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旅行6 - 水之城

嫒子

<p class="ql-block">小河在两排房屋之间蜿蜒,小船在窄窄运河之上穿梭。形态各异的小桥、错落有致的楼房、多彩斑驳的墙面倒映在宁静水面上,呈现出一幅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漫步于古朴的老城之中,这座水城真的令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乳房桥(ponte de le tette):自15世纪至18世纪,依据威尼斯共和国政府法令,桥周边地区为合法的红灯区之一,拥有众多妓院。威尼斯政府官员鼓励妓女们在对着桥梁的窗前或站立桥头时裸露乳房,以引诱和转化受疑似同性恋者,帮助“治愈”他们,以制止在威尼斯蔓延的同性恋风潮。到1509年,一位作家估计有大约11,565名妓女在威尼斯工作。1519年,威尼斯向妓院征税,以供应军械库。</p> <p class="ql-block">乳房桥周边两岸房屋</p> <p class="ql-block">乳房桥周边两岸房屋</p> <p class="ql-block">圣保罗桥 (Ponte San Polo):这座桥因附近的圣保罗使徒教堂 (Chiesa San Paolo Apostolo) 而得名。建于公元1700年。</p> <p class="ql-block">洛沃桥(Ponte del Lovo):远处横跨圣萨尔瓦多河(Rio de San Salvador)的小桥。传统上,它是威尼斯四百多座桥梁中唯一一座可以看到圣马可钟楼的桥梁。虽然桥身不大,但这是威尼斯最繁忙的小桥之一。它的名字似乎源于洛沃家族(the Lovo family)的名字。这座桥上人来人往,狭窄的运河和美丽的圣马可钟楼的景色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佩萨罗桥(Ponte Pesaro):横跨奥德拉佩尔戈拉运河(the Rio de la Pergola canal)</p> <p class="ql-block">查士丁尼桥(Ponte Giustinian):横跨圣维达尔河(River of San Vidal)</p> <p class="ql-block">帕鲁奇塔桥(ponte del Parucheta):横跨圣贾科莫德尔奥里奥河(rio di San Giacomo dell'Orio)</p> <p class="ql-block">费尔特里纳桥(Ponte de la Feltrina):横跨圣玛利亚佐贝尼戈河(Rio Sta Maria Zobenigo)</p> <p class="ql-block">弗拉里桥(Ponte dei Frari)</p> <p class="ql-block">马尔瓦西亚桥 (Malvasia Bridge):横跨圣毛里齐奥河(rio s maurizio)</p> <p class="ql-block">斯奎罗桥(Ponte del Squero):横跨托莱塔河(Rio de la Toleta)。</p> <p class="ql-block">长官桥(Ponte del Prefetto):横跨里奥诺沃运河(the Rio Novo canal)。</p> <p class="ql-block">智者桥(Ponte del Savio):横跨圣十字区的圣赞德戈拉河(Rio de San Zan Degolà)上。</p> <p class="ql-block">铲桥(Ponte de le do Spade)</p> <p class="ql-block">多纳奥内斯塔桥(Ponte de Dona Onesta)</p> <p class="ql-block">这座“水城”共有117条水道、118个小岛和401座桥梁,是世界上唯一不通汽车的城市,船是唯一的交通工具。</p> <p class="ql-block">贡多拉(Gondola):威尼斯特有的和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划船。几世纪来,是威尼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贡多拉的历史悠久,自11世纪以来就已在威尼斯出现,1094 年首次被提及名字。 据估计,17 至 18 世纪威尼斯共有 8,000 至 1 万艘贡多拉,但如今只有大约 400 艘贡多拉。</p> <p class="ql-block">贡多拉(Gondola):长达 11 米,宽 1.6 米,重 350 公斤。两头高翘呈现月牙形,钩嘴形的船头以方便探索桥洞的高度。船头包着钢皮,呈“Ƨ”形,象征着大运河的曲折。船尖上带有锯齿状的金属装饰(fèrro),由黄铜、不锈钢或铝制成,它既是装饰品,也用于平衡船尾船夫的重量。这个金属装饰朝前的六个齿象征威尼斯市中心的6个行政区;朝后突出的齿指向贡多拉的中心,象征与圣马可广场遥遥相对的、呈月牙形的朱代卡岛;弯曲的顶部象征着总督的帽子;六个齿之间的半圆形间隙代表里亚托桥;有时在六齿之间看到三个饰带,代表该市的三个主要岛屿:穆拉诺岛、布拉诺岛和托切罗岛。</p><p class="ql-block">每条贡多拉由一名船夫驾驶,船夫站在船尾靠行驶方向的左侧边,面向船头,用单只船桨在船的右侧水中推水,先向前划,然后向后划。船桨置于一个精心雕刻的木制支架(forcola)上,这支架形状复杂,可将桨保持在多种位置,以实现缓慢前划、快速前划、转弯、减速、后划和停止。它从船的侧面伸出,以便每次回程时产生轻微的阻力将船头拉回到前进的航向。由于船底平坦,必要时也可以“漂移”到侧面。贡多拉不像平底船那样用篙撑着,因为威尼斯的水太深了。船身采用的是不对称设计,停泊和航行时船身略微向右倾斜,这样航行时可以抵消站在左侧船夫的体重和船桨的划动,使得贡多拉能够笔直前进,避免原地转圈。</p><p class="ql-block">贡多拉完全由手工制作,制造一艘贡多拉需要使用8种不同木材(椴木、橡木、桃花心木、胡桃木、樱桃木、冷杉、落叶松和榆木)的共280多块木头,整个过程大约需要两个月。2013 年,一艘贡多拉的成本约为 38,000 欧元。如今威尼斯独有的贡多拉制造业,是威尼斯曾经繁荣发达的造船业的缩影。</p><p class="ql-block">船身黑色的贡多拉配上典雅复古风格的鲜艳华丽绒布的椅垫,让整艘贡多拉散发着高贵又浪漫的气息。船夫穿着统一橫条制服,一边划船一边介绍沿途的特色,有些船夫还会高唱意大利的传统歌曲。贡多拉的外观设计原本是各式各样的,16世纪时的贡多拉外表异常艳丽,贵族们经常乘坐雕刻精美、装饰着缎子和丝绸的贡多拉炫耀自己的财富。为了遏制这种奢靡的风气,威尼斯政府在1562年颁布了一条法令,规定所有的贡多拉必须漆成黑色,并且统一了它的样式。从此贡多拉一直是统一的黑色,只有在特殊场合才会被装饰成花船。据说贡多拉漆成黑色源于14世纪时中叶的欧洲黑死病流行。威尼斯因黑死病死亡者多达人口的三分之一。快速暴增的尸体,只好借由贡多拉运送,把贡多拉漆成黑色以表对黑死病死者的哀悼,这一习惯一直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乘坐贡多拉畅游于窄窄的运河中,是一种独特的体验。河边停泊着各种小船,两岸房屋高低错落,墙面斑驳古朴,映衬在水中,形成一幅幅独特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水上巴士(Vaporetto):主岛内、主岛和各离岛之间最重要的交通方式,也是一种游览这座水城的独特的观光体验。</p> <p class="ql-block">水上巴士站</p> <p class="ql-block">乘坐水上巴士于朱代卡运河(Canale della Giudecca)上。以下所见的是威尼斯多尔索杜罗区(Dorsoduro District)南岸木筏海滨长廊(Zattere promenade)沿岸建筑:</p> <p class="ql-block">木筏海滨长廊(Zattere promenade):建于 1519 年,最初用作运送建造船舶和建筑物木材的码头,因此得名木筏码头(Zattere,意大利语意为木筏)。如今它成为一条宽敞的长廊,沿着威尼斯多尔索杜罗区(Dorsoduro District)整个南岸延伸。</p> <p class="ql-block">威尼斯港(Port of Venice):威尼斯的一个港口,是意大利第八大繁忙的商业港口,也是地中海邮轮业最重要的港口之一,是游轮的主要枢纽。被列为欧洲主要港口之一,</p> <p class="ql-block">念珠圣母教堂(Church of Santa Maria del Rosario):俗称杰苏阿蒂教堂(Gesuati)。威尼斯 18 世纪最大的修道院建筑群,建于 1726-1735 年间,由多米尼加人修建,以取代旁边的圣母玛利亚访亲小教堂(Church of Saint Mary of Visitation)。它位于朱代卡运河上的多尔索杜罗区木筏海滨长廊沿岸。这座古典风格的建筑内部光线充足,完好地保留了原有的布局和洛可可风格的装饰。建筑师乔治奥·马萨里 (Giorgio Massari) 设计了教堂及其内部装饰。当时的两位伟大艺术家詹巴蒂斯塔·提埃波罗 (Giambattista Tiepolo) 和吉安·玛丽亚·莫莱特 (Gian Maria Morlaiter)也参与了设计。</p> <p class="ql-block">念珠圣母教堂(Church of Santa Maria del Rosario):为了支撑立面的重量,必须将 270 个木桩打入地下。立面巨大的科林斯式壁柱支撑着沉重的三角形山墙。主入口门上方有一个弧形山形墙,上面刻有铭文,两侧是四个壁龛,里面有代表四种基本美德的大型雕像:谨慎、正义、坚韧和节制。 这些雕像分别是四位雕塑家加埃塔诺·苏萨里(Gaetano Susali)、弗朗切斯科·波纳扎(Francesco Bonazza)、朱塞佩·托雷托(Giuseppe Torretto)和阿尔维塞·塔亚彼耶得拉(Alvise Tagliapietra)于 1736/37 年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圣母玛利亚访亲教堂(Church of Saint Mary of Visitation):这座小型的文艺复兴教堂是由来自伦巴第(Lombardy)的建筑师在1494 -1524 年间为意大利锡耶纳(Sienese)的杰苏阿蒂(Gesuati )教团建造的。这一教团特别崇拜圣杰罗姆(St Jerome)并致力于照顾病人,但于 1668 年被取缔。多米尼克修会(Dominican Order)接管了位于木筏长廊(Zattere) 沿岸的建筑,他们委托乔治奥·马萨里(Giorgio Massari)在隔壁建造一座更大的巴洛克风格教堂杰苏阿蒂教堂(Gesuati)即念珠圣母教堂。而这座教堂则变为图书馆。于1825年重新开放为教堂。</p> <p class="ql-block">威尼斯建筑大学(Università IUAV di Venezia):简称IUAV,是一所成立于1926年的以建筑研究为主的高等学府。是意大利最早的建筑学校之一,全欧洲最优秀的建筑类大学之一。大学校园前身是圣玛尔塔棉纺厂(Cotonificio Santa Marta)</p> <p class="ql-block">水上的士</p> <p class="ql-block">救护船</p> <p class="ql-block">警船</p> <p class="ql-block">海关船</p> <p class="ql-block">垃圾运输船</p> <p class="ql-block">运货船</p> <p class="ql-block">布里科拉木制杆(Wooden Briccole):由两根或多根栗木或橡木大木杆组成的航海结构,它们散布在威尼斯泻湖各处,向船只发出泻湖最深部分的界限信号,可以毫无风险地航行,引导他们航行并防止他们滞留在浅水区。警告或方向标志可以安装在砖球上。</p> <p class="ql-block">la Dama:在运河的十字路口,布里科拉木制杆中间放置船的信号灯的航海结构。</p> <p class="ql-block">系泊柱(pałina):柱子由一根木杆组成,主要用于系泊船只或贡多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