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典赤.瞻思丁——元朝著名的政治家 编辑:静好 图片:自拍+网络 资料:网络+AI 时间:2024.8.16

静好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赛典赤.瞻思丁的画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你到过昆明吗?见过雄伟大气的“忠爱坊”吗?这是昆明市的忠爱坊是为了纪念元代著名政治家赛典赤·瞻思丁所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赛典赤·瞻思丁于1274年来到云南,担任云南行省的首任“平章政事”(相当于省长)。他在任6年间,兴利除弊,做了许多好事,如修筑松华坝水库,修治金汁河、盘龙江,修凿海口河,兴办屯田、发展生产,并把云南的政治中心从大理移回昆明等,深得民众拥戴。他体贴民情,造福于民,其“忠君爱民”的精神深受百姓敬仰,因此昆明人建忠爱坊以纪念他。“忠爱”之意便是谓其对皇上尽忠,施民以爱。虽然多次被毁重建,仍然是那么光彩照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赛典赤·赡思丁(1211 年-1279 年),元代著名政治家,全名赛典赤·赡思丁·出生于一个小氏族部落的王族世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元初,其家族举族东迁,归附大蒙古汗国。窝阔台汗即位后,赛典赤任丰、靖、云内(今大同、呼和浩特一带)的都达鲁花赤,后改任太原、平阳二路达鲁花赤。宪宗时任燕京路总管、采访使。忽必烈即位后,他升为燕京路宣抚使。中统二年(1261 年),拜为中书省平章政事,统理财政,曾兼理发行中统交钞。至元元年(1264 年)任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后并节制陕西五路四川行枢密院所有大小官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元朝十一年(1274 年),赛典赤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成为云南设立行省的第一任行政长官。当时的云南局势动荡,赛典赤抵达后因地制宜地实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改革。他将原大理国地方民族政权区域改设为云南行中书省(后简称云南行省),在全省设置郡县制,把原统治全省的军事单位总管府、万户府、千户所改立为相应的路、州、县行政区域。云南省这一名称、行政建制、新设立的省会中庆(今昆明)以及现在全省众多市、区、县中约 60 个或由其直接设置,或据他所设的路、府、州、县等名改称的各级行政单位,历经元、明、清、民国至今 700 余年一直沿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赛典赤·赡思丁在云南的主要政绩和影响:</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1. 加强行省治权:</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与出镇云南的宗王搞好关系,既尊重宗王,又逐步集中行省权力,使宗王可派员参与行省政事,但无决策权,缓和了矛盾,让“政令一听赛典赤所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分两个步骤完备云南行省的建制体系:首先把原来的宣慰司和都元帅纳入行省管辖,结束军事统治,统一政令;其次着手地方行政区划的建制,设置路、府、州、县四级地方行政体制,废除万户府等制度,使郡县建制与内地一体化,还特别在人烟稀少、经济落后的地区设置郡县。他把省治设在昆明,改变了云南的政治经济格局,摆脱了大理旧势力的牵制,且更利于与内地联系和统摄全局。</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2.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治理滇池,消除水患:亲自主持疏浚盘龙江,建松华坝,分盘龙江水入金汁河,修建多条河流并设闸蓄泄,征发劳力疏通滇池出水口海口,不仅控制了水患,还开辟了大量良田,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屯田大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清理户籍,大兴屯田:对“漏籍户”和“隐户”进行清理,组织农户开垦荒地,实行薄赋轻役政策,确定合理税率,规定政府工程不得在农忙季节开工。在各地建立军民屯田,引进内地稻谷、桑麻,鼓励发展手工业和小商品生产。</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借鉴内地经验兴修水利:科学编制滇池水利规划,并亲自组织实施,带领民工修建了海口、石龙坝、松华坝,整治“六河”等水利工程,对防治水旱灾害、扩大灌溉面积、发展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大力发展交通:修治驿道,建筑驿馆,重修了鄯阐经乌蒙(今昭通)到叙州的道路,加强了云南和国内其他地区的联系。</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3. 兴儒办学:入滇伊始创建了云南历史上第一座孔庙(现人民路上的文庙),每期增收至150名学生,当地少数民族“虽爨焚亦遣子入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4. 培养官员:除省会中庆设流官外,路、府、州、县的官员基本都由原来的民族首领担任,同时规定对能安抚地方、使境内太平无事者,3年一次保勘升官。</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5. 安抚内外:正确处理与周边地区和民族的关系,维护了地区的稳定。</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赛典赤·赡思丁治理云南6年,为云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加强了云南边疆与内地的联系,巩固了大一统,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其影响至今犹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水利方面:至元十三年(1276 年),他命第三子忠简王忽辛同张立道率三千人,凿开海口石龙坝,清理疏浚了螳螂川的河道。为稳定控制水位、流量,又修建了三座节制闸,解决了不同时间“泄”与“积”的问题,并建立了相应的水利制度进行有效管理。同时,他还主持了盘龙江诸水系的水利工程建设,兴建了松华坝和与之配套利用的人工河——金汁河以及银汁河灌溉系统,也疏浚、治理过宝象河、马料河、海源河等。这些水利工程形成了当时云南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完整、最科学,且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系统水利工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文化教育方面:他入滇伊始便创建了云南历史上第一座孔庙(现位于人民路旁),每期增收至 150 名学生,当地少数民族“虽爨焚亦遣子入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在民族政策方面,建立行省后,除省会中庆设流官外,几乎所有路、府、州、县的官员,基本都由原来的民族首领担任,同时规定对能安抚地方、使境内太平无事者,3 年一次保勘升官。</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他还注重清理户口和组织屯田,至元十一年下半年,率先命爱鲁“阅中庆版籍,得隐户万余,以四千户即其地屯田”,丈量土地并按新定标准征收赋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此外,他在安抚内外方面也做出了努力。在处理与周边地区的关系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维护稳定。</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赛典赤·瞻思丁在云南 6 年,兴利除弊,大胆改革,深得民众拥戴。至元十六年(1279 年),他死于任上,送葬群众“号泣震野”。忽必烈闻讯后,“思震典赤之功,诏云南省臣尽守赛典赤成规”,大德元年(1279 年)追赠其为“上柱国、咸阳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赛典赤·赡思丁在云南兴修了多项水利工程,主要包括:</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1.疏浚盘龙江与修建松华坝:亲自主持疏浚滇池上游的盘龙江,并建松华坝,这一举措有效控制了盘龙江的水流。</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2.开干渠与整治“六河”:在盘龙江左岸开一干渠,名为金汁河,南行七十余里,尾水亦入滇池,灌溉面积当时号称万顷。此外,还对宝象河、马料河、海源河、银汁河等河流进行了整治,通过修建闸座等设施实现蓄泄功能,扩大了灌溉面积。</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3.治理海口与修建石龙坝:命第三子忠简王忽辛同张立道率三千人,凿开海口石龙坝,清理疏浚了螳螂川的河道。为稳定控制水位、流量,在位于今日海口中滩街旁滩岛上修建了三座节制闸,凡二十一孔,以泄洪、蓄水,合理解决了不同时间“泄”与“积”的问题,并建立了相应的水利制度进行有效管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后人在云南为纪念赛典赤·赡思丁修建了衣冠冢,位于昆明市民航路小学西南侧。</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该衣冠冢于民国六年(1917 年),由以唐继尧为首的云南军政大员在原清康熙年间修的墓冢址上重新修建。冢为长方形石砌高冢,高约 2.7 米,长 2.3 米,宽 1.3 米,上有石刻屋檐盖板,四面镶碑石。正面刻“元咸阳王赡思丁”;左面刻《元史·赛典赤赡思丁传》;右面刻民国六年(1917 年)袁嘉谷写的《重修咸阳王陵记》,文中叙道:“近,滇人思慕于王,瞻拜凭眺,往往徘徊陵下,不忍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此外,赛典赤·赡思丁还主持修建了昆明文庙。1274 年,他在昆明五华山建成云南第一座孔庙——昆明文庙,开云南庙学之风气。昆明文庙的建立对云南的文化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该衣冠冢于民国六年(1917 年),由以唐继尧为首的云南军政大员在原清康熙年间修的墓冢址上重新修建。冢为长方形石砌高冢,高约 2.7 米,长 2.3 米,宽 1.3 米,上有石刻屋檐盖板,四面镶碑石。正面刻“元咸阳王赡思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1981 年,五里多小学捐资整修,复原了冢地台基、石阶等处,并在四周遍植花木。1984 年,云南省人民政府拨款 3 万元对其进行修复,修复工程于 1986 年 2 月完成。</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云南省政府1986年在北市区松花坝水库旁马庵村瞻思丁.赛典赤墓原址,修建了墓园、重建了墓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2019 年 10 月 7 日,赛典赤·赡思丁墓(包含真身冢和衣冠冢)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赛典赤·赡思丁在云南的治理举措和贡献深受当地人民的崇敬和怀念,这些纪念建筑也成为了后人缅怀他的重要场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些墓园每年经常都有瞻思丁.赛典赤的后裔和敬仰他的人们从全国各地前来祭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位于松花坝水库马庵村赛典赤.瞻思丁墓园的陵墓和墓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松花坝水库、昆明海口石龙坝水利枢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石龙坝水利枢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些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控制了滇池水患,还开辟了大量良田,促进了农业发展。昆明城郊西北至东北、东南及海口一带形成了当时在云南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完整、最科学的系统水利工程,且部分水利工程至今仍在发挥作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赛典赤.瞻思丁这位伟大的政治家虽然历经无数朝代早已作古,但他的丰功伟绩将永刻云南人民的心中。</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i>谢谢观看</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i> ——— 再见!———</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5px;"> </b><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2824.8.16</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