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婆子

梅风兰韵

<p class="ql-block">媒婆子</p><p class="ql-block"> 说起“媒婆子”一词,大家都耳熟能详,也知道是干什么的,即撮合男女婚事的人,又被称为牵线搭桥的人。女的称“媒婆”,男的称“月老”。但真正说清楚她的来历,自古至今在男女婚姻中如何发挥作用,她们是什么样的人,以什么面貌出现在现实生活中,还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下边就我对“媒婆子”所知道的和理解的以及通过查阅资料获得的综合一下,做一简要介绍。不对的地方请各位看官指正。</p><p class="ql-block"> 媒婆子的来历</p><p class="ql-block"> “媒婆子”也称“媒人”。关于“媒人”的来由,还有一段故事。</p><p class="ql-block">从前,渭河南和渭河北有两个村子,一个叫南岸村,一个叫北岸村。两个村子一河之隔,河上没桥,两边人来往很少。有一年,北岸村一名叫张禾的小伙子卖杂货到了南岸村,碰上了美貌的姑娘周彩凤,时间长了两人情投意合,后来,被一位串亲的婆婆从中说合成了亲。</p><p class="ql-block">一天,张禾卖杂货回来,见媳妇有喜,便打趣地说:“咱俩今生遇到一块,想起来真有点稀奇。”媳妇笑着问:“有啥稀奇的?”张禾说:“咱俩有渭河相隔,又不常来往,可经那位婆婆从中一说便成了夫妻,而且你又有了喜啦,这难道不奇吗?”妻子听了,觉得丈夫言之有理便说:“那咱俩如何答谢人家呢?”张禾说:“现在讲报答可来不及了,那位婆婆已不在人世了”,于是夫妻二人就想了一个办法,用白面团捏了个婆婆的像敬奉起来。彩凤害羞,怕别人笑话,她就晚上敬白天收起来。谁知过了几天,夫妻两人敬这位婆婆时,发现这面人发了霉,成了霉人。从此以后,这事给传扬出去啦,人们便把为男女青年搭桥成婚的人称做“霉人”,后来人们觉着“霉”字不吉利,就改成“媒”字了。</p><p class="ql-block"> 《仪礼·士婚礼》是我国古代关于婚礼的最早记载,从规定的成婚程序六礼来看,从采纳、问名、纳吉、纳征到请期、婚礼,没有哪个环节能离开媒人的。于是,就有“男方无媒不得妻,女方无媒老且不嫁”;婚姻必须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规定。从此可以看出“媒婆子”这个职业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p><p class="ql-block">在封建社会“媒婆”是一种职业,是“三姑六婆”中的一种。所谓“三姑六婆”是指:尼姑、道姑、卦姑,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从事媒婆这个职业的绝大多数是中老年妇女,所以称“媒婆子”。</p><p class="ql-block">媒婆子的社会形象和特点</p><p class="ql-block"> 媒婆子从古代一直到建国前后,在男女婚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是不可缺少的,在社会生活中还是比较受人尊敬的。但是在封建社会制度下,这些人把说媒作为一种职业(一般是兼职),从中谋利,作为谋生的手段。只要和利益挂上钩难免会出现缺乏真诚坦率,实事求是,有夸大其词和虚假的成分,甚至会无中生有,颠倒黑白,瞎编乱造,带有欺骗的行为。这些人一般都非常的练达,通晓人情世故,能在双方过礼下定的事宜上把握公允适度。往往是能说会道,巧舌如簧,黑的能说成白的,死的能说成活的,头脑灵活,反应敏捷,随机应变,腿勤嘴勤,不辞劳苦,千方百计地促成一桩桩男女姻缘,也从中(男女双方)获得丰厚的回报。所以在一些戏曲中媒婆的形象不是很好, 化装一般面涂白粉,再搽厚重胭脂,三角眼,脸上再点上个黑痣,手拿长烟袋,说话诙谐幽默,以“彩旦”行当应工。在戏曲中大体分为五类:一是贪婪凶狠,为图财而不择手段,甚至会害命,鬼点子、馊主意、坏心肠特别多,如《水浒》中的王婆;二是好逸恶劳,好沾小便宜,油腔滑调,插科打诨,罔顾男女本人意愿,强行撮合,如《小二黑结婚》中的媒婆宋大婶;三是诙谐幽默,能说会道,基本尊重事实,两头都说好,为了成就一段美好姻缘而润色一番,如《花为媒》中的阮妈;四是不贪图任何私利,纯粹为了助人为乐,成人之美而想方设法、穿针引线,让有情人终成眷属,如《红娘》中的红娘(红娘身份是丫鬟,又是未婚女子,属特殊的“媒婆”)。还有《拾玉镯》中的刘媒婆算是一个中性人物,不好不坏。但到后来在《法门寺》中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坏人了。</p><p class="ql-block">当今社会是如何谈婚论嫁的</p><p class="ql-block">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的婚姻观早已没了媒妁之言这一说,自由爱情是当今的主旋律。有专门的婚姻介绍所,有相亲大会,还有电视招亲等等多种形式,但是通过媒人介绍而成婚的也不在少数。不过现在的媒人已和过去的“媒婆子”有着本质的区别,不再是职业,更不是为了谋利,而是纯属为了亲戚、同事、同学、战友、朋友之间的友情或者是一种巧合为人说亲。也不再有“媒婆子”这个叫法,习惯称呼为“婚姻介绍人”或者是“红娘”。一般是介绍人牵上线,男女双方自己谈,成不成完全在两人谈的结果如何。不过也沿用了过去一些习俗,如双方亲家见面、定亲、登记、送日子、婚礼都是邀请介绍人参加。除结婚典礼外,其他仪式,根据实际情况介绍人也有参加,也有不参加的。男女双方成亲之后,都会给介绍人送一些烟酒、糖果、点心之类的礼品表示感谢。生了孩子之后也会请介绍人吃喜面,喝喜酒。目前社会上还流传着“成不成三两瓶,就不就吃块肉”的说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