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要塞遗址——东北自驾游之九

蒋中秋

<p class="ql-block">虎头要塞,即如今的“侵华日军虎头要塞遗址”,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市虎头镇周边完达山余脉丘陵中。</p> <p class="ql-block">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占中国东北,建立所谓"满洲国",并觊觎北部苏联远东地区,在沿东北中苏、中朝、中蒙边境战略要地修筑地下军事要塞,形成对苏攻防体系。虎头要塞是日本关东军准备对苏战争,确保部队转入战略进攻的攻击型战略设施。日苏虎头之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役,虎头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结地。</p> <p class="ql-block">"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以中国东北为其扩大侵略战争的战略基地,图谋"北进"侵略苏联远东地区。为防备日军进犯,苏联增强远东的军事力量。日本关东军在准备对苏作战的口号下,迅速扩充兵力并加紧构筑中、朝、蒙、苏边境的攻防阵地。为形成对苏战略攻势,关东军加速推进通往国境地带的军事铁路建设。虎头的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是东北境内唯一能用肉眼看到乌苏里铁路的地方,又恰好位于哈巴罗夫斯克和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中点,正好扼守乌苏里铁路的咽喉,虎头又是远东苏军进入东北腹地的隘口。此外,为了使战争物资能及时运抵虎林,1935年日军动工修建了"哈虎"铁路。通过这条铁路,可由东北北部重镇哈尔滨直达虎头要塞,是具有特殊战略意义的国境军事铁路。</p> <p class="ql-block">虎头要塞作为特种筑垒工事,重要部位水泥覆盖厚度为3米,可抵御口径30厘米以上重炮的轰击和1吨炸弹的爆破,地下工事可容纳守备队总兵力的1/3(鼎盛时期兵力12000人),重要军事设施间有地下交通道连接。虎头要塞地下军事设施规模庞大、结构复杂、设施齐全,指挥部、通讯室、兵舍、将校舍、伙房、浴池、厕所、医务室、粮库、弹药库、发电所、水井及上下水道一应俱全,通往地面设有观测所、竖井、地堡、通风口,出入通道要隘处设有陷阱、射击口等作战设施。</p> <p class="ql-block">虎头要塞是日军在我日国东北修筑的众多要塞之一。为使东北成为进攻苏联的战略基地,日军在沿东北中苏、中朝、中蒙边境战略要地修筑了17处庞大的秘密筑垒地域——地下军事要塞。要塞大体沿着乌苏里江、黑龙江的我境一侧和大兴安岭分布,由东向西:珲春、东宁、鹿鸣台、绥芬河、观月台、半截河、庙岭、虎头、富锦、凤翔、霍尔莫津、瑷珲、黑河、法别拉、乌奴耳、海拉尔、阿尔山,绵延5000余公里,形成东、北、西三面规模庞大、设施齐备的对苏攻防体系。在东北边境日军要塞中,东部正面的虎头等8处要塞是日本关东军准备发起主攻的重要地区,是对苏进攻的桥头堡。</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纪念园位于虎头镇区北隅,坐落在虎头要塞主阵地——中猛虎山山顶。纪念园位置曾是侵华日军虎头要塞指挥部所在地,也是当年苏联红军攻克虎头要塞之战中,战斗最惨烈、攻坚时间最长、牺牲人员和消灭日军最多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园内纪念碑高21米,碑基座部分占地324平方米,基座高5米,基座四周建有十五级踏步和八面护栏,寓意为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纪念碑顶部铜像部分高5米,由一个傲然挺立的和平少女手托起和平鸽、仰望蓝天的锻铜塑像组成,和平少女周围有四只鸽子自由飞翔在彩带之中,象征着中国和世界人民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p> <p class="ql-block">虎林是乌苏里江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江对岸是俄罗斯。</p> <p class="ql-block">瞭望塔。</p> <p class="ql-block">俄船。</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船。</p> <p class="ql-block">虎头关帝庙,位于虎林市虎头镇乌苏里江左岸江畔。建于清代雍正年间,占地约一百六十四平方米,四周有砖砌围墙,南有山门,前殿为卷棚式建筑,正殿为悬山式建筑,殿内有三尊塑像。西墙外有石阶八十四级,直达庙后高岭。</p> <p class="ql-block">江边有一座白色的碑,是纪念胡耀邦视察虎林游历乌苏里江的。</p> <p class="ql-block">距今整整四十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