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宝系列(41)·折觥

徐志刚

<p class="ql-block"><b>1.</b>1976年底,在宝鸡扶风地区出土一批青铜器窖藏(共计103件,包括酒器、食器、乐器等),其中就包括这件“折觥”。觥是一种酒器,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说过“觥筹交错”,仅仅四个字就把酒桌上热闹的气氛说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b>2.</b>青铜器之所以珍贵有两个原因,一来本身就是贵族生前的用品(绝大部分青铜器最后一个字是器型,前面则是拥有这件宝物的贵族的名字),死后随葬。二是青铜器的模具都是独一无二的,全世界不可能出现完全一模一样的青铜器。青铜器的制造主要有模铸和失蜡两种。折觥就是失蜡法的典型器物。</p> <p class="ql-block"><b>3.</b>失蜡法,首先要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由于蜂蜡较软可以进行精细的雕刻和热加工,工匠们可以对蜂蜡模具进行精细加工,从而制成复杂的铸件模具。模具制好后,再用耐火的泥料等材料填充模具的空芯部分形成泥芯,并进一步对模具包敷制成外范。外范固化定型后,对整个模具加热烘烤,蜂蜡受热后熔化并流失,这时整个铸模就变成可以浇铸的空壳。铜水灌注在“空壳”的模具内冷却后,便铸成器物。失蜡法制成的模具造型可以达到玲珑剔透的镂空效果。</p> <p class="ql-block"><b>4.</b>青铜觥出土数量较少,主要集中在秦晋豫三地,从商至西周都有。这件折觥是周昭王时期的青铜器,全身布满100多种动物纹饰,造型是模仿山海经里的神兽“兕” (青铜觥一般是龙头或者四不像),在诗经里有“称彼兕觥,万寿无疆”的话。有的专家认为整体造型是羊头,羊角硕大,两角之间还有一兽首。羊同“祥”,有吉祥的寓意。全身还有夔龙、大象、小蛇、飞燕、鸣蝉、鸱鸟、神龟等数种动物的造型。它造型稳重,铸造精美,纹样繁复,装饰富丽,是西周纹饰最华丽的青铜器(没有之一),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属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宝鸡周原遗址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 25, 25);">5.</b><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折觥,分觥身和觥盖两部分,是一位叫“折”的人给父亲“乙”铸造的盛酒器,它里面和盖内有相同的铭文,</span>共计六行四十字,是目前出土铭文最多的觥。<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大意是说</span>:昭王十九年(公元前977年)五月戊子这天,周昭王命令折,代替他将土地赐于相侯,为此昭王赏赐给折很多青铜和奴隶,折就用这些青铜器制作了这件觥,来祭祀纪念他的父亲乙。这些铭文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