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近代名门望族和故居(一)

赵健

<p class="ql-block">今天与大家分享一个超有底蕴的地方—-无锡!这里文化悠久,历史长卷在这里缓缓展开……市区及周边地区,近代名门望族的故居见证了岁月的变迁,走在其间,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那些岁月的辉煌,处处彰显着昔日的荣光……</p> <p class="ql-block">1.薛福成故居 它是一座始建于1890年的豪宅,占地面积超过了2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5,600平方米,它的存在仿佛是一本活生生的历史书,记录着清朝末期的社会变迁,它就是大名鼎鼎的薛家花园……他是清朝末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和维新派代表人物薛福成的私人住宅。豪宅设计出于薛福成本人,耗资72000大洋,历时四年才完成……曾在光禄寺卿、大理寺卿、左副都御使、湖南按察使等职位上任职,后来又被任命为英、法、意、比四国钦命大使,赴欧洲执行外交任务。也正是由于这次出国经历,使得薛福成无法见证薛家花园的竣工时刻。</p> <p class="ql-block">薛家花园展现了薛福成的地位和财富。为了表彰他的成就,光绪皇帝御赐亲笔书写的“钦使第”匾额,至今仍悬挂于薛家花园的正门上方。</p> <p class="ql-block">薛福成故居第二进“轿厅”官员出行必备交通工具。</p> <p class="ql-block">薛家花园也融合了西洋元素,“务本堂”的梁架结构、草架轩顶、雕刻装饰以及花工戏台的歇山式屋顶、穹隆形藻井等,基本上是按清代中期的规制作的,但其中的“西式移门”却是薛福成探访西方国家时学习而来。</p> <p class="ql-block">“务本堂”匾额由曾国藩题写</p> <p class="ql-block">他还利用断脊的建筑技巧,引人注目的11开间转盘楼,分成三个部分,从而避免了,超过清朝规定的五开间。</p> <p class="ql-block">李瑞环等国家领导人,参观薛福成故居11开间转盘楼。</p> <p class="ql-block">西式“弹子房”</p> <p class="ql-block">薛褔成故居后花园</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2.荣毅仁故居 位于滨湖区荣巷西浜,与荣毅仁事迹陈列展示馆、大公图书馆及荣毅仁北京旧居共同组成荣毅仁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由江泽民同志所题写的馆名 荣毅仁纪念馆。荣毅仁是荣德生的四子,出生于1916年5月1日,父亲荣德生和伯父荣宗敬,是中国民族工业的伟大先驱开拓者。上海解放前后,荣氏家族其他成员纷纷离开大陆。而荣毅仁和父亲荣德生,七弟荣弘仁选择留在大陆,这是荣氏家族最大的命运转折点。党和政府给了75岁的荣德生很高的政治礼遇和信任,由于荣德生年迈,企业管理的重任便落在了荣毅仁身上。</p> <p class="ql-block">江泽民题字</p> <p class="ql-block">荣毅仁纪念馆前(2017年杨雨新同学摄)</p> <p class="ql-block">荣毅仁,1916年5月生,江苏无锡人。1937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历史系。民建成员。1957年曾被陈毅副总理誉为“红色资本家”。2005年10月2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p> <p class="ql-block">荣毅仁生平</p> <p class="ql-block">荣毅仁事迹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荣氏故居之大公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荣氏故居之五开间转盘楼……荣毅仁少年生活及结婚的转盘楼。</p> <p class="ql-block">荣氏故居之𠄘餘堂……荣毅仁伯父荣宗敬的待客室承馀堂。</p> <p class="ql-block">荣氏故居之承德堂……荣毅仁父亲荣德生的待客室及荣毅仁读书的承德堂。</p> <p class="ql-block">荣氏故居内景</p> <p class="ql-block">荣毅仁上海旧居位于徐汇区建国西路296号, 20世纪30-50年代荣毅仁及其夫人杨鉴清居住于此。1954年,荣毅仁向上海市政府率先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并在建国西路296号荣公馆的花园凉亭里签订了协议,为上海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作起了积极带头作用,“红色资本家”的称呼也由此得来……</p> <p class="ql-block">荣毅仁在北京的旧居……史家胡同的名称始于明代,相传是由于胡同内居住过史可法而得名的,现在则以一所小学和单价三十万的学区房闻名……它诞生于700多年前,这条总长约700米的胡同里曾有80多个四合院,灰墙青瓦红门,尽显老北京建筑风格,文人武将云集,增添浓厚的文化底蕴。漫步在这幽静的小路上,透过一个个门牌号,了解大红门背后的精彩,认识这条久负盛名的胡同。</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荣毅仁搬进此院—-史家胡同47号,并度过了其人生的最后岁月……北京有句老话:“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似牛毛。”这些胡同中,只有一条胡同,13世纪元大都营造之初时就已标注在图纸上。700多年来,一个又一个名角儿在此登台,谢幕。仅仅近几十年,这里就接纳过荣毅仁、徐向前,走出过傅作义、章士钊,也聚集过北京人艺众多艺术家。有人甚至说,它吞吐了“半个中国”。</p><p class="ql-block">它就是史家胡同,位于北京东城,隶属朝阳门街道,总长不过756米。</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荣毅仁夫妇与儿子荣智健在史家胡同。</p> <p class="ql-block">无锡荣氏梅园创建于1912年,是中国近代园林的重要标志之一,建成于中国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时期,是荣氏民族工商业创业成功的产物。</p> <p class="ql-block">荣氏梅国老大门,大门开阔大气,大门右侧竖立着一块高大的黄石,上面有着梅园主人荣德生题写的“梅园”二个红色大字,旁边立有一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碑石。</p> <p class="ql-block">香海轩前的荣德生先生半身铜像(1875—1952)</p> <p class="ql-block">梅园内的诵豳堂,是荣家举办重大活动和接待贵客嘉宾的主要场所(人称:楠木厅)阎锡山、冯玉祥、孙科、李宗仁等民国要人,都曾在这里与荣德生品茗叙谈。诵豳堂内有着许多匾额楹联,揭示着梅园主人荣氏兄弟的操守。 </p> <p class="ql-block">经畲堂—- 荣毅仁读书处</p> <p class="ql-block">宗敬别墅</p> <p class="ql-block">梅园的念劬塔,是梅园的标志性建筑,是创建梅园的荣德生、荣宗敬兄弟二人为纪念母亲建造的纪念塔。三层18米高的念劬塔,远远看去,绿色的塔身,如同探身在一片梅花的海洋里,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绿油油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在梅园的天心台处,有三峰苍老的太湖石在天心台前,因酷似“福、禄、寿”三字,被称为三星石。</p> <p class="ql-block">老照片…… 1960年左右,小时候在梅园老大门入口处,“梅园”石碑处留影。</p> <p class="ql-block">荣巷新街,与老发小杨雨新同学同框(2017年摄)</p> <p class="ql-block">荣巷老街(2017年杨雨新同学摄)</p> <p class="ql-block">3.杨味云故居 长大弄5号“云薖园”。 无锡杨氏有“旗杆下杨”“留芳声巷杨”等分支…… “云簻园”是一座有着100多年历史的老宅,占地约2660平方米。园主人:杨味云(1868-1948)名寿枏(读nán),晚号苓泉居士,无锡“旗杆下杨”人。曾任山东财政厅长,财政部次长。1905年,杨味云以二等参赞的身份,随五大臣赴日、美、英、法、比五国考察,之后又下南洋。清末民初1908年购置兴建了云薖园。整个园林建筑借鉴和融合了中西风格,既有中国江南园林特色,又有西方建筑风范,洋溢着百年前民国时期的风情。正如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的总结:“江南园林,明看苏州,清看扬州,民国看无锡”。</p> <p class="ql-block">2016年9月,杨味云孙子杨世缄策划了“无锡与江浙名城历史影像数字彩色复原精选特展”,在百年老宅云薖园展出了数月。这些老照片时间跨度自晚清至民国,涉及无锡、南京、上海、徐州、扬州、镇江、苏州、杭州、宁波、绍兴十座名城的珍贵影像,令人饱餐了历史风光的美景。私藏与民共享,私园为民常开,杨氏后人、杨世缄先生回馈家乡故里的赤子之心,可圈可点,令人敬仰……解放后,云薖园里进驻过纺织工业局、税务局等机关,六十年代后则是市文化局、市文联的办公用房。2003年,人民政府按国家政策将云薖园回归杨家。云薖园的后人,身在台湾的杨味云的孙子杨世缄,将云薖园修旧如旧,恢复历史原貌,成为无锡目前为数不多的未被现代工艺改建过的古园林之一。2003年6月,云薖园被列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2024年杨世缄把故居,捐献给了无锡市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云薖园的主人是民国时期的名人杨味云。杨味云父亲名杨宗济。杨味云祖父杨延俊,为道光二十七年(1847)进士,乡试第一,之后官至朝议大夫,与李鸿章交谊最笃。一生荣耀。杨延俊生有六子:老大杨宗濂(1832-1906),字艺芳,晚号潜斋主义。老二杨霖士。老三杨宗瀚(1842-1910),字藕芳。老四杨宗济(1842-1897),字用舟。老五杨望洲。老六杨宗瀛,字凌洲。杨宗濂与杨宗瀚均为李鸿章的幕僚。杨味云父亲杨宗济是老四。</p> <p class="ql-block">杨味云伯父杨宗濂、杨宗瀚曾经担任晚清军政重臣李鸿章等人的幕僚,并创办了内地第一家民营纺织厂——无锡业勤机器纺织公司。杨宗濂之子杨翰西接办业勤纱厂,创办无锡电话公司,举办广新垦植公司、润丰榨油公司,主持无锡商会,控制商团武装,开辟鼋头渚为现代公园。杨家成为无锡近代六大资本集团之一。无锡沦陷期间,杨翰西沦为汉奸。杨氏还有画家杨令茀,音乐家杨荫浏,法学家杨荫杭,杨荫杭之女、钱锺书之妻、翻译家、作家杨绛,杨荫杭之妹、教育家杨荫榆,中国科学院院士杨芙清等。</p> <p class="ql-block">园子的主厅安乐窝与副厅延秋轩为木结构建筑。正厅“安乐窝”,穹顶高昂,开间宽阔,气度不凡。园子建材使用了不少进口材料,如地板就采用了进口柚木。园内陈设的明清家具皆为园主心爱私藏。园林专家们认为,“云簻园”是无锡城中最美的洋房花园。</p> <p class="ql-block">园中有一幢精美的二层西式洋房,结构明朗,线条流畅,外部雕刻精致,取名“裘学楼”。因其外墙为白色,故被称为“小白楼”。建“小白楼”时,杨味云借鉴和融合中西建筑造园经验,使得云薖园有古典私人园林小巧玲珑、清静雅致的意趣。</p> <p class="ql-block">2016年9月,杨世缄策划了“无锡与江浙名城历史影像数字彩色复原精选特展”,在百年老宅云薖园展出了数月。这些老照片时间跨度自晚清至民国,涉及无锡、南京、上海、徐州、扬州、镇江、苏州、杭州、宁波、绍兴十座名城的珍贵影像,令人饱餐了历史风光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当年展览时的照片一——锡山寺塔山水一色。</p> <p class="ql-block">照片一的文字介绍</p> <p class="ql-block">当年展览时的照片二——惠山古刹听松赏杏。</p> <p class="ql-block">照片二的文字介绍</p> <p class="ql-block">当年展览时的照片三——南京中山陵在建造中……</p> <p class="ql-block">当年展览时的照片四——“人杰地灵”老牌坊。</p> <p class="ql-block">2012拍摄的,经整修后,开街前的“人杰地灵”新牌坊。</p> <p class="ql-block">2016年拍摄的“人杰地灵”新牌坊处,小朋友们排排坐,写生画画的热闹景象。</p> <p class="ql-block">园内景象一……池塘是我们小时候,偷偷溜进来捞红虫之处。</p> <p class="ql-block">园内景象二</p> <p class="ql-block">园内景象三——长廊</p> <p class="ql-block">园区景象四——小时候玩耍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园内景象五</p> <p class="ql-block">园内景象六——小曲石桥处,两只私养的大白鹅……会联想起经典电影“古刹钟声”中的两只鹅吗?哈哈哈……</p> <p class="ql-block">201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云薖院又举办了一期公益活动——“时间与版图”庆祝建国70周年,无锡城市影像展览。</p> <p class="ql-block">杨荫浏(1899年—1984年2月25日)无锡“留芳声巷杨”人,中国民族音乐学的奠基者。杨荫浏在音樂上的贡献主要是在民族音乐和宗教音乐方面,并且是第一个使用西洋记谱法大量整理中国民间音乐的音乐家。1950年,他专程回锡抢救录制阿炳的6首名曲,并整理编成《阿炳曲集》出版。杨荫浏对无锡瞎子阿炳的乐曲进行了抢救和整理,他在这方面的功绩是举世公认的。</p> <p class="ql-block">杨荫浏编辑的“阿炳曲集”……他的小女儿杨国葳,一直生活在无锡留芳声巷老宅中,陪伴母亲至逝世。她是我大嫂(荣家)的弟媳妇,无锡大型国企“无锡水泵厂”的铸造高级工程师、总师办主任、无锡铸造界前辈、我的同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4.唐翔千故居 唐翔千“镇巷唐”人,爱国工商实业家唐君远的长子,无锡实业家唐骧庭孙子.唐也是曾任香港财政司司长唐英年的父亲,本人曾任香港工业总会及香港棉纺业工会主席,第七、第八、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唐翔千(“千”字辈是景溪公的第五代子孙)1944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商学院,1948年赴美深造后当时无法回国效力,后改赴香港创办企业,成为香港著名实业家。1974年,他在香港第一个打破美国棉垄断市场的局面,成为首位使用大陆棉的香港厂商。  改革开放以后,唐翔千大力投资国内,在上海、新疆、广东等地建立了一系列企业。无锡的中萃公司、太平针织、佳福大厦等合资方中频频出现唐氏家族的身影。他还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 </span></p> <p class="ql-block">无锡唐氏祖宅在镇巷9号,当今出了一位唐英年,2003年上任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还代理过香港最高行政长官。据说这里曾经住过唐英年先祖唐保谦、唐星海、唐翔千祖孙三代人。上世纪六十年代,镇巷9号这座老洋房,住在这里的是唐翔千(即唐英年的父亲)的弟弟唐寿千。(唐寿千,1952~1954年任上海协新毛纺织染公司无锡厂副厂长。1955~1966年,任无锡协新毛纺织染厂厂长。1979~1987年,任无锡市爱建公司副经理、总经理。1987~1993年,任徐汇区第七、八届政协副主席。1993~1998年,任上海市工商联副会长、徐汇区工商联会长。)'</p> <p class="ql-block">同上…… 据说因唐家后人皆不在无锡,房子又无人打理,唐家后来便将这座房子处理掉了。由于新主人对房内一些结构甚至是门窗都进行了翻建和加盖,老洋房的外观与内部结构已与原貌有许多不同了。2010年此楼成为一饭店,为睹此豪宅内景,本人与好友一起,特地去该楼二楼中间,带阳台的包厢就餐,饱餐並领略了洋楼的奢华,虽然餐资不菲,但也值了……</p> <p class="ql-block">2010年8月,江南大学原副校长王武教授在香港拜会了著名企业家、慈善家、爱国人士唐翔千先生。双方经过多次沟通和探讨,在人才培养上达成了一致意见。</p><p class="ql-block">2010年12月,江南大学和唐翔千专项教育基金签约合作创办君远学院。唐翔千专项教育基金投入4000万元,专门用于江南大学君远学院和君远工程中心建设。学校为唐翔千专项教育基金配套经费4000万元,主要用于共享师资队伍建设和共享教学资源建设。2011年4月28日,江南大学君远学院正式揭牌成立。</p> <p class="ql-block">唐翔千先生夫妇在其父唐君远(1901 ~1992)纪念铜像前。</p> <p class="ql-block">唐星海“复兴路唐”人(1900 ~1969)无锡实业家唐保谦次子。他1919年从北京清华学校毕业,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纺织专业,1923年毕业,获纺织、纺织企业管理硕士学位。学成回国,任无锡庆丰纺织厂副总管兼纺织部工程师。他运用在美国学到的经营管理方法对庆丰进行体制改革和技术改造。如将原来的总管改为厂长,并自任厂长;废除工头制,成立主要由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工务处等。1933年他在庆丰推行“泰罗制”以提高工人劳动生产率。1930年和1937年,他先后两次去国外考察,全面更新庆丰厂的设备,扩建庆丰场和车间。所产“双鱼吉庆”牌纱,成为无锡地区标准纱,销路远及东南亚。1936年12月唐保谦去世,他接任庆丰纺织公司总经理。日军侵占无锡后,庆丰纺织厂亦被占据,他拒绝和日商合作。同年4月,他在上海创办保丰纺织厂。1943年11月收回无锡庆丰厂。在此期间,他曾投资马迪汽车公司,与建安实业公司合作开办庆源、大华、利达花纱布庄等企业。1948年底,唐星海到香港九龙荃湾,集资创办南海纱厂。1969年逝世,终年69岁。他经营庆丰纱厂成功,在复兴路上建造起了洋房宅居。唐星海旧宅,原规模很大,坐南朝北,有四五进数十间房子。1937-1945年,日军将唐星海家用作宪兵司令部。(1987年唐星海故宅“侵华日军宪兵队驻地”的名称,列人无锡市文物遗迹控制保护单位。)解放后,其宅曾是无锡化工局、无锡建筑设计院。还有原复兴路84号、复兴路90号都是唐星海老宅,前门复兴路,后门连元街,进深好几造呢……解放后成为大杂院到1992年城市规划,全部拆除后改建成复兴路回迁住宅小区。</p> <p class="ql-block">1937-1945年,日军将唐星海家用作宪兵司令部。(1987年唐星海故宅“侵华日军宪兵队驻地”的名称,列人无锡市文物遗迹控制保护单位。)解放后,其宅曾是无锡化工局、城建局,我们复兴路上的小朋友,小时候经常偷偷地溜进去,看其后面蓝球场举行的蓝球赛、文革中看洋房里的电视转播等等……复兴路,魂牵梦绕的地方,本人自1954年在此出生至今,发小中就我一人还坚守在这里,70多年啦!留下太多太多的记忆哇——复兴路84号(唐宅)里有:赵建琴、蒋小芳兄妹、顾新、郑伟等发小同学;86号亷宅有:亷小琴、亷伟洁、亷伟刚、亷琴贤、小龙、三毛、小熊等发小、校友等;88号赵宅有:本人、胡风珠、张俊等发小;90号(唐宅)里有:钱辉、王小平、王真真、诸小旦、陈礼旦等发小、初中同学;90号大门口许家还出了无锡市级干部许卫国呢;整个复兴路上还有:朱建华、王满林、刘红芬、庄宏、朱亚英、李盘泉、赵溪林、翁建平等等发小同学……记忆忧新啊!</p> <p class="ql-block">1977年,唐星海之子唐骥千应邀从海外回锡观光。无锡市政府落实对民族工商业者的房产政策,将这幢位于石皮巷口的西洋楼(目前是唐氏在复兴路上,众多房产中,唯一幸存下来的一幢)归还唐家。唐骥千代表唐氏子孙接收了这份房产,同时将其售与无锡市建筑设计院,随后即将所得房款一百九十二万元悉数捐献给无锡市教育部门,设立唐星海教育基金,以奖励优秀教师和学生。</p> <p class="ql-block">史上最大!华裔夫妇向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捐赠1.25亿美元……唐骝千祖籍江苏无锡,1938年在上海出生,他的父亲是纺织业巨商唐星海,11岁时他被送到美国上学。他曾就读于马萨诸塞州安多弗的菲利普斯学院、耶鲁大学和哈佛商学院。</p><p class="ql-block">1970年他在纽约与人共同创立了莱克与唐投资集团(Reich & Tang),后成为全美第30大基金公司之一。1990年他与建筑师贝聿铭、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等人合作成立了百人会,这是一个推动美中对话的中美领导组织。</p><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妹夫方闻教授是美国著名华人艺术史学家,曾任大都会艺术博士馆亚洲艺术首席顾问。也正是因为这层关系,唐骝千非常支持该馆的亚洲部。</p> <p class="ql-block">唐氏家族世居无锡羊尖严家桥。唐氏祖籍武进,明末唐宇鏣迁居无锡东门为迁锡之始。清嘉庆年间唐懋勋善于经商,有唐时长布庄,名噪大江南北。后太平军攻陷无锡,唐氏避战乱至偏远乡下严家桥,开设唐春源布庄,重振家业。唐氏后人从事现代纺织业,皆有成就,其著名的有唐保谦、唐骧庭、唐星海、唐君远、唐翔千、唐英年等。他们在无锡、上海兴办了一个又一个唐氏工商企业,如无锡的杨万和布庄、九大布行、九余绸布庄、永源生米行、益源堆栈、福源堆栈、润丰油厂、锦丰丝厂、丽华布厂、丽华二厂以及著名的九丰面粉厂、庆丰纱厂、丽新纺织印染厂、协新毛纺织染厂等等,都是由唐氏家族独资创办或是合资开办的。他们在无锡投资成功后,又抓住机遇,不断把资产扩展到上海。抗战胜利后,唐氏家族开始重点选择在香港发展。现在唐氏家族的企业、唐氏家族的后代,己遍布海内外。唐保谦与蔡缄三、唐骧庭与程敬堂分别为无锡六大资本集团中的两大集团。唐氏英才辈出,蜚声海内外,以研究科学、经营实业著称,后人称该唐氏为“五世其昌”。</p> <p class="ql-block">今日位于严家桥古镇,最显眼漂亮的唐苑建筑之一就是花厅了,雕花门窗和高大轩敞的面貌,见证诉说着繁华过往。花厅如今是陈列唐家工商事件、捐资助学等诸多鲜活历史的展馆,眼前的它其实是一座移建建筑,上世纪90年代前还是位于无锡市复兴路故居中的一部分,当时城市大改造拆迁过程中,由羊尖镇政府将建筑和部分家具搬迁到了羊尖老街上。</p> <p class="ql-block">昔日的唐家码头,百米长廊诉说着当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位于:原茅人山公墓,现青城公墓。茅人山公墓在文革时,被辟为市八中农场,改开后的八十年代末期,在原址再次被恢复为“青城”公墓……巨大的原“唐墓”二字的独块石碑,被当年红卫兵小将“破四旧”时,火烧后,用水浇激冷而碎,不然是无法破碎的……</p> <p class="ql-block">树高千丈、落叶归根……唐君远先生墓位于:青龙山公墓特区内,与我老父亲的墓址相差5 ~6个墓号……安息在一片苍松翠柏、宁静优美的自然环境之中。</p> <p class="ql-block">5.顾毓琇故居 无锡学前街3号,后成顾毓琇纪念馆……一门五博士之神话在此诞生。顾毓琇(1902 ~2002)生于江苏无锡的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是一位思想开明的学者,精通数学、地理与物理等。顾毓琇15岁的时候,父亲因感染疾病去世,母亲把他们兄弟五人都培养成了博士。顾毓琦(德国汉堡大学博士)、顾毓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顾毓瑔(美国康乃尔大学博士)、顾毓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顾毓瑞(台湾文化大学博士)。 顾毓琇少年时期就读于无锡竢实学堂(即无锡连元街小学)1923年清华学校毕业后赴美留学,获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博士学位,1929年回国,潜心于科研、教育事业,1950年移居美国,被聘为麻省理工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 </p> <p class="ql-block">顾毓琇纪念馆位于梁溪区学前街3号,始建于清末,是世纪文化老人顾毓琇先生的出生地,建筑面积848平方米,具有典型江南民居建筑风格。纪念馆着重从顾毓琇先生的生平简介、科教泰斗、文坛大家、成才之路、爱国情深五个部分详细记述了这位学术大师的动人传奇故事,生动展现了他在物理学术、文化艺术、教书育人等方面的高深造诣和杰出成就,充分体现了无锡钟灵毓秀的文化特质和尚文重教的人文精神。1988年,顾毓琇为纪念母亲王镜苏(字诵芬)将住所更名为诵芬堂。2002年,顾毓琇次子顾慰庆代表顾氏家族将祖屋捐赠给无锡市人民政府。2003年,顾毓琇故居被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0月13日经中央办公厅批准,改建为“顾毓琇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顾毓琇纪念馆”由江泽民题写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有那么多学识渊博、璀璨耀眼的“学者大家”。其中,有这样一位横跨六界、文理相融的世纪奇才。他是第一位获得麻省理工博士学位的中国人,23岁就发明了计算机通解方程。他培养出钱伟长、钱学森、吴建雄、陈省身、江泽民、朱镕基等著名弟子,他亲手教过的学生中,有100多位成为院士。爱因斯坦、泰戈尔、罗斯福、丘吉尔都是他的好友。他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航空研究所,他创办了中央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他一生写过7000多首诗,他是第一个把交响乐引进到中国的人,他的巨著《禅史》更是成为佛学必读书,他创作的话剧《岳飞》激励了几代人精忠报国。然而,还不止这些,抗战期间,他主导清华、北大、南开三座学校合并为西南联大,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他,就是顾毓琇先生。</p> <p class="ql-block">1988年,顾毓琇为纪念母亲王镜苏(字诵芬)将住所“燕誉堂”更名为“诵芬堂”。</p> <p class="ql-block">“誦芬堂”匾额,由时任国家副主席王震题写。</p> <p class="ql-block">“诵芬堂”的来由</p> <p class="ql-block">从惟善堂到诵芬堂,再到怀椿阁和暖阁,不仅看到了顾先生的荣誉和成就,更感受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与奉献。</p> <p class="ql-block">顾毓琇用12个字概括了自己的一生。他常说一句话,生前了俗事,生后少虚名。2002年9月,顾毓秀先生在美国离世,享年100岁。</p> <p class="ql-block">江泽民主席给师母发去唁电说:“顾老师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教书育人,师表天下,平生孜孜好学,且心系祖国统一,献计献策,为众所敬仰。顾老师的崇高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p> <p class="ql-block">江苏省无锡连元街小学……校名由顾氏七兄妹之老大顾毓琦题写。顾毓琦、顾毓琇兄弟俩,儿时都就读于竢实学堂(现时连元街小学)即我等之校友耶……</p> <p class="ql-block">连元街小学校门口,矗立着“竢实学堂”创世人杨模先生的全身铜像。</p> <p class="ql-block">竢实学堂(1898年)即现时的江苏省无锡连元街小学。</p> <p class="ql-block">2017年5月4日,连元街小学67届三班的老师和发小们40多人,冒雨欢聚在母校“校史陈列室”祝贺连小毕业50周年……白发苍苍的邓珊老师和王玉娟老师,精神抖擞能认出步入的发小同学们,甚至还能叫出某位同学的父辈名字,让同学们激动万分、热泪盈眶……同学们互相问候、参观校史陈列馆、争相在“校史陈列室”门前的顾毓琇半身铜像前结伴留影,最后因下雨,只能由杨雨新同学在校史室室内拍摄了集体照……感谢连小校领导提供的方便,使我们这次聚会圆满成功。同学们探访附近旧时陈迹,步行至健康路“阿福楼”聚餐並联欢,敬酒、切蛋糕、与两位老师同框拍照、歌声、舞蹈……过燕意同学送两位老师礼物、王小马同学送大家鸡蛋等等,让同学们渡过了难忘的一天。</p> <p class="ql-block">连元街小学“校史陈列室”门口,摆放着顾毓琇先生的半身铜像。</p> <p class="ql-block">顾毓琇故居的后门花圃</p> <p class="ql-block">因篇幅有限,第一辑只收录了,五家无锡的近代名门望族故居,第二辑将继续,敬请期待、关注……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