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峻峰寺</b></p><p class="ql-block">南塘</p><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云海浮城廓,</p><p class="ql-block">松竹隐奇石。</p><p class="ql-block">翠峰人归来,</p><p class="ql-block">暮鼓赋新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长汀八宝山在长汀县城东北方向20公里左右,属于大同镇翠峰村,山顶有座寺院叫峻峰寺。1937年,曾在泉州承天寺受过具足戒的大同翠峰僧人本湛法师,慕八宝山岳之灵气,特邀宁化的汀籍法师建镛来汀筹资化缘建峻峰寺。本湛法师在此间讲经说法,剃度40余名僧尼,接收500余名在家弟子,授徒传教,严谨治寺,为汀州各地培养了大批的佛教骨干,成为了汀州“法眼宗”佛教发祥地和祖庭,闽西各县的僧尼多为其徒嗣,对闽西佛教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峻峰寺于1984年在八宝山原址重新修建、扩建,成了闽西佛教子弟朝圣的宝地、法眼宗的道场,也是闽西法眼宗复兴的主要基地,对长汀乃至闽西佛教的复兴和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八年前,长汀的发小杨林画师带我走访了翠峰村“隘门背”山顶的古驿站,并向我介绍了村里另一端的八宝山及峻峰寺,因行程已满,只能另择日去探访了。其实八宝山最初是叫翠峰山的,只是后来山顶处被发掘出石桌、石凳、石人、石马、石碗、石龟、石狗、石灶这八个造型独特的奇石珍宝后,当地人把山名改为“八宝山”,并在互联网媒介及各种自媒体的助推下,八宝山的大名很快就传播开了,慢慢地翠峰山就成了“曾用名”,且早已不为人知。但我内心里仍希望人们叫这座山为翠峰,优雅又大气,不像“八宝山”让人听了心里瘆得慌。其实,自从北京的“八宝山”在新中国建立后,专门辟为革命家、大人物身后安息处而名扬四海,紧跟着的是,全国各地很多原先叫八宝山的名胜风光,纷纷悄悄的改称他名以讨吉祥。因此,我也实在不明白,大同镇的当地人,为何在21世纪了却要“背道而驰”,把原本名字好听又让人向往的翠峰山,改为让人心生恐惧的“八宝山”。</p><p class="ql-block"> 自杨画师说过八宝山及峻峰寺院之后,我在一些新媒体上也常常关注介绍此山的人文风光,以及介绍山寺情况的文章、视频等,并一直有意想要去探访翠峰及峻峰寺。直到这次我真正成行首访,并站在山的最高处,才意外地收获到诸多的感悟。因为我此行“到此一游”、了却心愿的想法有之,受到外境困扰结郁后登山解烦的心态也有之,后者的情形可能还要更强烈些。山高人为峰,在这里则是当属佛法高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释普强法师到峻峰寺任住持才三个来月,他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普强法师是龙岩天宫山圆通寺方丈上光下胜老和尚的关门弟子,此前他是天宫山圆通寺的监院、法眼宗研学中心负责人,以及天宫山圆通寺法眼宗标准化、规范化实修道场执行人。前半个月我刚好重游了相隔20多年的天宫山,在长汀的八宝山峻峰寺遇上来自天宫山圆通寺的普强法师,应该也算是机缘了吧。</p><p class="ql-block"> 峻峰寺院的海拔刚好1000米上下,寺院四周的奇石、云海、雾凇和日出日落等自然景观,以及山寺的晨钟暮鼓,吸引了众多的网红及博主,特殊地理位置形成的古交通隘口和近代佛教法眼宗的发祥地,更是受到游客和信众的青睐。天晴的时候站在山顶,20公里外云层下的汀州古城可尽收眼底。石骨嶙岣,千姿百态,云海茫茫,山色连云,松风竹韵,则是翠峰及八宝山的常态。走进了八宝山,总是会令人心旷神怡和要浮想翩翩一番的。</p><p class="ql-block"> 在闽西谈及佛教的法眼弹宗,也一定是绕不开长汀八宝山的峻峰寺院、本湛老和尚和龙岩的天宫山的圆通寺院、光胜法师。</p><p class="ql-block"> “上光下胜”即光胜,在中国佛教界指的是原龙岩天宫山圆通寺方丈光胜老和尚。光胜老和尚是中国佛教界的重要人物,他的身份包括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福建省法眼宗佛教文化交流促进会会长、龙岩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以及龙岩市天宫山圆通寺方丈。长汀八宝山峻峰寺开基始祖本湛老和尚是法眼宗九祖,龙岩天宫山圆通寺方丈光胜老和尚是法眼宗第十一代传人。光胜老和尚于2022年8月31日在龙岩市天宫山圆通寺安详示寂,享年92岁,僧腊(出家)45载,戒腊(受戒)43夏。他的逝世得到了广泛的哀悼和追思,体现了他在佛教界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p><p class="ql-block"> 我很是看好峻峰寺的未来发展,不仅仅是她已有的地位,而是她的传承和弘扬。因为释普强法师的到来,让长汀峻峰寺与龙岩圆通寺和高僧上光下胜老和尚的渊源更上了一层楼,峻峰寺在闽西法眼禅宗的复兴之路上将走得更稳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法眼宗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即临济宗、曹洞宗、沩仰宗、云门宗、法眼宗等五家),祖庭为南京清凉寺。南唐文益禅师所创,源出南宗青原一脉,其禅学思想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价值,影响远及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历史意义十分深远。文益圆寂后,南唐中主李璟谥为“法眼大禅师”。后世因称此宗为“法眼宗”。法眼宗成为禅宗主流,活跃于唐末宋初的五代时期,宋初极盛,宋中叶后衰微。作为佛教的宗派,法眼宗的传承历史不长,“复兴”、“发展”是法眼宗在近现代的提法和努力的方向。法眼宗的几位祖师都是吴越地区学修并重的高僧。</p><p class="ql-block"> 回到龙岩后,我与友人朝阳先生等人分享长汀峻峰寺风光及游山心得,朝阳向我介绍了峻峰寺住持普强法师的一些情况,说普强法师曾是漳州市高考状元、厦门大学高材生,以前在企业任高管时就学习经臧,后来悟透了人生后毅然出家。听完后我有些挫败感,因为在峻峰寺我没有深入地了解这山寺,和普强法师的交流也很浅,“旅游”打卡和登山出汗解烦的味的确重了、重了。那就期待下次吧,不在于一时,在于缘。因上努力,果上随缘。因上果,果是因,因果给环,会有缘的。</p><p class="ql-block"> 浓情汀州府,八宝峻峰寺。长汀县的峻峰寺能迎来上光下胜老和尚的关门弟子释普强法师任住持,有绿水青山的庇护、八宝的加持,乃翠峰山、峻峰寺之幸,四周信众之幸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附:“上光下胜”俗考</b></p><p class="ql-block"> “上光下胜”不是常见的固定词组或成语,直接的字义理解,或许就是“上面光明,下面胜利”的意象,但这种解释抽象且无具体的语境背景。放在佛教界,上和下两字,只有得道高僧才会被僧、俗界的信徒拆用于“名讳”。如光胜老和尚被尊为上光下胜老和尚,普照法师则尊为上普下照,等等。</p><p class="ql-block"> 当然,我们也还可以从哲学、文化或历史角度进行推测。如在道家哲学中,老子所倡导的“不争而胜”的理念,是否与“上光下胜”有某种契合。在这里的“光”代表高尚、光明的境界或态度,而“胜”则指达到某种成功或胜利的状态。将这两者结合,可以理解为通过高尚的品德和光明的行为取胜,即“以德服人”或“以理服人”。当然,这只是在某一个方面或领域上的推测,或许还真代表不了“上光下胜”在“讳”中的真正含义。</p><p class="ql-block"> 以上这些仅为我的初浅认识,其真正和博大精深的内涵,还得请佛学和文史哲行家里手指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明:</p><p class="ql-block">①部分峻峰寺院风光照片为普强法师推送于我,用在此宣传八宝山文旅风光。在这感谢原创作者。</p><p class="ql-block">②本文纯粹的游记、文史哲领域的探讨,与宗教信仰无关。本人也无宗教信仰。</p> <p class="ql-block">幸得文字架天桥,从此沟壑成通途。</p><p class="ql-block">同频向来多奢望,共振却因同一屋。</p><p class="ql-block">我们能在这里相遇和共情,感谢缘分、感谢您的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