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深处的那一抹旧绿(第三期)】,业余学琴受益非淺

苏忠民

<p class="ql-block">  我二十岁那年(一九七五年)夏天的一个晚上,院邻杨哥招呼院内和街面附近几个爱好音乐的年轻人七点钟准时到院坝头乘凉,说是他的一个朋友晚饭后要来,有重大利好。这位朋友是受他之邀,前来演奏小提琴。晚上,听众和表演者如约而至。</p><p class="ql-block"> 噫,倒也有些象《论语》中曾点描述的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情形,只不过我等不是吹吹风,咏而归,而是手持一把扇乘凉,听小提琴之声。</p><p class="ql-block"> </p> 图一 <p class="ql-block">  这位姓华的老兄,带来一把老旧的德国造小提琴,开始了两个多小时“个人小提琴独奏音乐会”,他拉得轻松自如,一曲终了,还对乐曲进行介绍和解读,他那略为沙哑但磁性十足的嗓音,声情并茂,也很是抓人。虽是业余琴手,但集音乐技艺、文学素养、朗诵特长于一身,才华横溢,魅力四射。</p> 图二 <p class="ql-block">波隆贝斯库之《叙事曲》电影剧照。本文背景音乐即小提琴独奏曲《叙事曲》。谨向演奏家和制作者致谢。</p> <p class="ql-block">  大家都被小提琴华美的声音、炫目的技巧、丰富多彩的表现能力所吸引:能如诉如歌、能明亮辉煌、能低迥婉转。双音犹如两位女声重唱,合弦增添气势;顿弓跳弓发音清脆,拨弦铮铮增添妙趣。 朋友,如您听过《梁山伯与祝英台》、《金色的炉台》、《千年铁树开了花》 《流浪者之歌》、《叙事曲》、《中国花鼓》;还有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等小提琴名曲,一定会有这不可言说的美妙感觉。反正我听到这些乐曲时凝神屏息、心潮起伏,羡慕不已。从此心生向往,想学小提琴。想法么?不敢胡乱奢求,能达到华哥那样的水平,娱人娱已,足矣!</p> 图三 <p class="ql-block">交响音乐《沙家浜》剧照</p> <p class="ql-block">  时值八个样板戏一统天下,但非常有趣的是,都用上了西洋乐队,都“贝多芬”化了。数年间,湧现一大批西洋器乐器业余爱好者,其中顶尖的,进入了专业团体。走上了艺术人生的道路。更多的业余爱好者成为企事业单位的文艺骨干,文艺宣传队的顶梁柱。所以,这些乐器紧俏起来,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不好买,或买不到,或需要托人走后门。以当时成都乐器厂生产的金雀牌小提琴为例,售价七拾一元六角,相当于当时工厂二级工两个月的工资而且一琴难求。</p> 图四 <p class="ql-block">  直至一九七三年,得到一位朋友帮助,购得东北乐器厂生产的东方红牌普及小提琴(二手琴)一把。原价十九元。看在朋友份上,卖主溢价不多,二十五元成交。于是,开始了我基本闭门造车,历时三年的学琴之路。</p><p class="ql-block"> 在练了几天的空弦,一个八度的音阶后,就开始"嗨"起来了:什么《北风吹》、《牧羊姑娘》,甚直《梁祝》前面的一小段,都成了日课。指法上当成二胡拉。在此之前,我也吹口琴、吹竹笛、拉二胡,有那么一点对器乐的肤浅认识,就“胡作非为”起来。</p> 图五 <p class="ql-block">本人(拉琴者)摄于一九七七年,虽照片己模糊不清,却可验明正身,余所言非虚。嘿嘿!</p> <p class="ql-block">  直到如今拉小提琴自娱尚可,娱人,说实话不敢。当初的冒进所形成的弊病,使得进一步提高变得很困难。只能在拉准音符.掌握好节奏的基础上尽量拉得动听一些。虽然演奏大部头的名曲不敢奢望,拉一些小品和歌曲自我感觉良好,还是能够陶醉其中。二00八年后,我先后入手价值三千元以上的小提琴两把。琴的档次有所提高,拉琴的技艺却长进不大。呵呵,没关系,人已老了,玩玩而已,高兴就好。</p> 图六 <p class="ql-block">  我一直认为:对音乐的爱好和这段终身难忘的学琴经历,对我做事能坚持和比较专一的性格形成确有较大的帮助。</p><p class="ql-block"> 另有意想不到的大收获是:在学琴的过程中,结识了几位一生的挚友,向他们学习怎样拉小提琴,并常在一起研学,合奏。其乐融融,甚幸至哉!</p> <p class="ql-block">图片二、三,感谢网络原作者;一、四、五、六,笔者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