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掉的留声机

李长安

<p class="ql-block">  2024年4月26日是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的最后一天。那天下午他离开北京前往机场途中,临时造访了位于北京艺术区一家名为“莱蒎”的文青黑胶唱片行。与店主攀谈后买了两张唱片,其中一张是窦唯的《黑梦》。这则新闻让我想到了黑色胶木的老唱片,想到了第一次看到留声机的往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71年,我在西安市第三十二中学读书。班上有一个男同学叫宋西阳,那时候他个子比较高,比我高半头。留了一个寸头,整个人都显得精神抖擞。西阳为人正直,光明磊落,非常有人缘,同学们都愿意与他往来。那时他家住在社会三路一个大家属院里。这个院落很有特点,是由一栋二层小楼组成的。这样的楼房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西安老城区是比较少见的。</p><p class="ql-block"> 一天下午放学后,西阳悄悄告诉我:“走,到我家去,让你见识一下留声机!”当时我就惊呆了,“不是开玩笑吧?”他憨厚地笑笑说,“不是开玩笑!”自记事起,只是从电影上看到或者小说里描写到的留声机。从来没有想过能在现实生活中聆听到留声机发出的声音。觉得这对自己来说就是天方夜谭。感觉那天下午去西阳家的路途比平时要长。出校门口就是北院门(现在西安市旅游打卡地回民街),顺着撵止坡向东,第一个丁字口拐入社会三路,20米后就是西阳所住的家属院。进大门右边上楼梯第二家就是他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到他家后,只见西阳小心翼翼地从大衣柜里拿出了一个包袱,一层一层解开,让这架留声机露出了真容。他熟练地把摇柄插入机子上的插孔,咯吱咯吱转了十几圈。然后将一张黑胶唱片放上去,轻轻地挪动唱针,顿时由陕西戏剧名家李瑞芳老师主演的脍炙人口的眉户剧《梁秋燕》片段响彻全屋。缠绵柔婉的唱腔曲调,娓娓动听,朴实无华,引得几个邻居在窗外过道上击节叫好,拍手不绝!尽管我对秦腔和眉户等传统戏曲不熟悉,但也不由得兴奋不已。</p><p class="ql-block"> 有幸的是,1993年4月,在西安人民大厦召开的“省人大八届一次会议”上见到了李瑞芳老师。她是人大代表,我是工作人员。她听说了我从留声机里听到的第一个戏曲是《梁秋燕》后,十分高兴。她说:《梁秋燕》一问世,深受百姓喜爱,连续演出1000多场。广大戏迷说:“看了梁秋燕,三天不吃饭!”她还约我会议结束后,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见面,要送我一张她签名的《梁秋燕》唱片。那时没有手机,前往拜访了两次她都去了北京演出,此事只好作罢。</p><p class="ql-block"> 此后,隔三差五,我与同学王军让、高建强、朱金镯、尉元杰、孙喜忠等人结伴同行到西阳家享受留声机带来的快乐。印象最深的是,在十几张唱片中有一张最受大家欢迎,就是侯宝林先生和郭启儒先生的经典相声《改行》。在那个只有“八个样板戏”的年代,能听到这段“文革”前的相声,对我们来说非常荣幸。我们几个同学是百听不厌,竟然喜爱到每个人都能接上下句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五十多年过去了,青少年时的许多往事都记不清楚了。但去西阳家里玩留声机这件事记忆犹新,念念不忘。今天上午与西阳通电话时,西阳说,那架留声机当年买时花了四十几元,是父亲一个月的工资,也是他青少年时代的第一件宝贝疙瘩。</p> <p class="ql-block">  2024年8月13日写于西安市未央区文景小区景园。共计1050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