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游(四)万荣后土祠

桑桂学

<p class="ql-block">  8月4日上午,祭拜了关帝庙后冒雨乘车前往万荣后土祠,到景区附近己经十二点多了,在网上搜了一家离景区近的餐馆“脽上人家”。导航进了院子,下车后问服务人员,这个“脽”是啥字,他告诉我们读“shui”,全车九人还有三个大学生都说是第一次看到。</p> <p class="ql-block">  “脽”①臀部②尾椎骨③小土山</p><p class="ql-block"> “脽上”指汾阴脽,在今山西省</p><p class="ql-block"> “脽上人家”是一个民宿客栈的名字,有住宿餐饮等,环境不错,离景点很近。</p> <p class="ql-block">  万荣后土祠是中国民间广泛信仰的神祗,总司土地之神。后土祠位于山西省万荣县西南40公里处黄河岸边庙前村北,是中华神州大地上最古老的祭祀后土(地母)的祠庙。</p> <p class="ql-block">  现存后土祠,虽不及唐宋时之壮观,但其布局严谨完整,仍为国内最具规模的后土祠庙之冠。</p> <p class="ql-block">  后土圣母是中华最古之祖,土地最尊之神;后土祠又是海内祠庙之冠,北京天坛之源。它作为华夏根祖文化的源头,已越来越显现出其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  后土祠的原址在汾阴脽上,汾阴是一条背汾带河的长形高地,长四五里,广二里多,高十余丈。</p><p class="ql-block"> 汉武帝所立的后土祠就在这里,汉代的几位皇帝和唐玄宗、宋真宗率领文武百官都是在这里顶礼膜拜。</p> <p class="ql-block">  从汉代至宋代历朝皇帝先后24次在万荣汾阴祭祀后土。明清时皇帝祭祀后土的仪式,迁徙于北京天坛。</p> <p class="ql-block">  万荣后土祠从建祠庙,历经多个朝代,自汉代以来祭祀后土逐渐成为了国家大事,视为社稷安定的重要活动。</p> <p class="ql-block">  历史上后土祠虽几经修缮、扩建其规模也是越来越大,无奈先后被黄河之水几次冲毁,最终在清同治年间将其迁到现址。据记载,北宋时期的后土祠之大可与故宫相媲美,可惜现在已无法看到这一盛况。在此之前历代祭祀后土圣母的地方均在万荣后土祠,然而明清时均迁至北京天坛进行。</p> <p class="ql-block">  扫地坛是我国最早的祭祀大地之神的场所,传说轩辕扫地坛便是后土祠的前身,也就是说之后的后土祠是历代王朝基于轩辕扫地坛扩建的。</p> <p class="ql-block">  在后土祠最著名的当属秋风楼,秋风楼建于扫地坛上,为砖木结构,是为保存汉武帝的《秋风辞》而建立的。后土祠还藏有著名的张仪古道,是秦汉时期通往陕西与三晋的交通要道,据说当年八路军还由此通过。</p> <p class="ql-block"> 《秋风辞》</p><p class="ql-block"> 汉 · 刘彻</p><p class="ql-block">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p><p class="ql-block">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p><p class="ql-block">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p><p class="ql-block">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p><p class="ql-block">少壮几时兮奈老何!</p> <p class="ql-block"> 《秋风辞》白话文</p><p class="ql-block">秋风刮起,白云飞。草木枯黄雁南归。</p><p class="ql-block">秀美的是兰花呀,芳香的是菊花。思念美人难忘怀。</p><p class="ql-block">乘坐着楼船行驶在汾河上,划动船桨扬起白色的波浪。</p><p class="ql-block">吹起箫来打起鼓,欢乐过头哀伤多,年轻的日子早过去,渐渐衰老没奈何。</p> <p class="ql-block">  后土祠虽屡遭劫难,而如今仍能矗立在黄河边上,这足以证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生命力之顽强。历史是公平的,赋予传奇色彩的同时也带来了沧桑破败感,尤其是对地面建筑,历经无数春秋的它们早已不堪重负,有的已然不复存在,有的仍在负重前行。</p> <p class="ql-block">  时光无情人有情,趁它们还在去看看吧,虽然没有绚丽的色彩,但中华传统的技艺手法仍在其中一一呈现,是难得的艺术宝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