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游记8——两条曲线

一休

<p class="ql-block">  意大利游记,写到这里应该是结束了,但总觉得意犹未尽。</p><p class="ql-block"> 我在思考中,将中国的历史和意大利历史进行对比,又将意大利庞大的古遗址和辉煌的艺术品跟中国秦兵马俑,西安碑林,长城,故宫等古建进行对比。心中既感慨又苦涩。</p> <p class="ql-block">  意大利古罗马于公元前753年建城,而中国正处于春秋时期(约公元前770年始)古罗马的王政,共和时期大致对应中国的战国到西汉后期。</p><p class="ql-block"> 公元395年,古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进入分裂时期。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了黑暗蒙昩的千年中世纪。直到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欧洲才逐渐开始了文艺复兴,然后,逐渐进入了近现代辉煌的西方文明。</p> <p class="ql-block">  当欧洲还在千年黑暗的中世纪时,中国向世界呈现了辉煌的唐宋文明。而当意大利文艺复兴逐浪高潮时,看似辉煌的明清帝国,却在世界格局中,渐渐走向衰落。</p><p class="ql-block"> 用坐标线表达,公元前七世纪到公元四世纪,古罗马和古代中国都呈现了上升的曲线,而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黑暗千年,曲线向下,而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曲线继续强劲上升。</p><p class="ql-block"> 到了清中期,中国的曲线急速向下,而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曲线迅速上升,差距越拉越大。</p> <p class="ql-block">  我一直很困惑,15世纪初,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还刚开始,而1434年,大明王朝郑和的宝船舰队,经埃及抵达了意大利,大明皇帝的使节觐见了罗马主教,并赠送了大批礼物。当时的郑和舰队,比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了半个世纪。</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郑和宝船,无论规模和吨位,技术含量,在世界上,真正是无与论比的强大,但如此强大的郑和七下西洋,到底为了什么?</p><p class="ql-block"> 明朝前期的近百年,经济繁荣,东南沿海丝绸,瓷器大量贸易,明科技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p><p class="ql-block"> 所以这一切,应该是中国先进入现代国家。怎么是蒙昧中世纪后的欧洲,在文艺复兴后,率先在西班牙,葡萄牙,荷英法等开启了大航海,开启了工业革命?</p><p class="ql-block"> 这样弘大的课题,我等凡辈无法解答,只是困惑,只是不解。</p> <p class="ql-block">  1582年,30岁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了中国,传教的同时,带来西方的地理,数学等知识,《山海舆地图》是他为中国绘制的第一份世界地图,万历皇帝除了好奇于利玛窦赠送的自鸣钟和西洋琴,再没有更深的想法。</p><p class="ql-block"> 1605年徐光启在北京结认了利玛窦,对西方科技很感兴趣,拜利玛窦为师,两人一起翻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徐光启一生钻研科技,写了著名《农政全书》,成为明代著名科学家。可惜,当时中国只有一个徐光启。</p><p class="ql-block">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于1610年在北京去逝,安葬在北京。他是对中国科技发展有贡献的人,可惜当时中国统治者没有重视当时的世界发展,也没有兴趣进一步了解和学习西方。</p> <p class="ql-block">  清初传教士汤若望(1592-1666年,德国科隆人)进呈《西洋新法历书》,清政府改名为《时宪历》。顺治皇帝即位后,令汤若望担任钦天监监正,负责天文观测和修订历法等工作。</p><p class="ql-block"> 汤若望死后,比利时的传教士南怀仁向康熙皇帝讲解西方天文学和数学知识,备受康熙皇帝赏识和信任,继任钦天监职位。南怀仁后,意大利教士闵明我又继任监正,修订了《康熙永年历法》。</p><p class="ql-block"> 清康熙二十八年 (1689年),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铸造武成永固大将军炮,该炮重达3600斤,他还将西洋炮铸造原理写成了一本书,书名为《神武图说》。</p><p class="ql-block"> 这些皇帝身边的传教士,应该说,是得到皇帝重用的,可惜啊,这些皇帝们没想过,是否应该去看看西方世界?开拓一下眼界,或者学习一下西方科技知识。</p> <p class="ql-block">  我想到了跟康熙同时代的俄罗斯沙皇彼得大帝(1672-1725),在他当沙皇时,派大批技术人员学习西方造船和航海知识。</p><p class="ql-block"> 作为沙皇的彼得大帝,悄悄装扮成技术工人,一起去西方船厂学习,回国后推行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让俄罗斯从落后农奴社会变成了欧洲列强。</p><p class="ql-block"> 同样两个皇帝,同处于一个时代,眼界,格局,做法完全不同,结局也完全不同。康熙面对送上门的机遇,混然不觉,完全错失了国家发展机遇。</p> <p class="ql-block">  1793年,英国外交家马戛尔带一个庞大代表团,第一次到北京,想跟清政府开展贸易,带了当时欧洲最先进蒸汽机,纺织机,连发手枪,迫击炮等进贡给乾隆,但在行礼上,马戛尔坚持单膝下跪,乾隆大不悦,对进献礼物看都没看。马戛尔展示这些先进设备和武器时,清官员傲慢的说“不需要看,没什么稀罕的”。</p><p class="ql-block"> 马戛尔谈正事了,希望发展双边自由贸易……,乾隆直接说了三个字“不需要”</p><p class="ql-block"> 最可笑的是,失望的马戛尔回英国前,乾隆让他带一圣旨给英国国王,圣旨说:朕管理的天朝上国,无所不有,并不需要跟你们外夷搞贸易,你们远在边外也不容易,跑来跑去太麻烦了,以后就不用再来了,只要你们心中有朕就行了,你们要永远听天朝的安排,天朝就可以保你们太平”</p><p class="ql-block"> 这道圣旨,至今在大英博物馆陈列,成为大清皇帝自高自大,傲慢无知的笑话。也是中国社会发展曲线向下的例证。</p> <p class="ql-block">  明清有这么多传教士带来西方天文,地理,数学知识和武器制造书籍,只要稍微有点正常思维,应该是认识到有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存在,应该出去看看,学习一下,可惜“康乾盛世”的康熙,乾隆等,被国内虚假的四海升平,国泰民安迷惑。傲慢,愚昧和无知到极点。</p><p class="ql-block"> 更可笑的是,1840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帝国打进来了,道光皇帝还纳闷,为什么英国弹丸之地敢于和大清做对?</p><p class="ql-block"> 可悲的是。在签订《南京条约》之后,道光皇帝依然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对失败百思不得其解。他命人抓了个英国人来审问。问了俘虏三个问题:英国距离大清有多远,人口数多少,面积多少?……</p><p class="ql-block"> 可悲啊!中国有这样的统治者,还会不失败,不沦落吗?</p> <p class="ql-block">  也正是在号称“康乾盛世”中,统治者的闭关锁国,自高自大,傲慢偏见和无知,使中国和西方社会发展座标曲线,发生了急骤变化成为必然。</p><p class="ql-block"> 从19世纪开始的近200年,中国社会发展曲线迅速向下,而西方世界急骤上升。</p> <p class="ql-block">  10多天的意大利游结束了,意大利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让我流连,让我感慨。收获满满。</p><p class="ql-block"> 中国和意大利或者欧洲历史的发展曲线,让我认识到,一个人,一个国家,融入世界,学习世界,开放,包容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中国近50年的改革开放,彻底改变了中国面貌,中国社会发展曲线,又急骤上升。</p><p class="ql-block"> 中国和西方,两条社会发展曲线又呈现了新的形态。</p><p class="ql-block"> 18世纪英国马戛尔的后代,英国美国们怎么会对中国不焦虑呢?</p> <p class="ql-block">  炎热夏天,我躲进遂昌农家乐山顶避暑,翻阅九年前旅游笔记和老照片,断断续续写了八篇游意大利美篇。仿佛又重游了一次意大利,加深了对这个美丽古老国度的记忆和理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合二为一,在旅行中欣赏美景,在历史中感受现实,让古今文化的碰撞,充实人生,让这趟意大利行,更酣畅淋漓!</p><p class="ql-block"> 在此,再次感谢各位看客。(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