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正定隆兴寺

姚姚

<p class="ql-block">  隆兴寺是一座著名的佛教寺院,2022年寒假全家自驾来过一次,这次利用出差的机会又一次探访了隆兴寺。</p><p class="ql-block"> 寺院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年),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奉宋太祖赵匡胤之命于寺内铸造一尊七丈三尺金铜千手观音菩萨像,并盖大悲宝阁。自此大兴土木进行扩建,历时百年,以大悲阁为主体的一组气势恢宏的宋代佛教建筑群落成,被誉为“海内宝刹第一名区”,深得历代封建皇室的青睐。清朝康乾时期两次奉敕大修,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赐额隆兴寺并沿用至今。隆兴寺占地面积135亩,寺院建筑依南北中轴线作纵深布置。自三路单孔石桥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觉六师殿(遗址)、摩尼殿、牌楼门、戒坛、慈氏阁、转轮藏阁、康熙御碑亭、乾隆御碑亭、大悲阁、御书楼、集庆阁、弥陀殿、毗卢殿等十几座殿阁,主次分明,高低错落,气势恢宏,是研究我国古代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典型实例。</p><p class="ql-block"> 寺内还汇集了大量的雕塑、壁画、碑刻等艺术珍品。其中崇伟甲天下的金铜千手观音立像,宋代建筑的艺臻极品-摩尼殿,被誉为“东方美神”的五彩悬塑自在观音,我国现存最早的宋代转轮藏,“楷书之祖”隋龙藏寺碑,精美绝伦的铜铸毗卢佛像等六处文物堪称全国之最。中国建筑学家梁思成曾赞誉:京外名刹当首推正定府隆兴寺。</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始建于北宋,是寺院现存四座宋代建筑中最早的一座。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做过大修,但主要梁架仍为原来形制没有改变。天王殿大门上端的“敕建隆兴寺”和“天王殿”匾额均为康熙皇帝手书。殿内供奉的 “大肚弥勒佛”为金代木雕,距今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殿内两侧供奉着四大天王。</p> <p class="ql-block">  穿过天王殿,进门之后沿中轴线继续向北,可以看到如今仅存遗址的大觉六师殿(遗址)和钟楼鼓楼(遗址),不免使人感伤古建命运多舛。不过很快,属于隆兴寺的一颗璀璨明星即将映入眼帘,它就是被建筑史家梁思成誉为“世界古建筑孤例”的摩尼殿,其辉煌耀眼足以一扫之前的阴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摩尼殿始建于北宋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大殿布局奇特,其正方形殿身的四面正中各出一山花向前的歇山式抱厦,使平面形成十字形。檐下斗拱宏大,分布疏朗;柱子用材粗大,有明显的卷刹、侧角和生起,与宋《营造法式》相近。中国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称这种布局平时除去北京故宫紫禁城角楼外,只在宋画里见过。</span></p> <p class="ql-block">  此石香炉为宋代雕制,由炉身、炉座两部分摞置而成,通高1. 4米。炉身正面浮雕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四周侍立药师十二神将,手持宝杵、宝剑、宝棒等兵器,给人以威武勇猛、栩栩如生的感觉。寺庙中早期的香炉保存下来的并不多,此座以佛教题材为雕饰的宋代石香炉保存至今,实为罕见。</p> <p class="ql-block">  殿内佛坛上供奉五尊泥塑金装佛像,正中是佛祖释迦牟尼,左右两侧立像为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中的其中两位。左侧的老者为迦叶,右侧的为阿难,两侧莲座上供奉的是文殊、普贤二菩萨。这五尊均都为宋代原塑,文殊、普贤在明代曾进行过修补。</p> <p class="ql-block">  内槽东扇面墙外壁画框宽9. 14米,高7. 13米,内绘“西方胜景”。构图宏伟,色彩艳丽,将虚幻的“西方极乐世界”展现出来。画面主题以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音、大势至菩萨为中心,共绘佛、菩萨、罗汉等400余身。壁画左下角则以暗淡的灰绿色绘出了世俗间生老病死诸苦,与色调明快、气势恢宏的西方极乐世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p> <p class="ql-block">  摩尼殿内槽北壁为一座泥塑五彩悬山,悬山中现存塑像共30余身,正中的五彩观音菩萨像,俗称“倒座观音”。因观音菩萨有“众生普渡不完,誓不回头”的誓言,而芸芸众生,永远普渡不完,故形成“倒座观音”形象。观音像原塑于北宋,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曾进行过修补。鲁迅先生非常欣赏这尊塑像,称赞她是“将神人化”了,将她视若佛教美学的代表作而珍藏,至今仍陈放于北京阜城门内鲁迅故居的书案上,被视为最美的观音。</p> <p class="ql-block">  西扇面墙绘“东方净琉璃世界”,壁画不太清晰。</p> <p class="ql-block">  殿内各壁为佛教故事为题材的壁画,现存面积仍为422平方米。内槽东西扇面墙内壁绘“十二圆觉菩萨”和“八大菩萨”;四抱厦绘护法“二十四尊天”,其中东抱厦的“大悲尊天”“鬼子母天”等保存较好;檐墙内壁生动地描绘了佛祖释迦牟尼降生、出家、苦行、成道、涅槃等整个过程,称“释氏源流”。</p> <p class="ql-block">  走出光线幽暗、神秘庄严的摩尼殿,穿越牌楼门,前面是戒坛。戒坛是一座亭台式建筑,现存木结构部分为清代重建。戒坛内供着明代铜铸双面佛像。</p> <p class="ql-block">  戒坛的左右两侧便是隆兴寺里的另外两座宋代建筑:转经藏殿与慈氏阁。这两座相向而立的建筑,风格极为相似,均为歇山顶的二层阁楼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  转经藏阁内正中安置木制的直径七米、八角形的“转轮藏”(即转动的藏经橱)。隆兴寺内转轮藏是中国最古老的转轮藏,其梁架结构在我国古建筑中极为罕见,被梁思成视为“木构建筑之杰作”和“建筑中罕有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  慈氏阁内二米高的须弥座上,立有一整木雕像,高七米,为弥勒佛形象,或称“慈氏菩萨”,是宋代遗物。</p> <p class="ql-block">  大悲阁内所供的铜铸观音像,是北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奉太祖赵匡胤之命铸造。像高21.3米,共42臂,现存观音像的身体部分和当胸合十的两只手臂是宋代铜铸,其余两侧40只全部为民国时期重装的木质手臂。据说每只手眼都各有25种法力,40只手眼和25相乘便成了千手千眼。因此这尊观音被称为“千手千眼观音”。 1000年前铸造这尊观音像时,采用屯土的方法,整体分七段接连铸造而成的。它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古代铜铸佛像中最高大者。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人们都自然地将隆兴寺称为“大佛寺”。</p> <p class="ql-block">  铜菩萨下面的台基很精美,有力士、双头鸟、乐伎等各种图案,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走过明代的弥勒殿,中轴线的末端是明代的毗卢殿。殿内铜铸毗卢佛墩:设计巧妙,做工精细堪称一绝。</p> <p class="ql-block">  这次又花了三小时,欣赏了一遍只在宋画里见过的隆兴寺宋构大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