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华石鼓园,坐落在宝鸡市石鼓山上。主要包括石鼓阁和中国青铜博物院两部分。</p> <p class="ql-block">中华石鼓园全景图(来自于网络),前面为中国青铜博物院,后面的楼阁为石鼓阁。</p> <p class="ql-block"><b>石鼓阁</b></p><p class="ql-block">石鼓阁是高56.9米,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仿秦汉建筑风格,采用外五内九的层级设置,喻示着周秦文明在中华民族史上的尊崇地位,主要展示石鼓文化和历代优秀书法作品,并供游人鸟瞰市貌,是宝鸡市地标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在石鼓阁里存放着十个镇国之宝,它们经历了岁月的蹉跎,战争的洗礼,最终成为了历史的见证。它们便是被誉为“”中华第一古物”的石鼓。</p> <p class="ql-block">石鼓文为先秦时花岗岩石刻作品,唐初发现于陈仓石鼓山(即今宝鸡市石鼓山),因其形若鼓而得名陈仓石鼓,被康有为誉为"中华第一古物"。</p> <p class="ql-block">鼓以文而传,十面鼓上十首四言叙事韵文,记述了先秦时期君王的渔猎、庆典、祭祀等各种活动。</p> <p class="ql-block">说起这石鼓,据传它最早出现在公元627年,一位牧羊人在陈仓山(现今的石鼓山)北面,发现了十块怪异的花岗岩大石头。十块石头,很像大鼓的形状,清理干净的石头表面竟然还有无人认识的神秘文字。</p> <p class="ql-block">很多有识之士前来探究这些文字,试图探寻出它们的奥秘。但是,无论大家怎么研究,这些石头上的秘密终是无人能解。于是,这十块石头便被奉为天赐之物,又因其外形似鼓,被大家称之为“石鼓”,并得到了众人的膜拜与供奉。</p> <p class="ql-block">100多年后,为逃安史之乱避难于雍城的唐肃宗,得知陈仓山上有此“神物”,便派人将这10个石鼓运到了雍城。很快战祸波及到雍城,石鼓来不及被转移就被匆忙掩埋在荒野,对外宣称已毁失。</p> <p class="ql-block">战乱结束之后,石鼓一度被人遗忘。直至被时任国子祭酒的郑庆余再次奏请朝廷才得以重新出世。但可惜的是,由于时间太久,最终只挖出了9面石鼓,而且石鼓上的蚀迹斑斑,字迹越发的残缺不全了。可这剩余的9面石鼓也是命运多舛,再次遭遇战乱,又被人盗运一空,下落不明。</p> <p class="ql-block">到了宋代,被前朝记录在经史典籍中的石鼓再次被皇家所关注,朝廷又派专人寻访石鼓的踪迹,此时,石鼓已消失近百年。历经几番周折,9面石鼓再次重见天日。</p> <p class="ql-block">丢失的那面石鼓成了众多金石藏家的寻踪重点,传其以一敌九。而这块被一众豪强和金石藏家遍寻不到的石鼓,竟然沦落市井,成为了一个屠夫的磨刀石。</p> <p class="ql-block">倘若不是被金石藏家坚持不懈的追寻,它终将蒙尘于乱世,甚至会被完全损毁。这面丢失的石鼓再次被发现时已是面目全非,上半部分被削去了一些,还被挖出了一个坑用来舂米,表面的边缘则被屠夫当成了磨刀石。石鼓上的文字也被磨损的只剩了底部的4行字。好在此时,10面石鼓得以团圆。</p> <p class="ql-block">然而,它们颠沛流离的命运并没有到此终止。只因石鼓上的文字槽缝间被浇注了金水,一下子让石鼓的身价倍增。可惜,战乱不止,朝代更迭,不了解中原文化的金兵只看重了石鼓上被镶嵌的金子,待挖除了金子后,石鼓竟被再次丢弃荒野,第三次遗失于民间。到了元朝,10面石鼓又被人从废墟中发掘出来,保护在了孔庙里,还有专人看护。这一回,石鼓平安的经过了元、明、清三代,没有离开过北京。</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随着八国联军对北京各类国宝的掠夺和搬运,这10面石鼓被辗转运至重庆,后又运至南京。若不是这10面石鼓过于沉重,可能就会和其他国宝一样被国民党带去台湾了。</p><p class="ql-block">1933年2月,石鼓随第四批故宫文物由北平运至上海。</p> <p class="ql-block">1936年冬,石鼓由上海运至南京。“七七事变"后南京告急,1938年5月,石鼓等国宝级文物秘密向重庆启运。</p> <p class="ql-block">在向重庆的运输途中,经铁路运至宝鸡,又用汽车运到四川峨眉县。1946年10月运至重庆。</p> 1947年7月,石鼓由重庆运回南京。 石鼓发现后1300多年间,历尽人间沧之变、流徙之苦,多磨多难。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终得保全的石鼓,被安置在了故宫的石鼓馆里。经过众多学者专家的考究,石鼓上的文字也被鉴定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且石鼓是先秦之物,证明了先秦时代的文明与文化传承。</p><p class="ql-block">石鼓阁内的石鼓为仿制品,真品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石鼓馆。在此,主要是看看石鼓历经磨难保存下来的经历。</p> <p class="ql-block"><b>中国青铜博物院</b></p><p class="ql-block">国家青铜器博物院是全国惟一的以青铜器命名的专题博物馆,其中有数十件国宝级青铜器。 宝鸡是周、秦文明的发祥地,市内文物古迹众多,而尤以出土数量众多、造型精美的青铜器最为著名,被誉为“青铜器之乡”。 晚清四大国宝的散氏盘、虢季子白盘、毛公鼎、大盂鼎均出土于宝鸡。</p> <p class="ql-block">展厅分为“青铜器之乡”“周礼之邦”“帝国之路”“智慧之光”四部分,从不同角度诠释宝鸡灿烂的历史和青铜器文化。</p> <p class="ql-block">宝鸡,古称陈仓,位于关中平原的西端。扼八百里秦川之首,踞千里秦岭之要,襟千河而拥渭水,依秦岭而阻陇坂。地容峦原溢秀色,水蕴灵秀盈辉彩,自古就是人类活动的理想场所,也成为古代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通道。</p><p class="ql-block">三千年前,周人来到了这一块土地,滚滚紫烟升腾在周原大地,一条条铜锡合金的巨流,浇铸出大量的青铜器。因而自汉代以来,青铜器不断出土,其数量之巨,精品之多,铭刻内容之重要,均居全国之首,被誉为"青铜器之乡"。</p> 宝鸡是周秦两个王朝的发祥地,也演绎出青铜时代的鼎盛繁荣。从西汉宣帝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尸臣鼎,到清代晚期出土的毛公鼎、大盂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四大国宝,两年间出土青铜器数以万计。 <p class="ql-block">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铜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于陕西岐山,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虢季子白盘,为国家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商周时期盛水器,是一件用以记功、记事,流传给子孙后代的祭祀礼器,晚清时期出土于宝鸡,现收藏于国家博物馆,是镇馆之宝。 </p> <p class="ql-block">散氏盘,西周晚期青铜器,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清乾隆年间出土于陕西凤翔,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大盂鼎,是西周时期的一种金属炊器,也是西周早期青铜礼器中的重器。1849年出土于陕西郿县礼村。现存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p> 主要出土地 <p class="ql-block">因西周时期,掀起恢复西周礼乐制度的复古高潮,所以这个时期青铜器的复制也因势而生。</p> 青铜文化墙 <p class="ql-block">博物馆整体建筑浑然一体,以新颖、独特、雄伟的风姿,充分体现了青铜器庄严、凝重、恢弘、浑厚的神韵。同时,细微处又有温婉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中华石鼓园以周秦历史文化为主题,全面展示了宝鸡作为周秦文化发祥之地厚重的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总之,在这里可以学到很多历史知识。同时,也深刻感受到生活在周礼源头的宝鸡村民,崇礼尚德,对于地下青铜宝物的出土,总能够拒绝诱惑,挺身护宝,及时报告政府,使这些古远历史的遗存能够得以保全于国家,其义举善行功在当代,利在万年子孙,值得敬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