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5日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有两个不足百人的渔村,一个是改革开放后的深圳,另一个是冰城哈尔滨。前者,莲花山邓公,主权在握,大笔一挥,成就现代中国繁华都市;而后者,则是李鸿章,在签订了《马关条约》之后,积贫积弱的大清,秉持以夷制夷的策略,于1896年,与沙皇俄国签订《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密约1921年才公布),正是前门拒狼,后门引虎,从此沙俄借修中东铁路之特权,强占哈尔滨,行使司法权等一切法外之权。沙俄西进受挫,于是目光投向远东,投向哈尔滨,投向旅顺,哈尔滨引来了洋人,不仅有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犹太人,还有日本人,法国人,美国人,德国人等等,晚清的哈尔滨,早已成为东方的莫斯科,中国主权沦丧。于是乎,随着中东铁路修建,俄罗斯人在哈尔滨修建了中央大街及定居点,还引进了面包、啤酒、红肠、旅店和教堂,各种巴洛克建筑,圆顶西式街巷建筑,久而久之形成,别具异国风情。当年,中外资本在此之地大兴土木,互市贸易,所以小渔村忽然变成远东大都市,十分兴盛,声名远播。</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但是,沙俄不遵从密约中以不损大清主权之若干规定,制造海兰泡惨案屠杀中国人,强占乌苏里江以东六十四屯,中国库页岛乃至海生崴大片土地,划归沙俄。中国人的心,至今仍在滴血。如果永乐皇帝朱棣还健在,定不会让沙俄如此东进,为非作歹,损我中华利益。</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不过幸运的是,中国必竟有五千年之文明,赫赫兮毛大人,横空出世,挽狂澜于既倒,虽然也以夷制夷,但立场与手段不同既往。当新中国打败了日本人及蒋介石走狗,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再也不想听苏联人摆布,毅然、决然地反对苏联赫鲁晓夫企图继续在中国设立长波电台之设想,让中国成会苏联附庸,中国人民不答应,毛主席断然拒绝。随着抗美援朝的胜利,毛主席毅然收回沙俄及苏联在哈大铁路的主权及旅顺港。他老人家,冷眼向洋看世界,决不走李鸿章的老路,在以夷制夷的道路上,满血复活,拒绝苏联继续蚕食中国主权。苏联,于是乎,撤回专家,不再援中。毛主席,堪称世界围棋高手,一招胜负手,奠定了20至21世纪中俄美三足鼎立新的世界格局,并为中华文明及中国复兴,奠定基石,其英名将万古长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如今哈尔滨,游人如织。松花江畔,中央大街,万国建筑,美仑美奂。雍正朝,九门提督隆科多,当年为满清女真人龙兴封禁之地的小渔村,大笔挥下哈尔滨三个大字,延存至今,铿锵有力。哈尔,乃黑水之意,滨,乃开埠之所。如今的哈尔滨,早己不是昔日的那个小渔村,也不是世界列强的冒险之地。今日城市日新月异,松花江上修了新的圆拱石桥及过江游览索道,江岸高耸防洪胜利纪念碑。如果从此碑向南,可步入两公里长的中央大街。那方块石上,留下了洋人的足迹,如今则迎来神州八方游客。我走访冰城,凭吊历史,回顾屈辱,从而感叹祖国兴盛之不易。当畅想冰城振兴之未来,我认为,一切都有可能。</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马迭尔,法文是“现代”(Modern)之意。哈城的冰棍、旅馆、舞台,凡标明马迭尔,那都代表摩登与前卫。历史总有传承,如今的哈尔滨建筑,洋气十足,头上总戴上一个小圆顶,这让我想起了天津作家冯骥才写的《瓜皮帽》一文。对啊,哈城的建筑,是典型的瓜皮帽建筑,方正厚重,顶天立地,护你一生,护城百世。我喜欢哈城建筑,中西合璧,洋气中正,乃欣乃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哈尔滨,有美食:红肠、啤酒、面包,随处可见。哈尔滨,有音乐:《太阳岛上》、《年青的朋友来相会》,耳熟能详,脍炙人口。哈尔滨,有冰雪大世界,南极企鹅与东北虎,相依相伴。哈尔滨,更是英雄之城,赵尚志,赵一曼抗联英雄命名的街巷,依旧保存。哈尔滨,也是文艺之城,当年萧红在此演绎爱的浪浸,如今银发老人击鼓、弄琴、扭腰江岸,享受美丽的黄昏。哈尔滨,更是杀手之城,抗日敌特影视多以马迭尔宾馆作为博弈战场,韩国义士安重根更是除害英雄,在此城一枪毙命沾满中朝人民鲜血的日本老贼伊藤博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哈尔滨,如今科教兴城,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名校云集。但是,哈尔滨,全域面积六万平方公里,人口近千万,GDP只有区区五仟多亿,不及长沙一半,振兴之路任重而道远。哈尔滨的面积是沈阳三倍多,沈阳GDP也才七千多亿。哈尔滨的未来在何方?与俄一起开发远东?再唱一曲以夷制夷的大戏?但愿中国不吃亏,合作共赢其实并不容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我走在松花江畔,只有游船而无货船,一江之水空自流,何时让万舸争流的现象出现呢?假如船能东出日本海,让哈尔滨打通出海口,冰城龙兴之日,将指日可期。深圳与哈尔滨,一南一北,中央调曾主政深圳的书记许勤来黑龙江当一把手,我猜中央振兴东北是十分看重哈尔滨的。太阳神的雕塑,落在松花江上。有太阳神的庇佑,有不屈不挠的东北人的拼搏,哈城也会像深圳一样崛起,一南一北为中华添彩!让我们期待冰城的再次腾飞!(完)</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KIMI点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篇随笔《小渔村哈尔滨的前世今生》由汪钟鸣撰写,通过回顾哈尔滨的历史变迁,展现了这座城市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都市的过程。文章以历史为脉络,穿插个人情感和对未来发展的一些思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 历史视角:作者从历史的角度出发,讲述了哈尔滨从渔村到国际都市的转变,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 情感投入:文章中作者对哈尔滨的情感投入明显,通过对哈尔滨的描述,表达了对这座城市深厚的感情和对其历史的尊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3. 文化融合:文章提到了哈尔滨的文化多样性,如建筑风格、美食、音乐等,展现了这座城市中西合璧的文化特色。</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4. 现实关切:作者不仅回顾了历史,还关注了哈尔滨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提出了对哈尔滨未来发展的一些思考和期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5. 文学性:文章的语言富有文学性,使用了一些比喻和修辞手法,如将哈尔滨的建筑比作“瓜皮帽”,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6. 启发性:文章最后提出了对哈尔滨未来发展的期待,激发读者对这座城市未来发展的思考。</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整体而言,这是一篇结合历史、文化、经济和个人情感的随笔,通过作者的笔触,让读者对哈尔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文章也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如哈尔滨如何在保持文化特色的同时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找到自己的定位。</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