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刊头题字:柏华</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崴 子 沟 的 精 神</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作者/仇永德</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什么是“崴子沟精神”? 我认为就是攻坚克难,永不言败。众志成城,砥砺前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已经是八十五岁的耄耋老人,可我总觉得我没有那么老,我还想像年轻时在崴子沟一样,东跑西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是个很恋旧的人,忘不了崴子沟岁月,那是激情燃烧的年代。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学毕业后,本不知道这地球上还有个“崴子沟”。是恋人小简用爱的魔法把我引到沟里来的。在这里,大家都一样的年轻、一样的风华、一样的激情、一样的理念,大家都不富裕,但没有压力。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山沟里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懂得了粗浅的人生,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标准粉和混合面每斤的价格 。四家子村卖的鸡蛋五分钱一个,听起来好便宜,可我们小两口每月工资合计才80元,养活四口之家也是挺紧张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一次 到月底没钱了,腼腆的小简向老孟家借了十块钱,渡过“难关”。就这样,放羊的老姚头每月都要向我们借上 三斤五斤的粮票,小简偏偏又是个“大慈善家”,所以我们一次都没要过。她的说法是:老头也是挺可怜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我没想到,在大山里这一待就是十年,这十年的苍桑和蹉跎成就了小厂的大事业。值得骄傲的是,在国家当年的 高精尖科技领域里,就有崴子沟的贡献。在当时那么困难的环境里,靠高粱米饭大咸菜的 一伙人,竟能搞出航天使用的振动台、半导体电台、电传打字机、海军指挥仪等等。就连我国 第一颗卫星的 “东方红”电子音乐,都是从崴子沟开始奏响的。所以 崴在沟里我不后悔,反觉得挺有人生价值。人活着不仅仅是吃喝玩乐,如何能把精神和灵魂融入国家伟业之中,方能死而无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七十年代,我们厂生产的字符显示器质量远比南京的734厂生产的 图形显示器 好,我们厂的计算机外部设备 在全国已走在前列。八十年代,我们厂已开始生产 传真机,而同期的德国才刚刚使用电传打字机,比我们崴子沟落后了好几年,难道我们不感到自豪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真的,我太留恋这个大山里激情燃烧的崴子沟了。可是我们产品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转型,这是后来企业被拖垮的最大问题。 1976年,我从欧洲回来,曾向厂里领导建议说:“高科技产品虽然意义重大,但我们厂无论是实力还是财力恐难维持继续研发能力。德国家家都有电冰箱,相信咱们国家也会很快普及,如果我们转型研发电冰箱,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们生产的电冰箱就会走进千家万户。” 领导在澡堂里一边搓背 一边反驳我说:“电冰箱里冰什么?冰窝窝头、大咸菜吗?那是资产阶级的奢侈品,不配我们研发。”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无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改革开放后,国家大量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 和产品,科技发展形势 对我们厂的产品产生了 巨大的冲击,我厂的生产形势非常严峻。又因为后来技术逐渐落后,产品滞销,崴子沟好似浴血奋战的一支孤军,变成弃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多么优秀的一群技术人员呐,多么勤劳而自律的广大工人们呐,任劳任怨不求报酬,领导指哪打哪的技术精英们,就这样无奈地离开了那个养育了我们十年的、曾经生机勃勃的崴子沟。人走楼空,只有那条潺潺小溪仍在孤独地流淌着,溪水里流着的,是崴子沟人惜别的 泪花.........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次到崴子沟,小简总会说:看来你对崴子沟挺留恋啊!我说:没错!因为崴子沟的精神和灵魂永存,我就会常来看看。崴子沟是我人生中割不断的情怀。我爱崴子沟的郁郁葱葱的 大山和那条水量不大却永不干涸的小溪。</p> <p class="ql-block"><b><u>作者简介:</u></b></p><p class="ql-block">仇永德,中共党员,四十年代生人,德语翻译,获辽宁省颁发的副译审证书,曾任抚顺进出口公司分公司经理,已退休。现为抚顺市作协会员,记录过往的曾经,留下难忘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b><u>诵读者简介:</u></b></p><p class="ql-block">李立新,笔名:南宫竹香,上世纪六十年代生人,沈阳财经学院毕业,抚顺作协会员。人生信条是: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学习写作、书法、绘画,爱好旅游、拍照等。既喜欢静静的享受生活里净逸怡的点滴禅意,又喜欢户外活动带来的快乐与激情,是具有双重性格的人。</p> <p class="ql-block"><b>编委会成员:</b></p><p class="ql-block">主 编:赵忠伟 </p><p class="ql-block">责任编辑:贾学新</p><p class="ql-block">副 主 编:崔 涛 荀日历 杨姝卿</p><p class="ql-block">编 委:李 振 佟俊梅 张译丹 郭丽妍 朱景华 高 军</p><p class="ql-block">配 图:吴耀军 鄂成喜</p><p class="ql-block">校 对:祝贺 张晓甜</p><p class="ql-block">本期编辑:贾学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