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读,让教学更精彩》在《七彩语文·教师论坛》发表(2024年第9期)

严仍江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范读,让教学更精彩</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第六届五省区小学语文教育联盟优质课交流评选活动中对教师范读的评价</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 六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严仍江</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观摩了本次活动的11节参赛优质课和1节名师展示课,对于诵读,觉得有以下两点非常值得肯定。</p><p class="ql-block">一是有明确的范读目的。</p><p class="ql-block">总体上看,教师的范读或是为了激趣,引发学生的学习、阅读欲望;或是为了激励,推进教学;或是营造氛围,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或是为了引导,矫正学生读书中的错误与不足……通过以上示范让学生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目标。具体来看,在不同教学环节(或板块),教师的示范目的非常清楚:</p><p class="ql-block">1.在初读环节,教师重在引导学生读正确。因为是初读,学生可能是第一次朗读课文,或是自行预习朗读,或是学习水平和能力不足,必然有读错行为。教师根据读错情况,对学生确实读不好的内容教师给予了及时的示范,帮助读正确、读流利——当读错课题、读错字词(轻重、调值、平翘舌、鼻音与边音、前后鼻音等问题)、读破句子、读不好诗歌节奏、读不好文言词句、方言词句、谚语俗语等,且自我纠正遇到困难时,教师都给予了及时、正确地示范,突破教学难点。</p><p class="ql-block">2.在精读环节,教师通过范读引导学生读准重音语气、读出画面意境、读出角色身份、读出思想感情,读出文字背后的意蕴情感,从而使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内心。这种引导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与学生的亲切互动,或是带读,或是跟读,或是引读,或是轮读,或是配乐美读……师生共处学习场域和教材文本情境,互促共进,教师用范读不断推进教学。此时的范读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局部上对文本能够读懂、读出意思、读出情感。</p><p class="ql-block">3.在总结环节,教师通过范读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再去对文本进行诵读。教师或课配乐朗诵全文,或朗读人物的前后对话或前后心理描写的句子,或串读文中最能体现单元语文要素的段落或语句。此时的诵读,主要为了实现拓展、升华教学的目的,让学生意犹未尽,感到学无止境。</p><p class="ql-block">二是呈现出较高的朗读水平。</p><p class="ql-block">1.教师准确理解所诵文字作品,范读时都能读出作品的主旨和情感,朗读语态适度、基调正确、语气恰当。如《清贫》《青山处处埋忠骨》用敬仰赞颂的情感基调、深情低沉的语气读出了主人公对祖国、对人民、对亲人的高尚情感和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读出了作者文字的情感,提高了范读的基础性、准确性。</p><p class="ql-block">2.范读有较强的对象感。教师明确范读受众是学生,所以在语调、语气和音量上尽量考虑与学生亲近,在重音、快慢、强弱、虚实等上尽量考虑学生的适应性,尽量采用朗读的方式而少用朗诵。面对不同年级,这些又有不同,使范读更切合相应学段的孩子,提高了范读的质量和效果。</p><p class="ql-block">3.正确使用了朗读技巧。教师在不同学段、不同教学环节的范读时,正确处理停与连、轻与重、快与慢、高与低、虚与实、述与拟等矛盾关系,使范读抑扬顿挫,更好地表情达意,体现了有声语言的魅力特点,提高了范读示范性、目的性。</p><p class="ql-block">4.恰当的体态语言的运用。在范读中教师常常用表情、动作来助读。《刷子李》精读教学时,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演读正面描写刷子李刷浆的优美文字,随音乐,带表情、带动作更好地读出了情境、读出了情感、读出了乐感和美感,提高了范读水平。</p><p class="ql-block">根据展示教师范读表现,提出如下提高范读水平建议:</p><p class="ql-block">一是提高范读意识。</p><p class="ql-block">有的展示教师教学中没有朗读示范或示范不足,不是教师范读水平不高有意回避,而是对范读认识不足,范读意识不强。“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既是课程标准既定的教学目标,又是我们达成目标的最基本的教学途径和手段。教师示范是重要的教学方法,是已故名师于永正老先生总结、示于我们的宝贵的教学经验。朗读示范是教师示范不可或缺的。教师的朗读示范能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其作用大焉、功能多哉,这里不再赘述。所以,教师要提高范读意识,各个学段、各课不同教学环节都要注意范读,但范读要求和目的不同。在低年级、在课堂教学初读时,重在读准、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在中年级、在课堂教学精读时,重在引导读懂意思、读出画面、读出感情或文章主旨;高年级、课堂教学总结时,重在读出课文内在联系、读出感情或文章主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不仅学生无法读好时需要教师及时范读,就是在学生自读已经很不错的情况下,仍要范读,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走向更高境界,“感情朗读”不封顶,当然也无法封顶。</p><p class="ql-block">二是注意文体不同。</p><p class="ql-block">对于不同文体的课文,作者的写作目的不同,教学的目标自然就有不同,朗读自然也有不同。读得“正确、流利”“清楚、明白”这是对所有文体课文朗读同一的基本要求,但是朗读的语态、基调、语气、技巧、感情表达等却有或大或小的区别,教师在范读时需要注意。否则,范读会引导不当,造成不良效果。</p><p class="ql-block">1.应用文、说明文:这两类文体,重在实用,文体端庄、语言朴实——尽管收入教材的说明多是带有文艺性的说明文,但其成文的主要作用还是在于讲明事情,说明事物的性状特点、功能作用等,供读者了解。因此,我们在朗读时,语调要平稳、语气</p> <p class="ql-block">要不快不慢、高低不要过于悬殊,不要太用感情,否则“虚情”会害义。当然,文艺性的说明文可以带点感情色彩。如《青山处处埋忠骨》中的电报记录稿,范读只要以彭总的口吻平静地将毛岸英牺牲的消息报告清楚就可以了,不必去刻意“声情并茂”。</p><p class="ql-block">2.议论性的课文:这类文章重在说理,作者会发表观点、用事实、名人名言、数据等作论据去论证观点、说明道理,让人信服、接受。文体端庄,具有思辨性、思想性,朗读时,需要语态端庄郑重、语调铿锵有力,读出观点的正确性和可信性、论据的可靠性、论证的严密性,不需要卖力“煽情”。《为人民服务》是标准的议论文就该如此朗读。但是,带有议论性的文章——用事实说明道理,朗读时对阐述道理的语段要读得端庄、郑重,对于陈述的事情可以稍微读得生动一点。</p><p class="ql-block">3.故事类(包括童话、小说)课文:课文借助故事塑造形象、蕴含道理,往往有生动、曲折的情节描写。范读时,需要情景感,恰当的感情投入,娓娓道来、绘声绘色,读出故事的变化、角色形象、蕴含的道理,必要时可以做语言模拟。但是朗读毕竟是在转述,不是情景再现表演,所以角色语言不能真实再现,只能语言虚拟。语速、高低、快慢要根据情节描写的需要。</p><p class="ql-block">4.散文:作者借助叙述事物、描摹景物来形象说明道理、抒发心中情感,形散而神不散。朗读需要感情投入,做到入情入境、亲切自然,将絮叨的事情、描摹的景物用含情的声音生动地读给学生,将抒情的语句中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将揭示道理的语句端庄、郑重地读给学生。总体来说,散文说话比较委婉,朗读速度不要过快,让学生听明白“话中话”。</p><p class="ql-block">5.诗歌:诗歌感情浓郁、概括性强、内容丰富、节奏鲜明、语言独特、情境转换迅速且跳跃性大。范读时首先要慢,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填补情境之间的空白,感知诗歌语言。其次要有充沛的情感投入,将诗人和自己的情感通过恰当的语调、语气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三是读准节奏和读出韵味,这是对诗歌独特要求——将韵脚读稳立住,是读出韵味的重要一点。四是读出诗境画面,这是范读诗歌最难做到的,需要课前在诗歌理解上走深,它需要范读时用慢节奏、恰当停连、抓关键词句等技术来保障。五是读出对比、变化,诗歌常用相同的句式和语词表达不同的画面。对于相同的语词、句式要读出变化,对不同的语词要读出对比。如“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绿》)四句必须读出语调变化,同时要把“风、雨、水、阳光”突出出来。</p><p class="ql-block">实践证明,范读是有效的教学方式,它可以使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当然,教师要能做到以上所说,除了多读书之外,还要多练习朗读、朗诵。只有自己的朗读水平提高了,才能听出学生朗读之不足,范读才能更自觉、更好、更有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严仍江,六安市教科院语文特级教师,市督学。省教育学会理事、省演讲学会理事、省朗诵艺术学会会员,省教育学会小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市演讲与朗诵学会常务副会长,省散文随笔学会会员、六安市作家协会会员。原市教育局基教科负责人,市严仍江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020年《小学语文教师》全国“教师好声音”诵读大赛特等奖获得者,朗诵《岳阳楼记》在“学习强国”平台展播。</p>

范读

朗读

读出

教师

学生

教学

情感

示范

或是

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