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关于旅行的意义,网上随意一搜,答案蜂拥而来。但那都是别人写的,都是别人感受到的意义。趁我前几天出去“旅行”一趟后脑海里的热度还在线,我也想说说我对旅行的意义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很多人都会把“旅行”的意义说得很“高大上”,什么走更远的路,去看更广阔的世界;什么从自己活腻的地方到别人活腻的地方去;什么读万卷书,走万里路;什么心中装下祖国的大好河山……</p><p class="ql-block"> 实话说,此行于我而言,就是主打一个主动找累受+花钱=磨练自己。</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要主动找累受呢?因为娃。因为家有一个处在青春期的娃。就是网络上别人说的那种典型的10后,手机+网络+空调,可以一个月不出家门。这样的生活,孩子的眼睛肯定是遭罪的;身体不动不出汗,湿气是很重的;更为难的是你根本不知道他在房间有没有学习,要问作业,自然是没有完成的。孩子这样的一种状态,若是家长吼了、急了,情况会更糟,找点儿他愿意做的事转移一下注意力啊!所以,说走就走,打开12306,哪儿有票就上哪儿去。</p><p class="ql-block"> 按照孩子的要求,要去大城市,不爬山涉水。我们就沿着海岸线一路往上走:潮汕—厦门—泉州—福州。然后又一路往回走,还没走出千里路,行程基本都是一样:找酒店、找好吃的地方,在一个热闹的街市瞎逛。老姐认为出去旅行要尽量多走景点,要不然就太亏了。我嘛,主打随意。娃嘛,主打我高兴。至于哪种方式体验感更足,重在个人体验。并不是你走的地方多,体验就多。体验多少在于心流的多少。</p><p class="ql-block"> 所到之处,无非都是一些文创街,美食街,各种展馆。天气是真的热,孩子也有抱怨的时候。都没关系,这就是体验嘛。我也尽量在孩子各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中读懂他的需求,读懂他内心的渴望。然后,给他自由发挥的空间,给她情绪宣泄的出口。家长与孩子的相处,需要家长降维去理解孩子,而不是让孩子绝对地服从家长。人在事中磨,所以我说出行就是为了磨炼我自己的心性。此刻看来,我感觉我自己又进了一步。</p><p class="ql-block"> 昨晚半夜回到家,今天开始,一切又如常了。尽管娃还是那样,门一锁,抱着手机,开着空调;我也依然是我,每天听网课、看书、码字、干家务。我始终坚信,只有做家长的做好了自己,对孩子才会有根深蒂固的影响。哪怕今天他不出彩,只有给孩子奠定情绪稳定、心理健康的底子,未来他也一样有绽放光芒的机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