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有了 诗呢 东北游记---长春

骁勇斗牛士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读钱钟书老先生描述长春的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万金油漆照离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红瓦杏花半掩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疏梅老柳楼台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片春心向酒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向酒杯?对,今晚咱们就向酒杯了!果然晚八点,我们坐在酒桌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长春我来过好多次,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工作需要,因为这里有长春气象仪器研究所,我们的海岛无人测风站由他们研制。前两年我们又承揽了长春客车厂的激光工程,自然跑的更勤,所以情况相对熟悉。途中将住处定在“杰西卡宾馆”,一是原来长期下榻这里,二是她离一个我特别青睐的小酒馆近,这才是主要原因,“向酒杯”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离开沈阳两个多小时我们进入喧闹的长春,大量的立体交通使行车特别顺畅。打开房间放下行李,沿那条斜街走出不远,就是“巷子里小酒馆”,你听这名字,接不接地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一次发现她是那年冬天,踏着咯吱咯吱的积雪我们来到这里。掀开门帘,里边的温暖冲到外边,变成白乎乎的热气。“大碴子味儿”的喧闹声(他们自嘲东北口音)、打酒官司的欢笑声充满耳鼓。古朴的白茬桌椅,泛光灯下那些熏酱制品反射着油渍发亮的光,酒香和炒菜的烟味直冲鼻孔,让人不由得直咽口水, 食欲大开,我就喜欢这个劲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个东北特色菜,杀猪菜那是必须滴,另两个是肘子汤煨豆腐和㸆三样,对了,还有一个素菜,主食是朝鲜面,个个好吃,大哥和两个妹妹赞不绝口,那晚上我一个人整了两杯四两,菜还剩了不少,东北菜实惠量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长春曾经是伪满洲国的“首都”,伪皇宫自然是历史教育的景点,外地来人一般都把这里作为打卡地,我们也把它作为第一个参观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天上午9:30左右抵达这里。这是一片相对规整的院落, 它位于长春市东北角,光复路3号,占地13万多平米。据资料记载,皇宫内廷建于20年代初期,原为吉黑榷运局局长魏宗莲的公馆。1932年3月,溥仪就任伪满洲国皇帝后,改做执政府办公处。1934年3月,又改执政府为皇宫内府,作为溥仪直属的主要辅弼机构,其大臣、次长及所辖部分机构在此办公。从1932年到1945年,溥仪在这里生活了十四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座楼都有名字,什么兴运楼、缉熙楼、勤民楼、怀远楼、书画楼等等,挺多的记不住。楼层内部比较高,还是旧时期的装修风格,大量使用木材和油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些都不重要,吸引我的是那些旧照片和文字说明。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四面环海,人口密度很大且火山地震频发,咋整?他们的领导快愁死了,因此觊觎东北由来已久,一直想将我国东三省并入他们的版图,那可是想要啥就有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日俄战争结束他们获胜开始,他们修筑南满铁路并以护路名义派遣关东军,后来找个理由发动9.18事变,全面占领东北,进而成立伪满洲国让东北独立,把长春作为“首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他们可是下了大力气,大兴土木,修路架桥通有轨电车,兴建各部局委办大楼,你看长春现在好多大楼还是他们建的呢。可惜他们想的美,咱中国人绝对不当亡国奴。从1931年到1945年,东北人民历时14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涌现出赵一曼、杨子荣、赵尚志、佟麟阁等千千万万抗日英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下,加上苏联红军的大举进攻,日本鬼子最终战败,被赶回他那狭长的岛上,长春建设算白忙活一场,溥仪也成了战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平时咱们在书本上读的那些历史,参观这里能加深印象,看清细节,深刻理解,要不怎么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看实物”呢(我说的,不服别喷我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长春电影制片厂是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看到的大部分电影、译制片都出自这里。所以参观长影博物馆,是此行的第二个目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长影博物馆实际上是老长影旧址,门口哪座巨型榴弹炮,昭示着这里是战争题材电影的出产地。进去以后有在电影院里的感觉,光线不是很明亮,够使就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电影明星的照片赫然在目,不过很多人已经作古,他们的形象和塑造的角色,唤醒了我童年的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记得那年他们在唐山拍摄《节振国》住在我们机关大院里,长影乐团排练时那时而美妙、时而撼人心魄的音乐怎么就那么好听,扒着窗台伸长脖子往里看半天也不嫌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摄影棚为游客展示了拍电影的场景,也揭示了特殊画面拍摄的奥秘,声、光、背景和特殊效果的运用,不大的摄影棚却可以排出波澜壮阔的画面,把咱们观众糊弄的一愣一愣的,那绝对是技术的巧妙使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然,道具里有很多罕见之物,老式的留声机、汽车、钢琴等等,特别是那个座式放映机我小时候见过,当年舅舅是工人文化宫里的电影放映员,他操作的苏联放映机就这样,个大不说,它还带烟筒,为啥呀?因为它使用碳棒烧出的电弧作为光源,投射到远处银幕能保持亮度,什么灯泡都不行,大电影院里才有。安烟筒的目的是排出电弧燃烧时出现的烟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出博物馆恍若刚散电影,下午的阳光有些刺眼,我们抓紧以此为背景拍照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是7月15号,主要看了两个景点且收获颇丰,至于长春的闹市区啊南湖啊就不看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长春是个很有实力的城市,最著名的一汽红旗,长客的高铁,生产我国能看清航母的光学卫星的长春光机所,还有那么多名牌大学都坐落这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下午四点左右我们驶出市区,越过第二松花江,奔走在去往哈尔滨路上。</span><a href="https://www.meipian.cn/55v97ku4"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远方有了 诗呢 东北游记---沈阳</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