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东明,永远的记忆

段永进

<p class="ql-block">  下午两点领着两个孩子去东明文化中心,先在图书馆选书看书借书,而后参观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一个多钟头的参观,再次令我热血沸腾,为我的家乡东明县悠久的历史而骄傲,为我的家乡东明县优秀的文化传承而自豪。</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先进入东明记忆厅。那里展出了东明的名吃,满满的回忆和幸福。</p><p class="ql-block"> 东明胡辣汤历史悠久,口味独特。在我这些年喝过的胡辣汤中,数东明的白胡辣汤最好。绿色菠菜叶,透明的红薯粉条,长长白白的面筋絮,酸酸辣辣而又香气扑鼻味道,一端在手里就领人陶醉。虽然这只是一碗汤,算不上大餐也上不得席面,但它几百年来却吸引着无数的食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喝胡辣汤的标配是油馍头,这种美食是我小时候的最馋。炸好出锅的油馍头外表黄色,焦脆,撕开里面软软的,香味直入肺腑。能馋得人垂涎三尺,一点也不夸张。</p> <p class="ql-block">  鸡汤豆腐脑也是东明名小吃,我经常见卖的,但一次也没有品尝过,不知道味道如何,不敢妄加评论。</p> <p class="ql-block">  粉肚,东明特产,。相比2元钱的胡辣汤,它是高端特色名吃。它的制作工艺复杂,精选猪瘦肉加上绿豆淀粉,拌上特制中药材调味料,淋上香油,装入猪肚中,煮泡几个钟头,味道优美。</p><p class="ql-block"> 天南地北的东明人,离开家乡时总要带上几斤,或馈赠亲朋或自己思乡时品尝。</p> <p class="ql-block">  酱窝窝,也是东明美食。大人小孩都喜欢吃。以大豆为原料,发酵制作而成。晒干的酱窝窝加油一炒,再磕上一个鸡蛋,就着它吃上三个白面馍不成问题。</p> <p class="ql-block">  东明糕点,一道美食。</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只有过年时才能吃得到。记得那时,家家过年称上几斤,用黄草纸包上,纸绳子拴住,上面加上红贴,很是诱人,如果挡不住诱惑,就偷偷从纸包缝里扣出一块尝尝。这个行为可不能被大人知道,因为这些糕点是用来走亲戚的。</p><p class="ql-block">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已好几年没有吃过它了,但每次着到它,心里也是暖暖的,甜甜的。</p> <p class="ql-block">  西瓜酱,顾名思义就是用西瓜和酱豆做成的美食。以前好吃不会做,现在也学会做了。做它的关键是晒,装在坛子里必须晒上一个月以上,味道才好。</p> <p class="ql-block">  烧鸡,满满的回忆。以前只有八月十五才能吃上,现在想啥时候吃啥时候吃。只是没以前香了。</p> <p class="ql-block">  泥腌蛋,蛋黄起沙流油真好吃。我们用的泥是正宗的黄河淤泥,无污染无添加,只加盐。</p><p class="ql-block"> 收麦期间,吃个腌鸡蛋,配上啤酒,那叫一个字:爽!</p> <p class="ql-block">  红薯粉条,我一直都喜欢吃。</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我们村里就做粉条。做粉条很费功夫,先清洗红薯,再粉碎,沉淀出粉,晾晒粉面,和面,漏粉,晒粉条。哪道工序都不能有失误。再有:做粉条必须在天大冷以后,不冷做不成。</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村已经没人做粉条了。组是县里有几个专业做粉条的村,这十几年我都是吃索旗营一家的,每年得好几袋。</p> <p class="ql-block">  小磨香油,又称芝麻油。全国各地都有,但我却认为东明的最香。</p><p class="ql-block"> 本地产的芝麻,淘洗,炒熟,磨碎成糊,加开水用棍子迅速搅拌,油就出来了。这种方法叫代入法,也是老百姓的智慧结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美食是时代的记忆,是历史的传承。</p><p class="ql-block"> 我们县作为黄河入鲁第一县,又别具黄河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黄河九曲十八湾,最后一湾在东明。</p><p class="ql-block"> 黄河是我家乡的河,从小对它一点也不陌生,喝黄河水,吃黄河鱼,用河水灌溉土地,在黄河里洗澡。黄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p> <p class="ql-block">  在我的县虽然黄河不宽,但水流急,有时表面风平浪静,可是下面喑潮涌动。</p> <p class="ql-block">  以前,人们为了谋生,往往用这小船往返黄河两岸。现在,我们县境内有几座浮桥,再也不会有船翻人亡的事故了。</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碑廊有历代对黄河的记载。</p> <p class="ql-block">  近几年我们县响应国家战略号召,围绕黄河做文章,发掘黄河文化,发展黄河生态旅游和体育运动,使古老的黄河焕发青春的活力。</p><p class="ql-block"> 我们笑迎天下体育健儿,已成功举办三届黄河生态马拉松比赛,更好地宣传了东明,为黄河添彩。</p> <p class="ql-block">  黄河长又长,她的故事说不完。</p> <p class="ql-block">  展屋内每一件物品都令人感慨无限。</p><p class="ql-block"> 这些农具我哪件都用过,相当年我也是干农活的行家里手。除了没有套牲口碾过场,犁地,耩地,扬场,锄地,样样精通。</p> <p class="ql-block">  推过独轮车,扛过粪箩头。</p> <p class="ql-block">  冬天的草疙瘩鞋真暖和。</p> <p class="ql-block">  礅礅籽的吱呀声仿佛仍在耳边回荡。</p> <p class="ql-block">  奶奶的纺车声伴我入睡,。</p><p class="ql-block"> 棉布衣服很耐穿。</p> <p class="ql-block">  家家做醋用的淋缸、大盆。那时的醋有醋味,好吃又健康。</p> <p class="ql-block">  石夯。家家盖房子都用它来夯实地基。</p><p class="ql-block"> 打夯是大事,抬夯的都是村里的壮劳力。每人一个绳头,齐用力把夯高高抛起,嘴里唱着悠然的打夯歌。</p><p class="ql-block"> 好一派潇洒壮阔的场面。</p> <p class="ql-block">  古代的药铺,典型的中药橱柜。</p><p class="ql-block"> 药铺两侧的对联:宁可柜上药生虫,但愿世上人无病。</p><p class="ql-block"> 这是何等宽阔的胸怀呀!愿世间无病。一个小小的药铺,医治了千万人。</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医院楼越盖越高,病人越来越多。一个感冒几千块。这不是医生个人的问题,是制度出了毛病。</p> <p class="ql-block">  大大的“当”字悬在门口,一看就是当铺。我没见过当铺,只从鲁迅的文章里读到过他的艰难。</p> <p class="ql-block">  炒花生、糖葫芦,我小时候基本上没吃过,家穷。母亲说那东西不好吃,心里也就不闹着让买了。</p><p class="ql-block"> 至今我不吃糖葫芦。</p> <p class="ql-block">  结婚用的大送饭盒,现在不多见了,以前讲究的人家必须得有这装备。</p> <p class="ql-block">  结婚拜堂全套都有了。</p> <p class="ql-block">  打耳,男孩的游戏;拿籽,女孩子常玩。</p> <p class="ql-block">  高粱杆箔,家家必备的晒粮或铺床的农具。</p> <p class="ql-block">  石碌碡,麦茓子。</p> <p class="ql-block">  斗笠,蓑衣,防雨的工具。那时没雨披,防雨雪全靠它们了。</p> <p class="ql-block">  播种用的耧。</p><p class="ql-block"> 我拉过它掌过它。掌耧是技木活,他负责着播种的稀或密,种子的深或浅。我可以自豪地说,我对它拿得起放得下。</p> <p class="ql-block">  一个又一个图片,一件又一件物品,给人的是回忆,它们见证着先辈们的沧桑和努力,记载着东明的辉煌和历史。</p><p class="ql-block"> 黄河,我家乡的河;东明,我的家乡,无论我在哪里,我都不会忘记,因为根在这里。</p><p class="ql-block"> 段永进写于2024年8月13日晚21时30分。</p>