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波罗的海自助游:爱沙尼亚

行之

<p class="ql-block"><b>爱沙尼亚(Estonia)</b></p><p class="ql-block">和芬兰一样有着相似的历史,1918年以前一直被列强占领和统治。先后有普鲁士、丹麦、瑞典、波兰、德国和俄罗斯等,其中俄罗斯帝国统治从1710年开始,长达200多年。俄国1917年10月革命后,爱沙尼亚回到德国之手。不久1918年德国爆发11月革命,爱沙尼亚于1918年11月28日宣布独立。独立后的爱沙尼亚没有芬兰那么幸运,二战期间又被苏联占领吞并,直到1991年8月20日才再次独立。今天的的爱沙尼亚已是人类发展指数中排名第31位的发达国家,在生活质量、教育、新闻自由、公共服务数字化以及科技公司普及度等方面国际排名中名列前茅。</p> <p class="ql-block">Day 9</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是乘早上10点半的渡轮去爱沙尼亚首都塔林。赫尔辛基没有Uber,只有Bolt。幸好Cindy之前去东欧旅行时已经用了Bolt,早上我们很顺利打Bolt到了赫尔辛基西码头(Helsinki west terminal 2)。</p> <p class="ql-block">渡轮很大,上船后乘客自己找喜欢的地方坐,当然靠窗口的座位最受欢迎。我们很幸运,找到了窗口边的座位。</p> <p class="ql-block">渡轮上还有各种各样的精品店或专卖店。逛逛店,照照相,在舒适的沙发座椅上打打盹,2个小时很快就过去,塔林到了。</p> <p class="ql-block">塔林(Tallinn)</p><p class="ql-block">是爱沙尼亚的首都。它位于爱沙尼亚北部芬兰湾南岸海滨,隔海与北岸的赫尔辛基相望,距离仅80公里。塔林这个名字是爱沙尼亚语,意为“丹麦城堡”,可能源于1219年Lyndanisse战役后丹麦入侵者在这建造了城堡。塔林于1248年获得吕贝克城市权,建城比赫尔辛基早了几个世纪。</p><p class="ql-block">1285年,塔林(当时的雷瓦尔)加入汉萨同盟,成为芬兰湾最重要的中世纪港口。雷瓦尔防御十分牢固,城墙被描述为德国中世纪防御工事建筑的杰出典范。从那时以来,塔林虽历经战火,仍然是欧洲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纪城市之一。1997年塔林老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1991年爱沙尼亚独立后,塔林经历了一个较快速的发展。它是爱沙尼亚政治、金融、工业和文化的主要中心,许多国际高科技公司的诞生地,如Skype和Wise。2007年,塔林被列为全球十大数字城市之一。2012年,它的人均创业公司数量在欧洲所有首都和大城市中居首位。塔林还是欧盟IT机构总部,和北约网络防御卓越中心的所在地。2022 年,塔林被列为十大“未来欧洲中型城市”之一。</p> <p class="ql-block">渡轮停靠塔林的D码头。我们入住的酒店离这步行仅5,6分钟。还没到checkin的时间,我们将行李寄存在前台就出发,去逛塔林老城。</p> <p class="ql-block">塔林林纳霍尔(Tallinna Linnahall)</p><p class="ql-block">是我们访问的第一个景点。它是苏联时期建的是一座多功能场馆,就在塔林港边上,码头出来一会就到了。Tallinna Linnahall爱沙尼亚语的意思是“塔林市政厅”,但它从来都不曾是塔林市政府的所在地。它原为列宁文化体育宫,于1980年莫斯科夏季奥运会前建成,是除了帆船比赛的主场地皮里塔游艇中心外,塔林修建的体育和娱乐设施。林纳霍尔是一座雄伟的野兽派风格建筑,占据了塔林市中心海滨的显著位置。2010年以后这座庞大的建筑基本上处于弃用状态,前途不明。</p><p class="ql-block">林纳霍尔正立面。</p> <p class="ql-block">林纳霍尔向海的一面是直升机场和小型海港。林纳霍尔直升机场是爱沙尼亚唯一一个公用的直升机场。</p> <p class="ql-block">站在林纳霍尔顶望向西南的塔林古城,觉得中文翻译“塔林”非常贴切。整个老城天际线尖塔林立,名符其实的“塔林”城。最近最高的尖塔建筑是圣奥拉夫教堂,离这步行约11分钟。它是我们的下一个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大海滩城门(Great Beach Gate)是我们看到的第一座古城门。这座14世纪的城门在中世纪控制着海岸方向城市的出入。左边的大圆塔是胖玛格丽特塔(Fat Margaret's Tower)。它建于1511年至1530年,现在是爱沙尼亚海事博物馆(Estonian Maritime Museum)。</p> <p class="ql-block">圣奥拉夫教堂(St Olaf's Church)</p><p class="ql-block">建于12世纪,是塔林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也曾是中世纪欧洲最高的建筑,没有之一。它的塔楼至少曾被雷击中有8次,整个教堂也曾被烧毁三次。今天的建筑是几次重建的结果,尖顶虽不再是最高时的159米,仍高达123.8 米,是塔林老城最高最显著的地标。</p> <p class="ql-block">教堂本身也是一座庞然大物。在正门前,只能看到顶上一小截塔尖,尖塔身几乎全看不见。</p> <p class="ql-block">圣奥拉夫教堂现在是一座浸信会教堂(Baptist),卫理公会(Methodist)也在使用。我们进去时,祭坛前一位女士正在和乐队排练演唱圣歌。</p> <p class="ql-block">我们下一个景点是塔林古城墙。它始建于13世纪,现存城墙的轮廓可追溯到14世纪,是中世纪整个欧洲最大、最坚固的防御系统之一。鼎盛时期,城墙长达2.4公里,有46座塔楼。今天仍有1.85 公里的原始城墙和26座防御塔耸立在老城区。历史悠久的古城墙是塔林老城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部分。</p><p class="ql-block">老城西侧的城墙离圣奥拉夫教堂很近,就在隔着一个街区的Laboratooriumi街。沿着Laboratooriumi街向南走,右边是中世纪城墙和塔楼,左边是居民住宅。很遗憾城墙正在进行维修,搭了脚手架蒙了薄膜,拍不到真面貌。</p> <p class="ql-block">Laboratooriumi街左边有一座奇特的教堂。它是一座乌克兰希腊天主教堂,供奉三手圣母,被称为三手圣母教堂(Tallinna Kolmekäelise Jumalaema kirik)。它是乌克兰希腊天主教塔林教区教堂,也是乌克兰文化中心,对所有人开放,无论国籍和宗教。按一下门铃,会有人开门,甚至带你参观。</p><p class="ql-block">三手圣母教堂。</p> <p class="ql-block">在Laboratooriumi与Suurtuki街的相交处,城墙有一个开口让Suurtuki街通过。我们走到城墙外,看到了城墙和三座防御塔的外貌。从右至左三座塔分别是普拉特塔(Plate Tower,1410年)、埃平塔(Eppingi torn,1370年)和格鲁斯贝克塔(Grusbeke Tower,1410年)。在普拉特塔边可看到城墙内蒙着薄膜的脚手架。</p><p class="ql-block">三塔与圣奥拉夫教堂同框。</p> <p class="ql-block">跨过Suurtuki街,Laboratooriumi街继续向南延伸。这一段路右边的城墙被高大的民居遮挡,只能看到前方的防御塔尖,近处的反而看不到。</p><p class="ql-block">图中的塔楼是“修女后面的塔(Nunnadetagune torn)”。</p> <p class="ql-block">向南走一段来到一个较宽敞的庭院,回望可以看到科斯迈塔(Köismäe torni,1360年)。</p> <p class="ql-block">庭院西侧这栋民居后面是洛文施德塔(Loewenschede Tower,1373年)。</p> <p class="ql-block">过了修女后面的塔,我们看到了一段保存完好的城墙。这段城墙连接着3座14世纪的塔楼:修女塔、桑拿塔和库尔德亚拉塔。</p> <p class="ql-block">下图左边是修女塔(Nun's Tower)。它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塔,早在14世纪初就已建成。它的名字在中世纪的某个时候失传,直到1738年“修女塔”这个名字才被第一次使用。右边是桑拿塔(Sauna Tower,1372年)。两塔之间是19世纪建的修道院门(Monastery Gate)。当时为了使老城区和波罗的海车站之间的交通变得通畅,拆除了两塔之间的老城墙,建了这座尖拱的新哥特式大门。</p><p class="ql-block">修女塔、桑拿塔和修道院门。</p> <p class="ql-block">修女塔底层开放,供游客登上塔和城墙观景。门票4欧元,只收现金。没欧元就要付5美元。</p><p class="ql-block">通向修女塔上层的陡峭阶梯。</p> <p class="ql-block">从修女塔塔眼看城墙和塔楼,从左至右分别是桑拿塔、库尔德亚拉塔(Kuldjala torn)、修女后面的塔(Nunnadetagune torn)、洛文施德塔。</p> <p class="ql-block">城墙外的塔林市中心政府建筑(Tallinn City Center Government)</p> <p class="ql-block">修女塔、桑拿塔和库尔德亚拉塔之间的城墙步道。</p> <p class="ql-block">步道穿过桑拿塔。</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在城墙上看到的主显圣容教堂(Church of the Transfiguration of Our Lord)的钟楼和穹顶。</p> <p class="ql-block">我们先后进入了三座塔里参观。下面拼图分别是修女塔二层、顶层、库尔德亚拉塔顶层(Kuldjala torn)和桑拿塔顶层(Sauna Tower)的内景。</p> <p class="ql-block">我们所在的塔林老城区被称为下城。塔林上城位于下城西南的托姆比亚山(Toompea hill)上。托姆比亚面积不大,约为0.5公里乘0.25公里。它周围建有防御墙,像一座山顶的堡垒。事实上著名的托姆比亚城堡就位于山的西侧。</p><p class="ql-block">托姆比亚山是欣赏老城风景的好地方,有两个不错的观景平台,科赫图奥察观景台(Kohtuotsa viewing platform)和帕特库利观景台(Patkuli Viewing Platform)。两个观景台相距不远,我们原计划是沿着修女路(Nunne)去帕特库利阶梯(Patkuli Stairs),从那上帕特库利观景台。这条路让游客可以看到托姆比亚城堡陡峭险要的一面。走了一段我们发现路被封了。原来3月18日起帕特库利阶梯就已关闭进行重建工程。我们只得回头绕长腿街先去科赫图奥察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长腿街北端的长腿门塔(Long Leg Gate Tower)。它建于1380年,又于1450年扩建,下方高大的拱门控制着从下城进入上城的要道长腿街。</p> <p class="ql-block">长腿街是一条宽敞平缓的上坡道,从塔楼拱门开始向西南延伸,直达托姆比亚山顶上城中心。上城历史上是爱沙尼亚政治权力中心、大主教和权贵阶层所在之地。下城则是普通百姓,贩夫走卒居住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地位的差异使得上城和下城历史上相处并不融洽。照片中长腿街边缘的防御墙建于15世纪,当时被称为“不信任之墙(the wall of mistrust)”。现在的上城下城只是地理上高低之别,没有地位的贵贱之分。我们经过时看到路边是一个卖画的摊子,墙上挂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画作。</p> <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Alexander Nevsky Cathedral)</p><p class="ql-block">位于长腿街的尽头,是一座具有俄罗斯复兴风格的东正教大教堂。它建于1894-1900年俄罗斯帝国统治时期,供奉基辅大公,俄罗斯东正教圣人亚历山大·涅夫斯基。</p><p class="ql-block">大教堂外观极为华丽壮观,是上城最醒目的著名地标。它的底座是芬兰花岗岩石;4个侧立面的山墙呈洋葱头状,彩绘纹饰十分精致;5个黑色的洋葱头圆顶上镀金的十字架闪闪发光;整个教堂的色彩令人着迷。我们围着大教堂绕了一圈,中间的圆顶太高大,每个角度最多都只能拍到4个洋葱头。</p> <p class="ql-block">教堂免费进入,内部不许拍照。</p><p class="ql-block">教堂正立面。正门入口处有一位乞讨的老妇人,我们第二天来此她仍然在门口乞讨。只要拍正门她肯定入镜。</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正门对面是爱沙尼亚国会大厦,托姆比亚城堡的主建筑。</p> <p class="ql-block">从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去观景台的路上经过圣玛丽大教堂(St Mary's Cathedral)。这座美丽的白色教堂是上城最古老的教堂。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219年丹麦人在这建的一座木头教堂。石头教堂于1240年建成,被命名为大教堂,奉献给圣母玛利亚。圣玛丽大教堂最初是一座罗马天主教堂,1561年成为路德教会。它现属于爱沙尼亚福音派路德教会,是塔林大主教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科赫图奥察观景台(Kohtuotsa viewing platform)是俯瞰塔林下城全景的理想之处。它位于上城和下城交界处托姆比亚山一侧,脚下就是长腿门塔。</p><p class="ql-block">从观景台往左看,下城高低起伏的红瓦屋顶连成一片红色的海洋。较远处是圣奥拉夫教堂和我们刚去过的西城墙和塔楼。背景是芬兰湾和塔林港码头,可以看到停泊的渡轮或邮轮。近处有圣灵教堂的白色钟塔和脚下长腿门塔的红色尖顶。往前看稍偏右就是位于老城中心市政厅的高塔。</p> <p class="ql-block">往右看,近处是圣尼古拉斯教堂,较远处是黄色的圣约翰教堂。</p> <p class="ql-block">这堵墙上原来是写着“The Times We Had(我们曾经的时光)”,是热门的游客留影之处。不知何时墙上的字变成了“Tallinn(塔林)”。不过照相留影的人仍然非常踊跃。</p> <p class="ql-block">我们原路返回圣玛丽大教堂,从那去帕特库利观景台。无意中走错路,到了主教花园观景台(Bishop's Garden viewing platform)。这里18、19世纪曾经是大教堂的花园,故得名主教花园。观景台俯瞰下方施内利公园(Šnelli park)和塔林西边城市景观。</p> <p class="ql-block">在观景台我们看到了一队体操少女正在练基本功,最后她们展开一面芬兰国旗照了张集体照。难道是芬兰女子体操队来塔林训练?</p> <p class="ql-block">帕特库利观景台(Patkuli Viewing Platform)位于托姆比亚山北端。一道建于1903年的157级的阶梯将观景台与下面的施内利公园相连。从下面上来的游客可以欣赏到高高在上的托姆比亚城堡的雄姿。这里看到的老城区域不如科赫图奥察观景台大,却能较近地从外面观赏老城西侧塔楼和城墙内外景色。科赫图奥察观景台看到的是这座中世纪城堡的内部,城墙塔楼也较为遥远。</p><p class="ql-block">人们常将尖塔林立的塔林老城形容为童话世界般的城堡。下面是在帕特库利观景台拍的塔林老城照片。它很好地展现了这座中世纪城堡童话世界般的外貌:精灵烟囱般的城墙塔楼,城墙内的红顶房子和高高耸立的尖塔,城墙外绿色的森林。童话城堡魅力四射,绝对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上城不大,餐馆食肆很少。这时已是5点半,我们下山去老城商业中心市政厅广场附近找今晚美食。</p><p class="ql-block">下山后回望,图中间是圣尼古拉斯教堂。</p> <p class="ql-block">塔林市政厅(Tallinn Town Hall)</p><p class="ql-block">位于市政厅广场的南侧,它是波罗的海和北欧地区现存最古老完整的哥特式市政厅。它建于13世纪末,现在的建筑是多次扩建的结果,最主要的一次完成于1404年。</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广场从11世纪起就是个集市。13世纪末塔林成为汉萨同盟城镇,广场成为了这座古镇的中心。广场呈不规则的四边形。南侧是哥特式市政厅,其余3侧都是15至17世纪漂亮的粉彩色建筑。</p><p class="ql-block">广场东侧和北侧古老美丽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长达几个世纪这座哥特式建筑都是塔林市政厅的所在地,负责管理城市事务直至1970年。现在它是市政府的礼仪性建筑,也用作音乐会场地和博物馆。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塔林市政厅和建筑本身数百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老托马斯(Old Thomas)</p><p class="ql-block">是市政厅塔楼顶风向标的名字<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真正的“老托马斯”一生都守卫着这座城市。传说托马斯小时候赢得过一次弓弩比赛。这是中世纪每年春天为塔林贵族子弟举办的比赛。那次参赛的骑士没有一个能射中目标:一只栖息在高杆上的木鹦鹉。小托马斯,一个贫穷的男孩,从人群中出来射了一箭,中了。由于出身低微,托马斯没有获得奖章,但被授予了终身城市卫兵的职位。多年后,有人注意到市政厅塔楼顶风向标的雕像很像那位老卫兵,于是以他的名字为雕像命名,流传至今。老托马斯是塔林最受欢迎的守护神之一,也是纪念品上经常出现的标志。</p><p class="ql-block">左:老托马斯风向标;右:市政厅西山墙上的风向标,由一座石狮雕像把持。</p> <p class="ql-block">没有在游客众多的市政厅广场多做停留,Cindy带我们到附近游客少些的街上找餐馆。途中经过在观景台看到的圣灵教堂,它的白色高塔是老城天际线一个极为显著的地标。</p> <p class="ql-block">圣灵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Spirit)是一座中世纪路德教会教堂。它建于14世纪,是塔林最古老的建筑之一。教堂外墙上有一座精美雕刻的时钟,自17世纪以来一直在计时至今。圣灵教堂是爱沙尼亚第一座用爱沙尼亚语举行礼拜的教堂,第一批以爱沙尼亚语出版的教义问答摘录于1535年在这里印刷。</p> <p class="ql-block">Cindy找的餐馆和圣灵教堂在同一条街上,是一家叫金龙餐厅(Restaurant Golden Dragon)的中餐馆。这家餐馆从老板到大厨和服务生都不是中国人。大厨看上去像是印、巴一带的南亚人。我们问他会做什么中国菜,他说什么都会。看到我们疑惑的眼光,他解释说他是在香港学的中国厨艺。我们点的菜有鱼有肉,也有星洲炒米粉,扬州炒饭等。大厨看来是学到了一些本事,做的菜很够锅气。</p> <p class="ql-block">Day 10</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再访塔林老城,细细品味古城风情。我们从维鲁门进城,先访问老城东侧城区。</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酒店出来环境优美、风景宜人。一边是现代的D码头,另一边是19世纪的餐饮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维鲁门(Viru Gate)</p><p class="ql-block">是塔林古城墙现存的两座城门之一,另一座是我们昨天见过的大海滩城门。维鲁门建于14世纪,位于城墙的东段。如今在维鲁街步行街上屹立的两座塔楼只是原始建筑的一部分,成为塔林老城的正式入口和象征。</p> <p class="ql-block">维鲁街是老城区一条繁忙的步行街,有众多商店和餐馆,一直通往市政厅广场。</p><p class="ql-block">维鲁门外已可看到市政厅建筑的高塔。</p> <p class="ql-block">维鲁门旁有一个鲜花市场,或者说是一系列花店,非常漂亮。</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穆里瓦赫街(Müürivahe Street)往北走,右边是老城东侧高大的古城墙和海勒曼塔(Hellemann Tower)。街左边是古老的民宅,有的的巷子里隐藏着13世纪古老的建筑。照片中那面写着“1246”字样的白旗是悬挂在一个门道口,出于好奇我们走了进去。</p> <p class="ql-block">进入一个庭院,一座无面修女雕像在庭院里迎接了我们。雕像胸前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Dominican convent 13th century building(多米尼加修道院 13世纪建筑)”。原来这里是建于1246年的多米尼加修道院,它的大部分建筑毁于1531年的一场大火。这个庭院的建筑是修道院保存最完好的东翼主体部分,有圣器收藏室、小教堂、东侧上层通道、宿舍、议事厅、院长室和图书馆。它现在是多米尼加修道院博物馆。</p><p class="ql-block">1.进入庭院,右侧是博物馆入口,和带木栅栏门的伊克萨斯艺术工作室(Art Studio Ichthus);2.无面修女雕像;3.庭院左侧通往上层的楼梯;4.与楼梯一墙之隔的小教堂(庭院最左端)。</p> <p class="ql-block">圣凯瑟琳通道(Katariina Käik)</p><p class="ql-block">是一条古老的巷子,西端进口在韦内街(Vene Street),东端进口与穆里瓦赫街的多米尼加修道院进口紧邻。它保留了中世纪的环境氛围,是一条风景如画的迷人小巷。</p><p class="ql-block">我们从穆里瓦赫街进入巷子往西行。下图是它西段风景。巷的北侧(照片右边)是圣凯瑟琳教堂(St. Catherine's Church)和教堂庭院的高墙。教堂建于700多年前,巷子因它而得名。教堂建筑正在维修,被蒙着薄膜的脚手架围着,不得入内。巷子的南侧主要由15-17世纪以及19世纪的房屋组成,有餐馆、画廊、作坊等。</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家陶瓷工作室(ceramics studio),里面陶瓷制品琳琅满目。</p> <p class="ql-block">下面的照片是往东回望。最右边绿色大门仍然关闭的房子是多米尼·坎尼斯·D·霍夫曼画廊(Domini Canes D.Hoffmann gallery)。在靠近东入口处右边是一家无头鸡酒馆(Headless chicken tavern),门上的招牌是一只公鸡头。它是波罗的海地区唯一一家以指环王(Lord of the Rings)为主题的酒吧。</p> <p class="ql-block">古巷西端的出口是在韦内街12号边上。韦内街12号是一座历史悠久、建筑风格独特的建筑,是圣凯瑟琳公会(St. Catherine's Guild)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公会里面墙壁和天花板上显示出过去几个世纪的痕迹。这里集中了各行各业的设计师和他们的作坊或工作室,制品的设计和做工非常出色,品质一流。制作和出售的有精美的皮革制品、珠宝、编织品、玻璃、陶瓷,还有床罩、服装、帽子、艺术、印刷品等。我们只是闲逛偶然走进来,没想到却大开眼界,收获满满。真的庆幸没有错过。</p> <p class="ql-block">韦内街上还有教堂、博物馆、和庭院。下图是圣尼古拉斯东正教堂(St. Nicholas Orthodox Church)。它建于1820-1827年,是一座新古典主义风格为主的建筑。它的斜对面是塔林城市博物馆(Tallinna Linnaelumuuseum)的主展馆,一座14世纪的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圣尼古拉斯东正教堂外观非常漂亮,坐落在东城墙边,内部也十分富丽堂皇。</p><p class="ql-block">教堂边的古城墙和教堂内部。</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和圣保罗大教堂(St. Peter and St. Paul's Cathedral)</p><p class="ql-block">是爱沙尼亚天主教宗座管理处的大教堂。爱沙尼亚的宗教<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中世纪是由天主教统治</span>。16世纪宗教改革后,路德教取代天主教成为主流信仰。在瑞典统治爱沙尼亚期间,天主教被禁。俄罗斯帝国统治时期引入了宗教自由,天主教教区获得发展壮大,将早已关闭的圣凯瑟琳修道院的旧食堂用作教堂所在地的礼拜场所。最终于1844年建成了这座新哥特式天主教大教堂。教堂没有后殿,外观为新古典主义风格。</p><p class="ql-block">圣彼得和圣保罗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大师庭院(Masters' Courtyard)</p><p class="ql-block">是韦内街东侧一座古老的庭院,周围有中世纪的建筑。院子里有不同的艺术和手工艺作坊。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在这欣赏工匠的杰作,享受舒适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最有趣的是它隔壁庭院的一棵歪脖子树。它狠狠地顶着院墙生长,似乎不把院墙推倒绝不罢休。</p> <p class="ql-block">韦内街的南端与维鲁街交汇,我们沿维鲁街来到市政厅广场东南角。</p><p class="ql-block">维鲁街和市政厅东立面。</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广场总是热闹繁忙。</p><p class="ql-block">广场西北角和东北角。</p> <p class="ql-block">这对穿着民族服装的年轻男女在广场上热情地问候经过的游客,并且很乐意和游客一起合影。两位女士和他们一起照了好几张相。</p> <p class="ql-block">我们4人也和他们照了张合影。</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广场转了一圈,游览各个角落不同的风情。</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在广场中间找了个好位置休息,观看来来往往的人群,也享受着被人观看的目光。先后看到几拨旅游团的人到这,其中就有一个Gate 1团。</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广场西南角离开,来到尼古利斯特(Niguliste)街。这条街连着通往上城的另一条街--短腿街。在尼古利斯特街上有两座雕塑。一座是位于游客中心前的贾安·克罗斯(Jaan Kross)雕像。克罗斯是爱沙尼亚著名作家,曾因为他的文学成就而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这座雕像正对着作家生前的家。</p> <p class="ql-block">另一座是爱德华·维尔德纪念碑(Eduard Vilde monument)。维尔德被普遍认为是爱沙尼亚的第一位职业作家,是爱沙尼亚文学界最受尊敬的著名作家之一,</p><p class="ql-block">左:贾安·克罗斯雕像;右:爱德华·维尔德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圣尼古拉斯教堂(St. Nicholas' Church)</p><p class="ql-block">就在维尔德纪念碑后面不远处。它建于1230-1275年间,供奉渔民和水手的守护神圣尼古拉斯。二战期间在苏联对塔林的轰炸中部分被毁。建筑后来得到修复,但教堂没有自己的会众,二战后就没有定期的宗教活动。它现在是爱沙尼亚艺术博物馆的一个分支,也被用作音乐厅。</p><p class="ql-block">圣尼古拉斯教堂是下城一座非常显著的地标,出现在许多我们在老城拍的照片里。</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下一个目的地是丹麦国王花园。短腿街是从这去上城和花园的捷径。</p><p class="ql-block">左:短而陡的短腿街,这段阶梯尽头是短腿门塔;右:阶梯尽头的短腿街9号是丹麦国王花园的进口。</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短腿门塔的近照,穿过拱门塔,另一边就是上城长腿街的末段。短腿街和长腿街是从下城西侧进入上城的两条路。长腿街长而宽,门洞高大开阔,可让马车畅通无阻,是达官贵人乘车出入的路径。短腿门洞狭窄矮小,还有阶梯,车辆不能通过。所以短腿街主要是供步行出入上城的平民百姓使用。短腿门塔左边的白色拱门是丹麦国王花园的进口。</p> <p class="ql-block">丹麦国王花园(Danish King's Garden)</p><p class="ql-block">就在托姆比亚山旁边,圣尼古拉斯教堂对面的斜坡上。根据古老的传说,丹麦国旗就是诞生于这座公园。1219年丹麦国王瓦尔德马二世攻打爱沙尼亚时曾一度不敌。关键时刻一面旗帜从天而降扭转了战局,使瓦尔德马二世国王获胜。这面奇迹般的旗帜成为了丹麦国旗。</p> <p class="ql-block">丹麦国王花园中立着三座高2.5 米的无面青铜僧侣,看上去很吓人。这3座雕塑是根据18世纪末在花园周围流传的许多鬼魂的故事而创作。大多数鬼故事都来自短腿门塔,最常见的鬼魂是僧侣。3座雕像是在2011年城市组织的设计竞赛中创作,2015 年秋季完成。3个僧侣分别是“等待僧(Ambrosius)”、“祈祷僧(Bartholomeus)”和“观察僧(Claudius)”。</p><p class="ql-block">观景台边的祈祷僧,城墙门上的观察僧和城墙门边的等待僧。</p> <p class="ql-block">丹麦国王花园是老城区最美丽的地方之一。园内树木成荫,有许多植物和花卉,还可以欣赏塔林红色屋顶美景。</p><p class="ql-block">花圃和坡下矗立的尼古拉斯教堂。</p> <p class="ql-block">少女塔(Maiden Tower)</p><p class="ql-block">位于花园城墙的南段,于14世纪下半叶与城墙同时建造。那时它被称为Meghed塔,来自建筑大师Hinze Meghed的名字,或者来自农村语言单词“mägede”(山)。少女塔这个名字到19世纪才开始流传,当时波罗的海德国历史学家用更易读的方式称其为Magde(女佣)或Mädchen(少女)塔。</p><p class="ql-block">在塔林众多的防御塔中,少女塔可能是重建次数最多的塔。三层楼变成了四层楼的带顶防御塔。然后它变成了两层楼的住宅,成为国王花园最美丽的皇冠。1970年代住宅被拆除,重新变回了中世纪塔楼。现在它是Kiek in de Kök防御博物馆的一部分,有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咖啡馆。登塔参观同样是每人4欧元,好处是可以刷卡。</p><p class="ql-block">有巨大观景玻璃窗的少女塔和它边上的Kiek in de Kök防御塔。</p> <p class="ql-block">位于少女塔上的咖啡馆。墙上挂满了头盔和面罩,通过巨大的玻璃窗可以欣赏到老城风景。</p> <p class="ql-block">廊道和房间、艺术家的工作室都成为了博物馆展室,展出以前这里作为防御塔和住宅时使用过的武器、家具、物件和房间布置。展览打开了时光隧道,让我们看到了不同年代塔内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在城墙步道少女塔一端俯瞰花园,前方是马厩塔(Tallitorn),那是花园里闹鬼最厉害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少女塔下展出的16世纪红狮大炮的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城墙步道边上墙洞里展示着一个个戴着防护盔的战马头,让人感受到战争年代的氛围。还有茶几木椅供游客休憩赏景。</p> <p class="ql-block">从步道马厩塔一端俯瞰花园,少女塔内侧全貌一览无余。可以看到从少女塔通向地面的廊道,那里也是博物馆展区。少女塔有隧道与城墙外的Kiek in de Kök塔相连,我们没有找到隧道口。</p> <p class="ql-block">城墙外是一片绿地公园,高高的城墙和马厩塔十分雄伟壮观,花园脚下的尼古拉斯教堂也毫不示弱,高高的尖塔昂然城墙之上,风景如画,迷人沉醉。</p> <p class="ql-block">在这看托姆比亚山顶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终于见到了第五个洋葱头的一小部分,留此存照。</p> <p class="ql-block">基耶克因德科克塔(Kiek in de Kök)</p><p class="ql-block">是建于1475 年的一座炮塔,坐落在国王花园南面的城墙边。它<span style="font-size:18px;">高达38米,</span>可以看到附近房屋的厨房,因此得名(Kiek in de Kök的意思是“窥视厨房”)。<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座塔也经历了几次改造。到20世纪,塔楼和周边地区才恢复了更具历史气息的外观。如今它</span>与少女塔、马厩塔和短腿门塔<span style="font-size:18px;">组成了以它命名的</span>基耶克因德科克防御博物馆。博物馆还延伸到17世纪的地下通道。</p> <p class="ql-block">我们绕塔楼走了一圈,找到了入口处。玻璃门紧闭里面也看不到人,只好离开。找人打听了一下,隧道在下面的自由广场还有一个进口。正好自由广场是我们的下一个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自由广场很近,从梅耶阶梯(Mayeri trepp)下去就是。梅耶阶梯是塔林自由广场边的一个观光景点,装饰楼梯的绿色花瓶很漂亮吸睛。博物馆隧道入口就在梅耶阶梯边上(小图),同样关闭,我们只得放弃。</p> <p class="ql-block">自由广场(Freedom Square)</p><p class="ql-block">位于老城南端,是塔林的代表性广场,用于举办国家活动和各种音乐会。广场西侧矗立着自由十字架和独立战争纪念碑(Cross of Liberty and the Monument to the War of Independence),纪念在爱沙尼亚独立战争中的阵亡者,和所有为自由独立而战的人们。纪念碑高23.5米,由143块玻璃板组成,是广场上一座显著的地标。</p><p class="ql-block">自由广场西侧台阶上的独立战争纪念碑,小图是纪念碑背向广场的一面。</p> <p class="ql-block">圣约翰教堂(St John's Church)</p><p class="ql-block">建于1862-1867年间。它是一座大型路德教区教堂,奉献给耶稣基督的门徒圣约翰,约翰福音书的作者。教堂位于广场东侧,是广场上另一座显著地标。</p> <p class="ql-block">朴素庄严的教堂内部。</p> <p class="ql-block">查尔斯教堂(Charles's Church)</p><p class="ql-block">也是一座路德教会教堂,奉献给瑞典国王卡尔十一世。他于1670年下令在这里建造一座教堂,供塔林的爱沙尼亚人和芬兰人(而不是波罗的海德国人)使用。这座木制教堂在1710年被大火烧毁。19世纪50年代人们开始捐款重建,1862-1870年教堂建成,是一座宏伟的罗马复兴风格石灰石建筑。很遗憾,我们来到时教堂已经关门。</p><p class="ql-block">教堂后侧。</p> <p class="ql-block">高大古朴的教堂正立面,特别威严。</p> <p class="ql-block">瓦巴姆占领与自由博物馆(Vabamu Museum of Occupations and Freedom)</p><p class="ql-block">是一座现代建筑,它回顾和展示1940-1991年期间,爱沙尼亚先后被苏联(1940-41)、纳粹德国(1941-44)和苏联(1944-1991)占领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博物馆内外。</p> <p class="ql-block">今天最后一个目的地是托姆比亚城堡。瓦巴姆博物馆前的托姆比亚大街直通那里。上山途中我们看到了一座独特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约翰·皮特卡海军上将纪念碑(Admiral Johan Pitka memorial)</p><p class="ql-block">1918年11月一战结束德军撤出,爱沙尼亚面临<span style="font-size:18px;">红军入侵的威胁。</span>约翰·皮特卡是新成立的爱沙尼亚共和国国防军的主要组织者之一,并于12月被<span style="font-size:18px;">任命为爱沙尼亚海军司令。他率领海军在爱沙尼亚独立战争中取得了胜利,没有损失一艘船。</span></p><p class="ql-block">约翰·皮特卡纪念碑于2002年2月19日揭幕。纪念碑是这位海军上将的青铜头像,安放在一个类似船头的钢楔内,下方是一个格栅构成的三角形船甲板。头像和船头朝向东方,象征着这位爱沙尼亚保卫者的主要努力方向。</p> <p class="ql-block">托姆比亚大街是一条宽敞的林荫道,路边是绿地公园,环境非常优美,是拍照留影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托姆比亚城堡(Toompea castle)</p><p class="ql-block">的前身是一座建于9世纪的爱沙尼亚古堡垒。1219 年,丹麦国王瓦尔德马二世率领的十字军占领了这里,将它建成一座城堡。这座真正的城堡被称为“丹麦人的城堡(taani linna)”,塔林因这座城堡而得名。</p><p class="ql-block">1227 年,骑士团接管并开始重建这座城堡。今天看到的中世纪城堡可追溯到14世纪。18 世纪,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大帝对这座堡垒进行了彻底的更新,将其改造成漂亮的粉红色巴洛克风格宫殿。它现在是爱沙尼亚议会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昨天我们就来到这座粉红色的巴洛克风格宫殿前,今天又第二次来到,两次都未能入内。只能说我们来塔林的日子不对,昨天是周六,今天是周日,议会不开门。在议会前能看到的中世纪城堡的唯一遗迹是东北角的大地之冠塔(Landskrone)。</p><p class="ql-block">照片右边是大地之冠塔。</p> <p class="ql-block">城堡的北侧比较隐僻,在这可以看到两座中世纪防御塔和城墙。一座是刚见过的大地之冠塔,另一座是箭杆塔(Pilsticker)。</p><p class="ql-block">上:北侧城墙和<span style="font-size:18px;">箭杆塔;下:北侧城墙和</span>大地之冠塔。</p> <p class="ql-block">城堡南侧是美丽的总督花园(Kuberneri Garden),这里看到的是宫殿粉红色的外墙,还有14世纪建的高个赫尔曼(Pikk Hermann)塔。高个赫尔曼塔高48米,是塔林最高的防御塔。</p> <p class="ql-block">来到公园南侧的托姆比亚街,在这可以看到看到的城堡南侧全貌:18世纪的宫殿和14世纪的防御塔--高个赫尔曼。</p> <p class="ql-block">我们绕到城堡西侧,这是它最雄伟壮观的一面:高高的古城墙和主宰着城堡天际线的高个赫尔曼塔。每天日出时分,爱沙尼亚国旗都会伴随着国歌声在塔顶升起,日落时分降下。</p> <p class="ql-block">除了观景,我们在老城的大街小巷也阅览了不少众相生。下面的拼图是街头拍的部分照片。有街头画摊,街头演奏,也有街头对弈等娱乐。还有前面提到过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前乞讨的老妇人。</p> <p class="ql-block">今晚Cindy找的是维鲁门边上的四季美中餐厅(China Inn Restaurant)。我们点了大家都喜欢的干炒牛河和孜然羊肉,还点了个炸让茄子。蔬菜没什么选择,点了个酸溜大白菜。菜做得很地道,不错。</p> <p class="ql-block">饭后我们从维鲁门出来,结束了塔林老城的访问。</p> <p class="ql-block">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被称为波罗的海3小国。我们留美前,它们仍是前苏联的一部分。由于中苏之间的紧张关系,那时我们鲜少知道苏联的真实状况,更不要说这3个边远的加盟共和国了。这次爱沙尼亚塔林之行,是我们第一次踏上前苏联的土地,有一种怪怪的感觉。实际上走访前苏联也是我想访问这3国的初衷。爱沙尼亚第二次独立已经30多年,如果不是看到了林纳霍尔,前苏联的统治在这可说是踪迹全无。走进塔林老城,历尽沧桑的中世纪城墙无言地倾诉着这座古城命运多舛的历史。几个世纪前它已是汉萨同盟的重镇,当时赫尔辛基才刚刚在芬兰湾对岸起步。然而塔林在1991年第二次独立后才开始起飞,与当今世界闻名的赫尔辛基相比可说是默默无闻,令人感慨万千。塔林老城不是很大,几个小时就能走完。但它古迹众多,景点密布,每处都令人驻足。我们在塔林老城访问了一天半,只能说比走马观花强上一点,意犹未尽。塔林是个值得细细品味的古城,强烈推荐未来过的朋友再多留1天。1991年至今无疑是爱沙尼亚和塔林发展的黄金时期,古城再次焕发出它强大的生命力,愉快地迎来送往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祝愿它越来越好。再见爱沙尼亚,再见塔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