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旅游——十三陵

想周

<p class="ql-block">六月二十九日游览明十三陵。说是十三陵,其实就是开放的长陵,定陵,昭陵和神道,其他的不开放。定陵是唯一一个被发掘的陵墓。</p> <p class="ql-block">明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位皇帝的陵墓群,‌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自明永乐七年(‌1409年)‌开始营建,‌至明朝灭亡(‌1644年)‌时建成,‌历时230多年。‌这项工程不仅对巩固明朝政权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皇家陵墓建筑群。‌明十三陵的修建始于明成祖永乐年间,‌整个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包括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和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两位‌太子、‌三十余位妃嫔以及一位太监。‌</p><p class="ql-block"> 历史背景与建造过程:‌明十三陵的修建始于明成祖永乐年间,‌目的是为了巩固政权和彻底消除蒙元的残余势力。‌自明永乐七年(‌1409年)‌开始营建,‌至明朝灭亡(‌1644年)‌时建成,‌历时230多年。‌这项工程不仅对巩固明朝政权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皇家陵墓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是一片平原,‌南接北京平原,‌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陵区。‌陵区周围群山环抱,‌景色宜人,‌山明水秀,‌被誉为“风水宝地”。‌</p><p class="ql-block"> 陵墓分布与建筑风格:‌明十三陵的陵墓均依山而建,‌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的陵寝建筑群。‌每个陵墓的建筑风格统一,‌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道教、‌儒教、‌佛教等思想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开放情况与旅游信息:‌目前,‌明十三陵景区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和神路。‌游客可以参观这些景点,‌感受历史的沉淀和华丽的宫殿建筑。‌此外,‌明十三陵还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公认的文化瑰宝,‌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p> <p class="ql-block">神路</p> <p class="ql-block">明十三陵神路是明朝十三位皇帝陵墓的入口通道,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总长约7.3公里,是明朝时期重要的建筑群之一。</p><p class="ql-block">明十三陵神路,也称为神道,是长陵陵寝建筑的前导部分,由南而北依次建有石牌坊、三孔桥、‌大宫门、‌神功圣德碑亭、‌石像生、‌龙凤门、南五孔桥、七孔桥、北五孔桥等系列神道墓仪设施及桥涵建筑。神路的起点是大红门,也称为总大门,是陵区的正门,位于龙山和虎山之间的高岗上。大红门内设有下马碑,要求官员在此下马,体现了古代严格的礼仪制度。</p><p class="ql-block">神路的核心建筑包括长陵神功圣德碑亭、石像生和棂星门。长陵神功圣德碑是十三陵中最大的碑,高7.9米,碑身刻有明仁宗朱高炽为其父明成祖朱棣撰写的碑文,背面则是乾隆皇帝的《哀明陵三十韵》。碑亭四角各立有一座汉白玉华表,显示了帝王的威仪。</p><p class="ql-block">神路上的石像生共有18对,包括石狮、骆驼、大象、麒麟等,代表了不同的象征意义。石狮象征威武,骆驼代表忠勇,大象象征吉祥,麒麟则象征太平。这些石像生不仅展示了帝王的威仪,也象征着大明王朝的疆域辽阔和政治清明。</p> <p class="ql-block">长陵神功圣德碑亭坐落在大红门北面大约600米的位置上,碑楼四角分别矗立着一根象征皇权威严的汉白玉华表。华表高近11米,柱身和基座都是八角形,柱身雕饰云龙纹,一条巨龙盘旋而上,须弥座上也有三圈云龙纹雕刻。柱头顶部是一个上仰莲与下覆莲的石雕圆盘,叫“承露盘”,用来承接露水,因为按照汉武帝建造青铜仙人承露盘故事的说法,甘露和着软玉碎屑饮服可以长生不老。</p> <p class="ql-block">明长陵为明十三陵之首,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主峰南麓,建于永乐七年(1409年)。陵宫建筑占地约12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明长陵在十三陵中属于建筑规模最大的三座帝陵之一,其营建时间最早,陵园规模宏大,平面布局呈前方后圆形状。其前面的方形部分,由前后相连的三进院落组成。明长陵用料严格考究,施工精细,工程浩繁,营建时日旷久,仅地下宫殿就历时四年。明长陵是朱棣皇帝在营建北京皇宫的同时,选择的陵址,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成。地面上建筑至宣德二年(1427年)3月基本完工。</p><p class="ql-block">明长陵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配殿、明楼、宝顶俱存。明长陵陵恩殿是嗣皇帝祭祀永乐帝后的场所,建筑在汉白玉雕刻成的三层台基上,金砖铺地。殿面阔九间(66.56米),进深五间(29.12米),象征着皇帝“九五”之位。</p> <p class="ql-block">大殿里面的一根金丝楠木有一块漏了出来了。真的是金光闪闪,丝丝缕缕的。一生中第一次见到,估计其他地方是看不到的。</p> <p class="ql-block">明定陵是明朝第13位皇帝神宗朱翊钧(年号万历)及其孝端皇后、孝靖皇后的合葬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大峪山东麓,是明十三陵之一。定陵的建造始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历时6年完成,地面建筑总体布局呈前方后圆形制,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观念“天圆地方”的象征意义。定陵的发掘工作开始于1956年5月,历时两年又两个月,出土各类器物总计2648件,是中国唯一一座经过主动发掘的明代帝王陵墓。然而,这次发掘也导致了大量文物的损坏,成为中国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剧。</p><p class="ql-block">明定陵是明朝第13位皇帝神宗朱翊钧(年号万历)及其孝端皇后、孝靖皇后的合葬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大峪山东麓,是明十三陵之一。定陵的建造始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历时6年完成,地面建筑总体布局呈前方后圆形制,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观念“天圆地方”的象征意义。定陵的发掘工作开始于1956年5月,历时两年又两个月,出土各类器物总计2648件,是中国唯一一座经过主动发掘的明代帝王陵墓。然而,这次发掘也导致了大量文物的损坏,成为中国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剧。</p> <p class="ql-block">明昭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陵区大峪山的东麓,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隆庆皇帝朱载垕及其三位皇后‌李氏(孝懿庄皇后)、‌陈氏(孝安皇后)、李氏(孝定皇后)的合葬陵寝。昭陵的建筑规制基本沿用泰、康诸陵,平面呈前方后圆形状,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价值。昭陵的最大特点是率先形成了完备的“哑巴院”制度,这种制度在明清皇家陵寝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昭陵的地下玄宫建于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原为世宗朱厚熜为其父母所建,后隆庆皇帝驾崩后,万历皇帝下诏在现成的玄宫之上增建陵园的地上建筑,历时一年完成。昭陵的建筑群包括‌神功圣德碑亭、‌祾恩门、‌祾恩殿、‌两庑配殿、‌宰牲亭、‌神厨、‌神库等,展现了明朝皇家陵寝的庄重与宏伟。</p><p class="ql-block">昭陵的地面建筑经过多次修缮,目前是明十三陵中地面建筑最为完整的一个陵寝。昭陵的建筑风格和规制体现了明朝对前代陵寝制度的继承与发展,同时也展示了明朝在陵寝建设上的独特创意和技术水平。昭陵不仅是一座重要的历史遗迹,也是研究明朝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丧葬制度的重要实物资料。‌1</p> <p class="ql-block">长陵:作为明十三陵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陵墓,长陵是了解明朝历史和文化的首选之地。</p><p class="ql-block">定陵:定陵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文物而闻名,特别是其开放的地宫,能让人们亲身感受到明朝皇室的生活面貌。</p><p class="ql-block">昭陵:昭陵作为陪葬墓最多的一座陵墓,虽然部分建筑遭到毁坏,但其核心部分仍然保留,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墙上的砖都打有出处的。</p> <p class="ql-block">河南新乡的潞王陵规模也很大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