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中山陵

牛戈007

<p class="ql-block">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他在病重弥留之际,嘱咐国民党人及夫人宋庆龄,希望死后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为南京是临时政府成立之地,不可忘记辛亥革命。</p> <p class="ql-block">  早在1912年,孙中山先生就曾表达过安葬在紫金山的愿望。他与随行人员到紫金山行猎时,见此地背负青山、前临平川,气势雄伟,便表示愿在此处安置躯壳。</p> <p class="ql-block">  孙中山病逝后,遵照其遗愿,宋庆龄、孙科等亲属与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处成员多次到紫金山实地察看,最终选中了紫金山中茅山南坡的一处空地作为墓址。</p> <p class="ql-block">  1926年1月15日破土动工。第一期工程由上海姚新记营造厂承包建设,任务是建设祭堂、平台、石阶、围墙和石坡等,但因军事、运输、交通以及监工等问题的影响,工程进展缓慢,于1929年3月才竣工,1927年11月24日第二期工程正式开工,由上海新金记康号承包建设,修建陵门前的石阶、左右大围墙下的石坡、墙脚、护壁和祭堂平台两旁的铺石面、挖土填土及水沟等。此时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政治时局较为稳定,各项工作进展顺利,该期工程在规定期限内。</p> <p class="ql-block">  1929年春天与第一期工程同时完工, 1929年6月1日,中山陵园举行奉安大典,孙中山遗体正式葬入中山陵墓室,同时撤销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处,由总理陵管会接管剩下的葬事事项。1929年7月2日,在总理陵管委的第一次会议上,决议即日起招标第三期工程。</p> <p class="ql-block">  该期工程于1929年8月底正式开工,由上海陶馥记营造厂承包建设,修建任务是碑亭、碑石、陵门、牌楼、卫士室、休息室和大围墙等工程建设。由于陵园马路的完成以及国民政府的支持,工程进展比较顺利,但因运输碑亭中巨型花岗岩碑石的过程艰辛,工程延误到1931年底才正式完工。1932年1月25日,第三期工程通过验收,中山陵园建设至此全部竣工。</p> <p class="ql-block">  整个中山陵的建造历时近6年,陵园总设计师是吕彦直,他结合山峦地势,沿一条中轴线将各个孤立的建筑物用石阶、平台和绿化相连,使陵园成为一个平面呈“自由钟”形的整体。</p> <p class="ql-block">  中山陵的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其建筑风格既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又融合了西方建筑的元素,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杰作。如今,中山陵已成为重要的历史纪念地和旅游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瞻仰和缅怀孙中山先生。</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