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西津渡

添源地方

西津渡位于镇江城西的云台山麓,是镇江文物古迹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区,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对于我这样热衷于欣赏文物的人,肯定对它有极大的兴趣,带着相机和手机,我已经是第三次来逛西津渡了。 其实西津渡旁边就是镇江博物馆,一般我都是先去博物馆,然后再游西津渡。只是可惜,我在一年中三赴博物馆,他们的维修进度太慢了,导致我不能进入英国领事馆旧址去参观,心中甚觉遗憾。当然,周边除了博物馆,还有诸如广肇会所这样的老建筑,大家有时间一定要去瞧瞧。 从镇江博物馆拐过,就能看到西津渡的入口,这长串的石阶就是一个打卡拍照的好地方。看到这样古香古色的地方,我趁着没人拍下几张照片后,便飞奔而上。 进入入口后没多远,就看到供游客歇息的座椅,上面写着“百年修得同船渡”,造型也是船的模样,既体现了此处是古渡口,又与镇江金山寺白娘子的爱情故事契合,充分展示了镇江的文化内涵。我为这样的设计在心中点了个大大的赞! 根据景区地图提示,前行了几步,猛一回头,就看到了有名的“五十三坡”。此处典故来自佛教的《华严经》,说是善财童子因为受到文殊菩萨的教化而幡然悟性,于是决定走遍全国寻访圣贤,先后求教于53位高知者,使自己的修行进一步的升华。当然,我建议大家先往前行,最后从下面绕过来后再登此处的53级台阶。 继续前行,就会穿过一条巷子。此处非常适合拍照和拍视频,大家最好先设计好拍摄方案,然后趁人少时尽情拍摄,绝对可以剪出大片效果。呵呵! 走完小巷后,就来到了赫赫有名的昭关石塔。这是一座元代建造的过街石塔,高约5米,分为塔座、塔身、塔颈、十三天、塔顶五部分,全部用青石分段雕成。它的周边还有观音洞、救生会等建筑。昭关石塔也是西津渡的标志,建议大家在这里好好地参观,肯定大有收获。 穿过昭关石塔后,顺着“飞阁流丹”门的古道往下行,就可以去著名的景点“一眼看千年”。 此处其实是个考古挖掘坑,坑内高低错落排列着不同时期的道路基底:清代路面由不规则石块铺设,明代路面是规格一致的灰砖,宋元时期和唐代路面为夯土层,最底层的则是古人在山体上凿出的原始栈道,可以追溯到唐代之前。<div> “唐宋元明清,一眼看到今。”我每次站在这里,仿佛古渡的千年历史被悄无声息地复原在眼前,让我穿越回去,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厚重。</div> 整条古街上景点很多,我就不再多说,直接去登云台山,向我前两次未能成行的云台阁出发。虽然登山确实辛苦,可等到登上山顶,看到具有宋、元古建特征的云台阁时,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 要进入云台阁需要20元门票。此处是镇江的最高点,是纵瞰全城的最佳处,我岂能不进。买了门票入内后,边登楼边欣赏楼内的各种展览,毫不费力地就来到了四楼。这最让我兴奋了!<div> 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在此我能360°无遮挡看尽镇江城全貌,西津渡的黛瓦粉墙一排排鳞次栉比、镇江市区的高楼大厦一座座错落有致繁华初显,大厦矮屋相映成趣相得益彰。金山焦山北固山交相辉映,美轮美奂。</div> 上图还只是我在登山途中拍的西津渡部分场景。到了云台阁上,你能看到这些房子的天井结构和建筑之间的合理布局,让人大饱眼福。 我从云台阁的另一处出口下山,然后返回西津渡古街,由街上仰拍云台阁,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另有一番情趣。 接着我按图索骥,找到了李公朴故居。虽然面积不大,却展现了李公朴先生的一生,值得一看。 参观完后别急着跑了,李公朴故居旁边的建筑及街景都值得拍照,会带给您惊喜。 主街逛完后,我在各个小巷中穿梭,很快就发现了一面写满镇江地名及特色的墙面,立马拍下来。本想用自拍杆给自己来几张,可是马上就有人尾随着我过来了,我只好笑着摊摊手,让其他游客打卡留念,自己去寻找别的地方。 我正在到处找古渡口遗址,无意中看到这个船夫的造型了。心中窃喜,顺着他的方向往前走,果然就来到清朝渡口遗址。 接下来我又发现了以前的巡捕房,上面的花窗明显带有西方建筑风格,墙上的爬山虎则给人以沧桑的感觉。 虽然中午在西津渡古街上吃了镇江当地的锅盖面和水晶肴肉,但现在已经到了下午五点半,我回忆起从云台阁的西口出来时,看到一座旧楼上面有一个匾额,写着“见山楼”,下面的一块牌子写明里面是艺术文创产品和咖啡茶点。于是我回头找到并步入其中,没想到老板听到我的口音后,说他以前在武汉呆过,真是他乡遇故知呀!我们越聊越开心,喝着当地的茶,吃着西餐,然后挑选了一些文创产品。花钱不多,吃喝休息买伴手礼全部到位,心情大好。 在见山楼呆到七点钟后,我拎着大包小包,来欣赏西津渡的夜景。街中屋檐上挂着的灯笼亮起点点红光,沧桑古街变得朦胧而神秘,仿佛回到了舟楫交织、车水马龙的古代。此时,因为晚上较白天凉爽,夜游的人明显比白天多出许多。由于手上东西太多,我逛了一圈后,便心满意足地打车回旅馆了。<div> 夜正长,我的思绪也很长。面对西津渡这样的古街,既有现代人间的烟火味,又有古老历史的沧桑感,真让我回味无穷。</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