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南京夫子庙,是一个集历史文化、商业美食于一体的综合性区域,占地30多万平米,与北京天桥、上海城隍庙.、苏州玄妙观并称中国四大闹市,也是著名的开放式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际旅游胜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游览夫子庙景区,必然要先去拜见孔圣人。孔夫子庙,位于秦淮河北岸的贡院街,与吉林、曲阜、北京的孔庙并称中国四大文庙。始建于宋景佑元年,由东晋学宫扩建而成,明清时由于乡试的举办而逐渐繁荣,被誉为金陵名胜,是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中国儒家文化的代表性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 按照孔庙的布局形式,现在的庙前广场有照壁、泮池、牌坊以及棂星门等。</p> <p class="ql-block"> 棂星门,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主要用于文庙和皇陵中。在文庙中是位于中轴线的第一道门,石结构的六柱三门造型优美,其间镶饰有牡丹浮雕图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穿过棂星门,便看到夫子庙和大成门。“大成”源于孟子对孔子的评价,意为孔子集大成于一身,象征孔子思想的完美和全面。夫子庙三字出自书法家赵朴初之手,“大成门”匾额由前外交部长姬鹏飞题写。两侧的楹联“先觉先知为万古伦常立极,至诚至圣与两间功化同流”为清雍正皇帝所题。</p><p class="ql-block"> 东西两侧有“仁、礼”二字,居中有一块石碑,记录了夫子庙四毁五建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大成门内台阶西侧列有四块古碑,分别是《孔子礼图碑》、《集庆孔子庙碑》、《封至圣夫人碑》、《封四氏碑》,这些碑刻展示了孔子及其思想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东侧是一口古井,名“玉兔泉”,为秦桧派人开凿并亲自题写篆书“玉兔泉”,是学宫内唯一饮用水源。因为开凿者的缘故,此井逐渐荒废。大明开国功臣刘伯温专门撰写《玉兔泉》,为玉兔泉水辩冤。“桧死为蛆,泉洁自如;我作铭诗,众感斯祛。呜呼泉乎,终古弗渝”。1984年夫子庙复建时发现并重修了玉兔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大成门北面是大成殿,这是夫子庙的主殿,高16.22米、阔28.1米、深21.7米,飞檐翘角、气势恢宏。殿前有一尊高达8米的孔子青铜像,为全国孔庙中最高青铜塑像。殿内正中悬挂一幅巨大的孔子画像,画像两侧是书法家尉天池书写的清乾隆所撰的楹联“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万世师表”为乾隆题写。前侧有孔子四位杰出弟子的汉白玉雕像(颜渊、子思、曾参、孟轲),大殿前陈列有乐器、祭具和祭品,四周的墙壁上展示了38愊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孔子圣绩图”,突出了孔子“万世师表”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 孔子的另八名弟子分列殿外前方。东面是言偃、冉雍、冉求、闵损,西边是仲由、宰予、端木赐、冉耕。</p> <p class="ql-block"> 大殿内外众多学子在烧香拜佛祈愿。😁</p> <p class="ql-block"> 从大成殿后门走出,即进入学宫参观区。为使士子接受教化,渐知遵循先圣先贤之道,所以学宫总是和孔庙建在一起。作为江苏古代文教中心的学宫位于大成殿后,以明德堂、尊经阁为主体。</p><p class="ql-block"> “东南第一学”门匾由清末状元秦大士题写,“大明国子学〞为晚清名臣曾国藩题写。</p> <p class="ql-block"> “明德堂”为学宫第一进的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始建于东晋咸康三年(337年),古代学子上大课的地方。每月初一、十五,学宫都要举行朝圣典礼,典礼后,由学宫教谕主讲孔子学说及当时皇帝的圣谕等。全学宫的学子不分年级,都要到明德堂听课。</p><p class="ql-block"> “明德堂”匾额为文天祥手迹,原为“明伦堂”,文天祥不耻于降元的那些汉奸行为,改为“明德堂”;楹联“论古不外才识学,博物能通天地人”是国民党元老于佑任手书;“金声玉振”为乾隆题写。明德堂内现已辟为雅乐宫,演奏古代宫廷雅乐,再现中国古代令人惊叹的雅乐风情。</p> <p class="ql-block"> 大堂前两侧为“清代学宫碑”。该碑文系清顺治皇帝为规范全国学宫、府学、县学及书院学子们的学习,于同治九年(1652年),命礼部立石于全国学宫“明伦堂”两侧,史称“学宫条规”。除规定学子们的学习教材及相关罚则外,增加了要求学子们尊敬爱戴父母和老师、做利国利民之事等内容。</p> <p class="ql-block"> 明德堂的东西边对称分列着习礼亭与仰圣亭,原为祭拜孔子之用,后改为钟楼、鼓楼。亭名为孔子七十七代嫡孙女孔德懋题写。</p> <p class="ql-block"> 明德堂后面的尊经阁原为上下两层各五间,清在此设尊经书院,用于存放儒家典籍和进行教学活动。1987年重建后高三层,为重檐丁字脊歇山顶,现为秦淮文物古籍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 夫子庙不仅仅是一个庙宇,更是一个文化中心,这里曾经聚集着无数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如王导、谢安、文天祥、李白、杜牧、吴敬梓等,他们在这里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写下了不朽的篇章。</p><p class="ql-block"> 夫子庙的东面就是江南贡院了。</p> <p class="ql-block"> 江南贡院,中国南方古代科举考试之地,与北京“顺天贡院”并称南闱、北闱。始建于南宋考宗乾道四年(1168年),经历代修缮扩建,至明清达到鼎盛。现在的江南贡院已经变成科考博物馆,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以反映中国科举考试制度为内容的专业性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包括主馆、遗址及南苑三大区域。正面是江南贡院牌坊,横匾“江南贡院”是清代书法家、政治家翁同龢所题。中柱楹联为康熙时期李渔撰写。入口处有三个小牌坊,上书解元、会元、状元,系省府乡试、京师会试、皇帝殿试第一名的代称。</p> <p class="ql-block"> 据说历史上“连中三元”的有19人,其中16位“文三元”、3位“武三元”。</p> <p class="ql-block"> 中国科举博物馆有如尘封已久的宝匣深埋于地下,游客需经过狭长的坡道环绕而下。坡道全长130米,左手边是浩瀚的瓦片墙,层层瓦片有如鱼鳞,有“鱼龙变化”、“鱼跃龙门〞之意;右手边是竹简墙,将数以万计的竹简注入博物馆整体设计中,象征古代科举士子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p> <p class="ql-block"> 首先来到地下四层,迎面矗立的是明代第一位状元吴伯宗家族故居的“科第世家”牌坊,旁边一件国家一级文物---朱元璋手书的“国子助教”匾,正是赐给这位状元的。当时拟定第一的是郭翀,朱元璋嫌他丑,就把新科进士都叫上殿,发现吴伯宗长相英俊而且名字好,于是成为明代第一状元。</p> <p class="ql-block"> 展厅内还有一块珍贵的状元匾,是乾隆年间状元陈初哲的“状元及第”匾。匾上的雕刻描绘了喜得贵子、金榜题名、洞房花烛、告老还乡四大人生乐事。</p> <p class="ql-block"> 为国求贤走廊,位于负四层,主要选取了历史上对科举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几位帝王,加入武举内容,全面阐述了科举从诞生到鼎盛的历史进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鱼龙变化篇,展示了明清读书人完成报考后,按照乡试、会试、殿试的程序逐级应试,一旦考中即登龙门,从此踏上仕宦之路。</p><p class="ql-block"> 江南贡院的考试为乡试,每年农历八月份举行,所以又称秋榜、桂榜。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举人在明清时已是一种正式科名,即使会试落榜,也具备做官资格。清举人一般通过拣选、大挑和截取三种选拔方式任知县、教谕、训导等。</p> <p class="ql-block"> 魁星堂,位于负四层,采用互动方式,让游容身临其境地体验“魁星点斗”的神秘和荣耀。</p> <p class="ql-block"> 来到负三层,看到了大金榜。金碧辉煌、红红火火的大金榜着实让人紧张激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状元的试卷及状元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旁边的长廊采用街景还原的方式,向观众展示了当时南京作为明清江南乡试的举办地,大比之年以夫子庙和江南贡院为中心的“十里秦淮”的繁荣,反映了科考对南京的城市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负二层是近现代展示厅。清朝末年虽然废除了科举考试制度,但其提倡的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精神却影响至今。</p> <p class="ql-block"> 地面部分是以明远楼为中心的江南贡院遗址。明远楼,始建于明嘉靖1534年,以其四方形的楼宇和飞檐出甍的设计矗立在贡院的中心,是中国最古老的贡院建筑。“明远”取自于《大学》中“慎终追远,明德归厚矣”。楼高三层,底下四面为门,楼上二层四面皆窗,站在楼上,可以一览贡院,当时起着号令和指挥全考场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明远楼”正、背面匾额分别为康熙、乾隆题写。楼内楹联“矩令霜严,看多士俯仰低徊,群嚣尽息;襟期月朗,喜胜地江山人物,一览无遗”,为李渔所书,体现了明远楼作为贡院中心的重要性和作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楼前是一方“墨池”,有“汇墨成池”之意。晚间,灯光映衬下,楼影婆娑,美轮美奂。</p><p class="ql-block"> 后面是至公堂,为监临等官员聚会、办公之地,也是填写榜单的场所。堂内陈列有“御制宸翰碑”以及与誊录、对读等环节相关的文物。“至公堂”三字为林则徐手书。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藩等在此做过主考官。</p> <p class="ql-block"> 楼前对称分布有“惜字塔”,是考生焚烧草稿纸的地方,表现出古人对文字的尊重。</p> <p class="ql-block"> 明远楼的两侧分布考生的号舍,按“千字文”里的字排列,一个字一排, 每排50一100个小号舍不等,每个号舍1.2平米,无门,吃喝拉撒睡考全在里面,辛劳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 门口有饮用水缸,吃的自带、马桶院内提供、上面的考试板可卸下与坐席相连变成简易小床。</p><p class="ql-block"> 考试有三场,三天两夜为一场,共九天六夜(如果参考人数多,需要提前进场,时间更长)。真正是“三场考试磨成鬼”。😂</p> <p class="ql-block"> 清同治年间小号舍达到20644间,可同时容纳2万多人考试。</p><p class="ql-block"> 原来只有一个入口,因入场时发生过踩踏、落水事故,后林则徐奏请清廷才把进场大门增至三道。凌晨三点开始,以炮声为号入场、对号入座。🤣</p> <p class="ql-block"> 应该说科举制度是很严格的,但还是会有各种各样的作弊案件,所以当康熙得知以后,就写了一首五律诗《为考试叹》,“人才当义取,王道岂纷更。放利来多怨,循私有恶声。文宗濂洛理,士仰楷模情。若问生前事,尚怜死后名”。这一个“叹”字真是让我们感慨,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p> <p class="ql-block"> 南苑位于秦淮河畔,是博物馆的副馆,这里设有魁星阁以及科举民俗区等,其特色在于与秦淮河紧密结合,夜晚秦淮河的美景为游客提供了别样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 江南贡院从建立到废除共出过100万名举人、10万名进士、245名状元,占比50%以上,可谓“中国官员的摇篮”。吴敬梓、郑板桥、施耐庵、唐伯虎、吴承恩等文学巨匠,以及蔡元培、陈独秀这样的思想家、教育家皆在此参加过科考。</p><p class="ql-block"> 江南贡院的存在和发展,对于推动中国科举制度的完善和社会阶层的流动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不仅是古代士子追求功名的梦想之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的象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