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鹤峰,

渡江湾

<p class="ql-block">  鹤峰,鹤舞群峰,鹤舞山外,峰连四海——</p> <p class="ql-block">自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活动的鹤峰,历经数千年文化的滋育历练,产生令人刮目相看的地域文化,尤其是土司文化为主体的民族文化,成为国内外文化学者最关注的精彩看点!</p><p class="ql-block"> 走进鹤峰,走进屏山,走进这个如雷贯耳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容美土司遗址群,其核心部位爵府屏山,你会如同乘坐一艘古帆船一样,穿过厚重的历史烟云,劈开波涛般起伏的群峰,航行在三面环水的青光绿影里,其入关处铁锁桥凌空如虹,凝茫茫乳雾,入悠悠白云,扼守险要。</p> <p class="ql-block">地处湖北省西南边陲之地的鹤峰,东连荆楚,西眺巴蜀,北临三峡,南接潇湘,以土家族、苗族为主体的22万多各族儿女,在这2892平方公里的神奇土地上,演绎了武陵山区历史文化最辉煌最精彩的篇章!被历代文人墨客称为“古桃源”的鹤峰,峦深涧险、谷壑幽深、千峰竞秀、松青竹翠、资源茂盛。有多少故事在这里发生?有多少传奇在这里激荡?清雍正皇帝盛赞“楚蜀各土司惟容美最为富强”之容美土司,数百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以“田氏诗派”为代表的土司文化;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号角在这里吹响,红四军的军旗在这里升起......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若干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一大批文化名片,吸引了县内外、山内外、海内外的文化名流,艺术大家相约鹤峰,走进鹤峰,皆一片惊叹:文化在鹤峰!</p> <p class="ql-block">  漫步于爵府遗址的大堂、阅台、点将台、跑马坪、地牢、祭祀坛等容美土司遗址群,你会自然而然复制当年土司群雄或金戈铁马、肉搏嘶鸣,或军民同乐、歌舞升平的历史画面:土司烽火台以及横亘于前沿阵地的炮位、战壕、擂石、滚木,土兵如蚁,往来跳跃,严阵以待;骡马商队,黄烟滚滚,源源不断地将粮草、峒棉、桐油、贡茶等运进运出;土王与中原文化人于亭台楼榭,在宫庭女优的丝竹之音中,对饮唱和....爵府大堂遗址两尊“人面虎身”石刻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文化人去评头品足,其实“人面兽身”的创作理念,或文物价值只能由现代人随意想象了吧。当初石工打造这玩意儿的根本动因,或许这尊石刻本身是否会略有所知?估计也是千古之谜,因此,眼前的两尊“人面虎身”石刻接待了一批又一批拜访者,它总是默默无语,一言不发。这家伙“沉默是金”的古怪个性,为今天文物界、史学界一些专家们倒是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广阔的论战平台!来这里的各路文化人对容美土司遗留的哪怕是一丁点蛛丝马迹的文化残骸,也细嚼慢咽。远眺紫燕山,登临八卦崖,游览司署街,不顾登山劳累,直奔土司峒府――万全洞。土王留下的文献称:“万全有屏山为之表,屏山有万全为之里,表里 相依,缓急可待,故名万全”。更何况末代土司田旻如在此洞里,将容美田氏土司悠长的浩然之曲,变成了急转直下的苍凉挽歌!文化学者牟廉久先生来万全洞时曾情不自禁地说:洞穴是巴文化的母体,土家先民从长阳武落钟离山赤黑二穴出来,享受着远离朝廷桃花源式的天伦之乐,最终回归洞穴结束土司制度。牟老的这番话确在情理之中,湘鄂黔渝一带的大大小小土司,少说也有数百之多,几乎都失落在萋萋野草和累累荒墟之中了,惟有容美土司,薪火相传,继往开来,坦然与江河共存,与日月同辉,正是这个道理。</p> <p class="ql-block">我们惊叹,这样的僻野,自明清以来竟产生了田氏土司6代9大诗人,且各有诗集,并由第十六代土司也是对土司诗歌创作最具杰出贡献的田舜年结集编纂,形成诗集《田氏一家言》,以相同秉性情趣而著就的煌煌巨著,世所罕见。怪不得今天这个边陲小县涌出一大批轰动省内外的“鹤峰作家群”,在民族文学的最高领奖台上连连捧回国家级的“骏马奖”!</p> <p class="ql-block">历史一页页的翻过,鹤峰崇尚文化的优良传统,却自始至终的传承下来了,我们欣喜自豪之余,也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武陵深处,那一座座峻峭挺拔的高山,其实就是鹤峰人坚硬的骨头和冲天的豪气,那一条条清亮婉约的小溪,其实就如血液般源源不断的滋养着鹤峰人的每一粒细胞,所谓人杰地灵也!</p><p class="ql-block"> 鹤峰不仅是文学的圣地,鹤峰也是歌舞的海洋,是原生态的民俗演艺的储藏库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撒叶儿荷、 铜关调、 燕将班、麻水穿号儿、柳子戏、南戏、傩戏、打溜子、花鼓灯、满堂音、高台舞狮等。这些歌舞曲艺戏剧加之民间故事、传说、神话等,袅袅仙音,幽幽太古,飘渺悠扬,苍茫迷蒙,如梦如幻,给人一种风从远古吹过来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走进鹤峰,一首首红军歌谣不绝于耳......</p><p class="ql-block"> “要吃辣椒不怕辣,</p><p class="ql-block"> 要当红军不怕杀,</p><p class="ql-block"> 刀子搁到颈项上,</p><p class="ql-block"> 脑壳掉哒碗大个疤”!</p><p class="ql-block"> 1928年到1933年底,贺龙选准他少年长期生活的外婆家乡——鹤峰,在这里指挥创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运动,这里,红旗猎猎,金戈铁马,刀光剑影,鹤峰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了,以鹤峰为中心的湘鄂边苏区形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诞生了!鹤峰历史性的挑起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策源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战略后方及反“围剿”斗争主战场的重担!鹤峰,一个仅6万人口的小县,竟有3000多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人民共和国的一号烈士段德昌就在这块土地上流尽了最后一滴血。</p><p class="ql-block"> 走进鹤峰,走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里坪革命旧址,一条百余米长的老街,今天仍然保存完好的中共湘鄂边特委机关、湘鄂边苏维埃联县政府、苏维埃会堂、区乡苏维埃、苏区供销社、红军后方医院、军政训练班、红四军军部、独立团团部、鹤五梯队司令部、赤色监所等一大批革命旧址,历历在目,一些当年的老赤卫队员口若悬河介绍震动湘鄂的“五里坪围歼战”,活捉匪首甘占元,俘虏敌军3000多人的动人战例。</p><p class="ql-block"> 1931年的5月1日和7月1日,中共湘鄂边特委、湘鄂边联县政府组织了大型游行、歌咏活动,来自湘鄂边各县及五里坪的苏区群众一万余人,把五里坪的小街挤得水泄不通,特委书记周小康,联县政府代主席龙在前,组织一批来自洪湖及湖南的红军战士与五里坪苏区群众对歌比赛,各队都以所在地的民歌旋律唱红军歌谣,五里坪区苏维埃妇女委员欧冬英与胡腊姐等人组织的歌咏队,以当地民歌、小调、曲艺等博得满场喝彩,尤其是苏区妇女干部胡腊姐领唱的《苏区十二月》,全部为即兴创作,在众人的推举中,胡腊姐大步流星登上赛歌台高声唱到:腊月里来一年完,鹤峰有个龙在前,联县政府当主席,又打仗来又耕田。特特委机关书记还奖励给五里坪歌咏队一段大红绸子。这个小故事不仅记述了苏区湘鄂民俗演艺的一次大检阅,而且成为鹤峰苏区文化最精彩的神来之笔!</p> <p class="ql-block">  在鹤峰数百处的革命旧(遗)址中,五里坪革命旧址,浓缩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边苏区全过程的历史风云,是全国最早以土家族、苗族、白族为主体的革命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武装夺取政权,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载体,是劳动人民翻身求解放精神的凝聚与物化,是研究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二方面军孕育过程的实物依据。红旗映照着鹤峰,硝烟弥漫着鹤峰,五里坪更是承载着有史以来最光荣也是最艰难的使命:作为湘鄂边苏区党、政、军机关及苏维埃政府群团组织机构的驻地,作为鄂西武装割据的战略总后方,经受血与火的洗礼,完成生命的大涅槃。</p> <p class="ql-block">鹤峰这片红土地,许许多多与五里坪旧址史诗一样的苏区岁月,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浩然正气之歌, “范家五虎”、鼓锣山32壮士、南村惨案、罗家台惨案、陈氏父子的壮举感天动地,催人泪下,这一幅幅血色的画面,一串串撞击胸腔的回忆。正在形成鹤峰老区人民前赴后继,继往开来的精神动力,今天,当年的战争硝烟已经散去,但老区脱贫奔小康的道路任重道远,也将是山水重重的漫漫征程,将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考验。正因鹤峰老区人民有了这种革命老区的精神财富,有了苏区精神的代代传承,才取得了今天这令人瞩目的成就。</p> <p class="ql-block">鹤舞群峰,鹤舞山外。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鹤峰,以她独具魅力的文化,今天已经落落大方、流光溢彩地现身在祖国的文坛艺苑:</p><p class="ql-block">——上世纪末,鹤峰县柳子戏剧团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乌兰牧骑式文艺汇演,唱红北京城,首都一些文化大家即席赋诗:盛会土家富土气,民族特色数鹤峰!</p><p class="ql-block">——本世纪初,中日韩民俗演艺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鹤峰召开,与会代表为鹤峰保存完好的原生态文化发出由衷的震撼与惊叹!</p><p class="ql-block">——一大批不可移动文物被各级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容美土司遗址”、“五里坪革命旧址”被国务院明令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鹤峰围鼓”、“鹤峰柳子戏”、“鹤峰满堂音”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确认为国家级或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p><p class="ql-block">——脱颖而出的“鹤峰作家群”誉满省内外,连续两届捧回了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p><p class="ql-block">神奇古桃源,鹤高文为峰,一个神奇魅力的文化鹤峰,正展示在世人面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