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新民歌怎样定义?

歌海淘韵

<p class="ql-block">  黎族新民歌怎样定义?关于这个问题,有些人认为,只要使用黎语唱(或者参进一两句黎语),就算是黎族新民歌,否则就不算是黎族新民歌。其实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比如,《我爱你!中国》,即便我们从头到尾使用黎语唱,它仍然是中国风特征的歌曲,使用黎语唱,最多是在某个时段内,它是黎语歌曲;又比如《捡螺歌》,即便我们使用国语或者其他民族的语言唱,它特有的地方性曲风韵味,仍然属于黎族民歌音乐特征。因此,算不算是黎族新民歌,取决于作品本身的曲风韵味,而不是取决于使用了什么语言唱。比如黄照安老师的某些歌曲,不是使用黎语唱,而是使用国语或琼语唱,根据曲风韵味化分,基本上都属于黎族新民歌的范畴。又比如谢文经老师的《久久不见久久见》,创作伊始就确定以琼语演唱,再后来央视邀请香港影星成龙使用国语演唱,无论更换哪种语言演唱,曲风韵味注定了它是一首黎族新民歌,因为它具备了黎族新民歌的基本特征(注:这首黎族新民歌同时也融入了些许汉区民歌元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若干年来,本人做了一些对比分析,同时与多位黎族音乐名家做了一定的交流沟通,基本上达成共识。所谓的黎族新民歌,它的曲风韵味,必须立足在黎族原生态民歌的根基之上,在一定范围之内,进行有效的延伸与拓展。“在一定范围之内”,指的是创新的同时,适当保留黎族原生态民歌的元素,而这种元素,指的就是黎族原生态民歌的曲风韵味,也就是有别于其他民族或区域的民歌曲风韵味。否则,就不能称为黎族新民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黎族民歌包括原生态民歌与现代新民歌两大类,无论是哪一类,都可以下这样的结论:黎语歌曲不一定等于黎族民歌,黎族民歌也不一定等于黎语歌曲。在黎族民间流传的短调,罗尼调,还有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近代原生态民谣,普遍使用琼语而非黎语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延伸话题:著名黎族音乐人王大师如是说,只有对黎族原生态民歌有一定的了解,才有可能写好黎族现代新民歌(之所以说“才有可能”,是因为需要作者具备相应的天赋,仅凭爱好远远不够)。反过来说,如果对黎族原生态民歌缺乏正确的认知,哪怕天赋再好,也没法写好黎族新民歌的。有一个现象值得大家思考,本土同类题材的民歌作品,在歌词旋律优劣大致相当的情况下,本土曲风韵味越浓,播放量就越高,反之,本土曲风韵味越淡,播放量就越低(哪怕通过官媒炒作也无力回天)。为什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草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