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东一美术馆—-乌菲玆美术馆《提香 花神》和《最后的贵族》

小白兔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最后的贵族》之“威尼斯总督府景观”(加纳莱托 1735~1750年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进威尼斯,你会做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圣马可大教堂广场徘徊,欣赏这座教堂的华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投身圣马可大教堂,在昏暗的镶嵌画中体会基督教的精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乘坐“贡多拉”,在拥挤的楼宇间与马可 波罗的故居擦肩而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站在里亚尔多桥上,回味一下《威尼斯商人》中的情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登上交通厅的甲板上,等待大运河夕阳的光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上海东一美术馆,在《提香 花神》和《最后的贵族》中,跟随提香、丁托列托等一众艺术家,走进很久以前某个时刻的威尼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最后的贵族》之“大运河景观”(加纳莱托 1726~1728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提香 花神》《最后的贵族》是乌菲兹美术馆收藏的16世纪和18世纪的绘画作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6世纪的威尼斯,已经人口稠密,商业繁荣。在海上,威尼斯的船队(不论海军还是商船)都威风凛凛,在亚得里亚海和地中海上不可一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8世纪,旅游业已经成为一种新业态,欧洲家境上佳的家庭,其男孩子在进入社会、承担家族或社会责任之前,都会在欧洲各国进行游历,少则数月,多则数年。对于文字记载不足以说明自己的游历收获时,一幅风景画就“锦上添花”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种风景画也在绘画艺术中成为一个单独的门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意大利是一个在1870年组成的统一国家,在此之前,它由众多的共和国、王国、公国,各据一方。最著名的罗马教皇国、威尼斯共和国、米兰共和国、佛罗伦萨共和国、那不勒斯王国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其中的共和国也各不相同。佛罗伦萨的共和国是平民共和国,有贵族头衔的的人在这里是没有公民资格的。米兰的共和国是贵族议会制,但掌权人是军事贵族领袖。威尼斯也是贵族议会制,当选的领袖是“总督”,终身制,但不世袭。并以一套非常繁琐的设计,保证国家各部门权力掌握在贵族手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最后的贵族》之“领主广场上的节日”(安东尼奥 乔奇 1780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乌菲玆美术馆,是托斯卡纳大公科西莫一世建造的办公室,到他儿子时完成。从15世纪起,美第奇家族就是佛罗伦萨的实际掌权人,虽然他们从未直接担当过公职,担当公职的当选者,都是他们的朋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5世纪末,美第奇家族最优秀的统治者洛伦佐 美第奇去世,之后的家族统治者缺少能力和魅力,被佛罗伦萨赶出了城市。没有了美第奇家族的控权,佛罗伦萨迎来了萨福纳罗拉的宗教狂热和法国的入侵,最后导致共和国灭亡,成为美第奇家族的大公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30多年的混乱,让生气蓬勃的文艺复兴浪潮退出了佛罗伦萨,在罗马(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离开佛罗伦萨去了罗马)、米兰(达芬奇离开佛罗伦萨去了米兰)、威尼斯等意大利其他城市遍地开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最后的贵族》之最后的托斯卡纳美第奇大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照片从左至右是大公科西莫三世及他的二个儿子。从15世纪上半叶的老科西莫(请关注美篇《波提切利和文艺复兴展》)到这位科西莫三世大公,美第奇家族已经影响佛罗伦萨3个世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贵族的婚姻都是政治婚姻,完全达不到两情相爱的程度,甚至相看互悦、相处无事也谈不上。大公的长子与妻子互生厌恶,没留下合法继承人就死了。爵位就留给了小儿子吉安 吉斯托内 德 美第奇,结果他和老婆相互的厌恶更厉害,两人几乎就不能好好地面对面呆在一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对于如此境地,他们也不是没想过办法,老大公甚至让已经成为红衣主教的弟弟还俗结婚,结果弟弟没来得及生孩子就死了,小大公则努力让非婚生子女合法化,结果也没成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吉安大公最后面对现实,与姐姐一起请算了托斯卡纳公国财产和美第奇家族资产。托斯卡纳大公国转手给洛林公爵,洛林大公则交出自己经营多年的洛林公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普法尔茨选帝侯夫人安娜 玛丽亚 路易萨 德 美第奇肖像(弗兰斯 范 杜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公元10世纪,法兰克王国分裂后,部分德语系国家组成一个大联盟性质的国家“神圣罗马帝国”(如果皇帝被教皇加冕就叫神圣罗马皇帝,否则就叫德意志皇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个皇帝由所有的国王选举而成。构成这个联盟的王国以日耳曼人为主。日耳曼人的传统是,长者死后,其财产分配给所有的儿子。这也造成许多王国越来越弱小。最后通过公议决定,几个王国被推举为“选帝侯”,以后的神圣罗马皇帝,只在这几个王国中选出。同时这几个王国的财产只有合法继承者继承,不得在公国内分割。当神圣罗马皇帝为哈布斯堡世袭后,选帝侯也就是一种身份高贵一点的意思。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科西莫三世的女儿安娜 玛丽亚是莱茵兰公国大公夫人,1737年,吉安 美第奇去世后,安娜 玛丽亚已经寡居佛罗伦萨,成为美第奇家族财产的守护者。十几年后,在她去世前,她将美第奇家族的财产、收藏全部交给托斯卡纳政府,条件是:不得离开佛罗伦萨,公开展示让观赏者为此赞叹。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最后的贵族》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弗朗西斯一世、玛利亚特蕾莎和13个孩子”(马丁 范 梅滕斯 1756年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由于吉安 美第奇大公没有继承人,因为广泛性的联姻关系,要找出一位继承人也是蛮费脑筋的事情。最后画像中的男主人成为托斯卡纳公国的领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样的选择是一系列国际问题纠结的结果,同样要弗朗西斯将自己的洛林公国换成人口减少、经济衰退的托斯卡纳公国,也是这些纠结的结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玛丽亚 特蕾莎是神圣罗马皇帝查理六世的女儿,皇帝没有男性继承人,就想让自己的女儿继承自己的权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个时期,“神圣罗马皇帝”这一职称已经成为哈布斯堡王朝的世袭职位,但是女性继承你哈布斯堡王权是你们家的事情,女性继承“神圣罗马皇帝”是德意志各国的事情。显然事情继续不下去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果古代贵族婚姻曾有过爱情这回事的话,弗朗西斯一世和玛丽亚 特蕾莎之间的感情,可算其中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最后,弗朗西斯将洛林交出来,换做托斯卡纳大公,与玛利亚 特蕾莎结婚,玛丽亚 特蕾莎和他一起,掌握奥地利公国王权,而他也得到神圣罗马皇帝的职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图画妈妈身边的两个孩子,就是后来的皇帝约瑟夫二世和利奥波德二世,而在一群小不点当中,有一个就是后来的法兰西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 安托瓦内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画作背景是美泉宫,现在去那里旅游都是茜茜公主这茜茜公主那,其实美泉宫最重要的人物是画作中的女主人玛利亚 特蕾莎,今天的维也纳几乎定型于这对夫妻统治时期。按照传记作者的说法,茜茜公主的丈夫是一个完全不具备统治能力的君主,虽然他很勤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最后的贵族》之“大公家族肖像”(威廉 柏玆 1781年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也是一家子的画像,画中男主人是上一张画像中最右侧的孩子,后来的利奥波德二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弗朗西斯得到托斯卡纳公国不久,就与玛丽亚 特蕾莎结婚去了维也纳,公国事务由他的弟弟负责,直到他的第二个儿子接手托斯卡纳公国。因长子约瑟夫二世没有继承者,利奥波德二世就接替兄弟的职位,图像中妈妈身边的孩子,又是再后来的神圣罗马皇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弗朗西斯是一位很有品位的君主,洛林公国也有许多价值不菲、范围广泛的收藏,这一点可以通过维也纳的艺术博物馆和自然博物馆了解。这两座博物馆建立于玛利亚 特蕾莎统治时期(一般认为,弗朗西斯是受控于妻子),第一批藏品就来自弗朗西斯一世的收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画作的背景,是佛罗伦萨的圣母百花大教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再捋一下:这幅画中的男性主人,是上一幅画作中站在最右边的孩子,是父母的小儿子,它是托斯卡纳洛林家族的第二位大公,因为他的哥哥没有子嗣,他哥哥约瑟夫二世死后,他又去维也纳成为哈布斯堡国王和神圣罗马皇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现在走进东一美术馆举办的乌菲兹美术馆收藏展,展品来自美第奇家族收藏、通过婚姻收入的乌尔比诺公国收藏、以及因更换统治区域而带入的洛林家族收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威尼斯圣马可广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经过在佛罗伦萨的众多实践,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得以充份的发展。到16世纪已近成熟,使威尼斯的教堂、宫殿、府邸的装饰艺术进入鼎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威尼斯庞大的贸易活动也为画家们带来了各种优质的颜料,虽然价格昂贵,但委托人愿意花高价购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同时,文艺复兴运动唤醒了人的意识,如果佛罗伦萨画派还有些许顾虑,那威尼斯画派则摆脱了束缚,他们人物更生动、色彩也更明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提香 花神》之“基督和智者”(乔瓦尼 曼苏埃蒂 1500-1505年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一个圣经故事,是说少年基督与犹太教智者辩论,舌战群贤,智者们哑口无言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种画一般为教堂装饰,或者装饰会议厅那种空间巨大的场所。观者一般看不清人物细节。在这幅画中,有基督、有圣母玛利亚和养父圣约瑟,但一般人份不清谁是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位乔瓦尼 曼苏埃蒂,特别喜欢画柱廊结构的建筑,他还有二幅这样的作品:《圣马可治愈阿尼阿努斯》和《本韦格努多的女儿从圣保罗奇迹般康复》,也是人物一咪咪小,建筑非常宏大,他似乎更喜欢画建筑而非人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提香 花神》之“慈悲圣母”(提香 韦切利奥 1573-1574年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6世纪,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人们的人性、精神都得以解放,并从新审视人与神的关系。但宗教仍然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慈悲圣母”是基督教绘画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它不像前一幅画作那样有故事情节,而是一个重要的图像符号:圣母护佑信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当时的宗教氛围下,一般有点房产的人家,都会在住宅中安排一个空间,作为家庭的礼拜堂。有些住在宫殿的人家(宫殿,是指大体量的建筑,不独指汉语语境中的皇家建筑),主要家庭成员甚至各自有一间自己的礼拜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样的画作就是为这种场所提供的。也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最喜欢的、出产量最多的画作。在这样的画作中,可以将委托人、赞助人和画家自己放进画中:一位虔诚的信徒、一位目睹事件发生的旁观者…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这幅画作里,提香跪在圣母左下方,脖颈上戴着象征富贵的金链条,身旁的两个男子,是他的画家儿子奥拉齐奥和同样是画家并继承了他的工作室的侄子马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达芬奇的《岩间圣母》 米开朗基罗的《圣家族》 拉斐尔的《金丝雀的圣母玛利亚》 (拍摄于卢浮宫和乌菲兹美术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三位是佛罗伦萨画派的代表人物,在文艺复兴时期,在意大利有许多画派,几乎每个城市都有。最出名的画派是佛罗伦萨和威尼斯,除了彼此特征鲜明风格外,两个画派都有名声足够大、寿命足够长的领袖人物。在佛罗伦萨是米开朗基罗,在威尼斯是提香 韦切利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提香大约出生于1490年,比米开朗基罗小15年,两个人极为相似的是:出名早、身体好、活得长。都做到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米开朗基罗在佛罗伦萨和罗马一手遮天,提香则在威尼斯孤独求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然也有不同,提香始终不渝的画画,而米开朗基罗则命运弄人,一边日以继夜的画画,一边口口声声地说:我要雕塑,我不喜欢画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提香 花神》之“圣马可解放奴隶的奇迹”(丁托列托 16世纪末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佛罗伦萨画派有“三剑客”,那么威尼斯画派“三剑客”的第二位就是丁托列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幅作品也是有故事的,故事出自中世纪一部以描写基督教圣人事迹的《黄金传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圣马可是威尼斯城的主保人,他死以后,一位奴仆违抗自己主人,来到威尼斯瞻仰圣马可遗物,结果被主人抓住,主人要施以刑罚,奴仆就暗暗向圣马可祈祷,圣马可出现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要打断奴仆腿的木棍,没挨到奴仆身体就断了;要敲碎奴仆牙的铁锤、要剜掉奴仆眼睛的刀… …总之,所有刑具都没办法伤害这位虔诚的奴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主人还算聪明,幡然醒悟,之后带着奴仆一起去朝圣圣马可的墓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画面中奴仆在地、主人在椅子上、圣马可飞在空中,但所有的人都没抬头。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画面中心的人物,背对观者的人,手中举着坏掉的刑具,正愤怒地看向着主人,从他的背影,能感觉到他的震愤,能感觉到这种震愤抖动了他的双臂、他的衣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提香 花神》之“圣母子、施洗者约翰、图卢兹的圣路易斯和两位赞助人”(保罗 委罗内塞 1546-1548年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保罗 委罗内塞,威尼斯画派的第三位“剑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幅作品被画家分为上下三个层次,最上面是圣母子和演奏音乐的天使。中间一层是身着红衣的施洗者约翰和图卢兹的圣路易斯。最下层是两位赞助人,就是出钱制作这幅画的主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圣母子在高处是地位决定的,没什么特别。圣母红衣蓝衫的标配、不喜不忧的淡定表情,一如既往。圣子身体健康、面相聪慧,也是一如既往。而施洗者约翰长长的十字架、裹着骆驼皮的半裸身体,还是一如既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圣路易斯是那不勒斯王国的一位王子,献身宗教,加入方济各会修行,22岁出任图卢兹大主教,一年后去世,被教廷封圣。在艺术作品中,他往往以年轻主教的形象出镜(标志是头上的帽子,身上的衣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早期文艺复兴绘画,不论画家多傲慢(如米开朗基罗)、多得宠(如拉斐尔),没有人会把自己或金主(与宗教无关的人)画进宗教题材的画作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6世纪就不一样了,特别是这种私人订制的作品中,金主、画家都可能是一群祈祷者中的一位、或某位特别的祈祷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这三层人物中,图卢兹的圣路易斯仰头向上看圣母子,施洗者约翰俯身向下看祈祷者,没有任何关系的人物就在俯仰之间联系在一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保罗 委罗内塞就喜欢创造这样的戏剧效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卢浮宫蒙娜丽莎厅《加纳的婚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保罗 委罗内塞最喜欢的画作、也是他最出名的画作是《加纳的婚礼》和《利末家的宴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些宗教故事,在委罗内塞的笔下都变成了当代人的狂欢。他总把宴饮的场所安排在空旷的场所中,画中的人有当时的君主和画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之所要绘制披着宗教外衣的“世俗画”,因为委罗内塞觉得威尼斯人追求的是生活享乐而非对宗教虔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幅《加纳的婚礼》就在卢浮宫《蒙娜丽莎》的对面,照片中很多人看向《蒙娜丽莎》,被她的微笑迷惑了,拍完照就出来了,其实这个厅的其它作品都是威尼斯画家的作品,值得好好逗留一些时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述这些宗教题材画作是16世纪威尼斯画家的主要绘画题材,不似佛罗伦萨时期的画家,专注于在画作中表现宗教精神,而且由于早期颜料的问题,其作品色彩都比较暗。威尼斯画派的人物表情更生动、色彩也更鲜艳明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提香 花神》展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除了为宗教场所提供指定题材的绘画作品外,16世纪的威尼斯收藏家喜欢的另一绘画题材是“女性美—真实的或想象的,神圣的或世俗的”。而提香们可以让想象变成真实、让神圣与世俗结合,创作出一种真切中含着虚幻,世俗中透着神圣的意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这一时期的人物绘画上,姿态、服饰比较文艺复兴早期的绘画都要松弛、精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乌菲兹收藏16世纪威尼斯画派的女性绘画作品中,有当时威尼斯贵族女性肖像画,或通过绘画表现神话故事、《圣经》故事中的女英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美人肖像画”这一绘画题材,一经提香开创,就被同时代的画家们竞相模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一时期不论男女肖像画,都是半侧面像,同时几乎都是半身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提香 花神》之“花神”(提香 1517年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细看这幅画的每一个局部,这幅作品中没有任何鲜亮的颜色,所有的色彩都是淡雅、柔和的,人物的姿态动作也是随意的、舒缓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端详整幅画,她透出的是光芒,一种淡淡的、温暖的光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一种理想化的女性肖像画,人年轻、体丰腴、肤细腻;身体半裸(顶多只露一边乳房)、衣着似隐似透。画家们用这样的含蓄,表达一种细腻的情欲蕴涵:“年轻新婚夫妻特有的情不自禁和真情袒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提香 花神》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朱迪斯”(老帕尔马 1525年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沐浴中的拔示巴”(多梅尼科 布鲁萨索尔奇 1550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两位女性的故事都来自《圣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亚述大军围困以色列伯图里亚时,朱迪斯带着自己的女仆来到亚述统帅的营帐,在获得统帅信任后,将其灌醉,并割下他的头。主仆二人全身而退,回到伯图里亚城,亚述大军因失去统帅而崩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朱迪斯的故事是欧洲艺术家喜欢的题材,留下大量的这一题材的艺术作品。主要表现是:一位美女拎着一颗野蛮丑陋的人头,或者主仆二人正用刀在切割一颗人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已知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几乎都创作过朱迪斯题材的画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拔示巴的丈夫是以色列大卫王的属下,一次大卫王看见拔示巴洗澡,就爱上了拔示巴,大卫最后通过手段,让拔示巴的丈夫战死沙场,而后娶拔示巴为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作为惩罚,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不久就夭折了。不过,大卫的继任者,一代伟大君王的所罗门也是他们的孩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卫王是少年英雄出身的以色列国王,他的经典形象就是佛罗伦萨领主宫门口由米开朗基罗雕塑的雕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提香 花神》之“女子肖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些女性来自威尼斯的贵族或有钱人家庭。从这些女性的打扮、穿着方式,可以推测,那一时期威尼斯上层女性的时尚审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无论是花神这一臆造的女性、亦或朱迪斯、拔示巴这样想象的身影,还是这些真实存在过夫人、小姐,她们都有一头“金铜”色的头发,她们都以3/4的半侧身示人,她们都体形丰满健康,她们都肤色细腻光洁,他们的神态都自信坦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提香 花神》之男性人物肖像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私人肖像画,是提香和他同时代的同行们非常重要的创作题材,而创作成果也远远高于女性肖像画。他们要准确描绘这些上流社会男性华丽的衣着,因为这是身份的重要特征,同时他们更在意如何通过画中人物的眼睛传递画中人物的情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左侧第一幅为《艺术家肖像画》作者为巴萨诺,这是一个从事绘画工作的大家庭,后面的介绍中还会遇见“巴萨诺”成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左侧第二幅是提香的《托马索 莫斯蒂肖像》,画肯定是提香的,画中人物是谁,不得而知。因为制作这幅画时,托马索 莫斯蒂正担任费拉拉主教座堂大主教,有研究者认为,可能是主教的弟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左侧第三幅是丁托列托的《威尼斯共和国国务大臣肖像》,前面介绍过,威尼斯共和国通过一系列措施,保障共和国内的官职都由贵族担任,不过“国务大臣”一职是由平民担任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右侧第一幅是丁托列托工作室的《洛伦佐 索兰肖像》,“索兰”是威尼斯最古老最有权势的25个贵族家族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丁托列托被父亲送去提香的工作室,跟着提香学习,结果10天后就被送回了家。一说提香觉得他是自己强劲的对手,一说提香觉得丁托列托可以开宗立派,不必跟着提香做学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此后两人几乎没有交集,丁托列托非常欣赏提香的作品,但提香从来没有视丁托列托为朋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提香 花神》之“发现摩西”(博尼法齐 委罗内塞 1540年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进入威尼斯画派最经典、最美的绘画题材之前,先讲一下《圣经》故事,关于基督教先知摩西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摩西是以色列人的民族领袖,史学界认为,它是犹太教的创始人,在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里都被认为是极重要的人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公元前2000年,游牧民族从美索不达米亚迁徙进入迦南地区(今巴勒斯坦),前1700年左右,严重的干旱导致粮食短缺,部分人口再次迁徙,进入埃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埃及人最初的态度是友善和接纳,并将尼罗河三角洲东部一片肥沃的土地分配给他们。犹太人在这里生活了约400年,生活富足、人口繁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后来埃及统治者,感觉到犹太人人多马壮的威胁,强迫犹太人从事危险劳役,并屠杀犹太男婴,防止他们人口膨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这样的困苦之中,犹太人终于起义,洗劫了埃及之后,重新迁回迦南地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圣经》中,带领犹太人重回故土的人就是摩西,分红海以渡劫难的故事尽人皆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提香 花神》之“摩西的考验”(乔尔乔内 1502-1503年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关于摩西的故事在本次展陈中都有表现。上面一幅“发现摩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摩西”,来自水中之意。为了怕新生的男婴被埃及人杀死,摩西一出生就被放在篮子里投入水中。上图中画面最左面,深色衣服的女性应该是摩西的妈妈,正用长杆将篮子推离岸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之后,埃及公主在河边正好遇见漂来的摩西,就将篮子拉上岸,并将摩西带回埃及王宫养育。巧的是(无巧不成书),公主给摩西雇的奶妈就是摩西的亲身母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幅画从左到右分为三部份,最右边有乐师演奏,表达摩西在埃及王宫钟鸣鼎食的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摩西的考验”讲摩西在法老的宫殿里幸福地生活。一天法老将王冠戴在摩西头上,摩西却将法老王冠扔到地上,还踢上一脚。这让法老觉得摩西有推翻法老的预兆,故要考验摩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法老将金币和烧红的炭火拿到摩西面前,摩西毫不犹豫地将烧红的炭放进口中,烧焦了自己的嘴,以此证明自己没有谋反之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两幅关于摩西的画作中,背景中的风景都很美。而乔尔乔内的人物都是置身于安详恬静的风景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沉睡的维纳斯》(乔尔乔内1510年作)—德国德累斯顿美术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题材的绘制也是有鄙视链的。宗教、神话、历史,这样的题材,处于题材的最上端。然后是人物肖像。但在这些题材中,为了突出圣人、英雄、贵人们,是完全摒弃风景存在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文艺复兴时期还没有真正的风景画。最初的艺术家们在罗马临摹了古罗马的建筑及遗迹后,开始在自己的画作的远处、深处,勾勒一些教堂或建筑轮廓,慢慢古罗马建筑的柱和拱成为宗教绘画的背景,再后来在贵人们的肖像画中,城堡、乡村出现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到提香时期,虽然一本正经的风景画还要等待一个世纪,但风景已经成为画作的一个部分,创造出田园抒情的意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乔尔乔内是提香的师兄弟,这幅画作可能是乔尔乔内的未完成作品,最后由提香完成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样的姿态,开创了后来一批画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乔尔乔内之所以英年早逝,就是为画中的美人,乔尔乔内爱她,以她为模绘制美人画,不想美人染疫,乔尔乔内不离不弃,最后两人双双陨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以前有说法,乔尔乔内是提香的老师,现在多数研究认为两人是师兄弟,都是乔凡尼 贝利尼的学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乔凡尼 贝利尼的《众神聚宴》就是一幅堪称风景画的佳作。美美的自然环境、鲜亮的衣袍、欢快的精神,这是那个时代威尼斯人对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的憧憬,是享受人生自由快乐的社会风尚。这就是威尼斯画派的基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乌尔比诺的维纳斯》(提香 1538年)—-乌菲兹美术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沉睡的维纳斯》开始,将出现一系列这样的维纳斯。提香的这幅《乌尔比诺的维纳斯》最为出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据说这幅画像的委托人是当时的乌尔比诺公爵,是为庆祝1534年举办的婚礼制作,是用来装饰一种传统的意大利箱子(非常古老的家具形式)。而画中的模特是当时威尼斯收入最高的交际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幅画与《沉睡的维纳斯》不同,乔尔乔内的维纳斯沉睡于自然环境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安宁相得益彰。提香的维纳斯被安置在房间里,被浓厚的家庭氛围包裹,加强了家庭中的亲近温存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画家刻画的女性理想的、健康的、青春洋溢的。不过在欣赏这些维纳斯时,不要只盯着维纳斯看,注意维纳斯身下的绸缎丝绒,柔软的纺织物与维纳斯光洁细腻的肌肤一起起伏,静寂之中,似乎美人微微一动,就能听到丝绸沙沙的摩擦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乌尔比诺公爵和夫人》—乌菲兹美术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乌尔比诺公国,位于意大利北部。13世纪初设郡,蒙特费尔特罗家族先被封为乌尔比诺伯爵,15世纪中叶被封为乌尔比诺公爵。16世纪初因蒙特费尔特罗家族绝嗣,公国由其外甥继承,其后直到1626年,一直由罗维雷家族统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末代公爵弗朗切斯科 玛丽亚二世 徳拉 罗维雷绝嗣,公国交给教皇管理,后被并入罗马教皇国(即后来的梵蒂冈),其公国私产作为公爵孙女的嫁妆,一起并入托斯卡纳大公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乌尔比诺公国也是文艺复兴时期非常重要的一座城市,那时的公爵建造了一批建筑物,并收藏了众多的艺术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公爵府中的图书馆,其中的藏书后来全部进入梵蒂冈图书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提香 花神》之“维纳斯 丘比特 狗和山鹑”(提香与工作室 1550-1560年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乌尔比诺的维纳斯》大获成功之后,“维纳斯卧像”蔚然成风,不仅其他画家模仿创作,提香自己也是乐此不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维纳斯还是在室内,这是比较合理的安排,一丝不挂的人睡在室外,总是逻辑不清吧。维纳斯在室内,通过敞开的窗户,可以领略惬意的风景。这幅画又是好评如潮,而且得到复制订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个版本维纳斯就有好多幅,维纳斯不变,身边的丘比特、狗、山鹑不断调换,有时还会加上个乐师,乐师有时在演奏,有时在回看维纳斯。窗外的风景也有少许变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大都会博物馆、菲茨威廉博物馆、普拉多博物馆和柏林画廊这一系列复制品都有收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提香 花神》之“维纳斯 丘比特与伏尔甘”(丁托列托 1550-1555年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维纳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爱与美之神,在古希腊她叫阿芙洛狄忒;丘比特是小爱神,维纳斯的儿子,古希腊名厄洛斯;伏尔甘是火和铸造之神,宙斯和赫拉的法定儿子,维纳斯的法定丈夫,古希腊名字赫菲斯托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维纳斯年轻貌美,宙斯当然动了坏心眼,维纳斯不干,赫拉也不干。维纳斯太美了,为了防宙斯耍流氓,赫拉让维纳斯与伏尔甘结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宙斯太油腻,伏尔甘则太丑了。这就是古希腊神话的特点,生产之神的形态都不完美,而有战斗力的神形态则非常完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维纳斯委屈死啦,为此就有了情人。维纳斯的情人有两位一位是战神马瑞斯,古希腊名阿瑞斯。在古希腊雕塑中,阿瑞斯的体态往往与阿波罗相当:英俊、健康、年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丘比特是阿瑞斯的儿子,这是比较公认的说法,综上所述,这幅绘画的中的温馨、融洽的场景,就显得有些…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罗马帝国征服了古希腊,古希腊文化征服了古罗马。古罗马全盘接受了古希腊文化,将古希腊的神名改一下,全部变成古罗马的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宙斯的古罗马名是朱庇特,赫拉的古罗马名是朱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提香 花神》之“丽达与天鹅”(丁托列托 1551-1555年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宙斯到处沾花惹草,赫拉常常醋海翻波。为了避开赫拉,宙斯做坏事时就要改头换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宙斯看上了斯巴达公主丽达,变成一只天鹅,来与公主幽会。这次幽会后,丽达生下了两个女儿,其中之一就是引发特洛伊战争的人间第一美女海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画中丽达白皙的肌肤、嫣红的帏帘,这两者所形成的色彩对比,即强烈又和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幅画也有众多复制品,丁托列托有时会在画中加入一只小狗,有时会在床边安排一个仆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提香 花神》之“维纳斯和阿多尼斯”(丁托列托工作室 1575-1585年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国王,有说塞浦路斯、有说叙利亚,她的女儿密拉也非常美丽,维纳斯心生妒意,就使坏让父亲和女儿苟且,还让父亲发现父女俩做了错事,父亲将女儿赶出家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密拉逃跑中,维纳斯将其变成一棵树,父亲一箭射来,大树劈开,生出阿多尼斯。维纳斯一见阿多尼斯就被迷住了,因此维纳斯就把阿多尼斯送到丰收女神、也是冥王哈迪斯的妻子珀尔塞福涅那里,请她照料,结果珀耳塞福涅也喜欢阿多尼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两个女神到宙斯处要求宙斯给个方案,最后阿多尼斯自己生活4个月,分别与两个女神各生活4个月。据说阿多尼斯自己生活的4个月,维纳斯就绑了阿多尼斯的票,让他与自己生活。在神界,维纳斯的段位要高一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阿多尼斯喜欢打猎,特别喜欢猎杀大型猛兽。在一次狩猎中被月亮女神狄安娜的野猪给杀死了。当时维纳斯正好回神山办事,回来时已经人神两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维纳斯将阿多尼斯的鲜血变成银莲花,这是一种一开就谢,遇风就落的花,今天的花语是:消失的希望、没有结果的恋情。画作中阿多尼斯手中拿的就是银莲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幅作品也有很多复制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提香 花神》之“奥古斯都与女先知”(博尼法齐 委罗内塞 1550年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神话与古典题材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无尽的创作源泉,随着对古希腊古罗马艺术品的了解,更激发了艺术家们的创作热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绘制基督教宗教画作,是需要一点态度的,就算不虔诚也要认真吧。绘制人物肖像画也是如此,拿人钱财,自然要把委托人描绘的气度非凡。古希腊的神话中的神和英雄则肆意人生、快意恩仇,他和她们不论好坏都坦坦荡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画家们在绘制这样的作品时完全可以摆脱现实中,来自宗教、政治的束缚,在画作中尽情的展示英雄的伟岸、女性的美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种创作的引力是巨大的。看看西斯廷教堂的天花板,有没有宙斯和阿波罗在天空飞舞的感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虽然文艺复兴时期的几任教皇都很有些艺术品位,对艺术品的限制相对宽容,可古希腊神话毕竟是教廷钦定的异教,怎样缓和相互对立的思潮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女先知蒂布尔蒂娜的故事在中世纪晚期开始流行出来。奥古斯都是罗马元老院给屋大维封的头衔,意为最高的唯一的领袖,这一事件标志古罗马历史从共和阶段进入独裁的帝国阶段。屋大维死后,罗马元老院又给他封圣为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画作中,屋大维向女先知询问,他是否要接受接受元老院的封圣决定,让自己成为受崇拜的神。女先知向奥古斯都展示了一位年轻女性怀抱一个男婴的天空异象,同时天空响起一个声音:“这位处女将孕育世界的救世主,他将使所有罗马诸神黯然失色。” 基督教认为天空的异象就是圣母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女先知的预言让基督教与异教徒搭上关系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提香 花神》之“赫拉克勒斯的选择”(保罗 委罗内塞 1565年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赫拉克勒斯,宙斯偷情生下的儿子,赫拉本想弄死这个孩子,阴差阳错中,给赫拉克勒斯吃了自己的奶水,赫拉克勒斯因此成为“大力士”,古罗马时期,他叫海格力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赫拉克勒斯的艺术形象是拿着一根粗壮的大木棍和腰缠狮子皮的肌肉男,画作中的赫拉克勒斯是一位玉树临风的贵公子,他正在面临人生的考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画作中两位女子代表美德和恶行,露出正面且相貌平平、衣着朴素的是美德,因为她头上戴着象征永恒和荣耀的月桂花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背对画面裸露后背的是恶行,象征感官愉悦的鸟身女妖从她裙子下露出,她的左手还拿着一副象征命运无常的纸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美德正把赫拉克勒斯拥入怀中,而恶行正要把赫拉克勒斯从美德身边拉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下两幅画作的画家都是“委罗内塞”,他们是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个人。如果一定要深究“委罗内塞”,就比较一下:维罗纳(Verona)和委罗内塞(Veronese),他们都是维罗纳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提香 花神》之“被丘比特紧系在一起的正义与审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威尼斯很流行把美德和恶行拟人化,以简单、富有吸引力的方式传达复杂的概念。这样传达的复杂概念,寓意人物都非常好辨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背对画面的是审慎,她拿着一面大镜子,象征她的洞察力。代表正义的女性脚边是被束带捆扎的木棍和斧头,小爱神在她们中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画作寓意“审慎”和“正义”是以“爱”联系在一起的共同美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提香 花神》之“劫持欧罗巴”(小巴萨诺 1570-1580年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劫持欧罗巴是宙斯众多引诱良家妇女的“渣”事之一,但意义很重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欧罗巴是腓尼基地区的一位公主,被宙斯盯上了,宙斯化身白色公牛,跑到欧罗巴身边,看到如此漂亮健壮的公牛,公主甚喜,就骑到公牛身上。公牛立刻奔跑起来,并越过大海,在克里特岛停留下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欧洲文明的起点在克里特岛,就是这样来的。欧罗巴成为欧洲的名字。而克里特文明中,“牛”的元素的确很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画面中间,白牛驼着欧罗巴已经远去,画面中的牧童是宙斯的儿子之一赫耳墨斯,他的帽子上或鞋子上有翅膀。宙斯干“渣”事时,赫耳墨斯常常是帮手,或者打掩护、或者负责善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巴萨诺是一个画家大家族,在画展中就有数位巴萨诺的作品。这个家族的画家很喜欢田园风光,画作中常常充满农家乐的愉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提香 花神》之“酒神狂欢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520-1523年间,提香为费拉拉公爵绘制了一套系列画,是费拉拉公爵为装饰公爵府中的雪花石膏室而制作。1598年,费拉拉公国主权被归入罗马教皇国,石膏室被拆除,室内画作归教廷使节红衣主教所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套系列画中的第二幅就是《酒神与阿里阿德涅》,现收藏于伦敦国家美术馆。这幅画是像《摩西从水中救出》一样,将数个故事放在同一幅画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酒神狂欢节》是《酒神和阿里阿德涅》的局部复制,描绘的是酒神节游行的情景。这幅画的作者不详,制作时间应该是画作离开费拉拉宫廷到罗马之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提香 花神》之“农夫一家”(雅各布 巴萨诺 1567-1568年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又是一个巴萨诺,又是一个农家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天边泛起的夕阳越来越淡,一天的劳作即将结束,播撒了种子的田野将没入傍晚的昏黯,妈妈照料孩子、小狗在地上寻找残余的食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样一幅农家乐的祥和画面其实传播的是宗教信息,播种对应于布道,画作用一幅简单、真实的日常生活图景,暗示基督的讯息和基督教会的传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样的画作,在当时算一幅风景画。这时的风景画与黄金时代的荷兰、丹麦画家又不同,北欧风景画是单纯的风景画,就是描绘自然环境的美景。这一时期风景画还要点缀一些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样带有宗教意念的风景画,也是巴萨诺家族非常喜欢的表达方式,画作尺幅都不大,非常适合用于家庭装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像提香不停地重复画“维纳斯卧像”一样,巴萨诺们靠这种画作也数钱数到手抽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提香 花神》之“沙漠中的圣杰罗姆”(西玛 达 科内利亚诺 1510-1515年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圣杰罗姆是基督教非常重要的一位圣人,大约生活于公元4世纪。他对基督教的最大贡献是将希伯来文的《圣经》翻译成拉丁文,目前这一文本仍然是教廷钦定文本。另外他还为狮子拔掉脚上的刺。所以圣杰罗姆出场总是苦修士的服饰打扮,身边必有《圣经》和狮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没有人工痕迹的自然景色中,只有圣杰罗姆在研读宗教经典,而骷髅在提醒生命和世俗事物会转瞬即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最后的贵族》之“随想画:环礁湖变得房屋和钟塔”(卡纳莱托。1740年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风景画位于绘画题材鄙视链下端,最早出现在15世纪阿尔卑斯山以北的欧洲地区,在16世纪有意大利画家提出概念,直到18世纪,风景不再是宗教、神话人物的背景,不再只为某种寓意而设置,也不是想象的风景臆造(比如随想画),成为纯粹的风景画,19世纪法国巴比松画派的出现,风景画取之自然、走入自然,成为描绘真实风景的风景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威尼斯画派有两个高峰期,其一是提香、丁托列托和委罗内塞引领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画派,第二个高峰就是《最后的贵族》所表现的18世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8世纪时西方历史上的关键时期,数十年中颠覆性的事件对既定的政治、领土、社会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许多现代的、甚至当代的特征都在此时开始形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和巩固,使得绘画题材的多样性要求也不断增长。在18世纪,旅游活动被绅士们热衷,正在上升的资产阶级对于静物画表现出了热情,更多的画家开始关心身边的各色人物,等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最后的贵族》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缝纫中的圣母”(弗朗切斯科 特雷维萨尼 1692-1700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圣婴耶稣祝福施洗者约翰”(弗朗索瓦 布歇 1758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8世纪,宗教题材还是很有市场的,但随着“30年战争”导致的基督教再一次分裂,那种大型的、巨幅的宗教绘画已经不太有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这些绘画中,圣母、圣婴、圣人头上的光环已然消失,虽没有卡拉瓦乔那般大胆地将圣母描绘成“臃肿的民妇”,圣母也退化成一个常见的家庭主妇,这反而更显出慈母的形象。这种画像都为家庭所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圣婴也好、天使也好,都已经是粉嫩萌憨的样子,基督教早期绘画中的神圣、哀伤、怜悯、悲苦在这一时期的宗教绘画中已经荡然无存。这种以家庭装饰为主要功能的绘画,主打一个活泼、可爱,岁月静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宗教绘画中有天使,顾名思义是长着翅膀的人,而翅膀是天使等级的标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一等是六翼天使,这种天使就是耶稣的化身,用以代表耶稣、代表对上帝的虔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等是画作中的天使,他们只有头和翅膀,这样的天使代表智慧(Cherub),在绘画中他们的身体会常被忽略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通常说的天使Angel,是最普通的第九等天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幅画的作者布歇,是洛可可绘画风格最重要的一位画家。《圣婴耶稣祝福施洗者约翰》是他为法王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巴杜夫人创作的5幅宗教绘画中的一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蓬巴杜夫人凭一己之力,创造出一个艺术风格,她是洛可可艺术最直接、最有力的推动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洛可可艺术就是好看,极尽所能地突出“美”和繁琐。其特点就是一切颜色都粉白化、一切尖角都柔和化、一切直线都曲线化。在题材上喜欢谈情说爱、莺飞燕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最后的贵族》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半人马凯龙队对阿喀琉斯的教育” “在吕科墨得斯王宫内的阿喀琉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蓬佩奥 巴托尼 1746年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阿喀琉斯,古希腊第一英雄。在《荷马史诗 伊利亚特》中,阿喀琉斯不上战场,希腊联军就一败涂地,损兵折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阿喀琉斯的母亲是海洋之神忒提斯,爸爸是凡间的国王。神谕阿喀琉斯会非常厉害,宙斯就不敢引诱忒提斯,怕她生出来的儿子会取代自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按照古希腊神话传说的逻辑,神与神的孩子是神,刀枪不入,永生不死。神与凡人的孩子是大英雄,英勇无敌,但最后还是会死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忒提斯为了让阿喀琉斯也能刀枪不入,就拎着孩子的脚踝,把孩子浸入冥河中,不想孩儿他爸回家,打断了孩儿她妈的操作,故阿喀琉斯被母亲握住的脚踝是他的“命门”。特洛伊战争中,一支毒箭射中他的脚踝,要了他的命。这个故事为《阿喀琉斯之踵》。看艺术展,随便一妇人拎着孩子的脚、还是一美男子的脚被箭射中,都是“阿喀琉斯之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美篇《波提切利与文艺复兴》中,提到半人马是粗陋、野蛮、暴怒的代名词。不过半人马凯龙是个例外。凯龙是善良、智慧的半人马,他从阿波罗那里学会音乐、医术、狩猎等各种高级技艺,然后成为阿喀琉斯、伊阿宋和赫拉克勒斯等多位英雄的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画面中半人马在教授阿喀琉斯弹琴,阿喀琉斯身前脚下还有浑天仪、弓箭、草药,分别代表,半人马还教授狩猎、科学、医药技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画面远处,忒提斯在特里同的陪同下正向这里来,她已经知道特洛伊战争爆发,她知道希腊联军需要阿喀琉斯,她还知道,儿子将在这场战争中战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为了逃避战争,忒提斯将男扮女装的阿喀琉斯藏在吕科墨得斯的王宫里,与一群公主为伴。结果被希腊联军知晓,联军使者扮成货郎,将一把剑和一堆珠宝放在女孩子们面前,只有一个“女孩”拿起了宝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最后的贵族》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训练有素的喜鹊”(阿历山德罗 马尼亚斯 1703-1708年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吹笛人”(皮埃尔 安托万 奎亚尔 1725-1730年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绘制《训练有素的喜鹊》的阿历山德罗 马尼亚斯非常喜欢把人物场景设置在建筑废墟或拥挤的室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建筑、建筑废墟很容易成为历史题材绘画的背景,特别在巴洛克风格的画作中,同时这种题材的绘画都有强烈的寓意。但在马尼亚斯这里,则是一群无所事事的人看着一个衣不遮体的人在逗弄一只喜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画家很喜欢一些非常规的叙事题材,乞丐、流浪汉、强盗聚会、监狱审讯,这种灰暗色调的内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吹笛人》则给出一幅休憩享乐的场面,男人女人、大人孩童、凉亭小猫,同样的无所事事,却给出了有闲阶级的生活场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画作者不详,目前归于皮埃尔 安托万 奎亚尔作,他是洛可可大师华托的学生。而这种花园宴饮、喝酒听曲、谈情说爱、招猫逗狗的绘画表达方式,就是华托发明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最后的贵族》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拿毽子和球拍的女孩” “搭纸牌屋的孩子”(夏尔丹 1740年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般画家的画面往往充满动感,但夏尔丹的作品一片平静,画作中的两个孩,没有将开始游戏的兴奋、没有游戏当中的欢愉、没有游戏结束后的快乐,似乎就专注于画家落笔的那一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人物表情寡淡、画面环境寡淡,剥离了情绪的岁月静好、与世无争的松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一片描绘复杂叙事的历史事件、或者豪华艳丽的宫廷生活的绘画中,突然进入这样的淡漠,似乎有了一种解脱的轻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别看夏尔丹的画孤冷了一些,画家本人却活得有声有色。他出生在巴黎,一生几乎没离开过这座城市,从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毕业后,就是沙龙画展的参与者,担任过各种官职,晚年还成为“皇室首席画家”,他活到80岁,属于体制内、江湖上都混得很成功的画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最后的贵族》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静物”(雷切尔 勒伊斯 1716年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有鸭、萨拉米香肠、培根、柠檬、橙子、花菜、甜菜、洋蓟和铜锅的景物”(克里斯托弗 穆纳里 1706年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暗色的背景上,繁密的花卉填充了整个画面。这是一张非常典型的尼德兰风格花卉静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代的尼德兰地区包括今天的荷兰大部分和比利时一部分。15世纪开始的大航海活动,开辟了大西洋的航线,世界经济活跃地区,也从地中海移至大西洋,这也是意大利经济一落千丈的主要原因、也是原地中海强国被大西洋强国法国、荷兰、英国等国家取代的原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荷兰在17世纪已经与西班牙、葡萄牙,在大西洋上齐头并进,从世界各地搜罗的各种异域植物品种,通常被视为荷兰全球商业和殖民扩张的象征。因此这一束繁茂盛开的花卉,虽然并不是属于同一季节、同一地区的品种,但还是被束在一起,就明白了它的寓意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生活场景中的景物,也是静物画的重要类别。这类静物画,对布景要求很高,看似画中物品是随意摆放,其实摆放位置、构图、布光等等,都是心机。不论物品数量多寡,物品间的参差错落都费劲心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最后的贵族》之“艺术家弗朗索瓦 里维埃肖像”(尼古拉 冯 霍布雷肯 1720年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静物花环,也是静物画中常见的内容,一般在花环画的中心是一本《圣经》或一本神话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现在,画家将肖像画放在花环中,而且用撕破画布的诙谐方式,露出艺术家的尊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幅画作更像一幅广告招贴画:谁、做什么、做的如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静物画,绘画题材这个鄙视链的最下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静物画不受重视,论格调、意义、价值,都不能与其它画种相提并论,为了弥补这一题材的天然缺陷,画家们通过在画作中植入大量细节、符号,来拔高度、上价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果在静物画中看到一个烂苹果,那不是画家在写实,而在告诉众生,感官欢愉稍纵即逝;一朵枯萎的花,那寓意命运无常;翻开的书则表示对永恒真理的追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果去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会看见这样一座纪念碑。纪念的是苏格兰斯图亚特家族的三位王位继承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说起话长。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为了与教廷争权,宣布英格兰不再服从教廷,英格兰教会自立(英国圣公教不等于新教,而是约等于罗马天主教)。之后在玛丽一世,要恢复天主教为国教,进行了4年的血腥统治。随后的英格兰为了坚持圣公教为国教,与法国和西班牙持续进行战争,贯穿了伊丽莎白一世45年统治的全部时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最后,伊丽莎白一世选了苏格兰斯图亚特的詹姆士一世为王位继承人,开启了英格兰和苏格兰合并之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詹姆士的母亲是斯图亚特的玛丽女王,因信奉天主教被苏格兰长老会赶出苏格兰,逃到英格兰后,又想谋取英格兰王位,最后被伊丽莎白一世砍了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詹姆士一世被信奉圣公教的长老会教育长大,他的儿子查理一世即位后,被“资产阶级革命”推翻。1649年克伦威尔的军队击败查理一世的王党实力,查理一世被斩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统治也不得人心,查理二世回到英格兰,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查理二世死后由他的弟弟詹姆士二世即位,就是纪念碑上中间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詹姆士二世本是信圣公教的,做了国王之后,突然要信天主教了,并且开始迫害“清教徒”(圣公教),他的二婚老婆是天主教徒,那意味着,又将出现一位天主教国王,英国人怕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结果英格兰又爆发“光荣革命”,詹姆士二世逃离了英格兰,在法国、意大利流亡,罗马教廷支持他,不过几经努力回国无望、客死他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詹姆士二世的儿子、孙子,仍被罗马教廷奉为英格兰、苏格兰国王,可惜也就如此而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最后的贵族》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诗人维托里奥 阿尔菲耶里肖像画”和“奥尔巴尼伯爵夫人肖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弗朗索瓦 泽维尔 法布尔 1793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最后讲一个八卦故事,结束本次参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詹姆斯二世死后,他的儿子查尔斯 爱德华继续以英国国王的名义流亡,而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君王已经是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二世和他的丈夫荷兰奥伦治家族的威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复国无望,国际政治千变万化,法国、教廷对他的态度也不如以前。奥尔巴尼伯爵夫人是这一流亡小朝廷一员,詹姆士二世孙子的妻子,她20岁与丈夫结婚时,丈夫已经52岁。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尴尬,他们对外称呼奥尔巴尼伯爵夫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奥尔巴尼伯爵酗酒成性,健康每况愈下,夫妻关系也逐渐恶化,最后丈夫发现妻子与一位作家有染。夫妻关系更是鸡飞狗跳,在教皇应允下,两人分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诗人维托里奥 阿尔菲耶里就是夫人出轨对象,它是意大利悲剧的“创始人”,他的名字经常与但丁、彼得拉克相提并论。肖像画中他带的戒指上的图案就是但丁。阿尔菲耶里死后,安葬佛罗伦萨的“名人堂”圣十字教堂,葬在马基雅维利和米开朗基罗中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伯爵夫人与丈夫分居8年后,丈夫去世,她带着丈夫的遗产,与诗人公开同居,但直到诗人去世,他们也没有结婚,但他们非常恩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画家法布尔曾在法国古典主义大师雅克 路易 大卫的工作室学习,法国大革命后,移居佛罗伦萨,与肖像画主人结为好友。作家去世后,画家成为伯爵夫人的生活伴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