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市地处中国东北边陲,黑龙江省北部,面积68726平方公里。以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为界,与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城市—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黑龙江相望,是中俄边境线上唯一一对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功能最全、距离最近的对应城市,最近处相距仅750米。 有机会去了趟黑河市,没有高铁,因大雨哈尔滨至黑河的火车停运,只好坐飞机中转哈尔滨。 (黑龙江对面的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 黑河市历史悠久。公元前16世纪,居住在今黑河市北部、嫩江流域的东胡、秽貊人和商朝就有过“东胡黄罴,山戎戎菽”的贡纳关系。到西周初年,居住在黑龙江中、下游的肃慎族已向周王朝贡“楛矢石砮”。公元725年(唐开元十三年),唐王朝设立黑水都督府,黑水靺鞨属之。再后来吗,不用多说了,清朝时,在1858年后称“瑷珲”,1858年5月28日,中俄在瑷珲城签订了《瑷珲条约》。今天黑河辖瑷珲区,瑷珲区有一个瑷珲镇,亦为瑷珲古城。瑷珲地名系满语“可畏”之意。 黑河市是一个美丽的、卫生城市,烟火气息旺盛,一派生机勃勃。 使我对这座城市产生崇敬,源于“知青博物馆”,基于个人的成长之路,知青生活一直深深的影响着自己成长历程,我也插过队...... <p class="ql-block"> 黑河知青博物馆位于黑河市瑷珲镇,占地3.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2006年开工建设,2009年竣工开馆,是一座集教育、研究、收藏、展示、阅览于一体的大型公益性文化场馆,建有主展览大楼、国家方志馆知青分馆综合楼、游客中心综合楼,内含基本陈列馆、知青专题馆、知青油画馆、知青国画馆、知青影视剧院、文物库房、半景音画馆、知青方志展览中心、知青文创中心等设施,现有馆藏文物藏品3.3万件。</p> 知青博物馆基本陈列以《中国知青与共和国同命运》为展览主题,分为共赴广阔天地、谱写闪光青春、浴火凤凰、苦涩的记忆、返城之路、改革开放的中坚、两地情七个部分。全面讲述了自1955年全国第一批知青开垦北大荒以来数十年的知青史,展示了1776.48万中国知青担负起建设祖国边疆农村的历史责任,在红土地、黄土地、黑土地、大草原、大戈壁战天斗地的光辉历史,再现了广大知青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中创造出的辉煌业绩。 2005年,投资三千多万筹建了知青博物馆在,建成之后的2009年7月29日迎来首批参观者,一百多位来自天津、浙江、北京、江苏、上海等地的老知青"重游第二故乡,重温如火的激情岁月,感受振奋的北大荒精神"。 这是全中国第一家知青博物馆。 也是中国传承知青历史文化的大型博物馆,全国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知青历史文物收藏中心,知青精神宣传教育展示中心。<div> 展览满满的正能量!</div> (共和国第一知青) 参观时含着眼泪,想起了插队的日子。 (1957年全国团代会上,徐建春给主席点烟) <p class="ql-block"><b>使我感动的是对知青的评价(前言):</b></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20世纪中期发生在中国城镇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共和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规模空前的群体往返大迁移,伴随着共和国的坎坷步伐,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走过了27个起伏跌宕的历程。它涉及1776.48万中国青年。牵动10亿人心,震撼20世纪,令世人瞩目。</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代热血青年,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奉献了青春,承担了历史责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磨练了自身,升华了人生;广大知青与祖国边疆农村干部群众风雨同舟、患难与共,铸就了深厚的血肉之情。返城后,他们以在广阔天地磨练出来的拼搏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开始了第二次创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的中坚和栋梁。</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他们与共和国同命运,历史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不会忘记他们。</b>”</p> (这个画面使我想起那个年代挑灯夜战,知青一起盖窑洞的场景) <p class="ql-block"><b>使我感动的是对知青的评价(结束语)</b> :</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随着时光的流逝,渐行渐远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已经成为历史,但历史不能忘记知识青年对开发建设祖国边疆农村的伟大贡献,不能忘记知识青年美好的追求在重重考验下的撞击下发射出的耀眼光辉,不能忘记来自各大城市知识青年的涌入,迅速改变了边疆农村的闭塞环境、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文化资源、人生价值,跨越式改变了这些地区的文化生活和人的素质。这是知识青年贡献中极为浓重的一笔,极大的加快了这些地区现代化的进程</b>。”</p> <p class="ql-block">(知青食堂。插队初期,我们没有宿舍,散居在老乡家,后来盖了宿舍,自己做饭)</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十年奋斗的岁月里,一代知青、一代热血青年把个人命运与党和人民的命运、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与天斗、与地斗,充分体现了</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代青年勇于报国的奉献精神,敢于胜利的勇敢气概,追求高尚的价值取向,直面人生的磊落胸怀,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b><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形成了一笔值得总结的宝</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半个世纪过去了,中国知青与共和国同命运,广大知青成为改革开放的中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栋梁。知青一代人创作的伟大业绩,将永载史册</span>。”</p>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这是祖国母亲的召唤,中国知青一代人在这个召唤下,自1955年的志愿垦荒队,到1965年,国家有组织、有计划的“四个面向”,到1968年,举国上下大规模的上山下乡,历时20余年,上山下乡知青达1770余万。 他们放弃城市的优越生活,尽共和国长子长女的责任,来到艰苦闭塞的农村边疆,与当地人民一起战胜酷热洪水,战胜严寒冰雪,与天斗,与地斗,变“大荒”为“粮仓”,建起工厂,勘探开矿,办起学校,传播文化,屯垦戍边,他们是新中国一代创业者。 插队两年,两年的日日夜夜,有苦有累,有悲有喜,两年的风风雨雨,有怨有恨,有情有意,那些魂牵梦绕的亲情、友情和爱情,所有这些情感,都交织在抹不去的记忆中。 (这是中国知青犁大聚会,有东北知青犁、山西知青犁、云南知青犁、贵州翻地犁、山东知青除草犁,您插队时,用的是哪款犁?) 这是全国各地知青下乡人数分布图,我在31.29万那个省里,您在哪里? <p class="ql-block">那年那月的那些人和那些事: </p><p class="ql-block"> 1973年底,在山西与陕西交界的万荣县黄河滩上,16名年轻人到裴庄公社红旗林场,开始了插队生活……</p><p class="ql-block"> 后又来了三位加入了这个团队。</p><p class="ql-block"> 插队时最大的23岁,最小的不到16岁。</p> (知青与农工,后面是住的茅草房) <p class="ql-block"> 割麦子看不到头,割豆子满手扎的血淋淋的,每天走十几里路,的确很苦。但老乡的善良,农民的朴实,深深感染影响了我们。</p> (一起劳动时的合影) (初聚首,热泪、感慨、回忆,后面是我们自己盖的窑洞) <p class="ql-block"> 回忆我们曾经的岁月,难忘的插队生活!感谢农民,感激一起插队的同学。</p><p class="ql-block"> 庆幸,我们都安全、顺利的结束了2年插队生活,佩服我们当年的热血与激情。</p><p class="ql-block"> 自豪,十八大常委中也有4个曾经的知青。</p><p class="ql-block"> 据新闻报道,目前全国已经有数个知青博物馆,中国知青文化博物馆亦将落地湖南省长沙市。</p><p class="ql-block"> </p> (再聚首,人是物非,后面是我们自己盖的窑洞) 突然在想,在90年代进行的国有企业改革,有近5000万工人下 岗,会不会有一天,他们建一个下 岗 工人博物馆......<div> 如果你插过队,黑河的知青博物馆,值得一看!不能忘记自己曾经走过的路。</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