、官员往来的必经之道,这就和"宁盐大道"共同构成了在军事保护下的两大主要交通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从景区出来,先打的去机场火车站,然后坐动车13块钱到达银川站,酒店在火车站对面,正值旅游旺季,等了一小时才入住房间,房间很好正对着宁夏站的站前广场,视野十分开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夕阳下的宁夏火车站很漂亮,远处是熊伟的贺兰山,车站建筑富有伊斯兰特色,站前广场有凤凰展翅的地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晚饭后散步,感受现代化的银川,街道宽阔且干净,路上车辆通行顺畅,路边的建筑不高,保留着传统的街区,临街的店面让生活很方便,路上人们从容淡定,走路不紧不慢,享受着慢节奏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银川市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也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银川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共有汉、回、满、蒙、朝鲜等26个民族。银川市位于东经105°51’,北纬38°25’。东临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西连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南邻吴忠市,北接石嘴山市。全市总面积为9579平方千米。辖兴庆、金凤、西夏三区,永宁、贺兰两县,代管县级灵武市。地形开阔平坦,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呈西南高而东北低。银川市地处宁夏平原引黄灌区中部,水利资源丰富。黄河过境长度78.4公里,水面12.47万亩,年径流量315万立方米,流经银川市的唐徕渠、汉延渠、西干渠、惠农渠等灌渠年引黄河水量达18.2亿立方米。银川平原地下水资源储量大、埋藏浅,地下水量7.56亿立方米,可开采量达4.53亿立方米。银川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5℃,日温差12-15℃,年平均日照时数2800-3000小时,是全国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最多的地区之一。年平均降水量203毫米,无霜期157天左右。主要气候特点是:冬寒长、春暖快、夏热短、秋凉早,干旱少雨,日照充足,蒸发强烈,昼夜温差大等。银川市自然景观独特,旅游资源丰富,是国务院公布的62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里有被誉为“中国金字塔”的西夏王陵。主要名胜古迹有距今已有1300年历史的海宝塔、建于1050年的承天寺塔,明清建筑的钟鼓楼、玉皇阁、南门楼。有伊斯兰建筑风格的南关清真寺等。远郊还有风景迷人的贺兰山苏峪口原始森林保护区、沙湖旅游区,以及引人入胜的镇北堡西部影视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银川凤凰城传说的典故:相传,东门外高台寺是凤凰的头,头挨在黄河边;高台寺旁边有两眼井,那是凤凰的眼睛;城中心的鼓楼是凤凰的心脏;西塔和北塔是凤凰的两只爪子;西马营里花花草草,树木成荫,那是凤凰的尾巴,那边,凤凰的尾巴长得一直拉到贺兰山。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传说凤凰鸟是幸福鸟,哪里有凤凰,哪里就有幸福,她本是我们长江流域的图腾,却为了宁夏人民的福祉飞到遥远的黄河边,安家落户成为当地的图腾。古时候宁夏山川地薄人穷,东有黄河,可河水浅地高、不能灌溉;西有贺兰山,南有六盘山,可山高挡不住西伯利亚的寒流,挡不住腾格里的黄沙滚滚。凤凰来到宁夏后,在黄河边就这儿划一条线,那儿划一条线,变成了一条一条的渠道,渠里淌着水,渠口都搭在黄河里,滋润着一片片干枯的大地。她把带的礼物都洒在六盘山、贺兰山和银川平原上,于是平原处处都是花草树木,五谷庄稼;牛、马、骆驼、羊,成群结队地欢奔在草原上;六盘山褪掉了愁云(容),换上了翠绿翠绿的衣衫;贺兰山一高兴,哗哗哗地连满头的白发都脱掉啦,变成了青山。宁夏山山水水变了样,人人都感激凤凰,说是她给大家带来了幸福,带来了江南风光,人们后来干脆就把宁夏叫成“塞上江南”。有了渠水,土地吃饱喝足了,庄稼长得格外壮实。从此以后,宁夏山川年年丰收,百姓都高兴地跳起来,唱起来:宁夏川,两头子尖,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南边站着六盘山,年种年收水浇田,......宁夏山川变得和江南一样了。凤凰心里盘算:“这里的回汉蒙民都很勤劳善良,这里和江南一样美好,我就留在这里不回去了。”她就把宁夏当成了自己的家乡,年年岁岁和大伙儿一块,勤耕耘着土地,精心喂着牛、马、骆驼、羊。大家为了怀念凤凰,就把银川城叫“凤凰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这里的凤凰其实是自秦汉以来两千多年持续开发建设宁夏的老祖宗们,正是他们的努力才招来金凤凰,让这篇土地呈现出繁荣景象,地处西北一隅,却繁花似锦宛如江南风光,他们的后代无比热爱着故乡,热爱着银川这座凤凰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离酒店两公里的凤凰幻城是新开的一个景区,有很多精彩的表演、夜市美食,还有酒吧餐厅,是非常好的休闲去处。到处都是凤凰标志的景区很漂亮,璀璨灯光彰显着塞上江南的美好,凉爽的夜风吹拂,各地各族人民徜徉其中,感受到宁夏人对家乡的深深感情。</p><p class="ql-block"> 《送卢潘尚书之灵武》唐 · 韦蟾</p><p class="ql-block">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水木万家朱户暗,弓刀千队铁衣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从秦汉开始宁夏经济获得持续发展,到唐代此地已建设成塞上江南,也成为近在咫尺的游牧民族的重要目标。正是一道道长城的庇佑,一代代将士的保卫下,宁夏繁华的经济持续千年不衰,成为内地与各族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如今长城内外人民一体,共同建设美好生活,银川城正如一只凤凰展翅高歌于西北大地中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新龙门客栈情景剧,一个小时一场表演,我去的时候表演告一段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音乐剧《回到凤凰城》,讲述银川年轻人向往大城市,经历北漂之后才发现家乡才是最好的地方,毅然回到家乡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