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寂静与热闹的较量</p><p class="ql-block">一一《村庄睡了》读后感</p><p class="ql-block">陈宝乾(四川)</p><p class="ql-block">最近一篇散文《村庄睡了》阅后久久不能平静。因为散文写的简洁明快,寓意深刻。每段短句,描写细腻,情感真挚,都浸透了作者的才、气、学、习。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是一篇很好的入时文章。</p><p class="ql-block">《村庄睡了》一开始就在“今非昔比的富足”笼罩下快速睡眠,进入梦乡,连扶贫的马路上灯也是灰暗的,稀疏的车流,人流。老汪塘荒了,小路幽深,坟地单调的磷火…小村庄与我(第一人称)就这样熟悉的陌生地相遇,尴尬之极。</p><p class="ql-block">村庄睡了,而我却睡意全无。笔锋一转,说村庄过去的热闹非凡,尽管穷。油灯如豆,不显黑暗,最真的是人心是亮堂的。没有院墙,没有拘束,你来我往。哪里有热闹(就算老远的十里八乡)也不嫌远不嫌黑去看热闹。心中各有桃花源似的,怡然自得。两相比较,我思绪万千。最后发出慨叹:村庄睡了,是累了?是困了?是老了?还是…从标题村庄睡了更像是隐喻一种情绪倾向。村庄沉睡了,没有温度,但文的结尾,又忧心忡忡提出发人深省的设问:夜,终将离去,靠近的是黎明。小村庄新一天的日出将会怎样!一个感叹号,寄托了一种坚定信念,一种无限希望。一切朴实无华,一切顺其自然,一切情真意切。给读者留下一个深深的思考。</p><p class="ql-block">村庄真的深度睡眠了吗?也许一针见血地指出乡村中极个别的社会现象。我们文学作品是植根于人民大众,植根于现实生活。《村庄睡了》之所以富有生命力,富有时代感,富有感染力,就在于作者洞察实情所思所悟。启迪了人们一连串的拷问。</p><p class="ql-block">贫穷的热闹与富裕的寂静,这个反差现象呈现出一个物质与精神的需求问题。各个时期都有其特征。贫穷和富裕是相对的,热闹是共感的,局部现象不能代表整体现象。寂静异象为管理者提供了研究的重大课题,在谋划乡村建设与发展时,统筹兼顾,不断完善。不能单行或冒进。提振乡村建设质量,不是做了几个不实用垃圾桶,办了几个阅览室那样简单。即不能囫囵吞枣,要着眼实际,着眼长远。标准是规范,必须因地制宜,挖掘和发挥好地理条件,开拓创新。乡村是农村的基本细胞组织,市场经济由城市辐射乡村,也影响着乡村建设与发展。解决好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发展问题须同自身实际和周边城镇进行综合协调。市场经济带来不仅是物质方面的变化,而且带来精神方面的变化。乡村五脏俱全,除了衣食住行养医教就业,更需要有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这就要求各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创造更多更好的环境条件,让村民住的了房,养的了老,医的了病,就的了业,享的了娱乐,受的了教育。</p><p class="ql-block">村庄真的睡了吗?我们一直在努力,一直奔跑在路上。不是睡了,是休生养息,厚积薄发。通过层层奋发图强,作者和广大读者的期盼就会在不远的将来实现。</p><p class="ql-block">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越来越高。文学作品要牢记与生俱来的文学使命,紧跟时代的脉搏,贴进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反过来以文艺形象助推生活,影响生活。体现其应有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正如《村庄睡了》,以言简意赅的文字,以小见大,传达了直击现实生活重大命题的信息,给人以深度的良好的启示。我们的时代就要提倡多出与人民和时代息息相关的文学作品。发挥好文学作品勇立前沿阵地,敢于针砭时弊的批判作用,批评作用和鞭策作用。为人民而呼,为时代而鼓。</p><p class="ql-block">《村庄睡了》基本达到了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倡导的“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的境界,不失为一篇可读性极强的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