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锄禾日当午

秋夫

<p class="ql-block">“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p><p class="ql-block">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p><p class="ql-block">这首短诗,在我不到10岁的时候就读过,且记忆至今,是我的启蒙诗之一。短短的四句,20个字,描写了旧时农民锄地的图景,阐述了粮食得来的不易。夹叙夹议,寓意深刻;浅显易懂,图景鲜明,这就是该诗的妙处。我想多数人都会有我一样的感受。</p><p class="ql-block">可是近几年关于“锄禾日当午”的讨论屡见各种媒体,尤其是在网络上歧义纷纷多有误导。事情就像一些生活常识一样,本来很简单,可一旦上了网络或经专家一解释就复杂难懂了。</p><p class="ql-block">最典型的两件事须拎出来说道一下。</p><p class="ql-block">其一是在一次诗词大会上蒙曼老师对该句诗的解释是“农民在春天里播种稻谷”。这种解释与原诗毫不沾边,说明蒙曼老师没有实地生活,就用算命先生的语言来忽悠,模棱两可,不负责任。</p><p class="ql-block">其二是,中央电视台的一则公益广告中给“锄禾日当午”配的画面是地上横放着一把黄澄澄的稻谷穗和一把锄头,我脑洞全开也想像不出“锄禾日当午”的画面来。也可能是中央电视台嘛,总要宣传丰收硕果的缘故,设如此,何如让一位挥汗如雨的农民在粮仓谷堆旁锄地岂不更好!可这与“锄禾”有什么关系呢?这不是在误导没见过庄稼苗没见过锄地的城市里的孩子们吗?会使他们认为一锄地果实就出来了,种地的辛苦和诗人的立意就荡然无存了。</p><p class="ql-block">下面说说我对“锄禾日当午的见解。我最初接触该诗,没有专家老师讲解,农民在骄阳下挥汗锄地的情景就深深地刻在脑海里,因为我见过农民的各种锄地,有的趁天凉去锄,有的趁天热去锄,我少年时就生活在那种环境里,司空见惯。我强调的是锄地或者是锄草,而不能是锄禾。当然,技术好的农民也可以用锄头来间苗,或许可以用来解释“锄禾”二字吧,似乎有点牵强。“锄禾”是诗的语言,诗人把这种生活诗画了,美化了,诗意的美替换了劳作的辛苦。</p><p class="ql-block">“锄禾”,严格地讲与稻谷无关,应该是指在旱杂粮的地里锄草,因为水田是无法用锄头除草的。所以诗中的“禾”应是旱杂粮的幼苗,而不是稻苗更不是稻谷。</p><p class="ql-block">“锄禾日当午”,争论的另一个焦点是“当午”两字,当午就是中午。有人说为什么要在中午去锄地?这里我做两个解释。第一,因为是作诗,“锄禾日当午”既有诗境也有心境,读者一目了然,知道农民在热天干活的不易。第二是,确有中午锄地的人,因为中午阳光正强,杂草即锄即死,除草效果事半功倍。这是没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很难理解的事情。</p><p class="ql-block">现在的农民观念新了,不会像旧式农民那样能吃苦,农业作业现代化,使用除草剂,锄地除草的人越来越少,“锄禾日当午”的景象很难见到,只能从书本上或者网络上去了解,所以,正确引导很重要。</p><p class="ql-block">由“锄禾日当午”的无谓争论,我联想到现代人们生活在网络中的种种困惑。由于伪科学、假专家的误导,简单的事情给复杂化了,正常的生活被打乱了;由于误听误信中了骗子的招数,有的钱被骗了,有的家被散了,有的连命也没了。所以凡事要坚守本心,不能心为形役,要相信自己,相信科学。网络是把双刃剑有益也有害,一定要正确使用,不要被五花八门的假象迷了眼,扰乱了正常生活和认知。</p><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11日秋夫于郢中</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