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三月,一个咋暖还寒的日子,我们去江西旅游。途径南昌的短暂停留,朋友们选择去参观“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那个春天的下午,南昌格外的暖,即使是薄薄的春装,也有点穿不住。参观的人很多,大家井然有序,排着长长的队伍。走入纪念馆大门,迎面是一座五人群雕,分别是当时起义的领导人周恩来、朱德、叶挺、贺龙、刘伯承的全身雕像。</p> <p class="ql-block"> 群雕后面,通向纪念馆的道路两侧,则是参与领导起义的部分其他人员的头像雕塑,雕塑的基座上刻有他们的出生年。百年前,他们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却已经承担起家国使命。</p><p class="ql-block"> 走进纪念馆一楼,一幅壮丽的,令人热血沸腾的场景映入眼帘。大厅的背景墙上,鲜红的“八一”军旗高高飘扬,两侧起义的官兵浴血奋战,奋勇向前。大厅中间的地板上,堆着一堆大小不一的不规则的石块,一支步枪高高耸立在破烂的石块间,直指向蓝天。旁有此雕塑的说明“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凌晨二时,中国共产党打响了武装反抗国名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从小在军营长大,红色基因深深的刻入我的骨髓,此时此刻此景,我更愿意这样理解,这是先辈们打破牢笼,打碎这个破破烂烂的世间,建设一个新的世界的第一枪。</p> <p class="ql-block"> 穿行在纪念馆的各个展馆之中,我沉浸在百年前的激烈场景之中,充分感受到当年的血雨腥风,和先辈们的艰苦卓绝。</p><p class="ql-block"> 其中有两组数据深深地震撼了我。</p><p class="ql-block"> 一组数据是南昌起义共有两万多人参加,其中留下有名有姓的只有1400多人,不到10%。90%以上的起义战士都成为了无名英雄。</p><p class="ql-block"> “淋漓鲜血战旗红,数万英雄唱大风。讯如狂飙吹朽木,惊如霹雳烈长虹。”数据昭示着这段历史的残酷和沉重,英雄们的名字已经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但是他们的壮举,以及由此带来的对于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远意义,却永远地载入史册。</p><p class="ql-block"> 另一组数据是蒋介石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共产党员的人数由5万8千多人,锐减到1万多人。</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上一组数据,使我感到沉重,那么看到这组数据,我的内心则感慨万千。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人数为9671.20万。一个组织,早期创始时只有58位成员,通过百年的努力,至今成员近一亿人。无论是白色恐怖,抵御外寇阶段,还是和平建设时期,这个组织中都有人奋不顾身,以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至上,冲锋在前,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是这个世界上最感人,最成功的励志故事,因为他们信念为磐石,意志如钢铁。</p><p class="ql-block"> 走出纪念馆,已是夕阳西下。我的耳边传来歌声“马蹄哒哒哒,黄河水哗啦啦,要努力生根要发芽,让梦想开出最美的花......。”街上霓虹闪亮,人来车往,一片祥和。先辈们,你们的梦想,已经开出了最美的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