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口的时运与辉煌

风声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撰文:</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原重钢第一子弟中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特级教师.校长:秦蜀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朋友, 作为重庆市大渡口区的一位公民,你一定很热爱自己的家乡。你想比较便捷地了解家乡发展变化的脉络吗?你想知道大渡口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若想,那就请你静下心来,跟随秦蜀冀老师写的《大渡口的时运与辉煌》一文吧!</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 大渡口的第一次时运与奠基</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抗日战争爆发后,因上海、南京相继失守,武汉告急,汉阳铁厂被迫“铁血西迁”。1938年3月,国民政府成立“钢迁会”,决定将铁厂迁往大后方重庆,以保住当时中国钢铁工业的火种。经反复考察论证,最后决定让其落户重庆大渡口。因为,这里拥有十余公里江岸线,水运便利,又有炼钢炼铁所需要的大量水资源,加上江边恰好还有一大片适合建大工厂的开阔地。顺理成章,大渡口便有了钢铁工业,并诞生了一支产业大军。从此,名不见经传的大渡口,变成了山城重庆的钢铁生产基地。在抗战时期,钢铁工人们没日没夜地炼铁炼钢,造枪造炮,支援前线,为抗击日寇作出了重大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5年,在中央强化重工业违设的大背景下,大渡口因重钢而设区(即特批设立大渡口工业区),让重钢周边所有生产队,由粮食大队转型为蔬菜大队服务重钢,为钢铁元帅保驾护航。从此,大渡口区便跻身为重庆市中心城区最早的六区之一,成为大重庆、大西南的钢铁重镇,也让大渡口从此获得了“十里钢城”的美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里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台“机械化锯木机”,轧制出了新中国第一根钢轨,后来又相继造出锅炉板、造船板、薄型容器板……等金牌产品,为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渡口的第一次时运,奠定了大渡口的工业特区地位,让它在远古文化、农耕文化、义渡文化的基础上,增添了钢铁文化、企业文化、抗战文化等因素,也让大渡口这个小地方,深深打上了现当代工业文明的烙印。</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大渡口的第二次时运与创新</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06年下半年,重庆市委市府从优化全市重化工业产业布局、振兴重庆老工业基础、支援三峡库区发展的大局出发,同时也为促进重钢长远发展、集群发展,启动了《重庆市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的一号工程,对百年老厂重钢,实行“环保搬迁”,将重钢从主城迁至位于三峡库区的长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为完成这一重大举措,重钢和大渡口区都经历了阵痛和蝶变。重钢搬离大渡口后,大渡口区丧失了一个当时全市最大的纳税大户,同时也失去了重工业基础。当时大渡口区面临的时局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如果转型失败,大渡口区便遭厄运,在经济上很难翻身。如果转型成功,大渡口便会迎来又一次时运,又一个发展良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艰难困苦的转型过程中,大渡口坚持生态立区、文化兴区、产业强区,绿色发展。培育壮大大数据智能化、大健康生物医药、生态环保、新材料新工艺、重庆小面集约化生产等五大百亿级产业。经过数年努力,终于在产值上实现了“再造一个重钢”的目标。小而顽强的大渡口,终于涅槃重生,成功转型,使大渡口区由过去的钢铁工业区转型为新兴产业区,由过去空气污染严重的重工业区,变为“公园大渡口,多彩艺术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现在大渡口已建成大小公园77个,绿道48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全市最高,被评为国家产业转型示范区、优秀双创示范基地、国家级卫生城区。开创新局一路坎坷,这其中的酸甜苦辣,雨雪风霜,只有亲身经历过、实践过的人才知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真是,创业艰难百战多,凝心聚力开先河,涅槃重生闯新路,大渡口区奏凯歌。</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三)大渡口的第三次时运与未来之辉煌</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渡口钓鱼嘴半岛,是长江进入重庆中心城区的第一个半岛,也是重庆中心城区最后一块未开发的“处女地”,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和发展潜力,市委市府和大渡口区都十分看重它的开发价值,一直在为其寻找合适的开发项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3年上半年,重庆市人民政府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签署了合作备忘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3年下半年,大渡口区积极争取,多方努力,决心将柴院引入大渡口,落户钓鱼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4年上半年,在重庆市教育开放高地建设项目中,柴院的筹建获得立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年下半年,这一大渡口人民盼望已久的项目,有望在钓鱼嘴破土动工,这是新时代带给大渡口的第三次时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该项目,在重庆市被视为中外合作办学的标志性项目,旨在通过加强中俄艺术领域的交流合作,为国家培养高质量音乐人才,并将其形成世界音乐教育中心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随着柴院的进入,诸如长江音乐厅、长江音乐博物馆、长江音乐广场、长江音乐营、长江音乐台、俄罗斯风情小镇……等等大大小小的项目,都将陆续落户大渡口,在我区形成一道亮丽的音乐艺术风景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可以预言,伴随着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的拔地而起,音乐产业的新业态,音乐成果开辟的新市场,必将催生出大渡口又一个“百亿级产业集群”。音乐文化的后发优势和音乐半岛的强势崛起,将带动大渡口滨江沿线加速开发,并为全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促成大渡口再开新局面,续写新篇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落户钓鱼嘴,不但弥补了大渡口没有高等学府的缺憾,而且大大拓展了大渡口的国际视野,使小小大渡口具备了迈向国际舞台的格局和勇气。区委区府和全区人民,决心将钓鱼嘴半岛,打造成重庆市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样板间、示范地,让其成为大渡口又一张闪亮的名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纵观大渡口的发展历程,我们走出了一条“钢铁建区——生态立区——艺术兴区——未来强区”的发展之路,这是全区人民共同努力的成果,也是全区人民的自豪和骄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朋友, 出土于大渡口马王场的那把“手斧”,让我们看到了先民们远古文明的微光;往返于长江两岸的那叶“义渡扁舟”,为大渡口种下了崇善尚义的文化基因;屹立于长江之滨的巍巍钢城,为大渡口锻造了钢铁脊梁;重钢搬迁后的生态立区,为大渡口带来了诸多福祉和勃勃生机;我们深信,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的引进和落成,必将迎来大渡口未来的锦绣前程和灿烂辉煌!</span></p><p class="ql-block"> 2024年8月13日完稿</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编辑:风声</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一位对大渡口有情怀的老校长写的文章,今年应该近80了,他用微信发给我看。不禁有一种冲动想分享给更多人看到。于是,编辑了此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炎炎酷暑老校长还心系家乡笔耕不辍,梳理出家乡令人欣喜的几次蝶变,分享家乡成就。爱“家”之情跃然纸上,真正体现了老一辈知识分子心系家国的高尚情怀!</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