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五年——光辉的历程(虹口中学校史馆巡礼)-1

崔正翔

谨以此文献给母校虹口中学建校七十五<div>周年!</div> “与共和国同龄,与行政区同名”的上海市虹口中学走过了七十五年的光辉历程,与时代同行,与日月同辉。她培养了数以万计的虹中学子,成为社会的“栋梁”。然而,他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经历一样的路,不同的理想一样的梦,不同的艰难一样的苦,不同的岁月一样的情!”<div> 2024年3月7日,笔者参观了“虹口中学校史馆”。丰富的史料记录了虹口中学七十五年来一路走过的征程,作为虹中校友有必要将这些史料保存下来弘扬传统,发扬光大。不忘本来,继往开来,憧憬未来,让我们继续为虹口中学争光添色!</div><div> ——编者的话<br></div><div><br></div> ▲ 上海市虹口中学校史馆《序言》<div><br></div> <div><br></div><div>第一章 历史篇</div> 武进路(老靶子路)86号地块——1928年前是公共租界“工部局梵閣石子場”;1928年后86号地块的功能定位一直是教育用地。自1929年校园建筑落成,到2012年校园地标消失,走过了83年的风雨里程。<br> 在漫长的岁月中,武进路(老靶子路)86号校园经历了四期教育用地的主人:<br>一、1929.4~1945.8, 作为日本国民学校校园,长达16年;<br>二、1945.10~1949.10,作为国民政府的上海新陆师范学校与上海师范专科学校的校园,也达4年之久;<br>三、1949.11~1959.8,则成为新中国的上海市虹口中学与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的共用校园,持续10年;<br>四、1959.9~2008.6,单独作为上海市虹口中学校园,共计长达49年。<br> 2008年6月,上海市虹口中学从武进路86号校园全部搬迁到虹口区广粤路138号新校区。 ▲“武进路86号地块”地理位置图<div> 东至九龙路,西到虹口区消防中队</div><div> 东侧边界,南临武进路,北靠哈尔滨路。</div><div> 东西长150米、南北宽60米,占地11余亩</div><div> (实测占地面积8320平方米),</div><div> 近似直角梯形状</div> ▲ “武进路86号地块”航拍位置图<div> 东—九龙路(虹口港);<br> 西—虹口区消防中队东侧边界;<br> 南—武进路;北—哈尔滨路<br></div> ▲ 1913年《商务印书馆实测上海城厢租界<div> 地图》中的“老靶子路86号地块”<div> 是“工部局梵閣石子場”。</div><div> 1913年《商务印书馆实测上海</div><div> 城厢租界地图》中的——<br> 湯恩路——现今为哈尔滨路;<br> 斐倫路——现今为九龙路;<br></div><div> 鴨綠路——现今为海宁路;<br> 海能路——现今为海南路;<br> 北四川路——现今为四川北路;<br></div></div><div> 老靶子路或靶子路</div> ——现今为武进路;<div> (1943年改名为武进路)</div><div><br></div><div><br></div> 第二章 前世篇 追溯武进路86号地块的历史,来到1929年。翻开地块前世的篇章,能瞭望到当年的一幕幕…… ▲ 历史档案中记载了1929年4月“中部日本<div> 寻常小学校”(第四日本国民学校)<br> 在靶子路上(今武进路虹口中学内)</div><div> 设立。该文字资料由红杠标出</div> ▲ 老靶子路42号(现今武进路86号)校园<br> 及其建筑于1929年初落成,普通教室<br> 29间,特别教室6间,其他教室15间,<br> 并有大礼堂和游泳池各一座。1929年<br> 4月1日,"中部日本寻常高等小学校"<br> 成立。1941年4月,改称"上海第四<br> 日本国民学校"<br> ▲ 1936年春季,“中部日本寻常高等小学校”<br> 全体教职员工在老靶子路42号校园大操<br> 场上合影,五层旗楼的旗杆上升起日本<br> 国旗(太阳旗) ▲ 日本小学生从老靶子路42号校门走进<br> “中部日本寻常高等小学校”去上学,<br> 学生穿统一校服,使用手提书包或<br> 肩背包 ▲ 照片摄于1936年9月(秋季)。日本小学生<br> 放学回家,接孩子的家长在学校大门口等<br> 候,并有日本海军陆战队士兵站岗保护<br> ▲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接收了“上海<div> 第四日本国民学校”校园。将“上海<br> 师范专科学校”(设附中:高中)与<br> “上海市立新陆师范学校“(设初中班</div><div> 与附小及幼稚园)安排进驻武进路</div><div> 86号校园<br></div> ▲ 上海市立新陆师范学校与上海师范专科学校<br> 地理位置图<br> ▲ 1946年当时的国民政府上海市教育局<br> 将校园内那座由日本建造的四层教学<br> 主楼向东延伸又建起一幢三层中国式<br> 教学楼作为附小和幼稚园用房 ▲ 1949年4月26日,发布由警備司令陳大慶<div> 签发的“淞滬警備司令部佈告”。</div><div>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上海市立</div><div> 新陆师范学校与上海师范专科</div><div> 学校的热血儿女,不畏艰险,</div><div> 奋起抗敌,迎接解放。这是</div><div> 当年国民党政府发布的逮捕</div><div> 革命学生的布告</div><div><br></div><div><br></div> 第三章 虹中篇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是年6月,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了上海市立新陆师范学校和上海市立师范专科学校。<br> 1949年8月19日,上海市立新陆师范学校迁出武进路86号校园,与上海市立女子师范学校合并。 ▲ 上海市虹口中学《大事记》——<div> “历史变迁 时代足迹”</div> ▲ 1949年8月19日,上海市军管会批示:<br> “本校奉命由前師範專科學校附屬中學<br> 及新陸師範附設初中班合併獨立辦學<br> 改名為市立虹口中學。校址为師範專科<br> 及新陸師範原址(武進路八十六號)。<br> 派戴介民代理該校校長。”<div><br></div> 1949年10月,上海市立师范专科学校和上海市立体育专科学校、上海市立幼师专科学校师生共300多人并入国立南京大学师范学院。就此上海市立师范专科学校迁出“武进路86号校园”。 ▲ 武进路86号校园留下师专附中、新陆初中<br> 班、新陆附小及幼稚园。就在新中国建国<div> 的第二个月,经上海市教育局批准,在</div><div> 上海师专附中的基础上,正式更名,</div><div> 成立上海市立虹口中学。第一任</div><div> 校长戴介民、党支部书记励俊年</div> ▲ 上海市立虹口中学第一任党支部书记<br> 励俊年(中共地下党员),<br> 第一任校长戴介民 ▲ 上海市立虹口中学第一任党支部书记<div> 励俊年塑像<div> “励俊年同志</div><div> 1921—1978</div><div> 1953届校友敬立”</div></div><div><br></div> 1949年11月21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虹口中学支部成立,学校决定以建团日作为虹口中学校庆日。这所“与共和国同龄,与行政区同名”的学校成为当时上海仅有的12所公立中学之一。 ▲ 挂在校大门上的《上海市立虹口中学》校牌<div> 和停靠在校大门口接送学生的校车</div> ▲ 虹口中学校史馆陈列的“一九四九年<br> 六月二十九日立上海市立虹口中學<div> 會議記錄簿”“一九四九年九月立</div><div> 上海市立虹口中學各種會議記錄簿”<div><div><br></div></div></div> ▲ 一九四九年九月立上海市立虹口中學<div> 各種會議記錄簿<br></div> ▲ 1954年,虹口中学被上海市确定为<div> 首批10所市重点中学之一</div> ▲ 上海市虹口中学初期的教工校徽 ▲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上海市虹口中学教工校徽 ▲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上海市虹口中学学生校徽 ▲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虹口中学学生校徽<br> ▲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上海市虹口中学学生校徽 ▲ 上海市虹口中学1959年级学生证 ▲ 上海市虹口中学1960年级学生证 ▲ 1955年颁发的上海市虹口中學<br> 《學生守則》,人手一冊 ▲ 上海市虹口中學(1955年—1956學年度<br> 下學期)學生手冊<br> 校址:武進路86號;<br> 電話:48589 ▲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上海市虹口中学<br> 《学生手册》,人手一册 ▲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上海市虹口中学<br> 《学生手册》,用来登记考试成绩<br> ▲ 上海市虹口中学原武进路86号校园照片 ▲ 虹口中学原武进路86号校园,<div> 五星红旗在旗楼旗杆上飘扬</div> ▲ 与此同时,新陆附小及幼稚园更名为<br> “上海市立九龙路国民学校及幼稚园”,<br> 1951年9月改名为“上海市虹口区<br> 第二中心小学及附属幼稚园”。<div> 小学校门开在九龙路上, 门牌:</div><div> “九龙路657号”;虹口中学校门</div><div> 开在武进路上,门牌:“武进路</div><div> 86号”。中、小学两校共用<br> 一个“武进路86号校园”</div> ▲ 当时,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占据武进路<br> 86号校园的东块区。这幢三层中国式<div> 楼房就是小学的教学楼,楼底层是幼</div><div> 稚园和小学办公用房,二层、三层是</div><div> 小学教室。就用竹篱笆墙将小学与</div><div> 中学分开</div> ▲ 当时中小学和睦相处,共用的大操场被竹篱<br> 笆墙一分为二。在竹篱笆墙南北两侧处于<br> 环形跑道位置上, 各开一个略大于跑道<br> 宽度的竹篱笆门洞。每天早上8点钟前,<br> 下午4点后,两处篱笆门打开,供中、<br> 小学师生体育锻炼或长跑之用。<br> 竹篱笆墙南端是小学的小礼堂 ▲ 原武进路86号校园内的<br> 大礼堂和小礼堂的位置图 ▲ 大礼堂坐西向东,二层建筑,人字屋顶,<br> 灰色盖瓦。礼堂设在二层,正大门开在<br> 礼堂东墙中部,门外建检阅台式南北双<br> 行楼梯。礼堂面积约500平方米(30米<br> ×17米),可容500人集会,木质舞台<br> 建在礼堂北墙内侧 ▲ 同学们在大礼堂的石阶扶梯上合影,<br> 石阶扶梯是大礼堂正门外的<br> 检阅台式南北双行楼梯 ▲ 大礼堂正门和门外的检阅台式南北双行<div> 楼梯以及大礼堂下面的学生食堂餐厅</div> ▲ 大礼堂下面的底层为学校总务科管辖的<br> 伙房和学生食堂餐厅<br> ▲ 虹口中学的旗杆立在五层旗楼顶上。<br> 五星红旗(国旗)升在五层旗楼<br> 顶部的旗杆上迎风飘扬 ▲ 虹口中学的旗杆立在五层旗楼顶上,<br> 每天升旗手站在五层的铁质栏杆的<br> 阳台上升国旗——五星红旗<br> ▲ 教学大楼坐北向南,整幢大楼呈“┌ ”形<br> 排列,为近代采用防火钢筋混凝土结构的<br> 四层西洋式楼房,标高14.7米。教学大楼<br> 的南、北外墙为水泥抹面。楼顶平台四周<div> 筑有80公分高的女儿墙,女儿墙上安装</div><div> 金属防护网,成为特大晒台</div> ▲ 教学大楼的南、北外墙上间隔1米开一扇<br> 水平铰链,上下转动的钢推窗。而且是<div> 每扇窗上下都有钢推窗(两个)</div> ▲ 教学大楼内的南边走廊宽敞明亮,教室<br> 安装的是日本式拉门拉窗,由“前门+<br> 中拉窗+后门”组成,教室的前、后門<br> 和中拉窗上方还设置气窗,便于教室内<br> 通风换气 ▲ 教学大楼内的日本式拉门、拉窗一直<br> 沿用到2006年虹口高级中学搬迁 ▲ 教学大楼内的楼层阶梯为全水磨石<br> 制作(阶梯台与扶手栏) ▲ 虹口中学校大门坐落在武进路上,坐北朝南<br><div>注:此大门为文革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div> 改建的虹口中学武进路86号校大门<br> 改挂校牌《虹口中学》 ▲ 虹口中学校大门的门牌:武进路86号<br> ▲ 武进路86号校园四周围墙是用水泥板筑成。<br> 采用在两根带凹槽的水泥柱之间,横向平<br> 插入宽30公分的水泥板,直至封顶为止,<br> 两板之间的缝隙用水泥嵌缝,抹平。围<br> 墙外观高雅大方、严威莫测、气派不俗 ▲ 虹口中学武进路86号校园全景,包括:<div> 大礼堂、四层教学边搂、五层旗楼、</div><div> 四层教学大楼、大操场和学校围墙</div> ▲ 1958年8月,位于塘沽路与昆山路之间<br> 的吴淞路299号“上海统计学校”迁出,<br> 留下一片偌大的绿树成荫的校园。当时<br> 虹口区教育局把它分给虹口中学作为<br> 分部校园。校方把初一、初二学生都<br> 安排在虹中分部校园上课,由武进路<br> 总部校领导班子统一管理 ▲ 1959年8月,经虹口区教育局协调,促成了<br> 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和虹口中学分部校园<br> 对换。这样86号校园大操场上的篱笆墙被<br> 拆除,虹口中学一统天下,届时才真正成<br> 为一所独立的学校。<br> 1959年虹口中学被列为虹口区重点中学<br><div>注:1959年,上海市重点中学调整为23所,</div><div> 分别为:市东中学、市西中学、上海中学、</div><div> 育才中学、复兴中学、市二中学、市第三</div><div> 女子中学,格致中学、光明中学、大同</div><div> 中学、敬业中学、向明中学、华师大第</div><div> 一附属中学、南洋中学、南洋模范中学、</div><div> 洋泾中学、卢湾中学、嘉定一中、同济</div><div> 中学、曹杨中学等校(还缺三所)都是</div><div> 在这一批加入市重点行列的。虹口中学、</div><div> 继光中学、市第一中学等校则重新确定</div><div> 为区重点中学。</div> ▲ 虹口中学原武进路86号校园模型(正视图) ▲ 虹口中学原武进路86号校园模型(俯视图) ▲ 1959年9月以后的上海市虹口中学<br> 地理位置图 ▲ 1959年9月后的虹口中学九龙路691号<br> 边门,就是当年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br> 九龙路657号校门(上世纪五十年代<br> 后期,九龙路门牌号码做过调整)<br> ▲ 1959年9月后的虹口中学九龙路691号<br> 边门,就在九龙路、武进路口上<br> ▲ 上世纪九十年代刮起“破墙开店”之风 ,<br> 虹口中学将临靠武进路的南围墙拆除,<br> 建造起“东-西新五层楼房”,取名为<br> “宏中大楼”,作为学校多种经营基地。<br> 该大楼底层出租给商户开店,2~5<br> 层为学校用房(红框标出虹口中学<br> 拆除大礼堂后,新建起的<div> “南-北新五层楼房”位置)</div> ▲ “南-北新五层楼房”(原大礼堂位置)<div> 南面与宏中大楼相接,北面与<br></div><div> 原四层教学边楼相连</div> ▲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的虹口中学<div> 原武进路86号校园模型</div> ▲ 上海市虹口中学原武进路86号校园<br>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的航拍位置图——<br> 东—九龙路(虹口港);<div> 西—虹口区消防中队;<br> 南—武进路;北—哈尔滨路。<br> 武进路86号校园占地11余亩,<br> 近似直角梯形状</div> ▲ 1978年虹口中学被上海市教育局重新<br> 确认为区重点中学 ▲ 文革后,虹口中学将校园东部原虹口区<br> 第二中心小学的三层中式教学楼的人字<br> 铺瓦屋顶拆除,加高到四层,与相连的<br> 由日本人建造的教学大楼齐平<br> (红框所示的那幢四层楼)<br> ▲ 虹口中学早年使用的“硬印” ▲ 虹口中学早年使用的“硬印”<div> 和“打字机</div> ▲ 虹口中学校史陈列馆中陈列的1949年~<div> 1979年期间,虹口中学使用过的印章</div> ▲ 1949年~1979年期间,上海市虹口中学<br> 各时期的使用过的印章 ▲ 《虹口中学之歌》陈宗义作词、徐景新作曲<div>注:陈宗义是虹口中学第十任校长。</div> ▲ 作曲家徐景新是虹口中学57届初三(3)<br> 班、60届高三(1)班毕业生,杰出校友。<div> 1960年8月考入上海音乐学院理论</div><div> 作曲系,师从名家邓尔敬、陈铭志、</div><div> 施咏康、桑桐等人。1966年毕业于</div><div> 该院,1967年进上海电影制片厂</div><div> 任作曲,1988年 后出任上海</div><div> 电影乐团团长和艺术总监。</div><div> 徐景新是国家一级作曲家,<div> 为多部电影和专辑作曲,</div><div> 曾担任过中国电影音乐</div><div> 学会副会长和上海音乐</div><div> 协会副主席</div><div><br></div><div><br></div></div> 第四章 时代篇 虹口中学走过了七十五年的光辉历程。自1949年11月21日成立以来,经历了“开国时期的起步年代”,“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文革动乱时期”,“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进入二十一世纪新时期发展阶段”。不停的脚步,不变的初心,永远向前行!锐意进取的风采彰显了虹口中学的时代篇章!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虹口中学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虹口中学”<div> 栏目的“开篇语”</div>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虹口中学风貌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虹口中学学生<br> 的社会活动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虹口中学学生下乡<div> 劳动时,接受贫下中农忆苦思甜教育</div>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虹口中学的<div> “虹中少先队合唱团”</div>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虹口中学的<div> “虹中文艺宣传队”<br></div>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虹口中学建有<div> 自己的气象站,组编气象小组<br></div>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虹口中学学生<br> 的学习生活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虹口中学<br> 组建的物理兴趣小组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虹口中学高中学生<div> 正专心听鲍婉仪老师(左4)讲解</div><div> 化学工艺流程<br></div>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虹口中学<br> 组建的化学兴趣小组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虹口中学高中学生<div> 正在观看化学工业设备装置模型<br></div> ▲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虹口中学老教师照片<br> 上排<br> 左起:朱膺(美术)、郭君素(历史)、<br> 郁青田(物理)、张政平(语文);<br> 下排<br> 左起:鲍婉仪(化学)、宋伯淳(体育)、<br> 瞿宗荫(数学) ▲ 虹口中学元老级资深教师鲍婉仪(化学),<br> 曾任虹口中学教导主任和化学教研组长 ▲ 虹口中学元老级资深教师郁青田(物理)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虹口中学数学教师 <div> 瞿宗荫老师(数学),曾任虹口中学数学</div><div> 教研组长。 1964年,瞿宗荫老师编著的<br></div><div>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丛书《排列和组合》<br> 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div>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虹口中学数学教师<div> 黄昭六正在讲解“三角正弦函数”的问题<br></div>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虹口中学数学教师<div> 正在热烈研讨“三角余弦函数”课题<br></div> ▲ 虹口中学物理教师沈丕甘老师。<div> 曾被评为上海市先进教育工作者<br></div>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虹口中学语文教师<br> 孙成老师。虹口中学知名朗诵大师,出席<br><div> 全国工会代表大会,曾任上海市教育会堂</div><div> 副主任</div>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虹口中学优秀<br> 物理教师顾育祎老师,曾任61级<div> 高一(2)班班主任。1983年,</div><div> 顾育祎老师调入华师大一附中</div><div> 物理教研室任教</div> ▲ 虹口中学王静龙老师(数学)。1958年7月<br> 在虹口中学高中毕业后,留校执教20年。<br> 学生时期曽荣获上海市数学竞赛第一名。<br> 1979年调入华东师范大学,任华师大<br> 金融与统计学院教授,博导。<br> 2004年,王静龙老师被评为<br> 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 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br> 的上海市虹口中学蒋自立老师(数学) ▲ 虹口中学林丙义老师(历史)。1962年<br> 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分配到虹口<br> 中学任历史教师。1965年12月3日,<br> 《文汇报》 刊登林丙义撰写的文章<br> 《海瑞与 <海瑞罢官>》敢于驳斥<br> 姚文元的谬论。文革后,任上海教<br> 育学院历史系主任,后为华东师范<br> 大学历史系教授、上海中小学课程<br> 教材改革委员会历史学科常务副主编,<br> 兼任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教育学会<br> 历史专委会副会长、上海史学会理事<div> 等多种职务<br></div>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请继续阅读《七十五年——光辉的历程</div><div> (虹口中学校史馆巡礼)-2》<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策 划 人 王洵 (虹口中学教师、校友;</div><div> 虹口中学61届高中毕业生; </div><div> 虹口中学校友会顾问)</div><div><br></div><div>撰 稿人 崔正翔 (虹口中学64届高三(3)班<br></div><div> 校友)<br>完稿时间 2024年4月13日<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