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的岁时——惊蛰》</p><p class="ql-block"> 我的知识面很窄,特别是对季节变化,知道的更少。我的生活经验有限,对人生及生活的规律与节奏了解甚少。</p><p class="ql-block"> 【惊蛰】</p><p class="ql-block"> 实实在在地说,到现为止,二十四节气我还不能记全。惊蛰是记得不多的几个的其中之一。能记得它,首先是以动物的习性命名,很有趣;但是,主要是我小学班主任老师,用了寓教于乐,融学于趣的方法;我了解了它,认识了它。</p><p class="ql-block"> 那是数十多年前,我在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p><p class="ql-block"> 我记得是新学年,开学没几天,也是惊蛰到来的五、六天吧。老师带全班同学乘车,到郊外的一处桃园去春游。下了车,我们围着老师站在公路上。老师指着公路下边,百米处的一团锦簇,告诉了我们,那里就是桃园。从公路向下到桃园,是一大片漫坡。坡地是翠绿翠绿的青草,又密又浓,有一寸来长;宛如一张巨大的绿色地毯。桃园,就如绣在这一绿色地毯之上的,形如葵花状的一团锦簇。花团锦簇般的桃园,红色、粉色、白色、叠在一起,如梦如幻。起初,我们有点惊呆了,而后又有些迫不及待,涌向了桃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吹面不寒的春风,像桃园的热情迎宾,引领我们进入了桃园。棵棵桃树都开满了花,没有一棵落下的。红的像火——醒示人们,建设生活,要有火一般的热情;粉的像霞——启示人们,创造生活,要有遐想和憧憬;白的像雪——告诫人们,忠诚生活,要有一棵冰清玉洁的心。满眼都是桃花,红的、粉的、白的,它们这是在争奇斗艳吗?天上不时地传来,“轰、轰”的雷声;这是老天为它们争奇斗艳,擂鼓助威吧。</p><p class="ql-block"> 微微的春风,忙碌地走遍了桃园的所有地方,像一个甜蜜事业的搬运工。整个园里都弥漫着鲜桃的甜味儿;让人们误认为树上已满是鲜嫩鲜嫩的桃儿了。我们陶醉在甜味中,甜味儿也引来了鸟儿;黄鹂鸟为最多。黄鹂在桃园的很多桃树的高枝上筑了巢;它们也喜欢桃园的甜味儿。黄鹂鸟高兴地卖弄起清脆的歌喉,“哔哩、哔哩”的歌声,呼来了不少的朋友,引来了许多同伴;有时还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像是在相互倾诉情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桃园中的甜味不仅依然,且越来越浓了。我们从清晨到中午,才走出了桃园;但那甜味儿还在我们的回味中。桃园外青草绿绿的漫坡上,落着十多只我们不知道名字的鸟。有同学说是鸽子,它们的头像鸽子;有同学说是鹰,它们的嘴和褐色的羽毛像鹰。这些鸟被我们惊飞了,跟天上的数十只鸟,一起在低空盘旋。它们到底是什么鸟?我们走近老师,静听解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坐在青青的草坡上,静静听着老师讲惊蛰的知识。老师说:“我们今天不是单纯是春游,也是在上课;走进大自然的一堂自然课——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三候。天空云翻滚,雷声响天边;惊醒蛰伏物,生命复苏醒。惊蛰有三候:一候桃始华,就是桃花开始盛开了;象征着春天到来和生机勃勃的开始。二候仓庚鸣,仓庚即黄鹂,开始鸣叫;标志着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大自然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三候鹰为鸠,鹰躲藏起来开始繁殖了,到处可以看得见的是斑鸠,人们误认为鹰变为了斑鸠。大地到处郁郁葱葱,一派欣欣向荣。”老师用融学于趣的方法,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而明了的自然课。接着老师又风趣的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一千多年前,卢沟桥建成了。当时国家处于战乱,百姓饱受饥寒交迫,卫生状况非常差。不管是城里,还是乡下;当惊蛰打雷时,人们要将衣服抖动几下,不容易长虱子。有一天乡下的虱子被抖下来了,就往城里走。同样,城里的虱子也被抖动下来,就往乡下去。于是,两伙虱子在卢沟桥相遇了。城里的虱子先问:“你们这是要去城里干什么?”乡下的虱子回答:“亲戚们,去找你们,嗐!别提了,农民听到惊蛰的雷声,都动起来要春耕了。但先把我们从衣裤上抖动下来了,性命难保呀!找你们躲躲呀。”城里的虱子,也悲伤地说:“彼此、彼此。城里也动起来了。人们要过生活,也把我们抖动下来了。”它们互诉了苦衷,为了活命就留在了卢沟桥上了。所以就有了“卢沟桥上的狮子(虱子)数不清”的说法。</p><p class="ql-block"> 这个故事,听起来有点平庸,但是,道出了一个浅显的道理——万物要苏醒,人要动起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启蛰】</p><p class="ql-block"> 惊蛰有个雅称是启蛰。“启蛰”在我国春秋时期就已出现并应用于农耕生产了。西汉时期,为了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才改为“惊蛰”。</p><p class="ql-block"> 我喜欢启蛰这个雅称。它不仅是一个自然节气的变化,而且象征着一年初始的春耕生产,是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农耕文化。</p><p class="ql-block"> 我有过知青的经历,对“启蛰”这个词语感触颇深。它像一名敬业的使者,告诉人们:冻人不冻地,大地开始融化。它又像一名忠于职守的金刚,用“轰、轰”的雷声,督促人们:“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春耕大忙季节到了。“启蛰”是服务人类的——它甘愿化做一把犁,让人扶起,扬鞭催牛耕出一片田,用汗水换来一份甜;它情愿化做一枝笔,让人拿起笔,构思梦想,擘画出宏伟,写出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喜欢“启蛰”这个雅称,它蕴含着文化之美,又有着深邃的哲学内含。启蛰所隐含的美好寓意,正是人们憧憬的美好、向往的未来。如人们写下的启蛰的四字美好词语:</p><p class="ql-block"> 天雨流芳、阳和启蛰、春意盎然、</p><p class="ql-block"> 莺飞草长、万物复苏、桃红柳绿、</p><p class="ql-block"> 燕子归巢、花开鸟鸣、风和日暖、</p><p class="ql-block"> 繁华似锦、一派生机……</p><p class="ql-block"> 美好的寓意,能吸引人们奋进。那么什么样的人,能起到启蛰作用?是工人、农民、商人、科技工作者。这些人在启蛰时期的社会经济、科学事业、社会生产、国防工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角色;通过他们的努力与献,对国家的发展起了积极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人生中,遇到了很多贵人——能起到启蛰作用的人。如:父母亲、亲人、家人、朋友、同事……。不管是在主观上或是客观上;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但在生活、学习、工作、处事等方面,都起到了启蛰的某些作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但是,能对我起到开启、启发、教导、醒示、鼓励的启蛰之人,也就二个人。</p><p class="ql-block"> 我的小学班主任老师,是我一生怀念的人。在我的思想的萌芽时期:她教导我,听话要听共产党的话;在家要孝敬父母亲,尊重长辈;在学校要团结同学,刻苦学习;在外要尊守社会秩序,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她以身做责,对学生不分贫富,没有贵贱之分。她的身体力行,让我知道了——思想品德是立身之本。</p><p class="ql-block"> 我的大姐,是我一生都不能忘记的人;她可称得起,是我的良师益友。当我的学习态度模糊时,工作上烦恼时,生活上困惑时,人生路上徬徨时;她总是能开启、启发、教导、醒示、鼓励,起到启蛰的作用。上小学时,她讲得成语故事,“凿壁偷光”、“孔融让梨”等;使我知道了学习要刻苦勤奋,做人要以德立身。我走向社会时,她告诫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知道了交人的原则。我在工作上,人生路上遇到困惑、徬徨,“……多歧路,今安在?”时,她鼓励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当我在与朋友、亲人间发生争执,有了矛盾时;她总是提醒我,让我检查自己。她身体力行醒示我:“血浓于水”,“求大同,存小异。”大姐是一位能起到启蛰作用的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启蛰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自然意义,更是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无限活力和美好的期盼。精致是从沉睡走向苏醒,人生也需从痴迷走向觉醒。</p><p class="ql-block"> 一年有二十四节气,启蛰只有一次。人的一生,遇事万千;年年岁岁,时时事事,都会有“启蛰”。正是因为这样;人的思想才能提高,社会才能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