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抗日战争胜利七十九周年

老兵

<p class="ql-block">不能忘却的记忆。</p><p class="ql-block">这段历史我们不能忘记!一个伟大的民族,一个伟大的国家,总是在对历史的一次次回望中不断汲取前行的力量。必须要在这么一个特别的日子里铭记历史,警醒后人。</p> <p class="ql-block">这些带血的数字背后是中华民族的深重苦难,耻辱血泪哀痛古老的华夏大地被日本侵略者变成了人间炼狱。</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胜利是从整整14年的苦难中生长出来的。</p><p class="ql-block">从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这样的时间刻度里,满满都是国破家亡的悲怆,</p><p class="ql-block">满满都是视死如归的斗争。</p><p class="ql-block">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这样的胜利有太多的人没能看到。</p> <p class="ql-block">“江桥抗战打响中国武装抗日的第一枪”纪念碑。</p><p class="ql-block">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9周年的日子里,大多数的中国人一定会想到发生在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但“江桥抗战”、马占山的名字或许并不为更多的人所知。1931年11月4日,发生在黑龙江嫩江江桥、时任黑龙江省代主席马占山指挥的江桥抗战,成为中国人民正面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次战役,从而,在黑龙江的大地上打响了中国武装抗日的第一枪。</p> <p class="ql-block">马占山(1885-1950),著名抗日爱国将领。1885年11月 30日生于吉林怀德县,祖籍河北省丰润县。陆军中将加上将衔,被世人称作“抗日英雄"”。1931年“九·一八”事变,马占山在齐齐哈尔就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率领爱国官兵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江桥抗战打响了抗日第一枪。马占山在“七·七”事变后,重上抗日前线,坚持武装抗日。1938年8月下旬,马占山访问延安。在延安各界盛大欢迎晚会上,毛泽东主席致欢迎辞说:“八年之前红军已与马将军成为抗日同志”、“马将军年逾半百,仍在抗战前线与敌周旋,这种精神值得全国钦佩”。解放战争期间,他又为和平而奔走,对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立下了功劳。1950年11月29日,马占山病逝于北京寓所,终年65岁。</p> <p class="ql-block">面对烧杀淫掠顽强不屈的中国人民</p><p class="ql-block">一刻也没有放弃抵抗!</p><p class="ql-block">不 屈“卫我河山,浴血奋战,百炼成钢。”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曾记否,腹中无余粮的将军,战至最后一口气,从未认输!</p><p class="ql-block">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司令与日军战至弹尽粮绝牺牲后被敌人割头剖腹却发现其胃里尽是 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p> <p class="ql-block">成本华,年仅24岁的抗日女战士,</p><p class="ql-block">被日军俘获后饱受凌虐,行刑前,她昂然挺立,嘴角挂着轻蔑的笑,</p><p class="ql-block">这是对侵略者兽行最大的嘲讽,</p><p class="ql-block">更是一个民族无法折辱的骄傲!</p><p class="ql-block">无 畏“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p><p class="ql-block">以上俩位民族英雄代表着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千百万中华儿女中的英烈们。</p> <p class="ql-block">7.7事变,抗战全面爆发。</p> <p class="ql-block">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937年11月12日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第二次淞沪抗战,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在淞沪会战中,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9个师团22万人,伤亡9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73个师70余万人,伤亡25万余人。 淞沪会战,使日军被迫转移战略主攻方向,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p> <p class="ql-block">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25日平型关大捷(又称平型关战斗、平型关伏击战),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p><p class="ql-block">该战是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率领所部,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临危出征,与日本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及辎重车队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战胜利,有力配合了阎锡山负责的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p> <p class="ql-block">南京大屠杀,是指1931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 ,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学术界认为开始于12月5日沦陷后,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p><p class="ql-block">南京大屠杀是侵华日军公然违反国际条约和人类基本道德准则,是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无数暴行中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一例。南京大屠杀期间,《纽约时报》《中央日报》《新华日报》等中外媒体,均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了大量的揭露。</p><p class="ql-block">战后,中国国民政府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其中,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经调查判定,日军集体屠杀有28案,屠杀人数19万余人;零散屠杀有858案,死亡人数15万余人,总计死亡人数达30多万,制造了惨绝人寰的特大惨案。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p> <p class="ql-block">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 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p><p class="ql-block">百团大战分为3个阶段。1940年8月20日至1940年9月10日为第一阶段,中心任务是摧毁正太路交通。1940年9月22日至1940年10月上旬为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继续破坏日军的交通线,并摧毁日军深入抗日根据地的主要据点。1940年10月上旬到1941年1月24日为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反击日军的报复性“扫荡”。 </p><p class="ql-block">据八路军总部1940年12月10日的统计,百团大战仅前三个半月期间,进行大小战斗共1824次,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p> <p class="ql-block">湘西会战,也称“雪峰山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最后一次会战。侵华日军此战目的是争夺芷江空军基地,故又名“芷江作战”(日方称“芷江攻略战”,中方称“芷江保卫战”)。</p><p class="ql-block">1945年4月, 日军第20军司令官坂西一良指挥第116师团和第47、第34、第68、第64师团、独立混成第8旅团各一部,在第5航空军一部支援下,由宝庆(今湖南邵阳)、东安等地向湘西发起进攻。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指挥第四、第三方面军和第六战区各一部共约9个军,在空军一部支援下,依托既设阵地逐次抗击,主力于武冈、新化间围歼日军,确保芷江空军基地。至月底,日军攻击受挫,坂西一良于5月4日下令停止进攻,向洞口、山门、花园市附近集结。中国军队趁势发起反击,相继夺回武阳、新宁,并进占高沙。与此同时,第四方面军对进至放洞、水口之日军第116师团发起攻击,歼其一部,相继攻克山门、赛市、龙潭铺,对第116师团达成合围态势。战至6月7日,被围日军死伤惨重,突围后,撤至宝庆及其以东地区,会战结束。 历经55天,这场“芷江保卫战”终以日军被击毙3万余人、部队彻底溃败告终。</p> <p class="ql-block">7月26日,《波茨坦公告》发出,中美英三国以严正声明,要求日本无条件立即投降。</p> <p class="ql-block">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共同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否则将予以日本“最后之打击”。</p> <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14日,美国华盛顿特区。哈里杜鲁门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向记者宣布日本投降,二战结束。</p> <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向全国广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图为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左图)并对全日本广播。</p> <p class="ql-block">日本“降书”。</p> <p class="ql-block">日本“降书”各级官员签名。</p> <p class="ql-block">大公报,报道广岛被炸为平地。</p> <p class="ql-block">图:四川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先生拿着1945年的“大公报”(一级文物)。</p><p class="ql-block">樊建川先生则为自己的收藏提炼出了这样的意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和平,收藏战争。”</p> <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15日《大公报》(一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新华日报“号外”。</p> <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15日上海申报。</p> <p class="ql-block">联合画报,报道日本无条件投降!</p> <p class="ql-block">日本第 18 军司令向澳大利亚第 6 师团司令霍勒斯·罗伯逊交出佩剑并投降。</p> <p class="ql-block">鬼子向八路军投降。</p> <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了这个胜利,超过3500万人伤亡,全民族抗战长达14年。翻开老相册,79年前的胜利日的一切,仍会感动我们每一个人</p> <p class="ql-block">中国战时首都重庆举行了规模空前的胜利游行,共有四万多人参加,热闹非凡,犹如嘉年华会。游行队伍由在渝美军驾吉普车和摩托车担任前导,并高举中、美、英、苏四国的国旗和肖像。</p> <p class="ql-block">盟军士兵与重庆市民共同庆祝日本投降。</p> <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16日,在加拿大的中国人身着传统服饰庆祝战争取得胜利。</p> <p class="ql-block">1945年台湾结束半世纪殖民统治,宝岛居民欢庆光复。</p> <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延安各界人士举行庆祝抗战胜利。</p> <p class="ql-block">上海市民庆祝抗战胜利。</p> <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在北平故宫举行庆祝抗日战争胜利!</p> <p class="ql-block">广州军民庆祝抗日战争胜利!</p> <p class="ql-block">在常州,中国人民与并肩作战的外国友人庆祝抗战胜利。</p> <p class="ql-block">张家口人民欢庆抗战胜利。</p> <p class="ql-block">中国士兵欢庆抗日战争取得胜利。</p> <p class="ql-block">东北人民庆祝抗日战争胜利!</p> <p class="ql-block">在英国伦敦,美军士兵举起一名中国军人庆祝日本投降,表达对中国在二战中作出的努力。</p> <p class="ql-block">纽约街头聚起200万人,华裔民众高举“胜利”标牌,相互奔告,中国人无论在何处都是一条心,都是华夏子孙,无论走多远,都会牵挂自己的母亲——中国。</p> <p class="ql-block">受降坊的正面中门上端为蒋介石题写的“震古铄今”4个大字。其下“受降纪念坊”5字,系时任芷江县县长杨化育所题。于右任和孙科所题的东、西额联为:“布昭神武”与“武德长昭”。中柱题联为蒋介石所写:“克敌受降威加万里,名城揽胜地重千秋”。侧柱题联为李宗仁所写:“得道胜强权百万敌军齐解甲,受降行大典千秋战史记名城”。坊的背面中间首额,为原湖南省政府主席王东原所题“万古流芳”,下为216字的受降纪念坊记。坊的东、西拱额上题有“名垂青史”和“气贯长虹”,分别为居正和王云五所题,柱上中联为何应钦题写:“名城首受降实可知扶桑试剑富士扬鞭还输一着,胜地倍生色应推倒铜柱记功燕然勒石独有千秋。”</p> <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21日﹐日本中国派遣军副参谋长今井武夫等八名投降代表飞抵湖南芷江﹐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萧毅肃代表总司令何应钦接见了他们﹐并向他们提交《第一号备忘录》﹐略谓“奉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特级上将蒋中正之命令﹐接受在中华民国(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除外)﹐台湾及越南北纬16度以北之地区内﹐日本高级指挥官及全部陆海空军与其辅助部队之投降”。并指示日军投降应行准备之事项。23日﹐今井武夫等离芷江飞回南京。</p> <p class="ql-block">图为:正对大家的是中方受降代表席,从右至左分别为陆军总司令部副参谋长冷欣中将、参谋长萧毅肃中将和美军作战部参谋长柏得诺准将。两旁的代表席分别为各个方面军的司令长官和行政院顾问团成员卢汉、王耀武、顾祝同、汤恩伯、杜聿明、廖耀湘、张雪中、吴奇伟。</p><p class="ql-block">大家或许会问,何应钦为何没有出席受降仪式呢?原来日方投降首席代表今井武夫军衔仅为少将,而何为一级上将,考虑到军衔不对等和国家的声誉以及个人名誉,才决定由萧毅肃将军主持受降典礼,何应钦则在背后指挥整个受降事宜且命令今井武夫等一行八人赴南京复命。芷江受降主要办了三件事:一是今井武夫代表日本政府向我方献交侵华兵力分布图;二是日本投降代表收到了中方所给的中字一至四号关于日本投降具体事宜的详细规定,这无疑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三是确定了中方收回首都南京的时间表,可以说为最终的南京受降签字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受降纪念坊碑记:</p><p class="ql-block">原受降坊建于1947年8月,但毁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1966年10月,现在看到的这座受降坊是1985年9月重新建成并对外开放的。受降纪念坊朝东修建,意味着日本是从东向我国投降。睹物生情,使人重温那“十四年血泪成江河,一纸降书出芷江”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中国抗日壮士(1931-1945)群雕广场面积约一万平方米,为建川博物馆聚落系列建设的一部分,广场的雕塑建设与博物馆聚落的建筑以及抗战系列博物馆藏品内容统一,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主题。在200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期间,邀请四川二十多位雕塑艺术家,制作塑造二百多名1931至1945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全民族抗日将士英雄群体形象。中国抗日壮士(1931-1945)群塑广场是一个大型的当代现实主义艺术创作活动,以1931年至1945年,十四年的中国抗日事件为背景,充分尊重抗日战争历史事实,忠实于历史文献资料和图片。所塑造人物按照抗日战争的战区战役关系分组,以军队军人列队站立形态排列,人像高二米,铸铁材料。群雕总体设计理念源自秦始皇的“陶塑兵马俑”,突出排列阵整体气势,强调“阵仗”感。广场的雕塑建设与博物馆的建筑以及抗战系列陈列馆藏品内容相统一,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主题。由朱成、谭云等20多位雕塑艺术家,制作塑造了200多名1931年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全民族抗日将士英雄群体形象。</p><p class="ql-block">中国壮士(1931-1945)群雕广场所有壮士造像阵式都放置在一个“V字”型下沉式凹槽的空间环境中。这个“V”字型下沉式凹槽总长81.5米宽,宽45米,象征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时刻。凹槽两侧壁各四段为红色花岗石影雕,表现抗战历史报刊照片。凹槽地面为中国各战区和战役示意图,并设置有关抗战文字数据和适当的地景装置。“中国壮士”群体造型由疏至密组为阵列,最后密集为浮雕人墙结束。观众自前面俯看整体气势,然后进入阵列中穿行,与“壮士”并肩,并细读人物与地景、侧墙浮雕,最后从“人墙”两侧走出。</p> <p class="ql-block">“中国壮士”群雕——广场(阵列名单)(215人,215尊)</p><p class="ql-block">孙立人、黄琪翔、罗卓英、王甲本、彭士量、曹里怀、姚 喆、张宗逊、甘泗淇、高永祥、莫文骅、刘放吾、宋时轮、李 林、杜聿明、廖耀湘、李桂丹、吕旃蒙、陈济桓、滕代远、李井泉、胡耀邦、周士第、郑洞国、戴安澜、程 潜、白崇禧;</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朱 德、刘少奇、王 震、区寿年、孙明瑾、徐永昌、许国璋、宋希濂、孙 震、杨得志、舒 同、黄克诚、肖劲光、包 森、曾 生、李家钰、毛岱钧、刘 湘、钟 毅、张自忠、崔田民、王新亭、苏振华、朱 程、白乙化、冯白驹;</p> <p class="ql-block">卫立煌、薄一波、叶剑英、任弼时、王稼祥、林 枫、萧 克、潘裕昆、习仲勋、杨尚昆、卢 汉、郑作民、何应钦、宋美龄、蒋中正、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p> <p class="ql-block">陈漫远、唐延杰、黄 镇、程子华、胡福才、郑庭笈、李汉魂、萨师俊、巫恒通、曾希圣、叶 挺、陈 赓、赵宗德、宋任穷、陈士榘、胡德林、马宝玉、李必蕃、鲁雨亭、陈 光、郭述申、邓子恢、陈少敏、罗炳辉、蔡树藩、李 达、王 平;</p> <p class="ql-block">葛振林、宋学义、陈安宝、刘 炎、倪志亮、王树声、张鼎丞、罗忠毅、张云逸、杨成武、聂荣臻、李默庵、赵尚志、邓铁梅、关麟征、范筑先、方先觉、赖传珠、郑位三、谭震林、周子昆、李先念、邓小平、徐向前、吕正操、马本斋、扈先梅、朱理治、廖海涛、任质斌、彭雪枫、粟 裕、陈 毅、彭德怀、林 彪、刘伯承、贺 龙、关向应、续范亭、高志航、阚维雍、张灵甫、陈钟书、邹绍孟、邓锡侯、</p><p class="ql-block">张 震、袁国平、项 英、罗瑞卿、左 权、易安华、武士敏、高致嵩、唐淮源、李仙洲、姚子青、孙连仲、于学忠、王铭章、李宗仁、符竹庭、王建安、张经武、刘眉生、刘家骐、刘粹刚、赵锡章、粱鉴堂、侯镜如、陈 诚、吴克仁、周至柔、张治中、罗芳圭、江 华、黎 玉、肖 华、黄绍竑、饶国华、郝梦龄、郑廷珍、姜玉珍、蒋光鼐、蔡延锴、邱维达、张发奎、陈绍宽、薛 岳、李以劻、徐海东;</p> <p class="ql-block">罗荣桓、宋哲元、吉星文、冯玉祥、傅作义、董其武、朱绍良、谢晋元、田守尧、彭 雄、许世友、赵登禹、冯治安、方振武、吉鸿昌、李 杜、徐廷瑶、佟麟阁、宣侠父、冯仲云、马占山、赵一曼、周保中、魏拯民、李兆麟、杨靖宇。</p><p class="ql-block">“中国壮士广场”这个广场的铸铁塑像有着一种摄人魂魄的气势,不由地令人肃然起敬,200多名1931年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民族抗日英雄,有共产党人,也有国民党人,他们都默默地站在那里,凝固的、仿佛是永恒的、任何侵略者也逾越不了的人墙,铸造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中华民族的气节,他们脚下是刻在石头上的当年抗战各战区和战役示意图,让我们仿佛嗅到了当年抗日战场的弥漫硝烟。</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壮士雕塑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壮士雕像广场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壮士雕像广场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壮士雕像广场合影。</p><p class="ql-block">左起:王进勇,马杰超、王小川。</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壮士雕像广场合影。</p><p class="ql-block">左起:马杰超,罗云。</p> <p class="ql-block">四川建川博物馆何新勇副馆长手擎着连战的题词。</p> <p class="ql-block">在抗战文物陈列•正面战场馆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伟大的抗日战争不仅是为民族争取独立,也是为世界守卫和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人民以巨大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p> <p class="ql-block">让历史告诉未来!如今, “8·15”已经成为一种象征,它宣示了正义者的胜利和侵略者的失败,</p><p class="ql-block">更提醒战争始作俑者正视历史,</p><p class="ql-block">深刻反省侵略罪行,我们铭记历史</p><p class="ql-block">不为延续仇恨,只盼开创未来世界和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